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社会保障 > 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0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6年第 浏览:【字体:

  ——基于本地户口和外来户口的二元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孙一平 李振 王开玉 陈小鸿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采用分位数回归和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就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贸易开放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却截然不同。更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户籍、技能和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显示:一是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工资水平要高于本地劳动力,这种人口的迁移可能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生产的再分工,而这种再匹配是否为“帕累托改进”,则取决于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角逐;二是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是人口迁入率提高的最大受益者;三是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劳动力的性别替代效应逐步显现,而劳动力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两性工资差距。

copyright dedecms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劳动力迁移 工资 分位数回归 泊松极大似然估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引言

copyright dedecms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民工外出打工拉开了“民工潮”的序幕。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浪潮仍在继续。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户籍制度形成了城乡人为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外来劳动力的排斥和限制等不平等待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抑制了农民工等外来劳动力的收入增长。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劳动力迁移有利于缩短地区问的收入差距。2014年5月28日,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开幕,重点关注全球劳动力迁移和强迫劳动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为劳动迁移者对经济的增长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全球有2.32亿的劳动迁移者,其中一部分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仍为弱势群体,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目前,中国分割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户籍制度尚未完成彻底改革。究竟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如何?而这种影响是否又会基于户籍产生差异性,也即存在“户籍歧视”呢?这是本文研究的关键之一。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开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已不容小觑。大多数已有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并且更高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有助于促进一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那么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中国的流动人口是否在收入分配上遭受了不平等待遇?贸易开放是否真正促进了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增长,而劳动力迁移又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dedecms.com

  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贸易开放条件下,同时检验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各地区个体工资收入产生的影响,尝试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转移两个指标放入同一分析框架中进行分析。具体地,本文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在各个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下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不同影响。为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对贸易开放度进行分解和测量,并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Poisson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PPML)的方法来纠正忽略零贸易流带来的估计偏差。此外,本文基于户籍差异,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从技能和性别层面展开分析。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述评,第三部分是模型的构建和方法的选择,第四部分是数据处理说明和描述性统计,第五部分是对贸易开放度分解和分位数回归结果的实证分析,第六部分是基于外来户口和本地户口的二元分析,第七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二、文献述评

dedecms.com

  在劳动力迁移方面,目前学者们就区域劳动力迁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Shioji,2001;Rappaport,2005;许召元和李善同,2009;戚晶晶和许琪,2013)。 内容来自dedecms

  部分学者认为,劳动力迁移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区域间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的收敛,缩小了各地区要素报酬的差异,从而使地区收入差距减小(Braun,1993;Taylor和Williamson,1997;严超和常志霄,2011),这一结论符合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流向较高收入的地区,有助于提高低收入地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缩小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劳动力迁移对地区经济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钟笑寒(2006)通过实证分析也支撑了劳动力迁移对工资增长存在促进效应这一结论,他认为劳动力迁移促进了工人的劳动再分工,提高了总体的经济效率,并可能存在“帕累托改进”。然而还有一些学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劳动力迁移并不一定会促进经济收敛,或者是这一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例如许召元和李善同(2008)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研究发现,“资本追逐劳动”效应的存在,使劳动力迁移并不一定会导致区域经济收敛。1、 织梦好,好织梦

  而研究贸易开放对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来已久(Grossman和Helpman,1991;Stokey,1991;包群、许和连和赖明勇,2003;席艳乐、张相文和曹亮,2013)。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贸易开放有利于经济增长(Frankel和Romer,1999;Greenaway、Morgan和Wright,2002;张庆君,2009;熊灵、魏伟和杨勇,2012)。新增长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许多学者从这一角度出发验证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Findlay和Kierzkowski,1983;许和连、亓朋和祝树金,2006)。然而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例如Papageorgiou(2002)认为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是存在临界效应的,并发现相对受教育程度、初始GDP值等变量,贸易开放度更适合作为区分不同增长率样本国的临界变量。而包群(2009)基于贸易开放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发现,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U型曲线,并呈现出区域化差异。二是研究贸易开放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新古典贸易理论强调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专业化对不同要素需求和报酬的影响,即贸易开放将增加一国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而降低一国稀缺资源的收入,但这一理论却和现实经济不相符合。大多数研究表明,贸易开放提高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例如李磊等(2012)利用CHIP2002年的微观数据,检验了贸易开放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对收入水平具有显着的促进效应,但这种影响不均衡。鲁晓东(2008)则基于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个人收入分配影响的视角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对外贸易显着影响了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外贸易与不同的要素禀赋结合对收入分配所产生的联合效应存在显着差异。

本文来自织梦

  就笔者目前所看到的文献来说,有极少数学者开始同时关注贸易和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但仍较为少数。O’Rourke(1996)从历史角度研究了19世纪后期贸易开放、劳动力迁移和地区收敛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贸易对部分国家的要素价格确实存在显着影响,劳动力迁移对地区收敛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而且O’Rourke(1996)强调在分析地区收敛时应更加关注开放经济的作用。Ortega和Peri(2012)得到的结论与O’Rourke(1996)类似,其研究显示贸易和劳动力迁移对人均收入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

dedecms.com

  不可置否,现有文献从理论和经验上为分析贸易开放、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提供了多维度的分析视角和测度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有研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分析仍较为缺乏,针对中国微观层面的系统分析更寥寥无几。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贸易开放条件下,同时检验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各地区个体工资收入产生的影响,贡献主要有:一是首次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转移两个指标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具体影响,克服了以往样本选择不足的缺陷,使估计结果更有说服力;二是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在各个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下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不同层次工资收入的影响;三是为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对贸易开放度进行分解和测量,并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来纠正忽略零贸易流带来的估计偏差;四是基于户籍差异,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从技能和性别层面展开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

本文来自织梦

  三、模型的构建与方法 织梦好,好织梦

  (一)工资方程

本文来自织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开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已不容小觑。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贸易开放条件下,同时检验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各地区个体收入产生的影响,尝试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转移两个指标放入同一分析框架中进行分析。在Mincer(1974)经典的工资收入方程的基础上,本文借鉴Ortega和Pefi(2012),引入贸易开放以及劳动力迁移等变量构建了方程(1):

dedecms.com

  In(wage)ic=β0+β1Openc+β2Migrationc+ 内容来自dedecms

  β3Zlc-β4Z2ic+εic(1) 本文来自织梦

  这里i指的是研究个体,c表示省份、直辖市等地区。因此,因变量In(wage)ic即为c地区个体i的工资收入;Openc为C地区的贸易开放度,而Migrationc表示c地区的劳动力迁移。Zlc表示地区特征向量,包括地区生活成本和地区人力资本等变量;Z2ic则表示个体特征向量,具体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程度和是否本地户口等变量。表1具体报告了主要变量的含义、测算以及理论解释。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然而,同时研究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为人和产品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同的要素,比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地理距离等因素。此外,经济开放对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影响(艾洪山,2010),劳动力转移是贸易开放对工资影响的途径之一;二是个体工资水平与贸易开放度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较高的个体工资收入,贸易开放度可能越高(Frankel和Romer,1999)。 本文来自织梦

  为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借鉴Ortega和Peri(2012)及余官胜(2010),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开放度进行分解和测量,消除贸易开放度的内生性问题。而对于劳动力迁移指标的选择,由于劳动力市场均衡由各地区对有效劳动力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而当人口迁出规模较大时,亦会减少有效劳动力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工资收入水平,因此本文选取地区的人口迁入率MLc和人口迁出率MOc两项指标来反映劳动力的迁移变化。另外,考虑到结果的稳健性和信息的丰富性,本文采用Koenker和Bassett(1978)提出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可获得在各个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下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的具体影响。采用分位数回归,相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主要具有两个优势:一是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不受因变量异常值的干扰;二是信息的丰富性,可获取任意分位数下的回归结果。从而使结果更为精确。具体地,分位数模型构建如下:

dedecms.com

  Qln(wage)(θ|Open,Migration,Z)=βθ0+

本文来自织梦

  βθpen+βθ2Migration+βθzZ+Uθ(2)

dedecms.com

  其中,0<θ<1,表示要估计的分位数水平;向量Z包含了影响个体工资收入的地区特征和个体特征因素;回归系数βθ随着分位数而变化。

copyright dedecms

  (二)内生变量的处理——贸易开放度的测量和分解

内容来自dedecms

  Combes和Saadi-sedik(2006)认为,一国贸易开放度可分解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开放度,主要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要素禀赋等非政策因素导致的;另一个则是由政府政策等因素导致的开放度。本文参照此方法,对中国各省市地区的贸易开放度进行分解,以更好地分析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对个体工资收入产生的不同影响。具体地,自然开放度即为利用贸易开放度对“基础”变量回归的拟合值,而回归得到的残差值即为政策开放度。为更精确地测度出贸易开放度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本文参照Ortega和Peri(2012)使用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份额进行回归估计:

dedecms.com

  lnTSHcjt=β0+β1ln(GDP)ct+β2ln(GDP)jt+ 内容来自dedecms

  β3ln(POP)ct+β4ln(POP)jt+ 织梦好,好织梦

  β5ln(Land)c+β6ln(Land)j+ dedecms.com

  β7ln(Dist)cj+β8Conting+β9Comlangoffcj+ 内容来自dedecms

  β10CPct+β11CPjt+vcjt(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里c指代中国的各个省市,j表示中国的贸易伙伴国。因此,因变量即为c地区和j国的进出口总额占i省GDP的比重,即贸易份额TSH。其中,GDP和POP分别表示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总值、总人口;land表示陆地面积,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素资源禀赋的体现;In(Dist)cj表示双边贸易距离,反映了贸易成本;Contigoj、Comlangoffcj表示贸易双方是否接壤、是否拥有共同语言;CPct、Cpjt分别为Contigcj与In(POP)ct、In(POP)jt的交乘项。

本文来自织梦

  因此,对方程(3)回归之后,可获得c地区在t年的贸易比重: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数据处理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来自织梦

  (一)数据处理说明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研究的个体微观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因此,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为2002年、2007年和2008年CHIP中的流动人口子数据库,涵盖了流动人口的个体工资收入、户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微观信息,为本文开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16—60周岁的男性和16—55周岁的女性个体。具体的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于贸易开放度的测量和分解,为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02—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与不同伙伴国的贸易流量数据,并使用PPML的方法来纠正忽略零贸易流带来的估计偏差。3、通过方程(3)、(4)和(5)测算出的自然开放度和贸易开放度,则根据CHIP数据库的研究需要提取出来。其中,贸易伙伴国的GDP、人口等数据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DI);引力模型中的变量,如是否接壤、是否有共同语言、贸易伙伴国的陆地面积等数据来源于CEPII DISTANCE数据库,其中距离数据根据Google Earth测量软件获得。 dedecms.com

  (二)描述性统计 内容来自dedecms

  1、各地区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 copyright dedecms

  图1显示了各地区在2002年、2007年和2008年个体工资水平的总体变化情况。总体上,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等东部地区的工资收入整体高于其他地区,甘肃、四川、云南等西部地区的工资收入最低。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各地区的平均工资收入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具体地,2008年广东省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同期最高,达到1885元;其次是上海市、江苏省,平均工资收入分别为1865元、1766元。而重庆市的平均工资水平同期最低,仅为1316元。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本地户口和外来户口的工资分布特征

dedecms.com

  进一步,基于户籍分类,图2显示了在各个分位数水平上的工资分布特征。整体上,曲线表现相对平缓,均低于基准线,工资收入水平呈现右偏分布,说明中国的个体工资收入主要集中于工资分布的中低水平,高工资收入所占的比例较低。而相较于外来户口,本地户口的工资收入曲线表现更为平缓,表示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中低水平的工资收入更加集中,尤其在2008年表现更为突出。那么,究竟为何外来户口的工资收入高于本地劳动力呢?这种基于户籍制度带来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哪些因素导致?以下本文将基于户籍分类进一步剖析,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之一。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基于技能分类的个体工资收入分布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技能水平也是影响个体工资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图3来看,高技能和低技能个体的工资核密度均呈现右偏分布,说明无论是高技能还是低技能的个体工资收入仍主要集中于低工资区,高工资收入个体所占比例较小;而相对高技能,低技能个体的工资核密度分布右偏程度更高,表示低技能个体相对于高技能更多地集中于低工资区。具体地,从高技能工资分布来看,总体工资分布较为均匀,但较之外来劳动力,中低收入的本地劳动力表现更为集中,而在高工资区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收入相对集中,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高技能对外来劳动力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高于本地劳动力,尤其在2007年表现最为突出,可能是因为异地求职的高技能劳动力更容易找到好工作;从低技能工资分布来看,无论是外来劳动力还是本地劳动力,个体工资的核密度分布相对集中于低工资区,但对于高工资收入区,外来劳动力较之本地劳动力略微集中,说明在低技能人群中,基于户籍差异带来的工资差距效应表现较为缓和。因此,较之本地劳动力,高技能对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促进作用更甚,并且拉开了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而在低技能区,则集中分布于中低工资收入区。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外来劳动力流动性较强,雇主为了留住拥有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用高薪奖励吸引;而对于拥有低技能的外来劳动力,低技能降低了其与雇主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就业范围和选择方向受限,因此低技能的外来劳动力工资收入较低。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实证结果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一)贸易开放度的测量和分解

本文来自织梦

  考虑到零贸易流占比约为10%,因此忽略零贸易流确实会使估计结果产生偏误,故本文采用PPML的估计方法。同时,为了减弱或消除时间趋势和地区等因素带来的干扰,在回归中还加入了年份固定效应和省份固定效应。对方程(3)分别采用面板OLS(仅做对比分析)和PPML的估计方法进行拟合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从PPML的回归结果来看,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贸易伙伴国的人口和陆地面积、贸易双方拥有共同语言以及在贸易双方接壤等是促进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而双边地理距离、中国地区的人口规模和陆地面积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具体地,中国地区的经济规模,即GDP每增长1%,将使双边贸易额提高1.118%,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每增长1%,将使双边贸易额增长0.512%,因此中国地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人口规模上,大国更容易和中国地区开展贸易,其对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能力更强烈,而中国地区的人口规模越大,却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开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拥有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跨国公司向中国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使得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对外贸易的依赖度降低了。此外,人口规模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受限于贸易双方的地理邻近性。双边地理距离越大,说明贸易成本越高,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具体地,双边贸易距离每增长1%,将使双边贸易额减少0.827%。

dedecms.com

  根据方程(4)和(5),利用PPML的回归结果测算出各地区在2002—2008年的自然开放度和政策开放度。由于本文研究的重点和篇幅限制,表3只列出了CHIP数据库2002年12个省市、2007年和2008年9个省市的贸易依存度、自然开放度和政策开放度数据。4、在样本回归中,残值均值为0,因此这里的政策开放度是一个相对指标变量,衡量的是各地区对贸易开放的相对政策导向。 dedecms.com

  

本文来自织梦

  从表3来看,无论是自然开放度还是政策开放度,东部沿海地区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而言,西部的自然开放度最低,中部的政策开放度最低。这与中国当前的国情和发展现状是相吻合的:一方面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整体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贸易环境、设施和交通便利等均优于其他地区,因此中国各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仍较不平衡。另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支持。1985年,中国政府决定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并于1988年扩大了沿海地区的开放范围,因此在政策制度的制定上有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而西部地区在中国发展仍较为落后,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开始实施,政策效果也逐步显现。因此总体来说,中部地区的政策开放度较低。具体地,在2008年,上海的自然开放度最高,达到1.377,其次是北京、江苏、浙江,而甘肃、云南的自然开放度最低,分别为0.083和0.086;对于政策开放度,广东、江苏和上海的最高,其数值分别为0.712、0.325和0.212,而河南、重庆的数值最低,分别为-0.166和-0.08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基准规范分析的OLS回归结果

织梦好,好织梦

  表4报告了基准工资方程的OLS回归结果。鉴于各地区在经济发展、要素禀赋和政策制度等存在较为显着的差异,并且个体就业的职业、企业所有制和行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工资收入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对个体工资收入进行回归分析时,加入了一组虚拟变量来消除区域、职业、企业所有制和行业等因素对工资的影响。5、从表4的回归结果来看,贸易开放较大地促进了中国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且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这种促进作用更为凸显。从劳动力迁移的影响来看,在2007年和2008年,人口迁入率的提高,将不利于个体工资收入的增长;而人口迁出率的提高,却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工资收入水平。而在2002年,贸易开放的初期,这一影响方向正好和2007年、2008年相反。根据人口迁移理论,人口迁移是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差异的反应,其中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发展和工资收入水平是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但其对迁移的影响是不对称的。这里人口迁入率的提高不利于工资增长,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由人口规模扩大导致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工资收入被转移到劳动力流出地;而人口迁出率的提高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资增长,可能是因为其缓和了随着人口规模扩大而导致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关系。而从户籍类型来看,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要高于本地劳动力,并未出现所谓的“户籍歧视”,这可能是因为外来劳动力流动性较强,雇主为了留住拥有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用高薪奖励吸引。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从地区特征变量来看,Hanson(2003)提出地-区特征变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有三种聚集效应:非人力要素禀赋、企业规模报酬递增和人力资本去外部化。而后两者是地区聚集的动态竞争力效应:一方面知识和技术外溢可以促进企业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工资增长;另一方面,地区聚集程度更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抑制了工资增长。从表4来看,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影响并不显着,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本文对该指标的测算选取的是地区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平均值,在回归中可能由于Educi的存在,这一影响效应被弱化了或呈现反向影响。而地区生活成本的提高,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工资收入的提高由促进转为抑制影响,说明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生活成本上升,使市场价格存在下降的压力,加上劳动力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效应,迫使工资收入水平下降。 dedecms.com

  从个体特征变量来看,年龄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呈现倒U型增长,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家庭0—3岁小孩、4—6岁小孩的数量对工资收入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小孩使得家庭额外支出增加,生活成本提高,促使个体更加积极工作或选择较高收入的工作等;男性个体的工资收入整体上高于女性,这也符合当前的经济现象;个体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工资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时可提高自身的报酬收入;已婚个体的工资收入要高于未婚个体,可能是由于婚后需要承担起更大的家庭责任,因此工作的积极性更高;受教育年限体现了个体的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数值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的工资收入,但是在统计上并不显着。

内容来自dedecms

  然而表4的回归中并未考虑贸易开放度和劳动力迁移的内生性问题,将使结果存在一定偏差。进一步,本文将贸易开放度分解为自然开放度Nopenct和政策开放度Popenct之后,代入到方程(1)进行回归,为得到更详尽的估计结果,使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从表5来看,无论是贸易开放还是劳动力迁移指标变量,对不同分位的工资收入水平影响程度不一。从反映贸易开放度的指标变量来看,随着分位数的提高,自然开放度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逐渐加深,说明自然开放度更多地促进了高分位水平的工资收入;而政策开放度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在不同的分位数水平呈现波动性,且在不同年份中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但均显着促进了工资收入的增长。从劳动力迁移指标来看,人口迁入率在低分位水平上对工资收入影响为正,但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其对工资增长的抑制作用也益发明显,说明低工资收入的个体较不容易受到人口迁入率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高工资收入的个体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而呈现负向增长;人口迁出率对中高分位的个体工资收入促进作用更甚,一方面可能是高端劳动力的市场需求较为强烈,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人口迁出缓和了高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关系,促进了高工资收入的群体进行重新匹配,提高了高端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水平。目前,中国的个体工资收入主要集中于工资分布的中低水平,拥有高技能的劳动个体相对较少数,而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重要的劳动力迁移人群,这部分人口的迁移将对较高工资收入的个体产生较强的影响效应。从户籍类型来看,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差距加大,这也验证了前面所述的,雇主利用高薪吸引留住拥有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 织梦好,好织梦

  六、基于外来户口和本地户口的二元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不同户籍类型下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转移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于前面的分析可知,贸易开放较大地促进了工资收入的增长,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却不尽相同。此外,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收入水平整体上要高于本地劳动力,并且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差距逐步加大。为了更进一步测量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存在的不同影响,并找出这种影响的主要因素所在,本部分将基于户籍类型差异展开研究分析,具体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本文来自织梦

  从表6看,无论是自然开放度还是政策开放度,其对本地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影响均大于外来劳动力,说明贸易开放更大程度地为本地劳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高的贸易开放度有利于外资引进和跨国公司实现产业转移,从而实现更高的技术和知识外溢,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收入,而基于本土化的心理,跨国公司或外资企业更倾向于雇佣当地员工,加速其本土化进程。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自然开放度对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相对减弱,而政策开放度对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却逐步增强,说明政策导向性作用逐步显现。从劳动力迁移的影响来看,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对本地劳动力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力均高于外来劳动力,说明本地劳动力对地区人口的迁移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这种人口的迁移可能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重新分工,而这种再匹配是否为“帕累托改进”,则取决于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角逐。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对于地区特征变量,相对外来劳动力,本地劳动力的反应较为敏感,但整体影响方向不变。在其他个体特征变量上,对外来劳动力的健康状况要求要高于本地劳动力,这也是相对符合现实的。本地男性个体的工资收入要高于外来劳动力,并且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中,两性工资差距相对较大。其余个体特征变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基本与表4保持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不同技能条件下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从对图3的分析可知,相比本地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收入相对集中高工资区。那么在不同技能条件下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呢?为了使结果更为精确可靠,本文依据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对技能水平做进一步的细分。具体地,依据刘斌和李磊(2012),将大专及以上学历定义为高技能,高中及中专学历定义为中技能,初中及以下学历则为低技能。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表7报告了不同技能条件下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分别对本地和外来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7、从贸易开放的影响来看,自然开放度对本地个体的工资收入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对于低技能个体。这一结论符合S-S这一理论,即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的收入增加。当前加工贸易仍然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半壁江山,中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较低端,对低技能个体的劳动需求程度较高,因此拥有较低技能的本地劳动力具有“先发优势”。而政策开放度对高技能个体的工资收入促进作用最为强烈,尤其是本地劳动力。目前,中国正处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需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其中建立吸引和留住高端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即为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体现。从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看,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是人口迁入率提高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尽管人口迁移导致人口规模扩大带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但有偏的学习效应增加了企业对外来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如高校毕业生等,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人口迁出率的提高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存在正向影响,因为此时高新技术人才流出,在一定程度缓解了高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效应,企业出于“引致需求”的需要,不得不提高个体的工资收入水平。

dedecms.com

  (三)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两性个体工资收入的影响

本文来自织梦

  性别是影响工资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两性工资差距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一般认为,贸易开放拉大了两性工资差距,而劳动力迁移对两性工资差距的研究还甚为缺乏。表8报告了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两性个体工资收入的不同影响。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入世初期,自然开放度对女性个体的影响显着高于男性,此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的“引致需求”剧增,女性劳动力相对剩余,因此获得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但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劳动力性别替代效应显现,女性劳动力的谈判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及男性,在面临贸易冲击时,企业更愿意选择男性个体,并且对本地男性个体的需求要高于外来男性个体。而在政策开放方面,对本地个体的促进作用显着高于外来劳动力。因此,总的来说,贸易开放更多地促进了本地个体工资的增长。而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人口迁入率对男性个体的抑制作用高于女性个体,说明人口迁入率的提高缩小了两性工资差距。而人口迁出率对本地男性个体的促进作用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有所减弱,却对女性的促进作用有所增强。因此,总的来说,劳动力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两性工资差距。

本文来自织梦

  七、结论与对策建议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基于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库,着眼于贸易开放条件下,同时检验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产生的影响,并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对贸易开放度进行分解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贸易开放对中国个体工资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而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的影响却截然不同。并且,外来劳动力的整体工资水平要高于本地劳动力,并未出现所谓的“户籍歧视”。(2)在不同户籍类型下,贸易开放更大程度地为本地劳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本地劳动力对地区人口的迁移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这种人口的迁移可能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重新分工,而这种再匹配是否为“帕累托改进”,则取决于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之间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角逐。(3)从技能水平看,自然开放度对本地低技能个体的工资收入影响程度较大,符合S-S定理;而政策开放度对高技能个体的工资收入促进作用最为强烈,尤其是本地劳动力。高技能的外来劳动力是人口迁入率提高的最大受益者,并且人口迁出率的提高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存在正向影响。(4)从性别来看,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劳动力性别替代效应逐步显现,而劳动力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两性工资差距。 copyright dedecms

  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第一,各地区应致力于创建良好的贸易开放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扩大“自然开放度”对个体工资收入带来的有利影响。并且,政府政策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在全球价值链中促使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撑。第二,由于人口的迁移可驱使地区劳动力市场进行重新分工,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性工资差距。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地引导劳动力市场的流动。相对落后的地区要重视对当地经济环境和人才引进机制的投资建设,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输出的劳动力将先进技术带回本地区,充分抓住由人口迁移带来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进,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劳动的边际产出,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较为发达的地区应致力于设计和实施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重视员工的福利效应,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反馈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使地区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第三,尽管本文研究并未发现个体工资收入存在“户籍歧视”,但也应针对外来劳动力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提高外来劳动力的“幸福满意度”,一方面应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制度,提高外来劳动力尤其是低技能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较发达地区应降低对外来劳动力的进入“门槛”,完善外来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四,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对员工的培训机制,重视员工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培养,为企业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和知识、技术外溢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来自织梦

  注释:

本文来自织梦

  1、这种理论和经验上的矛盾被Shioji(2001)称为“迁移之谜”(Migration Puzzle)。 dedecms.com

  2、CHIP数据库来自于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包含三个子样本:农村住户样本、农村一城镇流动人口样本、城镇住户样本。鉴于农村向城镇迁移的日渐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城镇和农村住户的子样本并不完全覆盖所有流动人口,2002年的调查增加了对流动人口的调查。2007年、2008年的调查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而CHIP1999年是1999年城市住户收入抽样调查数据,其样本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大样本,采用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1999年,CHIP数据库首次将流动户纳入城市住户收入调查,但仍侧重于对拥有本地户口的个体的研究,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不足1%,因此基于劳动力迁移的角度本文未予以考虑。

内容来自dedecms

  3、目前,国研网有2001—2008年各省与不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流量,但2001年只有国家层面的数据,且存在大量的缺失值,故这里不予考虑。由于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获得性,这里并未将西藏包含在内。 本文来自织梦

  4、CHIP2002年的研究对象包括北京、山西、辽宁、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和甘肃12个省市;CHIP2007年、2008年的研究对象包括安徽、广东、河南、湖北、江苏、上海、四川、浙江和重庆9个省市。具体测度的各地区在2002—2008年的自然开放度和政策开放度等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本文对CHIP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的样本数据在职业、企业所有制和行业类型上进行了统一:职业类型7种、企业所有制类型8种以及行业类型16种(表1)。因此在回归中,对于职业、企业所有制和行业固定效应,分别加入6、7和15个虚拟变量。由于CHIP2002年和2007年、2008年的研究对象不一致,这里对各省市地区进行区域划分,以西部地区为参照组,CHIP2002年加入了3个表示区域的虚拟变量,CHIP2007年、2008年缺乏对东北地区样本的研究,故只加入2个虚拟变量。

copyright dedecms

  6、由于篇幅限制和本文研究的重点,这里只列出了贸易开放、劳动力迁移和户籍这几个指标的拟合结果。具体的拟合回归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织梦好,好织梦

  7、8、由于篇幅限制和本文研究的重点,这里只列出了贸易开放、劳动力迁移指标的拟合结果。具体的拟合回归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本文来自织梦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艾洪山:《经济开放与工资变动: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dedecms.com

  2、包群:《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只是线性关系吗》,《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本文来自织梦

  3、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3年第2期。 copyright dedecms

  4、葛玉好:《部门选择对工资性别差距的影响:1988—2001年》,《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2期。

copyright dedecms

  5、黄志岭:《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和户籍差异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本文来自织梦

  6、李磊、刘斌、胡博、谢璐:《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收入及分配的影响》,《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1期。

dedecms.com

  7、李振、王开玉、向鹏飞:《贸易开放和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内容来自dedecms

  8、刘斌、李磊:《贸易开放与性别工资差距》,《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2期。

dedecms.com

  9、鲁晓东:《收入分配、有效要素禀赋与贸易开放度——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本文来自织梦

  10、戚晶晶、许琪:《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与流入省吸引力的分析——基于传统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新劳动力迁移与制度变迁理论》,《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3期。

本文来自织梦

  11、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席艳乐、张相文、曹亮:《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基于工具变量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3、熊灵、魏伟、杨勇:《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3期。

dedecms.com

  14、许和连、亓朋、祝树金:《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6年第12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5、许召元、李善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dedecms.com

  16、许召元、李善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1期。

dedecms.com

  17、严超、常志霄:《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1995—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11年第6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8、余官胜:《贸易开放的劳动力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copyright dedecms

  19、张庆君:《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8期。 dedecms.com

  20、钟笑寒:《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差异》,《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内容来自dedecms

  (作者单位:孙一平: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李振: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保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王开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研究所,陈小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