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社会保障 > 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小康步伐——武威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

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小康步伐——武威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

发布时间:2016-10-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甘肃日报 浏览:【字体:

  原标题:聚焦脱贫攻坚加快小康步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武威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实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 马顺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近年来,武威市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任务,持之以恒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富民”行动深度融合,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坚持走“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路子,聚焦发力,补齐短板,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copyright dedecms

  今年,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6.07万人,预计减少到4.33万人,贫困面由2011年的35.44%缩小到2.9%。民勤县于2015年整体脱贫,凉州区将在今年底整体脱贫。 dedecms.com

  以上率下紧盯“一号工程”

本文来自织梦

  武威市委把落实省委“1+17”精准扶贫方案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任务,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对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听取了凉州区、民勤县和古浪县“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要求市级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包抓任务。

内容来自dedecms

  武威市结合实际,制定“1+17+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方案,根据规划方案年度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找差距、抓落实,不折不扣落实“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包抓工作责任制。针对深居大山深处的特困搬迁户,督促乡镇、村“两委”干部逐户摸排,掌握实情,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协调解决好宣传动员、土地整理、房屋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培育、信贷支持、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把易地扶贫搬迁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确保计划移民一户不落、不搬迁不脱钩,稳定实现“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目标。

copyright dedecms

  全市注重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推进,对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调配优化,调整帮扶工作队人员596人,工作队总数保持322个,工作队员1606人,全部到岗到位开展工作。 织梦好,好织梦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武威市委、市政府紧盯扶贫对象精准性、政策措施实效性、联系群众紧密性、矛盾化解及时性等重点环节,严查突出问题,强化整改落实,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数字脱贫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监督力度,从市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精准扶贫专项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检查,通过随机抽查、明察暗访、通报进度等方式,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督查实效。 织梦好,好织梦

  下山入川全力治穷致富 copyright dedecms

  武威市成立由市级领导担任主任的20个精准扶贫专项工作实施办公室,形成全市上下配套、责任明确的扶贫攻坚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dedecms.com

  全市先后编报了古浪县、天祝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年规划及五年实施规划,同步完成了省级“插花型”沿山、沿沙贫困片区十年规划。“两县两片”十年规划项目6大类915项,总投资达2191亿元。同时,制定了《武威市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和《武威市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编报了《武威市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2013-2017年)》,制定了《武威市“下山入川”工程规划(2011-2015年)》《武威市贫困片区产业增收工程规划》《武威市“十二五”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等各专项扶贫规划。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武威市明确减贫人口和减贫时序:2015年,民勤县整体脱贫;2016年计划减贫9.25万人,凉州区实现整体脱贫;2017年计划减贫3.18万人,天祝县整体脱贫;2018年计划减贫1.15万人,古浪县整体脱贫。 copyright dedecms

  全市实行市领导包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建立市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县区实施、分工负责、分项主抓的工作机制。按照“853”挂图作业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全市699个村完成挂图作业,填写贫困农户三本账6.72万户,基本做到“户有账、村有册、乡有档、县有库”,使档案资料真实反映工作情况。先后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和“853”挂图作业7轮次的自查核查和2次专项督查,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确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dedecms.com

  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深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问题,同时有效恢复和提升水源涵养功能,从源头上做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达到生态治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步进行,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武威市委决定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市区机关农林场安置、劳务移民、教育移民、城镇移民、工业移民等多种途径,在5年内搬迁祁连山腹地海拔2800米左右农牧民群众7.2万人。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以县区为主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生态功能补偿、扶贫专项、社会帮扶等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向移民安置区倾斜,同步规划和推进移民住宅建设与产业发展,促进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实现集中式居住,集约式发展。五年来,全市累计移民2.89万户11万人,超额完成了7.2万人的五年规划目标,实现了扶贫开发、生态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共赢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武威市紧盯“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目标,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广大移民区同步大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copyright dedecms

  如今,在感恩新村、阳光新村、富康新村、圆梦新村等社区,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和产业培育同步推进;黄草川、南阳山等移民安置点里,新农宅、养殖区、日光温室错落有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广大移民群众真正走出了穷山窝,融进了新农村,开启了新生活。 织梦好,好织梦

  今年,省里共下达武威市两批易地扶贫搬迁32163人,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13个安置点,计划搬迁移民19310人。截至8月底,12个安置点已完成住宅主体2042套。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新建11个安置点,计划搬迁移民3301户12853人。截至8月底,天祝县松山滩5号7号安置点、打柴沟镇、炭山岭镇、华藏寺镇、抓喜秀龙乡、县城安置房等7个移民安置点都已开工建设,已建成住宅425套,完成投资1.84亿元;古浪县正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dedecms.com

  培育产业增添发展活力

内容来自dedecms

  近年来,武威市积极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着力培育壮大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红枣、酿造葡萄、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全力建设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安居乐业。

copyright dedecms

  2012年,武威市委全委会议作出《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计划到2016年全市设施农牧业达到70万亩,特色林果业达到150万亩,实现户均2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的目标。市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把主体生产模式发展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上下联动、强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和有力的组织保证。2015年,全市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面积达到85万亩。主体生产模式区域化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绿洲井泉灌区、黄灌区、金强川区精细蔬菜,沿山冷凉灌区设施葡萄、食用菌,沿沙区、民勤湖区甜瓜等温室种植优势产区;凉州区生猪、肉牛,民勤县肉羊,古浪县生猪、羔羊,天祝县白牦牛、毛肉兼用羊等畜牧业优势产区;北部沿沙区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产业带,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皇冠梨产业带,沿山冷凉灌区设施葡萄、皇冠梨产业带。 dedecms.com

  为延伸产业链条,武威市大力引进培育畜禽、瓜菜等农产品储藏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古浪绿洲生态移民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民勤中天等为龙头的现代畜牧业产业链,以诚坤蔬菜、新鲜蔬菜、发放蔬菜、古浪华伟等公司为龙头的设施蔬菜产业链,以及液体经济产业链、马铃薯产业链、中药材产业链等,现代农业产业链经济已显雏形。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今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户,基本实现每个县区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每个主导产业有1个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申报龙头企业贴息、补助项目8个、果蔬恒温库建设以奖代补项目11个,已落实项目资金360万元。着力推进电商扶贫,落实项目资金213万元,建设完善古浪、天祝2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建成13个乡级电商服务站,建成村级服务点81个,培训电商人才2435人次。贫困村有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2.86%。截至目前,累计建成4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48个乡镇服务站、333个村级服务点。制定推行了31项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44个,正式授予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标牌63块,备案出口品种30多种。 copyright dedecms

  武威市全力争取实施国家、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林业重点工程等农林牧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主体生产模式标准化示范园(点)、出口基地、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技术研发、推广,促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依托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贷款、“双业”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等惠农贷款,充分发挥放大效应、撬动效应,为扶贫开发和经济转型升级增添了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创新贷款担保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撬动效应和金融的支撑作用,有力促进全市扶贫开发和农业转型升级,使武威成为重要的设施蔬菜和肉类生产基地,为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发展外向型、出口型农业奠定基础。 内容来自dedecms

  武威市不断优化主体生产模式区域化布局,提出通过提升主体生产模式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实现棚均收入2万元、经济林亩均收入5000元的目标。目前,全市已形成绿洲井泉灌区、黄灌区、金强川区精细蔬菜,沿山冷凉灌区设施葡萄、食用菌,沿沙区、民勤湖区甜瓜等温室种植优势产区;凉州区生猪、肉牛,民勤县肉羊,古浪县生猪、羔羊,天祝县白牦牛、毛肉兼用羊等畜牧业优势产区;北部沿沙区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产业带,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皇冠梨产业带,沿山冷凉灌区设施葡萄、皇冠梨产业带。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1元,较2010年增长96.4%,农民人均纯收入中60%来自主体生产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今年以来,武威市持续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全市贫困村和移民安置点新建设施农牧业1.77万亩,其中贫困村0.9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92%,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0.8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81%;贫困村新建特色林果业1.24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5%;落实贫困片区日光温室和规模养殖示范基地20个,建设千亩标准化特色林果示范基地10个。全市贫困村推广甜高粱种植6.1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55%;发展中药材种植2.89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87%;贫困片区旱作马铃薯、玉米73.1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5%;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饲草8.39万亩、小杂粮3.59万亩。 dedecms.com

  武威市通过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发展升级、农民较快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