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进出贸易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发展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2013年中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约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五分之一。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强国的新思路下,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撬动作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提质增效。 内容来自dedecms

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发展及特征分析

dedecms.com

从1994年到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经历了一段集中且快速的发展时期,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dedecms.com

(一)出口增长迅猛,政策导向性强

织梦好,好织梦

过去二十余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其出口额从1994年的117.61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5891.64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20.49%,超过制造业总体水平15.8%。在此期间,2001年和2008年是中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制造业出口的两个转折点。2001年以前,出口增长平稳缓慢,年均增长率不超过7%;随着2001年中国WTO之路的正式启程,其出口额在2002年以后呈现跨越式的快速增长,打开了国际市场的新局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的制造业出口遭受重创,在2008—2009年期间,出口额迅速下降;在政府面对金融危机强势采取的“一揽子”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出口额在探底后迅速反弹,表现出极强的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政策效应迅速产生,刺激了中国对这64个国家的出口,于2014年达到6107.66亿美元的峰值。中国对这64个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在加入WTO,金融危机和“一带一路”倡议面前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出口波动反应,其出口规模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 copyright dedecms

(二)规模扩张趋于稳定,质量效益有待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前文提到,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的出口在时间序列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规模扩张趋于稳定。而在质量效益方面,要从具体的制造业行业进行分析。 dedecms.com

表1列出了1994、1999、2004、2009以及2015年五个年份的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出口额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1)中国各制造业行业出口相对均衡,五个年份中,排名前五的行业出口比重均达7%以上,其比重最高的行业为1994年的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16.86%)。(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重点制造业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纺织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这些行业长期垄断了出口比重排名的前五名。(3)资本密集型、高技术类行业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以纺织业和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类行业出口的比重仍然较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的提升。(4)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制造业出口仍然以纺织业和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类行业出口的比重仍然较大,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dedecms.com

(三)占制造业总出口比重持续增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成为制造业出口的重点发展对象,制造业出口布局“一带一路”国家有了初步的迹象。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产业转移为切人口,抓住制造业出口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绝对优势。 本文来自织梦

表2列出了1994、1999、2004、2009以及2015年五个年份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出口比重排名。可以看出:(1)中国制造业出口存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的倾向。2015年排名前十的行业出口比重均超过30%,而其余年份行业出口比重超过30%的行业分别仅有3个、1个、1个和8个。(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制造业行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类行业为主。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行业主要是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类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行业的出口相对较少。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中国制造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copyright dedecms

(一)低成本优势丧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本文来自织梦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低成本优势主要包括低能源价格,低劳动力成本和低环保成本。首先,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大量的用工需求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使得低劳动力成本这项传统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优势不明显。同时,周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崛起,使得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威胁。其次,当今国际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定价权缺失,国内监管日趋严格,国家重视绿色GDP增长,低能源价格和低环保成本也是难以实现,生产成本压力加大。国内产业规模扩张,多半是低水平重复,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一旦外部经济形势有变化,很容易受到打击。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产业结构性失衡,供给过剩与供给短缺共存

dedecms.com

制造业产业结构性失衡,表现在低端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高端消费品的产能不足。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制造业也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爆发式发展,但是,在地方政府GDP考核导向下,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没有改变,不论是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还是光伏等战略性新兴行业,都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同时,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周边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者,很多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被替代,产能过剩逐渐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普遍现象或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的升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高端消费品的有效需求得到挖掘,但消费的升级直接凸现了中国制造业有效供给的不足,在国际市场不占优势,高端制造的国际市场份额得不到提升。问题的关键就是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高端制造没有核心技术。由前文分析中可知,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重心逐渐由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类的行业转移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密集型、高技术类行业,但前者比重仍然很大。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类行业出口仍占主导,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品牌附加值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缺少自主产权的研发资源、技术知识和高新技术,科研开发能力上仍显薄弱,研发投入亟待提高,对国外高精尖技术的运用、消化、吸收、创新还不够;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严重匮乏,中国制造的品牌附加值较低。中国制造业出口和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制造业出口现状表明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制造”重心不是“技术”。我国整个制造业行业中,不少企业思想仍然禁锢,在解决企业发展思路时,缺少对科技研发的资金、人力、时间的投入,取而代之的是买技术、换技术、借技术。面对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实际,我国制造大国转向世界制造强国任务艰巨。第二,产学研等联系不紧密。企业、科研机构、人才培养机构等多方主体联系不密切,各自为政,有的不注重自主创新为导向,未能形成自主创新的联合体。第三,效率低、质量差。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指标、数量,不重视企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导致资源环境严重破坏,技术外部依赖性强。 copyright dedecms

(四)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 本文来自织梦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重新崛起,国际市场有效需求缺乏,制造业出口的原动力日趋衰弱,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出口形势严峻和转型升级等压力,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需求大量萎缩。从国际环境来看,发达国家从技术、规模、品牌、经验和业绩看,具备明显优势。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过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订单大幅减少,需求减弱,不断给中国产品出口设置障碍: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回归制造业,追求创新发展,坚持高端制造,更加专注于高技术密度型产品,众多制造业行业出现返回本土的迹象:随着中国劳动力优势的丧失和东南亚国家的崛起,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正在被东南亚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地不断发展而取代。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多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逐渐提升,具备一定的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实力,但由于国内转型升级压力加剧、国外行业巨头进一步挤压,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成本增加,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不断上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逐渐缩小。以劳动力为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21世纪初,中国工人的工资只有墨西哥工人的30.2%,而到了2013年,中国工人的月工资已经比墨西哥工人高出50.5%,比越南工人高出168%。我国制造业行业缺少核心技术、资源整合能力弱、人才支撑不足、国际标准限制、环境资源约束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部分企业陷入亏损或倒闭,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日趋衰落。中国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但核心技术如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与国外高端科技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部分高精尖领域不能具备定价权:国内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仍然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copyright dedecms

三、政策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去除过剩产能

织梦好,好织梦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短缺的双重压力。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培育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制造业出口质量,开辟制造业供给新空间,创造新供给和调整供给结构,优化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积极对接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各类要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流动,逐步培育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其次,完善落实去产能机制。坚决淘汰过去政府扶植的没有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过剩产能,采取有力措施清理僵尸产业。对于产品升级换代较快并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过剩产能,要加强装备、技术和工艺流程的更新改造,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推动过剩产业不断适应需求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加快迈向中高端。第三,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建立新型开放经济,构建以周边及沿线国家为主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将我国制造业的部分过剩产能合理的消化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互惠互利合作上。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产品出口和资本技术输出,推动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过剩产能走出去,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利用国际国内发展契机,提高全球价值链整合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出口形势严峻、经济转型升级等多重压力,但同时这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要把握契机,努力在国际市场上谋求更加广阔、更加多元化的市场空间。首先,加强政策环境和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法律环境,释放创新活力,着力消除影响政策对接和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有效配置,凸显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动力。加大对标准化研究的投入,提高企业在制定标准中的积极性,提高我国制造标准的国际化程度,逐渐让中国标准走向国际。其次,构建和完善我国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依托国际产业转移契机,优化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布局,整合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资本、创新的优势,发挥中西部地区低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多赢局面。第三,建立“一带一路”倡议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推动全产业链输出,紧密对接供需,打造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价值网络: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实施精准化布局、对接及合作,抓住中南亚地区产能、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开发、中东地区资源密集、中欧创新合作等区域优势,充分挖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互补、共建、共赢,建立合理有序的国际分工体系,打造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第四,拓展创新平台服务。把创新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数据、仪器、设备、设施,以及需要创新服务的企业,参与创新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甚至制造商、供应商等各种主体和所属的创新资源,都接入同一个平台。抓住未来制造业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机遇,推动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升级,提高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整合能力。 copyright dedecms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塑核心竞争优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机制。首先,鼓励、引导、支持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拓宽制造业创新企业的资金来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研发与创新。围绕创新驱动,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专利执行保险、专利侵权责任保险、专利质押贷款保险试点。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落实出台的财税、金融、技术、准入等政策,促进创新转型升级。企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努力实现科技产业化研究。鼓励创新驱动转型,发挥创新型企业在产业创新中驱动作用。支持跨国公司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业务互补、产业整合等,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协同、增值服务、品牌推广,促进建立全球产业链体系。其次,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是创新人才。要加大对互联网融合创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知识储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内容来自dedecms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