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文化传媒 >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

发布时间:2018-07-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本文以协同为理论支撑,以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发展特征,研究在发展中形成的、以文化企业、产业园区及政府为平台的三级发展主体的作用,并分析技术、文化及人才等为核心的五大关键要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在发展中实现多要素间的协同发展,才可以对文化产业产生持续的影响效应,形成“文化+”的时代发展主旋律,为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支持。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协同创新理论;自组织;聚合力;运维机制;科技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创新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旋律,科技创新是互联网+时代下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不熄引擎。2016年度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产业增值30254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比增加17.13%,GDP占比达到4.07%,首次突破4%,两个历史性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产业对于新时期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1]在创新为主旋律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为适应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应提高创新理念的引导作用,以资源优化布置为支撑,从传播渠道、营销理念、用户体验感等多重视角展开,提升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效用,从而对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释放正能量。[1]当前,我国步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的创新建设将进入深水期,原有传统的关注数量的创新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亟需专注于质量的上升,通过融合多方资源、联系多方主体,以构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一、协同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实现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根基,考虑本文研究的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是一个集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到协同合作、环境因素、创新主体等诸多关键要素。因此,选择将协同创新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托。[2]

织梦好,好织梦

协同创新是将协同理论融于创新的一种思考模式。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之间均无法独立存在,需要通过一定的协作方式产生直接的连接效应,从而使得系统达到“自适应”状态,发挥自身的核心功效。协同创新是区别于自主创新的一种新型模式,它旨在强调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效应,通过互相汲取对方的精华,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创新主体在时代发展中呈现动态性的变化,它要求建立一种反馈机制来及时调整创新主体的行为,从而不断交流相互进步。[3] dedecms.com

协同创新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组织协同、战略协同及知识协同。组织协同的三大基本要素包括协调机制、过程与结构及组织网络化;战略协同是以交流与信任、文化价值观及利益观念作为基本要素;知识系统是以组织学习、显性/隐形知识体系及界面为基本要素。此外,协同创新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撑,同时金融、社会中介等也在协同创新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元素。[4]总之,协同创新基于多要素协作,体现知识的增值及创新协同价值,实现“1+1+1>3”。其理论结构如图1所示。

本文来自织梦

结合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分析,协同可将多运行主体的资源实现聚合,提升创新的效率,加快创新协作的周期,从而促使其实现持续发展,这也是文化产业实现创新的最佳路径。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下,以协同创新作为主基线,带动了产业链各个序列及层面的有效革新。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的创新水平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5]截止2016年,根据《2016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排名中,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居于第25位,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榜首,然而在知识产权创新影响力上,排名却为第47位。[2]与此同时,创新方向主要倾向于模式化,对内容的关注度较低,这就导致无论在发展主体、行业归属、发展阶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高度同质化的一种状况。如,国有企业依托于国家政策的支撑,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与民营文化产业之间差异巨大,难以实现统筹效应。[6]协同创新理论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基于创新的运行本质开展协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创新作为融合多方资源、联系多方主体的一种有效组织方式,对构建与时代发展一脉相承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及参考意义。[7]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二、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

copyright dedecms

科技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的衍生词汇,它是创新、科技及能力的集中体现。基于文献可视化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在文化政策中的体现涉及40多个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关注力度。[8]究其实质,科技创新存在自身明显的特色,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更多是一种进行“人为创造的破坏与加工”。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动力来源,彰显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观的内在价值。结合文化产业而言,科技创新主要是指融合文化理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及其他多元主体创新的作用后,与文化产业生态及产品相互融合的一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视角。[9]第一,基于微观视角。科技创新能力在文化产业方面主要是指文化产业对于科技创新的人才投入力度、经济投入水平、技术研发状况及产品生产体系等,它们都在一定层面上影响科技创新的效果。第二,基于中观发展视角。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强调将文化产品的全生命过程,如市场调研、研发、生产、销售等多要素融入至科技创新体系,在范畴上隶属于文化产业创新的外部体系。第三,基于宏观层面。科技创新主要是指将创新元素融入国家文化产业的政策、学术环境、社会文化、科技发展中,从而在多个层面共同影响文化产业的实施效果。新时期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将创新因素贯穿微观、中观及宏观的全方位体系,才可以实现创新体系的全面发展,从而构建出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由内至外的多元发展动态连动结构(如图2所示)。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三、协同视角下文化产业创新科技能力的思路 本文来自织梦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文化产业的科技能力培养需要同时兼顾内部环境与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要以内外部的要素为构建根基。

内容来自dedecms

1.协同创新下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1)基于内部视角 本文来自织梦

内部系统作为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的核心,涵盖创新的三大要素——文化、技术和人才的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首先,文化创新是挖掘文化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分配的助推剂。文化产业是集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价值理念的媒介,呈现出社会效益及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文化在该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促使文化产业更好发展的推动力。[10] 内容来自dedecms

与服务业及智能制造行业有所不同,文化产业的创新主要围绕内容展开。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如语言、地方志、风俗习惯等,为文化产业的深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该行业开展创新的关键在于需要与语言进行有效转换,使之转换为大众可以接受的元素,秉承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相统一,从而实现产业的有效发展。[11]如,深受观众喜爱的《最强大脑》,正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充分运用媒介推广,以传统文化内容为载体,对节目进行创新,最终带动了全国各年龄段观众学习古典文化知识的热潮,累积超过4亿观众进行观看,使得文化产业资源得到了传承及发展。[3] copyright dedecms

文化创新并非单一展开,而是充分结合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链、文化模式及金融链条的整体发展,实现对传统模式的“破冰”。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高达60%,而我国在这一指标上仅为其1/4。两者的悬殊差异是后续实现文化创新突破的切入点。此外,知识产权在文化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效应,通过交换,知识产权的内外在价值得到了体现。如电影行业中的这一关注度日益提升。2016年,票房过亿元的电影数量86部,累计创造398.24亿元票房,其中IP改编电影占据37席,虽然仅占2016年全年上映电影503部的7%,但其却创造了全年35%的票房,占过亿票房电影产值的38.94%。[4]上述数据在~定程度上说明知识产权的创新已经融入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体系中,产业之间不断融合。此外,文化、大数据、互联网+、统筹等多要素在协同创新的发展体系中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有效彰显文化产业市场价值及经济价值的核心方向。[12] 织梦好,好织梦

其次,技术创新是构建创新体系的动力源泉。文化产业是技术主导型的产业类型,技术层面的创新在文化产业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产业发展的不熄引擎,通过应用创新及文化理论的双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凸显了创新的内在价值。技术创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中,主要分为内生创新及外生创新两大层面。[13]前者是目前技术的一种延伸,是加速传统文化产业转型的内在源泉,如数字出版及数字化印刷等;后者主要是随着时代发展技术所衍生的新事物,如大数据平台、VR、互联网+等,它们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新技术及新媒体的融入,使得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在渠道、管理、内容、经营等多个层面上实现了创新式发展,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及层次,同时也使得文化产业的分类呈现多元发展的局势,是对内涵的延伸。[14]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未来技术创新将贯穿文化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因此,着力有效的推进关键产业技术的研发,提升文化产业的共性技术,已成为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可切实有效增强产业的创新性、前瞻性及与时俱进性,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元支持。

织梦好,好织梦

最后,人才创新是构建创新体系的根基。创新主要来源于人们自身的创造能力,因此人才是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究其发展的本质,任何一种内在创新模式,人才是其发展的关键支撑。通过主观能动效应来提升产业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衍生有效价值。创意潜能受专业类属、知识水平及科技工作者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多因素共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方向。[15,16]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多因素的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具有战略导向性的意义。根据统计分析,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存在于各个角落,即使在东京、好莱坞等发达城市,科技人才占比也仅仅维持在1/7的比例,而我国在创新产业集聚地上海,这一比例仅仅为0.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人才创新十分滞后,需切实加强。[5]

织梦好,好织梦

(2)外部视角分析

内容来自dedecms

外部系统作为面向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宏观环境,主要围绕制度创新及集群创新两层面展开。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方面,制度创新是效益及技术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的覆盖突破传统地域的限制,形成了空间的融汇,使得原有价值体系产生衍变,因此在动态的发展环境中,为实现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需要结合时代要求,构建一种与时代发展相互契合的创新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体制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copyright dedecms

科技创新体制的构建应以文化资源的发展为基准,通过构建科学化的资源分配体系、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机制、企业改革的细化措施等,来实现文化科技部门在新时期下的顺利过渡。针对于文化产业部门,有两个方面需要在制度创新中加以注意。一是在进行创新时要注意与技术的融合。基于理论分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后者应在能力体系中发挥主导效应,指引文化产业创新的方向,并且在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引导制度的同步性跟进。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自由发展性不应成为阻碍制度创新的缘由,特别是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技术创新具有复杂性、海量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因此,应围绕互联网领域展开实践调研,为互联网发展“最后一公里”制定良好的制度保障,推进制度与技术的同步发展。二是注重管理模式的改进。高效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是保障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发展的前提,要在时代创新发展中注意管理方式的革新、体质的发展、员工激励体质的开展、内聚力的培养等,保障创新的活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7]

dedecms.com

另一方面,集聚创新可产生外部挤出效应,将外部创新价值最大化。文化产业遵循事物内部结构性的普遍规律,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构建非独立的运行主体所可以实现,是协同多方关联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集聚创新在中间扮演了催化剂及连接体的双重效应,有效地保障了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构建。在特定领域内,集聚创新通过相互关联的机构,实现专业分工、多向延伸的发展格局。聚集创新是以区域搭建为平台,将各方主体的要素进行有效聚合,通过搭建协同的交流机制,实现资源的统筹分布,体现最大化效益。它是产业进行有效发展的摇篮,是展开人员交流及技术融合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提高产业间的联动性,打造无缝衔接的产业链条,在全生命周期实现运营利润的最大化。 织梦好,好织梦

2.主体要素构成及影响作用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基于微观一中观一宏观的三层发展视角,该创新能力体系的内核聚焦于三大主体的有效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多层面、全方位的价值呈现,从而形成环环相扣、闭环反馈的系统。

dedecms.com

第一,文化企业是面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核。根据企业发展规模的不同,在文化产业上存在典型的差异性。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灵活发展特性,在文化产业创新上呈现浓厚的发展倾向,是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及试点的关键平台;大型企业依托自身强大的创新源泉,具有完善的创新研发机制,在科技投入力度及创新能力上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模式。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的企业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上存在机制漏洞、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环境“商业化”的发展态势,从而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难以迎合时代的需求,因此,如何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18]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产业园区是构建新时期创新能力体系的可靠平台。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通过产业园区得到实现。产业园区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具有一定地区特征的、结构化的创新能力及网络架构,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及创意生成等。产业园区以地域聚集、优惠政策的支撑、完善的基础实施等优势,增强了企业入驻的意愿,从而产生辐射效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各级政府是面向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体系构建的坚实保障。在创新能力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其辅助效应,培养适应于企业创新的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保证创新价值的不断呈现。[19]基于统计分析,2016年,我国总计出台了625部与文化产业存在关联的政策文件,其中与创新体系能力构建的占比达到7%,足以彰显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dedecms.com

结合文化产业创新要素的分析,发现各个要素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效益,相互之间形成闭环反馈的影响作用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逻辑架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面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实现对文化创新理念的培养,也需要对创新体系的机制进行完善。文化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驱力,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创新是发展的根本,三者形成了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在核心。制度创新为能力体系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集群创新为多要素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聚合力。因此,上述几种要素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并依托在产业园区、企业自身及政府的三大创新主体上,形成了多维逻辑影响关系,使得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中日益提升。 织梦好,好织梦

为清晰地表述,下面以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的影响关系为例进行分析,具体的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四、文化产业背景下协同理论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动力机制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1.科技创新能力的自组织特征分析

dedecms.com

面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系统作为一个非线性且多因素融合的体系,在发展中呈现出三大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1)协同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科技创新能力的塑造是多因素、多主体协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协同创新理论的经典观点,一种事物的发展模式只有共同存在,才满足多因素非线性的作用结果。也就是说,面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需要借助多个主题,依托于多元要素共同作用,才可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发展;否则,多因素协同效应的淡化会导致产业整体性降低,使得各个主体之间的影响作用相互制约,协同性受到限制。为此,强化要素关联性及主体协同性,对于构建面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来自织梦

(2)开放性 本文来自织梦

开放性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源泉。体系中各个运行要素处于外界持续运动的动态环境中,科技、文化、集群等多要素在发展中不断流动,促使企业、产业园区及政府的三大主体充分利用政策、地域、生态环境来吸引科技人才及创新企业,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创新的质量。以出版行业为例,受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影响,全球传统的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现加速下滑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我国盛大集团结合时代发展潮流,构建与时俱进的动态性文学网站,在逆境下取得了每年净利润增长超过100%的发展幅度。如“云中书城”充分集成了移动互联网、平板、电子阅读器、PC等多种运行渠道,使得文学内容的传播途径日益提升,娱乐及交互功能日趋显着(如图4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变化性 织梦好,好织梦

动态变化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发展中应体现文化产业自身周期性的特点,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发展中进行动态变化,凸显侧重点,从而与多重需求实现匹配。在微观领域,发展重心应紧紧围绕国家产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技术的深化及转型;在宏观层面,应构建以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多因素融合能力为发展重点,延伸产业发展的领域,拓宽产业发展的模式,使之呈现出聚集效应,从而实现产业链条的有效衔接。因此,动态性是保障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时代发展需求充分衔接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内容来自dedecms

2.协同视角下科技创新能力的动力机制分析 内容来自dedecms

面向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系统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它主要依靠文化企业、产业园区及各级政府构成的三大主体及系统内部文化、技术、人才、制度等多重因素进行协同作用,使得系统逐步从无序的发展转变为有序稳定的发展状况。基于自组织协同理论得知,创新要素及创新主体之间的关联效应是自组织协同创新的根基,在开放的大环境下,创新要素及主体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与原有既定状态偏离的发展涨落态势,此时,受内部各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创新要素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影响关系,微小的发展在机制衍生下被逐步放大,使得变化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为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提供了动力支撑。 本文来自织梦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时代的需求,互联网产业与多行业的融合发展,引导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国拥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资源,应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文化企业、产业园区、中介平台、各级政府等主体协作效应,挖掘人才、制度、技术、文化等多要素之间的潜在价值,加快构建以多行业融合为导向、以内容创新为根基、以资源统筹为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多重要素相互作用的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体系,形成“文化+”的时代发展主旋律,为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copyright dedecms

(作者:戴艳萍,副教授,硕士,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胡冰,副教授,硕士,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顾菁,薛伟贤.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84-89. 本文来自织梦

[2]向勇.转型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东岳论丛,2016,(02):66-70.

本文来自织梦

[3]王进富,张颖颖,苏世彬等.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6):1-6. 织梦好,好织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调研组.“文化科技对文化创新驱动力”调研报告[J].艺术百家,2013,(05):1-5. dedecms.com

[5]尹宏,姚毅,王伟.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文化和科技融合视域下[J].当代经济,2013,(13):11-13.

copyright dedecms

[6]周锦,顾江.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的内外机制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05):57-60,64. 本文来自织梦

[7]田 蕾.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分析[J].新闻界,2013,(13):61-65. 织梦好,好织梦

[8]祁述裕,刘 琳.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文化产业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64-6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9]熊正贤,吴黎围.乌江流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09):154-157.

copyright dedecms

[10]陈金丹,黄晓.文化产业园区间协同创新的机理及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5,(03):34-38. 本文来自织梦

[11]陆淑敏,饶元,李勇等.面向科技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03):13-16.

copyright dedecms

[12]麻敏,李勇.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4,(01):83-86. dedecms.com

[13]顾江,郭新茹.科技创新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升级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0,(07):24-29.

织梦好,好织梦

[14]刘立云.中西部文化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S2):12-19. copyright dedecms

[15]段丽华.社交媒体环境下出版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J].2017,(01):59-61.

本文来自织梦

[16]李雪婷,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研究[J].2013,(01):5-8. copyright dedecms

[17]张绍丽,于金龙.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协同过程及策略研究[J].2016,(04):624-629. dedecms.com

[18]李洪修.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及其调适[J].2013,(05):28-30. 内容来自dedecms

[19]杜宴林.从文化视角看社科研究的协同创新[J].2013,(08):31-33.

内容来自dedecms


[1]数据来源:文化产业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EB/OL]http://www.zgxxb.com.cn/hykt/201705240020.shtml。

内容来自dedecms

[2]数据来源: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6 Effective Innovation Polices for Development,http://www.wipo int/edocs/pubdocs/en/wipo_gii_2016.pdf。 dedecms.com

[3]数据来源: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6 Effective Innovation Polices for Development,http://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gii_201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数据来源: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6 Effective Innovation Polices for Development,http://www.wipo.int/edocs/pubdocs/en/wipo_gii_2016。 织梦好,好织梦

[5]数据来源:张晓瑾:“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问题、归因及对策”,载《广西教育》2015年第15期第26~28页。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