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蒙古农业投资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蒙古农业投资合作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浏览:【字体:

[摘要]近年来,中蒙两国合作贸易呈增长态势。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2%,贸易规模较小,但增长较快,农产品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0.55亿美元扩大到2015年的2.99亿美元,年均增长18.48%。同时,中国也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投资来源国,中国对蒙古投资占外国对蒙古投资总额的近30%。未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草原之路”倡议有效对接下,双边合作的政治基础将不断夯实,推动两国农业合作纵深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中经评论·北京)一、中蒙农业合作现状
  

  随着中蒙两国政治向好、经贸往来频繁、区域经济合作态势深化。中蒙两国农业合作日趋深入,合作领域向深层次、宽领域方向迈进,体现为农产品贸易稳步增长、农业技术合作成效显著、农业投资潜力凸现等特点。
  
  (一)中蒙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贸易产品结构单一
  
  
中蒙农产品贸易总额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2%,贸易规模较小,但增长较快,农产品贸易总额从2005年的0.55亿美元扩大到2015年的2.99亿美元,年均增长18.48%。从进出口结构看,近年来我国对蒙农产品出口乏力,进口增长相对较快,农产品贸易逆差从2009年的0.06亿美元扩大到2015年的1.25亿美元。从产品结构看,中蒙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贸易产品结构单一,我国从蒙古主要进口产品为畜产品,占我国从蒙古进口农产品总额的70%左右,近年来从蒙古农产品的进口增量也主要来自畜产品的进口,此外还进口少量的油籽、坚果和谷物,出口蒙古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制品、谷物、畜产品、蔬菜和水果等。

织梦好,好织梦


  
  (二)投资规模总体较小,投资主要集中在畜产品加工领域
  
  
中国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投资来源国,中国对蒙古投资占外国对蒙古投资总额的近30%。矿业和农牧业是蒙古支柱产业,超过80%的外商投资集中在矿业领域,农牧业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畜产品加工领域。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5年末,中国对蒙古直接投资存量37.60亿美元,投资主要分布在矿产、能源、建筑、金融、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对农业的投资占比较小。根据《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16年在蒙主要中资企业119家,其中从事农牧产业相关企业为3家,分别从事农机、羊绒及运输、羊绒驼绒加工。
  
  (三)依托“南南合作”项目,农业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中蒙农业技术合作主要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业机械等领域,主要依托“南南合作”项目。蒙古是第一个利用中国政府信托基金支持的南南合作项目国家,一期项目历时3年半时间,19名中国专家和技术员为蒙古8省2市的29个农业企业与私营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在饲料、畜牧、果蔬等领域提供技术示范与培训,二期合作项目将集中在饲料生产、牲畜品种改良、温室蔬菜、养鱼、养蜂、养鸡六大领域,同时由合作企业继续向外拓展,实现“由点到面”的辐射。2011年中国向蒙古政府移交了“南南合作”项目下农用物资,主要包括中小型拖拉机、播种机、除草机等农业设备,并在饲料、畜牧、温室大棚、商品贸易等领域进行示范工程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二、蒙古农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经济增长稳定性差,国民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矿业
  
  
蒙古实行“矿业兴国”战略,矿业、农牧业和交通运输业是蒙古三大支柱产业,2015年矿业GDP占GDP总量的17%,农牧业GDP占GDP总量的13.6%。蒙古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外贸产品结构单一。矿产品出口占蒙总产品出口比重超过70%,除畜牧产品外,其他各类生活和生产资料均依赖进口,对外贸易是拉动蒙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民经济对矿业高度依赖。2011年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蒙古经济发展迅猛,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GDP增速超过17%。受蒙古国内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不稳定等内部因素,以及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外部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下降到7.82%,2015年蒙古经济增速急速回落,实际增长率仅2.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畜牧资源丰富,生产水平低下
  
  
畜牧业是蒙古传统优势产业,牧草地资源丰富,但生产水平较低。蒙古畜牧业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80%,占出口收入的10%。蒙古自然资源丰富,可耕地面积56万公顷,人均可耕地面积0.19公顷,是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2.5倍,牧场面积11310万公顷,约为中国的一半左右。由于蒙古自然条件恶劣,牧草地资源多分布于干旱的平原和荒漠地带,且国内在牲畜品种改良和抗病害灾害方面能力较差,蒙古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畜牧生产以自然放养为主,自然条件对牲畜影响较大,载畜量为0.4头/公顷,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发展较快。蒙古牲畜主要为马、牛、骆驼、绵羊和山羊等,截止2015年底,蒙牲畜存栏量5598万头,同比增长7.7%,其中马330万头,牛378万头,骆驼36.8万头,绵羊2494万头,山羊2359万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土地资源丰富,生产率低下
  
  
蒙古土地资源丰富,大部分土地处于待开发阶段,土地价格低廉,水资源分布较不平均,西部和南部地区气候干燥,降雨较少,农业种植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农业不是蒙古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私有化以来,由于经济衰退及投入不足,生产力大幅倒退,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农业从业人口仅6万余人,农业产值约占农牧业总产值的20%左右。蒙古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燕麦、薯类、油菜籽、蔬菜和水果,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7.6万公顷,是蒙古最大宗的作物。从生产率来看,除油菜籽外,蒙古的单产水平大幅度低于中国,其中小麦的单产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水果单产不足中国的20%。
  
  (四)投资限制有所放松,政策趋于完善
  
  
投资政策法规日益完善。2012年实施《战略领域外国投资协调法》后,蒙古将矿产、金融、媒体通讯三个领域列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并对外国投资者设置严格限制,严重影响外国投资者对蒙投资信心,在蒙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迫于经济压力,2013年蒙古实施新的《投资法》,外国国有企业投资蒙古矿业、银行、通讯及新闻媒体等行业,控股比例超过33%,经蒙古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即可,无须再提交议会审批。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税收来调控外商投资方向。根据蒙古新《投资法》,除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生产和服务行业以外,都允许外商投资。蒙古国目前没有特别针对行业的鼓励政策,但在税收稳定等方面,对矿业开采、重工业、基础设施领域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为增强外国投资者信心,蒙古《投资法》规定稳定税收税率,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授予稳定证书,有效期内稳定企业所得税、关税、增值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课征率。蒙古将本国划分为首都乌兰巴托、中央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山区五大投资区域,如外资企业若在首都乌兰巴托投资3000―5000亿图格里克(约合1.8―3亿美元),可享受10年税收稳定期,而若在中央区和西部区域投资相同金额,税收稳定期可延长到11年到13年。
  
  劳工政策较为严格。蒙古本土失业率较高,为限制外国劳务在蒙工作,蒙古国实行严格的劳务许可制度。根据《蒙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规定,外国公民在蒙因私居住不得超过蒙总人口3%(2015年蒙总人口为305.78万人),其中一国公民人数不得超过总人口的1%。获批工作许可的用工单位每月需按雇佣外国员工数向蒙政府缴纳高额的就业岗位费用,蒙古国法律规定,外籍劳务岗位费是蒙古国最低工资的2倍,目前为48万图(约合1343元人民币),矿业领域外籍劳务岗位费为蒙古国最低工资的10倍,即480万图(约合13430元人民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土地政策相对宽松。根据蒙古相关法律法规,不允许外资企业获得土地所有权,但外资企业可依法获取土地占有和使用权。蒙古《投资法》允许外国投资者以合同占有、使用土地最长60年,并可将该期限按原有条件延期至最长40年。
  
  三、中蒙农业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潜力,市场化程度较高,随着新投资法的实施,蒙古投资环境趋好,政治环境整体稳定,但也受政治选举周期和政党轮替影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在2015年世界银行营商便利指数排名中,蒙古在189个经济体中列第56位。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对蒙投资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政策环境不稳定、此外中国投资还面临蒙古民众的负面看法和反华情绪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成本较高 本文来自织梦
  
  
蒙古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来蒙投资建厂所涉及的道路、水电和通讯等均需投资者自行解决,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较高。电力方面,蒙古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电力基础设施及配套落后,发电机组仍沿用苏联时期设备,无法实现国内电力自给自足,部分电力需要从中国和俄罗斯进口。电力设施尚未覆盖全国,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牧区未建立水电暖系统。交通运输方面,蒙古公路网总长20万公里,仅1250公里为硬化路面,多数为砂石或自然路;蒙古境内铁路只有两条,一条为乌兰巴托铁路,另一条自乔巴山向北至蒙俄边境口岸铁路,全长1815公里,连接首都和各个矿点以及中国和俄罗斯,全国货运量的3/4和客运量的1/3依靠铁路运输。由于中蒙两国铁路规矩不同,运至边境的货物需要换装,货运时间和货运成本大幅提高。
  
  (二)经济基础薄弱,政策稳定性差 内容来自dedecms
  
  
蒙古经济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业能力、农牧业生产及服务业仍较为落后,经济基础尚未完全建立,财政预算和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材料出口。蒙古目前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曾多次修改投资、贸易、税收、海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协议,且在执行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缺乏政策的稳定性与约束力。蒙古实行宪政共和制,国家大呼拉尔主席、副主席、总理和总统任期均为4年,每届政府上台均会对上届未实施的决议重新审议。议会和政党的矛盾多次导致政府重组,与外商签订的投资合同多次发生不按期执行或直接否认的情况,政府信誉度差,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差。
  
  (三)劳动技能不足,高水平劳动力供应不足
  
  
蒙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供应不足,特别是高水平技术工人短缺,无法满足外商的投资需求。为保障国内就业,减轻高失业压力,蒙古政府限制外国劳工流入,实行严格的劳务许可制度,限制外国劳工比例并需要交纳高额的就业岗位管理费,极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
内容来自dedecms

  
  (四)蒙古政府和民众对中国存在负面看法
  
  
随着中蒙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中国威胁论”在蒙古开始盛行。一方面,政府和民众担心蒙古经济对中国产生依赖,进而导致蒙古经济命脉被控制,目前中国对蒙投资占外商在蒙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引起了蒙古的防备,许多民众和官员均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中国的不满。另一方面,中国大量低质廉价商品和小商贩、民工涌入蒙古市场,缺乏有序管理,在当地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加深了蒙古民众对中国的不满情绪。中国公民在蒙古遭受不公执法待遇时有发生,蒙古政府在一些大型战略项目的决策上也排斥中国,成为中国企业对蒙投资的较大障碍。
  
  四、中蒙农业合作发展方向与潜力
  
  (一)中蒙农业合作的基础
  
  
中蒙拥有良好的政治外交环境。蒙古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有4700公里的共同边界,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形成、民族形成、游牧与农耕互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共享的人文历史资源,文化、习俗、语言、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蒙古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道路,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2011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2014年以来中蒙双边关系进入最好发展时期。一方面,2014年以来中蒙高层互访频繁,2014年间习近平主席与蒙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5次会晤,2015年蒙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2次访华。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草原之路”倡议有效对接,双边合作的政治基础不断夯实。 本文来自织梦
  
  中蒙农业生产要素优势互补。我国和蒙古农业合作的各种要素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在土地资源方面,我国耕地不足,而蒙古耕地有剩余;在气候方面,我国气候多样,拥有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种类繁多,而蒙古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农作物种类相对单一;在农业劳动力方面,我国农业劳动力相对于蒙古更加丰富;在农业技术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远高于蒙古。我国和蒙古农业资源的差异性表现出中蒙在土地、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等农业生产资源上存在互补性,为两国的农业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蒙农业合作的区位优势突出。蒙古地处亚洲中部,东、南、西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相邻,是“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支点,也是东北亚合作的重要成员,地缘位置十分重要,2016年中国、蒙古和俄罗斯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早期收获,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

copyright dedecms


  
  (二)未来中蒙农业合作的趋势和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
  
  
基于蒙古农业发展目标和我国“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中蒙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畜牧业养殖及加工合作。充分建立中蒙畜牧业发展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开展畜牧良种研发、现代化养殖、饲料加工、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全方位科技合作,推广畜牧养殖良法良方;加大对蒙古畜牧产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产业的投资力度,优先建立一批农牧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立跨境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包括建立预警及信息交换系统、推进中蒙动物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合作,推进跨境无疫区建设。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因地制宜帮助蒙古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协助蒙古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加强对蒙古相关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推进蒙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程。推广提升蒙古牧草种植技术,改善蒙古的牧草构成,提高草原利用率。三是温室蔬菜种植。蒙古作物生长期短,无霜期短,不具备大规模种植蔬菜的条件,中国可与蒙古在温室蔬菜种植方面开展合作,帮助蒙古延长蔬菜作物的生长期,提高蒙古冬季蔬菜产量与自给率,满足蒙古国内蔬菜需求。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蒙古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农田生产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物流仓储设施不足,未来中国与蒙古可加强在农业农田水利、农用道路、仓储加工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同时在农业机械、边境口岸建设、物流加工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合作空间。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