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绿色金融从战略机遇期到爆发期的时间之窗

绿色金融从战略机遇期到爆发期的时间之窗

发布时间:2017-01-03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字体:

[摘要]从政策鼓励、社会关注、企业期盼、金融资本聚焦观望看,我国绿色金融已进入了战略发展机遇期,而从金融机构实质性参与,绿色发展企业实质性受益,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性推进看,绿色金融的爆发期还有待时日。银行业仅意识到绿色金融发展机遇还不够,只有尽快付诸行动,才能变战略机遇期为爆发式增长期。为此,亟待把绿色金融的改革与创新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建立起一套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扶持和监督为辅的绿色金融管理和激励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中经评论·北京)2016年12月中下旬,一场持续时间超长、波及范围超过140万平方公里,导致几十座城市PM2.5连续爆表的严重雾霭,把国人对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推高到了极限。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还国民绿色健康生存环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了不二选择。
  
  绿色金融,就是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绿色金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的绿色金融是自上而下的路径。从政策鼓励、社会关注、企业期盼、金融资本聚焦观望看,我国绿色金融已进入了战略发展机遇期,而从金融机构实质性参与,绿色发展企业实质性受益,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性推进看,绿色金融的爆发期还有待时日。 dedecms.com
  
  央行、财政部等七部委2016年8月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预示着我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国务院2016年11月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据专家估测,我国治理日益严重的雾霾,每年投入将以万亿计,治理雾霾的过程必定给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从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政策、规范规则等方面看,我国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支持和规范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应该是我国政府在追求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组合目标下推出的新金融规则,更是我国金融业摸索出的一条基于环境污染源头控制的新工具和新规则,对工业化程度不高而急于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具有吸引力和标杆作用。从整个亚洲市场看,我国的绿色金融是走在了前沿的。我国已明令禁止银行向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16年秋天,我国将绿色金融列入了G20议题,发起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获得了积极反响和广泛支持。针对绿色金融所面临的挑战,各国央行、财政部、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方之间的国际合作也逐步增强,推动了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经验交流和能力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据官方资料,2015年我国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为1.3%,而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高峰期,治理投资占GDP为2.5%左右。假设未来几年GDP增速6.5%,我国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为2.5%,对应“十三五”投资为10.3万亿,是“十二五”期间4.3万亿投资的两倍多,这就是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而银行业仅仅意识到这个潜在市场还不够,只有尽快付诸行动,才能变战略机遇期为爆发式增长期。
  
  不过,在2016年10月底举办的“全国地方金融二十次论坛(2016)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商业银行的董事长、行长们集体透露出的信息却是:绿色金融当前依然处于央行主推,商业银行聚首观望,参与意愿不浓的状态。虽然银行业已意识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信贷和债券领域,过分强调“绿色”,会导致银行失去一些既有客户资源,于是很多银行犹豫了。 dedecms.com
  
  让银行“变绿”,首先要激发银行业对绿色市场的热情。而在笔者看来,国内当前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很多投资人反映,并没有在绿色领域享受到额外商业利益。其次,要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目前虽然外资机构很积极在进入中国市场,但对绿色债券的投资力度还很小。进入了银行间市场投资的境外机构大部分还只是投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这样的一些利率产品,信用产品涉及还较少。核心还是标准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再者,要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我国可能是未来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也是清洁技术最大的市场,的确有不少资金准备进入,他们的目标是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而现行资本市场、资本管控对此还有一些短板,亟待深化改革。
  
  从功能构成看,绿色金融有金融和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功能。环境保护功能是建立在金融这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寻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严峻,突出表现是环境容量与承载力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甚至已威胁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安全。 copyright dedecms
  
  从第一个绿色信贷(1995年)相关文件的出台到现在,已过去21个年头了。但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相比,不单绿色信贷,整个绿色金融的发展都推进缓慢,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出现倒退,这与国际、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大融合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绿色金融在各金融机构的进展层次不一、执行不一、绩效不一。金融系统对环境领域的技术、管理和运行机理并不熟悉,难以把环境保护和金融行为进行直接挂钩。央行独立的绿色货币信贷政策体系尚未建立,绿色金融运行的行业范围没有确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运行体系未建立,绿色金融运行的组织保障机制,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及金融机构对企业环境行为之间激励挂钩的机制都未建设到位,绿色金融思想和文化建设滞后,所有这些,都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与突破。
  
  要很好解决以上问题,眼下只有一条路:把绿色金融的改革与创新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思想和目标指导绿色金融建设。这又需分两步走,第一步,绿色金融体系架构的建设期,政府发挥管理和主导的作用。第二步,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绿色金融实施运行期。建设期,着重做好顶层设计。而到运行期,应是市场机制为主,政府监督管理为辅,由此建立起一套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扶持和监督为辅的绿色金融管理和激励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