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农业经济 > 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机理

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机理

发布时间:2019-04-0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年 浏览:【字体:

摘要: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1980—2016年中国淡水渔业格局演化的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淡水渔业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分布始终呈东北—西南格局,重心一直落在长江中游的鄂东地区;热点区由“四峰并峙”变为“三足鼎立”格局,次热点区向西南演替,次冷点区在局部日益聚集,冷点区主要在西部连片分布。2、中国淡水渔业不均衡格局的连续性和空间自组织性较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愈发显着。3、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演化受宜渔资源、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水产品消费需求、技术水平、企业集聚、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渔业经营管理制度、重大工程项目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淡水渔业;空间格局演化;机理;中国 copyright dedecms

0 引言

dedecms.com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淡水渔业快速发展,在促进渔民就业增收、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等方面成效显着[1]。伴随着中国农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进程,淡水渔业的空间格局也在不断演化。深刻把握其过程和机理对于中国渔业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学界对于渔业空间格局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2-7]。从研究内容看,既有成果或测度渔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或分析渔业区域布局的变动,着眼点虽有差异,但渔业格局的空间相关性、集聚性和异质性是其共同关注的。从研究方法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基尼系数、区位熵、泰尔指数等产业集聚水平测算指标是描摹渔业空间格局的主要方法;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OLS)、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空间回归模型是探究格局演变影响因素时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从研究结论看,渔业生产地域分异、地理集聚和空间自相关特征的存在以及资源禀赋、消费需求、企业集聚、技术水平、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渔业格局变迁是既有成果达成的共识。楼东等指出中国渔业生产以沿海省份为主,渔业产量的东、中、西差异明显[2];姚成胜等在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研究中验证了渔业的经度地带性变化特征,发现水产养殖业还有显着的南北分异特征,且形成了东部沿海海洋水产和内陆沿长江淡水水产两大养殖带[5];赵静等分析了中国海洋水产业布局,发现其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6];李炬霖等进一步指出中国渔业格局变迁的主导方向是西南,生产重心一直位于长江下游的安徽省安庆市[4]。 copyright dedecms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多是针对整个渔业部门[2-4]或水产养殖业[5]、海洋渔业[6-8],缺少对淡水渔业的探讨,所得结论是否适用于淡水渔业有待验证;大多借助区域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地理学研究方法欠缺,对渔业格局演化的整体特征和空间机理刻画不足。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标准差椭圆(SDE)方法,从空间相关性、集聚性、异质性3个方面考察1980—2016年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演化过程;引入地统计学特有的模拟工具——空间变差函数,结合定性分析,揭示淡水渔业格局演化的空间机理和影响因素,为渔业乃至农业空间格局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为淡水渔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参考。

内容来自dedecms

1 数据与方法 本文来自织梦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内容来自dedecms

以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为分析单元,选取1980,1991,2002,2016年4个特征时点来刻画淡水渔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淡水水产品产量等数据来源以1985,1992,2003,2017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为主。由于省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研究的可比性,以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http://www.data.ac.cn/zy/show/shi3.asp)提供的1988,1997年水域面积数据,按海南和重庆在区划调整后的水域面积占比辅助计算区划调整前海南和重庆的淡水水产品产量。 copyright dedecms

1.2 研究方法

本文来自织梦

1.2.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ESDA以空间关联性测度为核心,是一系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的集合[9]。采用Global 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分析中国淡水渔业生产在全局和局部上的空间关联特征;借助Getis-Ord Gi*指数,探究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空间局域异质性[1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2 标准差椭圆(SDE)。SDE能精确揭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整体特征[11]。主要通过面积、转角、扁率、沿主轴和辅轴的标准差、平均中心坐标等基本参数,定量描述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的聚集性、展布性、方向性、形态性、中心性等系列特征及其变化[12]。

本文来自织梦

1.2.3 空间变差函数。空间变差函数是在区域化变量满足二阶平稳与本征假设条件下,同时描述其结构性和随机性的基本手段,能很好地表达地理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相关性[13-14]。 织梦好,好织梦

2 结果与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2.1 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演化

本文来自织梦

2.1.1 空间相关性。1980,1991,2002,2016年4个特征时点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40,0.250,0.359,0.299,显着性检验P值分别为0.04460,0.03330,0.00181,0.01560,Moran’s I全部为正且检验结果显着,表明中国淡水渔业一直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淡水水产品产量相当的分析单元在空间上集中分布。指数的估计值整体呈增大趋势,但其大幅增加主要发生在1991—2002年,在1980—1991年只是略增,在2002—2016年还有下降。进一步引入Moran散点图,探究淡水渔业在局域的自相关特征(图1)。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的省份在4个特征时点上合计都占到分析单元数的近3/4,甚至80%以上,其中后者的占比一直最大,表明中国淡水渔业生产的局部空间相关性以正相关为主,即相邻省域的淡水水产品产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集聚性,但相似性多为低产量的相似性,集聚性也主要体现为低层次的弱弱集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2.1.2 空间集聚性。应用SDE方法,计算4个特征时点上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的标准差椭圆参数(表1),分析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的聚集或离散趋势(图2)。1、从标准差椭圆面积来看,其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一直不到1/5,说明中国淡水渔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始终显着;尽管变化不大,但由1980年的175.96万km2波动增加到2016年的179.56万km2的事实表明,淡水渔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亦略呈波动减弱特征。2、从标准差椭圆位置和范围来看,其在4个特征时点上均位于中国几何中心(103°50′E,36°00′N)东南部,覆盖了黄河与西江之间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12个省份。3、从标准差椭圆转角来看,其在20°~24°之间波动并于2016年达到最大,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淡水渔业的空间分布始终呈东北—西南格局,且该格局在2016年表现得最为显着。4、从标准差椭圆形状来看,其扁率总体变大,说明淡水渔业格局的方向性趋于显着;其主轴和辅轴长度的增减变化虽不一致,但整体都有延长,表明1980—2016年中国淡水渔业在东北—西南方向和西北—东南方向都有扩张现象,但在主导方向的扩张更为明显。5、从标准差椭圆中心来看,其一直落在长江中游的鄂东地区,说明中国淡水渔业的重心较为稳固。但其在区域内的市际之间亦有变化,所形成的轨迹为:1980—1991年往东北方向移动约82.20 km,速度约7.47km/a;但随后出现回转,渐趋向西南,移动约85.02 km,速度约3.40 km/a。

织梦好,好织梦

2.1.3 空间异质性。明晰淡水渔业格局在全国范围的总体演变趋势后,进一步基于省域尺度,对其冷热点的变化进行分析(图3)。结果表明:1、就热点区而言,其在前两个特征时点上,呈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峰并峙”的格局;在后两个时点卜则因湖南退至次热点区而表现为“三足鼎立”的格局。2、就次热点区而言,其既与热点区紧密相邻并共同组成了集中连片的高值聚簇区,自身也形成了明显的集聚区且有所变化。在前两个时点上,该集聚区由黄河下游的山东和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安徽与浙江构成;此后随着浙江退至次冷点区,该集聚区向西南方向和长江中游演替,湖南被纳入。3、就次冷点区而言,其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均有分布,整体较为分散,但在局部日益聚集,表现为在前3个时点上,均仅有1处次冷点集聚区和3~5个孤立的次冷点区,而到2016年,前者增至3处,后者减为1个。4、就冷点区而言,其数量和分布区域虽一直有变动,但主要还是在西部连片集聚,尤其是地处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诸省份由于资源劣势或生态脆弱,始终位于淡水渔业格局的低值簇。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2.2 中国淡水渔业格局演化机理

dedecms.com

2.2.1 格局演化的空间机理。首先,利用GS+7.0软件,以淡水水产品产量为区域化变量,赋予各分析单元质心,设定采样步长为220 km,分别计算实验变差函数。其次,采用球体模型、线性模型、指数模型、高斯模型等拟合样点数据,选择拟合度最高的模型,计算4个特征时点上不同方向的分维数。最后,根据选取的模型及其基本参数进行Kriging插值。拟合结果如表2、表3所示。1、块金值和基台值总体均呈增大趋势,分别由1980年的0.41,4.585升高至2016年的1.22,6.800,尽管块金系数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值一直很小、趋近于0,表示自1980年以来,在不断扩大的中国淡水渔业空间差异中,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愈发湿着,而数据变异等随机成分的作用虽逐渐增强但仍较弱。2、4个特征时点的淡水水产品产量在既定步长下的变程快速延伸,说明淡水渔业生产的结构化空间梯度引起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迅速扩大,向邻近地区的辐射能力正逐步增强。3、4个时点的最优模型均为高斯模型,虽然模型决定系数较高、拟合程度较好,但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此可推断出中国淡水渔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惯性和连续性,且其空间自组织性较强,但有减弱趋势。4、不论在全方向还是在各方向上,维数值都呈先降后升、整体增大的变化特征,表明淡水渔业生产的空间分异有不同程度的缓和,均质性愈加明显。其中,东北—西南方向上的平均维数值最大,但拟合度相对较低;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平均维数值最小,拟合性也很好、仅次于东—西方向,显示中国淡水渔业生产在东南—西北方向上的空间差异最为显着。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2.2.2 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在对相关文献[4-5]得到的渔业格局演变动因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参照种植业[15]、畜牧业[16]及蔬菜[17]、水果[18]产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自然地理环境、市场因素、技术因素、政府行政权力4个方面,对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首先,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形塑了中国淡水渔业的不均衡格局,是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因素。其作用主要通过宜渔资源、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和地形地貌的间接影响实现:1、一定区域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面积越广,宜渔资源越丰富,其淡水渔业的生产条件就越好,发展潜力就越大。例如,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拥有以“两江”“两湖”“两库”为代表的水系,水资源和水面资源优势都很明显,因而淡水水产品产量至2016年已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2、生态环境对渔业生产也有明显影响。以青藏高原为例,其水面资源并不贫乏,拥有全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19],鱼类资源丰富,但由于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尚不具备开发条件。3、地形地貌也会通过影响水面资源和水文特征等间接对淡水渔业发展产生限制。如四川虽有“千河之省”之称,但以山地为主的地形导致其可养水面有限,因而渔业养殖规模和产量进一步提升困难。此外,即便地势不高,但若境内低山丘陵众多,流经的江河干、支流会出现水量变异大、水位变幅快的情况,也不利于水产养殖。这一点在重庆表现得十分突出[20]。其次,国内外水产品市场需求及其变化是推动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不断演变的关键因素。1、就国际市场而言,在其需求的拉动下,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品出口国,并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河蟹优势养殖区、东南沿海罗非鱼优势养殖带为主体的出口主导型淡水水产品生产格局。该优势区域布局还随着出口形势的变化持续在微调。2、就国内市场而言,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淡水渔业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推动了优势淡水水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另一方面,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及产品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要求产品供给由“四大家鱼”等大路货向名特优品种转变,又引致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和淡水养殖空间布局的调整。此外,由于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而距离沿江(海)渔业主产区较远的内陆地区居民对鲜活水产品又有需求,因而内陆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淡水渔业基本格局的不平衡性。第三,技术进步、企业集聚及其产生的外部性是影响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四川即是一个典型例证,其宜渔资源并不丰富,但淡水水产品产量在1980—2016年间一直排在全国第8~11位,是内陆渔业大省,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技术创新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及两者的互促。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在四川眉山的发明及推广,大大提高了养殖单产,催生了一大批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大户,全省水产品总量快速上升。在此时期四川渔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其由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次冷点区跃升为次热点区,还产生了对渔用配合饲料、渔药的需求,通威、凤凰、三友、芳草等一批民营水产企业也因此应运而生[21]。此后,这些集聚在四川的渔业龙头企业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良性循环,又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政策、制度及重大工程项目等行政因素是建构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有形之手”。1、规划是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22]。农业部于2003,2008年连续发布和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全国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并以其为依据,不断加大对确定的优势区域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在推动优势水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的同时,也在宏观尺度上强化了淡水渔业生产的不平衡格局;但在两轮规划中,优势产区的范围由11个省份的78个县市扩大到16个省份的285个县市区,因而又在中观尺度上促进了淡水渔业发展的区域均衡。2、就制度而言,内陆水域休禁渔制度是在国家层面设定的,对淡水渔业整体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自2003年长江禁渔期制度实行以来,禁渔时间和范围就不断延长和扩大,到2017年长江流域及以南重要流域水域首次实行统一的禁渔期制度,涉及21个省份。显然,随着制度的完善和渔政执法力度的加大,内陆重要江河的捕捞将逐步退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淡水渔业的区域布局将渐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此外,淡水渔业格局也会因制度实施情况的区域差异而发生局部调整。如湖南退出热点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在改革开放初期及时建立渔业承包责任制[23],渔业生产发展速度受限,一步慢、步步慢,渐退至次热点区。3、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也会间接、局部地影响淡水渔业格局。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在重庆境内形成了8.87万hm2的库区水面[24],为其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推动其跃迁至次冷点区。 dedecms.com

3 结论与讨论

dedecms.com

3.1 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运用ESDA和SDE方法,按照“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空间异质性”的研究进路,系统刻画1980—2016年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空间变差函数和定性分析,揭示格局演化的空间机理和影响因素。(1)与整个渔业部门及水产养殖业、海洋渔业相同,中国淡水渔业也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2)中国淡水渔业的空间分布始终呈东北—西南格局,重心一直落在长江中游的鄂东地区,较之整个渔业部门更偏西。(3)中国淡水渔业格局的热点区因湖南的退出,由“四峰并峙”变为江苏、湖北、广东“三足鼎立”的形态;次热点区形成了明显的集聚区,并向西南演替;次冷点区整体较为分散,但在局部日益聚集;冷点区数量一直在变,但主要还是在西部连片分布。(4)中国淡水渔业不均衡格局的连续性和空间自组织性较强,空间关联效应作用范围迅速扩大;空间分异在东南—西北方向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全方向和各方向上都有缓和,其中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愈发显着,随机成分的作用仍然较弱。(5)中国淡水渔业的空间格局演化是其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交互作用、彼此适应的空间重构过程,受宜渔资源、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水产品消费需求、技术水平、企业集聚、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渔业经营管理制度、重大工程项目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dedecms.com

3.2 讨论

dedecms.com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必须以要素禀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为支撑,因地制宜,分区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及差异化的淡水渔业布局调控政策,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产业格局,推动淡水渔业生产区域布局匹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尽管多尺度、多数据、多因素的综合研究是农业空间格局研究的重要方向,但限于数据的可获性,本研究主要还是基于全国和省域尺度,利用统计数据和单一指标,对淡水渔业的格局演化进行探讨。今后将基于多源数据,应用复合指标,从不同尺度对中国淡水渔业空间格局进行更为全面、深入地描摹。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 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仍然是个问题[N].环球时报,2008-06-20(24). 本文来自织梦

[2] 楼东,谷树忠.中国渔业资源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1):27-3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 杨杨,张继平.中国渔业经济的时空动态演变格局及关联效应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4,32(2):61-68. 本文来自织梦

[4] 李炬霖,芮旸,李同升,等.中国渔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2):100-107.

本文来自织梦

[5] 姚成胜,李政通,王维,等.中国水产养殖业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化机制[J].经济地理,2016,36(9):118-127. copyright dedecms

[6] 赵静,高源,陈诗言,等.我国海洋水产产业布局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3):60-65.

dedecms.com

[7] 王俊元.浙江海洋渔业空间布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18(2):1-6. copyright dedecms

[8] 王泽宇,远芳,徐静,等.海洋资源空间异质性测度及其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3):17-22.

内容来自dedecms

[9] 芮旸,唐蓓佩,王兴,等.国家园林城市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理[J].地理研究,2018,37(1):20-36. 织梦好,好织梦

[10] 张俊,谢朝武,郑向敏.基于ESDA方法的中部区域服务产业格局演变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6-11. 内容来自dedecms

[11] 赵璐,赵作权.基于特征椭圆的中国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8):979-986.

dedecms.com

[12] 李涛,朱鹤,刘家明,等.江苏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3):86-91. 内容来自dedecms

[13] 靳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内容来自dedecms

[14] 刘保强,熊理然,蒋梅英,等.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3):29-35.

本文来自织梦

[15] 李二玲,庞安超,朱纪广.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J].地理研究,2012,31(5):885-898.

dedecms.com

[16] 王国刚,王明利,杨春.中国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2):2137-214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7] 纪龙,吴文劫.我国蔬菜生产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9):141-148. 本文来自织梦

[18] 王伟新,向云,祁春节.中国水果产业地理集聚研究: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3,33(8):97-103. dedecms.com

[19] 李林,吴素霞,朱西德,等.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高原湖泊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2):245-253.

copyright dedecms

[20] 陈昌齐,唐毅.重庆境内江河水域渔业环境特点及对船体网箱养鱼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4(2):163-169.

内容来自dedecms

[21] 吴湘生.中国渔业产区竞争力分析与未来发展战略[J].北京水产,2006(5):1-5. dedecms.com

[22] 韩博天,奥利佛·麦尔敦.规划: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J].开放时代,2013(6):8-3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3] 王守仁.谈谈湖南渔业生产的失误及其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5,6(6):5-8.

内容来自dedecms

[24] 翟旭亮,李虹,熊隆明.三峡库区生态渔业发展变迁及趋势[J].重庆水产,2011(1):22-27.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