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逆周期因子”再度生变

<!--@#$“逆周期因子”再度生变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1月9日下午有消息称,中国央行于近期通知部分中间价报价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该调整已于近日生效。消息爆出后,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大跌。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逆周期因子一经引入就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其演进调整也折射出人民币汇率及其背后的人民币资产的形势变化。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1月9日下午有消息称,中国央行于近期通知部分中间价报价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该调整已于近日生效。消息爆出后,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大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53关口,日内累计跌超35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52,为逾一周新低。
  
  傍晚,人民银行表示,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各报价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以及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按照其内部报价模型调整流程,决定是否对“逆周期系数”进行调整。
  
  应该说,逆周期因子一经引入就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其演进调整也折射出人民币汇率及其背后的人民币资产的形势变化。
dedecms.com

  
  一、“逆周期因子”本就不是日常性地“显山露水”
  
  
根据我们构建的简易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模型,央行在去年5月中旬引入“逆周期因子”以来,主要是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过于集中时,才会展现出帮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或至少不过快贬值)的作用,只有2017年9月8日-11日这一次例外。
  
  其背景是,2017年8月以来,美元指数横盘震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出现了一波凌厉升值,在岸收盘价最高达到6.4617,这触发了央行对人民币过快升值的高调平抑措施。除了首次启用对升值的逆周期调整外,还宣布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比例从20%降低为零,由此引发了随后人民币汇率的“深V型”回调。
  
  除了这一次以外,“逆周期因子”还在另外5个短时段内,发挥了帮助人民币升值或较少贬值的作用,而在多数时间中,加入逆周期因子的中间价模型与未加入该因子的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并无明显差别。特别是,2017年11月以来,伴随美元的趋势性走弱,“逆周期因子”已有2个多月没有展现其效力了。
copyright dedecms

  
  二、央行“窗口指导”,或出于对人民币“过度升值”的担忧
  
  
由于包含着央行政策意图转变的强烈信号,有关“逆周期因子”的每一次变化,都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调整。因人民币在美元走弱时未能有效升值,2017年5月逆周期因子被引入时,触发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超过4000点的快速升值;因人民币在美元小幅偏弱时凌厉升值,2017年9月逆周期因子对升值做出调整,引发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深V型”回调。
  
  而这一次央行对逆周期因子可能的“窗口指导”,发生在市场开始担忧人民币“过度升值”的背景下。由于美元在圣诞节前后快速下跌,加之人民币做多热情上升,跨年前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升值,逼近2017年9月时创下的高点。上周市场关于人民币是否过度升值的讨论开始明显增多:例如证券时报在头版刊发评论文章提到,人民币升值预期过度膨胀,不仅打击了中国对外贸易,而且还刺激了外汇市场的投机交易。在此背景下,央行再度出面引导市场预期,并不意外。 dedecms.com
  
  在我们看来,央行随后表态与媒体此前报道并不冲突,因而不能排除政策态度生变的可能。从我们拆解逆周期因子的情况来看,确如央行在2017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的:“‘逆周期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但央行在中间价设定中仍然有其裁量空间:央行对14家报价行的报价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每日的中间价,而相应的权重外界却不得而知。报价商会根据最终公布的中间价来“自主”调整其逆周期系数,从而逆周期因子的设定中仍有央行“干预之手”的影子。
  
  三、当前是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时间窗口”
  
  
这一“时间窗口”体现在: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已充分缓释;同时,在欧日经济保持良好复苏态势、欧日央行开始寻求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情况下,2018年美元指数或将维持偏弱格局。因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偏强的态势不会轻易被扭转。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而如我们此前强调的,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并非完全摆脱了央行干预,而是央行转为依靠“逆周期因子”来对外汇供求施加影响,更别忘了背后还有严格资本管制的强大后盾。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资产信心的切实增强、人民币的实质国际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大的“时间窗口”,逐渐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培养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承受和应对能力,就是一个良好契机,这也是逆周期因子可能寻求淡出的重要原因。
  
  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总体偏强的基础上,双向波动或将明显增强。同时,需要警惕中美贸易博弈引发央行政策倾向的转变。在近期美国贸易逆差创新高的情况下,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倾向很容易被催化,而上周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国际失败,正是中美博弈关系收紧的一种映射。倘若中美贸易摩擦激化,人民币对美元转而走弱,当然是可控情形下的适当走弱,也未尝不是一个可能的政治经济选项。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