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进出贸易 >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特征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东亚区域向全球转移。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垂直专业化分工 增加值贸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引言 内容来自dedecms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迫切需要从国内、国外不同角度寻求新的增长动力。随着国际生产分割和中间品贸易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愈益加深。在探讨如何通过国内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国外价值链与中国生产制造活动的供求关系,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国外价值链供给的资源,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dedecms.com

由于全球价值链发展一直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背景下,区分究竟是全球性还是区域性的价值链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就很有必要了。从政策设计意义来看,如果价值链分工主要分布在区域内,那么区域性的贸易协议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价值链分工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特征,那么政府就应该重点关注全球性的多边贸易协议。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探讨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某个(或某些)特定区域的价值链与全球性价值链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内容来自dedecms

现有研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方面的文献,较多探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和参与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生产和出口活动如何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如胡昭玲等(2012)、黎峰(2015)、张定胜等(2015)。关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区域特征的文献相对较为缺乏,有些文献分析了中国与特定区域价值链的合作关系,如Wang等(2009)及刘重力等(2014)实证分析了东亚区域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依赖关系,闫云凤(2015)运用贸易增加值的测度方法探讨了中日韩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李强等(2016)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研究了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结构,高运胜等(2015)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视角对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的增加值进行了分解研究,葛明等(2016)及郑丹青等(2016)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测算。

织梦好,好织梦

关于全球价值链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判断目前已是国外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结论不一。如Johnson和Noguera(2012)研究认为,地理距离和贸易协议对双边的增加值贸易具有强烈影响,区域化的重要性要大于全球化。Baldwin等(2013)也认为,供应链贸易是区域性的而不是全球性的,全球生产网络具有显着的区域集团特征,可以分别称作亚洲工厂、北美工厂、欧洲工厂。相反,Los等(2015)认为,区域内的价值链分割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性的生产分割变得更为重要。该文献以1995~2011年40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个制造行业为样本,研究了最终产品生产链上增加值的分布状况,认为最终产品完成地之外的增加值份额虽然都是上升的,但主要表现为完成地所属区域之外的份额上升,因此全球价值链正从区域生产系统转向世界工厂模式。 织梦好,好织梦

仅就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区域而言,也存在东亚与全球价值链“脱钩论”(Decoupling[1])和“再挂钩论”(Recoupling)的争议,这实际上是全球价值链区域化与全球化争议的一个缩影。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伴随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全球价值链逐渐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东亚垂直生产网络迅速扩张,区域内贸易份额显着增加,中国贸易大国地位逐步确立,强劲的经济增长持续拉动东亚其他地区的外部需求,再加上东亚地区内部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和其他形式的一体化,不断增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东亚与美欧等发达地区的“脱钩”假说提供了支撑。然而,美国和欧洲发生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和贸易与美欧出现了同步衰退,说明东亚经济并不能独善其身,“再挂钩论”开始占据上风。如Pula和Peltonen(2009)的研究显示,没有证据支持亚洲供应链脱离世界生产网络;Athukorala等(2009)及Kim等(2009)也认为,亚洲新兴经济体与主要工业化国家问的经济相关性最近几年有所增强[2],东亚与世界经济“再挂钩”而不是“脱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此可见,全球价值链发展究竟是呈区域化趋势还是全球化趋势,在经验研究中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产生争议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有研究时间段、国别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也有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如传统总值贸易统计方法下的区域内部贸易份额偏高,增加值贸易方法在解决了重复统计问题之后能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内部贸易现实;仅仅关注区域内的进出口联系也会高估区域价值链的紧密程度,实际上,全球价值链不仅是把各国间的进出口联系起来,一国内部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也是全球价值链环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内容来自dedecms

现有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测度方法,一是来源于Feenstra和Hanson(1999),二是来源于Hummels等(2001)。Los等(2015)运用增加值贸易思想对前者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扩展,用于追踪一国增加值来源的原产地,继而研究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地理分布状况。这是一种后向的价值追踪方式,从最终消费产品出发,追踪其前向所有生产阶段为其投入的增加值,找出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所有价值增值活动的集合。Los等(2015)的研究以全球三大区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为研究对象,旨在判断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着眼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角度,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为避免中间品贸易产生的重复统计问题,本文采用增加值贸易方法扩展的垂直专业化研究工具;在研究对象上,本文关注中国所有最终消费产品与全球价值链的关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进出口贸易层面。

dedecms.com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首先要界定中国所属的区域。在判断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方面,区域的选择一般是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者是区域贸易集团。本文按照地理临近的原则,界定中国属于东亚区域。如果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内部,那么,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特征;如果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之外,那么,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1.模型与方法

dedecms.com

在全球价值链条件下,一国产品的生产既使用本国的中间投入品,也使用外国的中间投入品,世界投入产出表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这种全球价值链生产联系。按照标准的投入产出分析工具,存在以下用分块矩阵形式表达的恒等式: 内容来自dedecms

g=V(I-A)-1F=VBF(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g表示全球价值链上的增加值矩阵,V矩阵由各国各生产部门单位总产出中的增加值份额组成;A表示世界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系数矩阵,(I-A)的逆矩阵即里昂惕夫逆矩阵,用符号B表示;F是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使用(或最终消费产品)矩阵[3]。

dedecms.com

分块矩阵的含义如下:若世界投入产出表包含N个国家,每个国家包含S个行业,则A矩阵子阵Aij是i国对j国的投入产出系数矩阵(S×S)。V矩阵采取对角矩阵的形式,各国的Vi矩阵排列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公式(4)分解后的矩阵中,每一子阵ViBijFi都是S×S矩阵。从列方向观察,i国的最终消费产品Fi是由不同国家提供的增加值构成的,其中,主对角线上的数值ViBiiFi是本国各行业提供的增加值,其他数值是来自国外各行业的增加值。

dedecms.com

令vaij表示i国各行业向j国不同行业提供的增加值矩阵(S×S),那么:

本文来自织梦

vaij=ViBijFj(5) 内容来自dedecms

由此,我们得到一国最终消费产品增加值来源的分解表达式。用1×S矩阵FINOj表示j国各行业的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那么: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2.数据来源及处理 织梦好,好织梦

WIOD数据库以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为基础构建了世界投入产出表,这4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盟27国[4]、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和土耳其,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合并统称为其他地区。本文将中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定义为东亚地区,用于判断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性。这几个成员间虽然没有排他性的多边贸易协定,但具有紧密的贸易和投资联系。东亚地区之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是判断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全球性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区分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价值链联系的差异性,下文将其细分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和其他地区[5]。

织梦好,好织梦

WIOD数据库提供了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这是本文计算和分析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区域特征的基础。但在此期间,不同行业产品的物价变化差异较大,这会影响增加值分解的跨期比较。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自2001年开始,自然资源价格发生了快速上升,在1995~2008年期间,以名义美元度量的能源价格上升了5.1倍[6]。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价格的上升会显着推高产品的国外增加值,因此需要对分解后的增加值进行价格修正。由于世界投入产出表价值数据已根据汇率统一换算为美元,本文采用美国分行业的增加值价格指数对计算后的增加值进行修正(以1995年为基期),数据来源于WIOD-SEA数据库。 dedecms.com

三、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区域特征描述

dedecms.com

按照前文界定,中国属于东亚区域,以世界投入产出表核算的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是由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增加值构成的,这些增加值可以来自东亚区域之内,也可以来自东亚区域之外。对中国而言,来自东亚区域内部的增加值一部分属于中国的国内增加值,另一部分是国外增加值,即前文公式中定义的RFVA;RFVA占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的比重(RFVAS)代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来自于东亚区域内的国外增加值份额,该份额数值的大小反映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性特征。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最终消费产品来自东亚区域之外的增加值即前文公式中定义的GFVA,GFVA占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的比重(GFVAS)代表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全球性特征。为了做更细致的分析,本文把这一全球性指标进一步拆解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和其他地区共4个二级指标,分别用符号GFVAS-EU、GFVAS-NAFTA、GFVAS-BRICS、GFVAS-Other表示。 copyright dedecms

1.总体特征

内容来自dedecms

图1展示了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RFVAS、GFVAS总体指标的变化状况,图2显示了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RFVAS和GFVAS二级指标的变化状况。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从图1总体指标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最终消费产品来自国外的增加值份额(FVAS)表现出了波动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的11.47%波动上升至2011年的15.16%,上升了3.69个百分点。其中,1995~1998年期间FVAS稍有下降趋势,这应是受到了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转而上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几年里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最高点出现在2004年,FVAS达到19.37%,并在随后的2005~2007年期间一直保持在19%之上。受美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FVAS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随后两年有所回升,但没有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FVAS的波动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意味着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加深。 本文来自织梦

从FVAS分解的两个指标RFVAS、GFVAS来看,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两个指标的大小比较,二是两个指标各自的时间变化趋势。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在1995~2011年整个考察期间内,GFVAS指标始终大于RFVAS指标。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的几年里,二者的差距还比较小,介于1.31%~2.58%之间;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二者的差距逐步扩大,到2011年达到最大差距6.52%。这一比较可以说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总体上表现为全球性特征,而不是区域性特征,而且全球性特征一直在不断加强。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RFVAS、GFVAS两个指标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两个指标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的几年变化趋势较为接近,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二者的变化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RFVAS指标先是较为缓慢地上升,但在2004年之后出现了持续而且较快的下降,最终表现为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4.71%下降至2011年的4.32%,下降了0.39个百分点;GFVAS指标则是先表现为较大幅度的上升,在2004~2007年期间持续保持在相对高位,而后受美欧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最终表现为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6.76%上升至2011年的10.84%,上升了4.08个百分点。这一比较说明,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性特征在弱化,全球性特征在增强。 dedecms.com

通常的经验研究显示,东亚地区存在高度一体化的生产系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把复杂零部件运送到中国加工,然后由中国将最终产品出口到世界市场(Los等,2015)。这意味着,对中国出口产品价值链而言,东亚区域贡献了较多的增加值。但是从中国全部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来看,东亚在中国价值链中的份额小且呈现下降趋势,这与通常的经验研究结论并不矛盾,只能说明高度一体化的东亚生产系统只占中国最终消费产品相对很小的一部分,且贡献度趋于下降。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的对外依赖性正由东亚区域向全球分散。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从图2可以观察到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向全球分散的具体情况。伴随着东亚区域相对份额的下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份额均显示出波动上升趋势,在1995~2011年期间分别上升了0.81、0.63、0.74、1.90个百分点。当然,东亚区域增加值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份额依然较高,尚未被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超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向全球化分散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织梦好,好织梦

2.分行业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区域特征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本文分别计算了世界投入产出表35个细分行业的RFVAS、GFVAS指标数值。考虑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国外增加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下面选择2000年为基期,与2011年的各行业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

织梦好,好织梦

从大类行业来看,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国外增加值份额相对较低,2011年与2000年相比数值变化也不大,这与两大行业主要依赖于本土的生产性质和中国对外开放度相对较低有关。不过,这两大行业体现出的价值链区域性特征与前文的整体分析是一致的,即RFVAS指标下降、GFVAS指标上升,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东亚区域的贡献度相对下降,全球其他地区的贡献度相对上升。

本文来自织梦

工业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度相对较高,2011年,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国外增加值份额均在19%左右,而且都比2000年有所增长,增加幅度分别为2.53、3.45、7.70、9.23个百分点。这4类行业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区域特征指标的表现稍有不同,制造业和建筑业的RFVAS指标下降,GFVAS指标上升;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RFVAS指标和GFVAS指标都是上升的。后者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这两大行业总的国外增加值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不过这两个行业GFVAS指标的上升幅度均显着大于RFVAS指标的上升幅度。因此,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表现基本一致,这些行业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的依赖性正在从东亚区域向全球其他地区分散。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制造业内部来看,各子行业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程度差异更大,各自表现出来的区域特征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2011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的国外增加值份额最高,达到36.80%,比2000年增加了11.51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是电气和电子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其国外增加值份额分别为24.61%、24.00%。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的国外增加值份额最低,为11.07%;除其他制造及回收加工业外,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以及纺织及服装制造业也表现出了很低的国外增加值份额,分别为12.01%和12.77%,而且与2000年相比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90和4.67个百分点。不同行业间的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不同行业的关税和非关税差异、行业产品的运输成本、外购协调成本、投入品价格的相对变化及替代弹性等诸多影响因素。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全球价值链区域特征指标来看,各子行业RFVAS指标都是下降的,绝大多数子行业GFVAS指标是上升的,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以及其他制造及回收加工业的GF-VAS指标有轻微的下降,但下降幅度显着小于其对应行业的RFVAS指标的下降幅度,因此,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区域性都是相对下降的,而全球性特征是相对上升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的GFVAS指标上升幅度最大,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次之。这三大行业都是典型的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我国生产活动对原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等资源的严重依赖,加大了相应行业从全球范围内获取这些资源的力度。 内容来自dedecms

纺织及服装制造业以及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是RFVAS指标下降幅度最大的两个行业,主要原因在于其总的国外增加值份额下降幅度较大。这两个行业的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大量外购该行业的上游中间产品,并随着《多种纤维协定》出口限制的解除而加速。在该协定于2004年终止之后,中国成为这些行业多个生产阶段的生产者,并不断向行业价值链上游延伸,对东亚区域的进口依赖逐步下降(Gereffi和Frederick,2010)。 dedecms.com

总的来看,各行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但就全球价值链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变化趋势来看,各行业变化方向趋于一致,即区域性依赖相对下降且全球性依赖相对上升。 内容来自dedecms

四、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区域特征的计量检验 copyright dedecms

下面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特征进行计量检验和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1.计量模型设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增加值,在全球价值链上,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够为中国提供多少增加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既包括提供增加值国家和地区的供给能力大小、供给质量高低等因素,也包括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交易渠道的畅通性和交易环境优劣等方面的因素。本文借鉴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区域特征的影响因素。引力模型最初的思路是分析双边贸易流量受到双方经济总量和双边地理距离的影响,双方的经济总量越大,说明双方产品的供求规模越大,那么双边的贸易规模也越大;地理距离是贸易活动的阻隔因素,地理距离越远,越不利于双方的贸易活动,双边贸易规模越小。 dedecms.com

引力模型后来经历了多种扩展,进一步考虑了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其他影响因素,如双方的语言和文化是否相近、双方是否同属于某自由贸易区、双方是否有其他贸易优惠或贸易限制措施等。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在解释双边贸易流量方面越来越具有说服力,被很多学者广泛使用。本文侧重于分析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来自于国外的增加值份额影响因素,设计计量方程如下:

dedecms.com

FVASit=C+β1GDPit+β2DISTit+β3FVAS(-1)it+β4LABHSit+β5TARIit+β6FTAit+μit(1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i表示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国外增加值的来源国或地区,t表示年度,为1995~2011年;FVAS表示国外增加值份额;GDP表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DIST表示中国首都至不同国家或地区首都、首府或中心城市的地理距离;LABHS表示不同国家或地区高技能劳动报酬在其国内增加值中的比重;TARI表示中国的进口关税水平;FTA表示中国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签署贸易协定的状况;μ是随机扰动项。

织梦好,好织梦

各变量的含义及数据来源说明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FVAS表示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外增加值份额,是计量方程的被解释变量。考虑到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性和相对稳定性,将滞后一期的国外增加值份额作为解释变量之一,以减小计量检验残差的自相关性。该变量数据来源于本文的计算结果。

dedecms.com

GDP表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引力模型设计的基本变量之一,在本模型中用于说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供给能力,在模型中预期符号为正。该变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以2000年不变价格进行了调整,单位是万亿美元。

内容来自dedecms

DIST表示中国首都至不同国家或地区首都、首府或中心城市的地理距离,是引力模型设计的另一个基本变量,用于反映地理距离对增加值贸易的阻隔作用,在模型中预期符号为负。该变量数据根据谷歌地图查找计算所得,单位是千公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LABHS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高技能劳动报酬在其国内增加值中的比重,用于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增加值的供给质量。该变量数据根据WIOD-SEA数据库计算得到,该数据库将增加值分为资本和劳动报酬,其中劳动又根据受教育程度分为高技能、中等技能和低技能三个层次。高技能劳动报酬在增加值中的份额越高,意味着产品中凝结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高,其质量档次也越高。伴随着中国消费需求层次和生产活动对技术要求的逐渐提高,对来自国外增加值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该变量预期符号为正。 copyright dedecms

TARI是中国的进口关税水平,用于代表不同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交易的便利性。进口关税越高,越会阻挡国外产品进入国内,预期符号为负。该变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的加权平均实际进口关税率。

dedecms.com

FTA是虚拟变量,表示中国是否与相应国家或地区签署贸易协定,用于反映双边贸易优惠措施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如果中国与相应国家或地区签署贸易协定,则该变量赋值为1;如果中国与相应国家或地区没有签署贸易协定,则该变量赋值为0。该变量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信息。通常情况下,优惠贸易安排能够促进增加值贸易,但中国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东亚区域,而该区域对中国最终消费产品的贡献度相对下降,因此该变量的影响程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以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dedecms.com

本文来自织梦

2.检验结果与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基于面板模型的检验结果见表3,回归过程采用截面数据加权,以尽量减少截面数据可能带来的异方差问题。在基准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将扩展的解释变量依次加入模型。从检验结果来看,各解释变量的符号基本符合预期。 copyright dedecms

从供给能力来看,GDP与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国外增加值份额正相关,且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在考察期间内,各国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增长趋势,美国、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较大,而且年均增长率也分别保持在2.43%、1.87%的水平,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率确保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全球价值链条上的持续供给。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新兴经济体比美欧表现出了相对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6.96%、4.21%,进而对中国增加值的供给规模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增长率。比较而言,作为东亚区域中的重要一员,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数虽高,但年均增长率却较低,仅为0.68%,从而制约了其对中国增加值供给的增长速度。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供给能力指标,较好地解释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从东亚区域逐渐向全球分散的部分原因。 copyright dedecms

从供给质量来看,LABHS与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国外增加值份额正相关,且在1%的显着性水平上通过检验。按照WIOD-SEA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中国产品增加值中高技能劳动报酬占比非常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对国外高技术、高质量中间品存在相当程度的进口依赖。从发达经济体来看,美、欧、日产品增加值中都包含了较大比例的高技能劳动投入,但相比之下,就高技能劳动投入占比的增速而言,日本要明显弱于美国和欧盟。在考察期内,欧盟、美国、日本高技能劳动报酬占比分别增加了6.36、5.66、4.00个百分点。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依赖逐步从日本转向欧美,对供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巴西、土耳其等发展中经济体产品增加值中高技能劳动报酬占比增速也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供给产品的技术含量。 本文来自织梦

从交易环境来看,关税是阻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国外增加值份额提高的重要因素,通过了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滞后一期的国外增加值份额变量在1%的显着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全球价值链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其变化相对缓慢。地理距离虽然与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国外增加值份额负相关,但未通过显着性检验。东亚区域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但从前文分析来看,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增加值份额却是相对降低的,地理位置邻近所拥有的低运输成本等优势被其他弱势因素抵消了。贸易协定变量与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国外增加值份额正相关,显示了贸易协定对增加值贸易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国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中包含东亚区域成员,而这些成员对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的贡献度相对下降,使得贸易协定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五、结论与启示

copyright dedecms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效促进了全球价值链成长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正紧密地实施。我国也正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致力于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7]。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程度越来越深,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活动也越来越离不开全球价值链上的资源和中间品供给。本文以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增加值来源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特征,这对于研究和识别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具体表现具有积极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由于地域临近、文化生活相互渗透等原因,中国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一直非常频繁,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从年度发展趋势观察,东亚区域对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的贡献度是相对下降的。本文利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测度工具,计算和分析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上国外增加值的份额分配情况,发现,东亚区域增加值占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的比例(RFVA)相对下降,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应比例(GFVA)则相对上升,这意味着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的依赖性从东亚区域向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金砖国家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了对中国的供给能力,改善了供给质量,从而提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中的贡献度。

织梦好,好织梦

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区域性向全球性分散的变化特征带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一方面,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性在增强,全球价值链上可持续的、高质量的进口供给有助于稳定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表示担忧,认为全球化步伐放缓并且已经停滞,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发生了逆转(Wolf,2016),主要证据包括: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与产值的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美欧发达国家抛开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致力于小范围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和经贸规则的制定等。这些因素将不利于我国有效利用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福利,我们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关系。无论是主动推进,还是被动参与,我国一直致力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东盟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及其升级版、正在谈判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都显示出了我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视。在1995~2011年期间,来自东亚区域的增加值占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的平均比例为4.88%,占中国最终消费产品国外增加值的平均比例为37.97%。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虽然相对下降,但其绝对地位难以被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所替代。我国应继续加强与东亚区域的合作关系,深化合作内容,进一步提高区域合作的层次和质量。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实施自由贸易区国家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关系,这对于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织梦好,好织梦

[1]高运胜,甄程成,郑乐凯.中国制成品出口欧盟增加值分解研究——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9).

本文来自织梦

[2]葛明,赵素萍,林玲.中美双边贸易利益分配格局解构——基于GVC分解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6(2).

copyright dedecms

[3]胡昭玲,张咏华.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链条分析——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测算[J].财经科学,2012(9). dedecms.com

[4]黎峰.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出口产品结构及核算——基于增加值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5(3).

dedecms.com

[5]李强,郭志芳.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对其它金砖国家贸易结构演变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6(7).

内容来自dedecms

[6]刘重力,赵颖.东亚区域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依赖关系——基于TiVA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4(5).

本文来自织梦

[7]闫云凤.中日韩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贸易增加值的测度与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15(1). dedecms.com

[8]张定胜,刘洪愧,杨志远.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演变[J].财贸经济,2015(11).

dedecms.com

[9]郑丹青,于津平.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贸易利益再分解——以中美贸易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16(5).

dedecms.com


[1]也有文献将该词译作“解耦”(刘重力等,2014)。在对东亚区域经济的研究中,该方面的文献主要关注东亚区域在经济上是否脱离了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地区需求冲击的影响,在经济周期上是否与全球经济存在同步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亚洲新兴经济体在该文献中是指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韩国。

copyright dedecms

[3]世界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使用(或最终消费产品)包含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国外消费即最终产品出口。 内容来自dedecms

[4]欧盟不包括2013年人盟的克罗地亚,但包括2016年决定退欧的英国。 织梦好,好织梦

[5]这里的金砖国家包括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虽然与这几个国家同属金砖成员,但本文仅界定中国属于东亚地区作为分析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区域性的基础,并不分析中国属于金砖区域的特征。这里的其他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土耳其以及世界投入产出表上列举的其他地区。

copyright dedecms

[6]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参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9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2/17/contem_10424.htm。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