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探究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7-01-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市场 浏览:【字体:

[摘要]“十三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三大国情约束条件:“半壁压强型”的巨大能源、环境、空间压力约束;最大发展中国家弥合二元经济走向“共富”过程的严峻现实挑战。解除供给抑制、放松供给约束是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变微观潜力为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建议优化供给侧环境与机制,立即调整人口政策,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金融改革,切实以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释放潜力,托举经济质量“升级”式增长。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1 引言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分化加剧,美国已完成复苏,欧元区在波折中温和复苏,日本停滞不前,而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较为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这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复苏步伐不一致的局面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正在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无论是从人口总数、市场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潜力看,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的“巨国”,虽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回旋余地和调适弹性、抗跌韧性,但处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的交替关口与阵痛期,外部全球竞争和内部“三期叠加”之下,各类矛盾和风险隐患不能忽视。关于我国供给环境、条件与约束的考察认识,将有助于做出新时期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抉择。 内容来自dedecms
  
  2 高度重视三大国情约束条件
  
  2.1 “半壁压强型”的巨大能源、环境、空间压力约束
  

  对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认识,亟有必要注重著名的“胡焕庸线”--这是指胡焕庸教授于1935年提出,其以黑龙江瑗珲和云南腾冲为两点确定的直线,将中国领土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二部(故亦称“瑗珲-腾冲线”)。该线倾斜约45度,以该线为界,当时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随着以后年月里人口普查工作的陆续进行,相关数据显示,60余年间东南部人口的绝对数值已由4亿多增长为12亿多,但占比较1935年只减少了2个百分点(数据口径均不包括台湾)。截至目前,已历70年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多轮次的“支边”等),“胡焕庸线”这条“神奇的中部主轴”对中国人口分布格局所揭示的内容,基本不变。

copyright dedecms


  
  以“胡焕庸线”为重要线索来进一步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对经济发展的特殊制约和挑战,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最简要地说,与近年资源、环境矛盾凸显(如雾霾所代表的环境危机因素)有内在因果关联的是:中国的人口密度、汽车空间密度及能源空间消耗密度等,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形成“半壁压强型”的资源、能源耗用及相伴随的环境压力,再加上前些年“压缩饼干式”和粗放式外延型经济发展阶段中超常规的高峰期密度提升系数,又再加上中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的基础能源“以煤为主”伴生的异乎寻常的环保压力,势必引发高压力区和高压力阶段上基础能源禀赋结构叠加而成的中国“升级版”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矛盾凸显,其所形成的“非常之局”,使得以供给管理“非常之策”调整结构、优化供给环境、释放增长空间的任务,越发迫切和不容回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2 “中等收入陷阱”历史性考验阶段的到来
  

  “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一种全球统计现象,是真实世界中的“真问题”,更是一个在我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乎现代化“中国梦”命运的顶级真问题。基于1962-2013年全球数据,对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路径进行研究,可得到相关结论:成功者跨越“下中等收入陷阱”期间GDP增长率均值则至少为8. 50%,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持续时间均值为15.9年,这期间GDP增长率均值为5.08%;中国前面跨越“下中等收入陷阱”持续时间为14年,GDP增长率均值为9.87%,表现不错,但今后在“十三五”及中长期将面临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
  
  国际经验还表明,中等收入经济体成员在试图摆脱“下中等收入陷阱”和“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不乏出现“晋级-退出-再晋级”的反复。我国如何顺利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威胁,伴随有国内外一系列矛盾纠结和棘手难题,特别是渐进改革“路径依赖”之下制度性“后发劣势”的可能掣肘。这是摆在决策层及全体国民面前一道严肃的历史性考验课题,并对优化供给环境和机制提出了重大要求。 dedecms.com
  
  2.3 最大发展中国家弥合二元经济走向“共富”过程的严峻现实挑战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民族城乡二元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虽力求通过首先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走向共同富裕,但意愿中的“共富”进程明显滞后,并由于主要的制度变革尚未到位,城乡二元特征仍然十分明显,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及财富差距有所扩大,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北上广中心城市景象堪比发达国家,而广大的中西部一些地区则形似贫穷落后的非洲国家。如何将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财产差距保持在各方面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已形成一种严峻的挑战,并将深刻地影响、连动发展进程中的供给环境与机制优化问题。
  
  3 未来经济战略目标与战略分期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没有变”体现的国情特征以及我国13亿人口消费品市场的供给端呈现为“本国生产为主,海外进口为辅”的特点而势必要逐步在全球化与“和平崛起”过程中逐渐接近美国“全球供给、海外进口为主,本国生产为辅”的市场结构,决定了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升级版”的演变中,供需的主要矛盾方面是在于抓好供给端。从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看,近年国庆、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高速路车满为患”“出境旅游呈现排浪”等现象,以及房价房租上涨趋势、看病难看病贵、择校难学费贵等问题,清楚地表明了我国在居民收入上升中有着巨大的真实需求,而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且将与种种矛盾凸显和解决过程伴随而长期存在。因此,我们认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先在“升级版增长平台”上使经济企稳、发展动力转型提升,进而实现全面小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从“追赶”对接到“赶超”,以实质性的“全面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对接现代化“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本文来自织梦


  
  参考文献:
  

  [1]贾康.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建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贾康,苏京春.新供给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