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社会保障 > 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破解

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破解

发布时间:2019-01-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 浏览:【字体:

为了兑现“2020年实现让我国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成效卓著。由于我国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尤其是发展任务的艰巨性,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不乏研究文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亟需采取新的扶贫方式来改善传统局限于农业生产中的扶贫开发方式的效果,而旅游开发被认为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方式。[2]二是中国近40年的反贫困实践虽有辉煌成就,但并未形成长效机制,扶贫工作短期行为明显,贫困人口难以稳定脱贫。[3]三是贫困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主张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四是政府应给予广泛的舆论引导和相关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企业承担起扶贫济困、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同时建立良好的企业扶贫机制,使企业和贫困地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五是贫困群体能否可持续脱贫取决于其收入是否能够增加到越过贫困陷阱的门槛,以及是否能够使整个收入可持续下去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特别是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内在问题进行深入判断和分析,并提出构建可持续脱贫机制的相关对策。 本文来自织梦

一、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必要性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

本文来自织梦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贫困地区的一切问题,皆源于发展不足,而这里的发展就本质而言是可持续发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全面小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包括居民收入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进步指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其他地区、其他人口一道同步进入良性发展轨迹。如果我国贫困地区仅仅是收入水平达到了预设指标而其他未变,发展缺乏可持续性,这样的小康肯定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是不符合全面小康内在要求的。因此,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全面进入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是我国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织梦好,好织梦

2.可持续发展是贫困地区人民具有可持续收入来源的根本保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增加收入既是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的结果。人均收入水平不但是现阶段划分贫困与否的基本依据,即便是在将来也势必仍然将作为首要的衡量标准。实践表明:在目前的脱贫攻坚中,包括政府的、社会的各种投入事实上在拉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起着重要作用,但对贫困地区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注入式投入都是难以为继的,因而建立在大规模投入为主体拉动的收入增长也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具有可持续的、不断增加的收入来源。 dedecms.com

3.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后跟上全国发展步伐,不再返贫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织梦

我国的扶贫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包产到户解决了温饱这个普遍性问题之后,即把扶贫、解决贫困地区这个特殊性问题提上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86年,启动了全国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采取并实施了诸如划定国家级贫困县以及省级贫困县、成立专门扶贫机构、进行大规模的人财物力投入倾斜等系列举措。1995年中央“九五”计划又做出了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地区的战略部署。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国家累计投入的扶贫开发资金达万亿元左右,仅2013—2017年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的扶贫资金和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地方政府债务,三项之和达5812亿元之巨。[4]但即便这样,仍然不能保证部分地区、部分人口能够从此彻底脱贫不返贫。导致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未能建立和健全可持续脱贫机制。因此,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不但是全面脱贫攻坚战役的根本所在,还是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能否同步发展,从此跟上全国发展节拍,不再掉队落伍,不再返贫的关键所在。

织梦好,好织梦

4.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扶贫质量,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速度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对于我国脱贫攻坚这种具有严格时间要求的伟大事业而言,没有必要的速度就不可能按时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但如果只一味强调速度而不顾质量,即使在2020年全面实现既定脱贫攻坚目标,而未能确保贫困地区从此真正走上可持续、有后劲的健康发展道路,这种扶贫攻坚的结果必然使扶贫成效打折扣。因此,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脱贫攻坚战役也必须转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保证现行标注下的脱贫质量”。国务院扶贫办提出了“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更加注重减贫质量转变”的明确要求。从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看,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这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点依然是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战役,必然首先是打好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关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本要求,为贫困地区绘制了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图景。不言而喻,可持续发展是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最终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

dedecms.com

二、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织梦好,好织梦

1.区位劣势及其基础设施滞后,客观上形成了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地理制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我国的贫困地区,都是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远离大中城市、远离消费中心的地区。并且多处于高原山区、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地区、喀斯特环境危急地区、江河上游地区,生态脆弱、水土严重流失、土地加剧荒漠化等是这些地区的共同特征。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多灾地区,严重、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其经济发展形成极大制约。尤其是地处江河流域上游的贫困地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自然生态屏障建设等成为其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从我国国土的功能划分上看,《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所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到的436个县级行政单位中有多达310个为贫困县,占到71%以上。这说明我国贫困地区基本上都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或者禁止开发区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而言,贫困地区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必然导致其发展机会受限。由于地处穷山峻岭及其相伴随的恶劣自然条件,直接导致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投入大、成本高,贫困地区各类基础设施普遍严重滞后。区位劣势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所形成的“地理制约”,是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制约。

dedecms.com

2.资金匮乏及其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资本优势,客观上形成了我国贫困地区严重的“要素制约”

copyright dedecms

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财政收入非常有限,保正常运转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自身的实力、财力根本无力搞大型建设、大型项目。加之若干年来我国实行项目投入地方按比例配套(近年在贫困地区有所改变)制度,由于贫困地区资本配套能力不足,“马太效应”决定了贫困地区获得的国家、省级大规模项目资本投入更少,资金匮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制约。我国贫困地区基本上都是资源富集地区,矿藏、能源、生物等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既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又未能转化为资本优势。资金匮乏及其资源优势形不成资本优势成为其“要素制约”。

dedecms.com

3.人才短缺及其内生动力不足,客观上形成了对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制约”

内容来自dedecms

我国贫困地区,由于环境差、条件差、待遇低、工作艰苦,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几乎成为不解难题。而从贫困地区内部看,凡学历较高、受教育较为充分、头脑较为灵活、办法较多的人,除在非贫困地区打工积累了足够资本和经验,回乡进行创业开发外,鲜有留在家乡发展的,致使贫困地区人才短缺现象更加严重。缺乏一批有才干、有能力、有办法的人组织带领贫困群众发家致富,脱贫奔康,这是典型的能力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内生动力不足对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同样严重。部分贫困群众缺乏通过自身努力、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把脱贫攻坚等同于政府给钱给物,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人才短缺尤其是内生动力不足所形成的“能力制约”,是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产业落后,从产业发展中增加的收入少,客观上形成了对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收入制约”

copyright dedecms

“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贫困人口的暂时间题,大力发展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式”扶贫才能持久彻底解决问题。目前,一些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战役“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扶贫”发展过程中,把产业扶贫作为首选,创造出了一些可以推广复制的产业扶贫模式,不少地区的扶贫产业正在逐步成为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贫困群众持续稳定的增收来源。但实践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盲目性、雷同性问题。部分地区扶贫产业规划随意性大,无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供需状况,脱离实际,盲目跟风,项目弱小散,产品大路货,存在一哄而上现象,扶贫产业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极易造成“产业扶贫若干年,卖难返贫一夜间”的局面。产业落后及其从经济发展过程中增收缓慢所形成的“收入制约”,是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制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现实制约的破解之策

copyright dedecms

1.激活和重构贫困地区内生资源,增强贫困地区参与发展、共享发展的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1)全面激活自然资源,把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一是调整完善国家资源开发政策,用政策激活贫困地区资源活力。制定资源开发扶持政策,赋予当地政府资源人股权。调整资源税税率及其征收方式,进一步加大资源地税收留成比例,尽可能地增加资源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对资源地用电、用气等实行价格和指标优惠。对资源地实行更加优惠的价格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地方留存电量指标,促使水电企业、电网公司共同让出部分利益来扶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扩大天然气直供范围,[5]有效疏导天然气价格矛盾,对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实行最高限价管理,由供需双方在最高限价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三是在资源地重点布局发展资源开发的上、下游产业,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我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就地转化贫困地区资源。围绕贫困地区相关资源开发布局和发展相关产业,[6]用政策手段、政策杠杆把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增强其参与发展的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2)全面激活生态资源,提供贫困地区共享发展的机会,增强其共享发展能力。一是把我国贫困地区全面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把水能、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开发全面纳入生态补偿范畴。三是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用科学的生态补偿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共享发展机会。对我国已有的生态补偿政策进行进一步完善,争取把所有的贫困地区整体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区财政转移支付范围。加快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对保护性补偿、开发性补偿等作出法律规定,弥补我国综合性生态补偿法律空白,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生态贡献者的权益,规定生态受益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补助的期限应尽可能地继续延长。设立和健全生态补偿基金,确保对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的补偿等具有持续的资金来源渠道。四是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让贫困地区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各类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摆在最优先的位置上。加强对水资源地的保护和地下水超采区的综合治理,遏制贫困地区水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率先在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和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体系。五是有效利用生态资源,使优质的生态资源成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把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发展立体林业和循环经济,扶持农牧民积极发展林下药材、森林蔬菜和林下养殖业等。六是大力推进防灾减灾和避灾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生态脆弱等不具备发展条件的贫困地区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地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性移民。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性工程的治理和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使贫困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七是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让贫困地区在优美的人居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国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尽快在贫困地区推进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加大贫困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水质保护力度。建立和健全从国家、省到县的环境维护管理第三方服务共同分担机制,[7]有效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把我国贫困地区建设成为天蓝、水绿、山青、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宜居区。 本文来自织梦

(3)全面激活产业资源,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一是努力培育各具特色的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群,用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破解贫困地区“收入制约”陷阱。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旅则旅的原则,建设美丽乡村,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能力的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群、产业链、产品链。二是统筹谋划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品的出路,筛选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畅销的产品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把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与产品出路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进行统筹谋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好产业培育;以品牌建设为支撑,提升产业价值;以搭建平台为重点,促进产销对接。三是不断开拓和创新产业扶贫机制。重点龙头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在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关于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支持政策全面落实落地,真正激发出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的积极性。形成产业繁荣、产品畅销、贫困群众具有长期稳定增长的收入来源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支持力度,促使其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贫困群众收入。

copyright dedecms

2.强化制度供给,构建贫困地区外部支持和内生动力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dedecms.com

(1)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和实施我国贫困地区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8]从根本上确保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农业灌溉具有水源保障。三是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贫困地区“可靠用电、安全用电、方便用电”的电力网络体系,确保贫困地区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优化补保、兼顾提高”原则下,争取实现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全覆盖,使贫困地区群众“用上电、用好电、电好用”,真正实现城乡电网同网同价以及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9]四是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信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贫困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情况,实现贫困县及其所有行政村的应急广播系统全覆盖,确保遇到突发性特大山洪、泥石流、滑坡、垮塌等自然灾害时能通过广播系统迅速通知到每一户、每一人,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当前电商扶贫快速发展的实际,加快通村互联网建设,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dedecms.com

(2)全面激活内生动力。一是强化主体意识,明确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主体责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受益主体。不断培育并强化其主体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把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真正激发出来,调动起来,构建起用好外力、激发内力、形成合力的动力机制,凝聚起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自强意识,培育自力更生精神。大力开展“精神扶贫”、“思想扶贫”。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导和培育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良好导向与氛围,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外力的有效推动下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三是强化帮扶意识,通过乡规民约、社会契约等多种途径来规范。引导形成贫困地区群众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助,形成先富帮后富、带后富、促后富的良好风尚,实现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是强化人才引进和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确保其在工资水平、生活待遇、职称评聘、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全面优于非贫困地区,确保其引得进、留得住,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针对人才短缺的具体情况,对农民开展有现实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李富根,魏博.上下同欲聚力脱贫攻坚[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cndg/2017-08/09/content_41378128.htm.

本文来自织梦

[2]张伟.旅游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1):16-17. 本文来自织梦

[3]罗利丽.农村贫困人口反弹与可持续性发展机制的缺失[J].贵州社会科学,2008,(06):76-79.

copyright dedecms

[4]韩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A].《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50-356. dedecms.com

[5][6][9]刘可.贫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当代县域经济,2016,(12):32-33.

本文来自织梦

[7]彭忠平.广西实施生态扶贫的路径选择[J].广西经济,2016,(03):32-33.

本文来自织梦

[8]吴宜财,李俊杰.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发展与实现同步小康的对策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03):12-1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