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充分发挥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稳定作用

充分发挥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稳定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09 作者:派智库 来源:未知 浏览:【字体:

[摘要]从近些年金融系统运行的国内外经验看,即便是宏观层面的风险,微观个体的认知、理智、行为与选择作为宏观风险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整个市场预期一致乐观并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就容易步入“明斯基时刻”,随之而来的是衰退与悲观。因此,中央银行使用直接调控工具需要有逆周期调节的意识,在繁荣的金融市场所形成的复杂运行系统面前,央行最有效的调控方式就是对微观市场主体预期的正确引导,使羊群随牧羊犬规划的路线行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经评论·北京)从近些年金融系统运行的国内外经验看,即便是宏观层面的风险,微观个体的认知、理智、行为与选择作为宏观风险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整个市场预期一致乐观并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就容易步入“明斯基时刻”,随之而来的是衰退与悲观。因此,中央银行使用直接调控工具需要有逆周期调节的意识,在繁荣的金融市场所形成的复杂运行系统面前,央行最有效的调控方式就是对微观市场主体预期的正确引导,使羊群随牧羊犬规划的路线行进。
  
  2018年央行金融工作会议对去年货币政策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自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步入稳健新阶段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机相吻合,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更具针对性。为落实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流动管理和支持实体的两项重要任务,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设计也在日趋完善,四大类创新性政策工具在宏观微观、期限长短、规模大小、主动被动、直接间接、定向与非定向等方面形成了搭配与补充。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人民银行借助货币政策工具箱,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调控、存款准备金的普惠激励、贷款类工具的短中长期低成本资金保障和利率依托货币市场的价格型调节,成功地完成了转型时期保持系统内合理稳定的流动性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任务。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求金融系统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统筹谋划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助力经济发展继续向高质量深化,这就对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稳健中性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

dedecms.com


  
  一、货币政策工具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货币政策工具不仅是人民银行调节资本和支持经济的市场化抓手,更是与中央步调一致贯彻政策意图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大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国内外经济新形式,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对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实施及政策工具操作提出了新需求。
  
  (一)防范风险上升为首要攻坚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今后三年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的就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攻坚战,而金融风险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维护金融稳定是人民银行的核心职能之一,在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上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显著效果,通过公开市场等短期逆周期操作削峰填谷,起到了熨平短期波动的作用。虽然从宏观层面看,金融业高速飚车式的扩张得以及时减速,行业运行总体稳定、系统风险可控,但仍有房地产、地方债和影子银行这三大风险点在宏观上给金融系统带来不稳定性。从微观层面看,虽然去年监管趋严使得微观风险得到遏制,但金融体系的微观风险依旧处于易发高发期,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和企业居民的高杠杆高负债、高风险金融机构交易对象和业务操作的存在以及部分地区信用及债务风险的聚集乃至暴露上。在宏、微观两个层级防范风险,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设计与使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目前金融系统实际结合行为金融学理论前沿看,现有工具箱暂时无法应对特别是市场微观个体的行为风险的挑战,人民银行新政策工具开发的步伐应加快向前迈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过去高增速发展阶段,货币政策工具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政策支持性再贷款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实验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支持“三农”小微、精准扶贫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这一阶段需要攻克的主要关卡。高质量发展要求金融支持领域向更广阔和纵深迈进。十九大为我们指明了落脚点:一是支持激发市场及其主体的创新力创造力,强化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双创”的金融支持;二是支持构建公平、协调发展,支持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支持发展惠及民生,深化普惠金融,助力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四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总的来说,货币政策工具承载了货币政策主要的金融支持职能,承担了两项重要的攻坚任务。面对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金融需求,需要央行工具箱在未来能够更有针对性以及更加全面地覆盖。

织梦好,好织梦


  
  (三)有效性不足亟待体制性解决。货币政策进入稳健时期以来,政策工具使用效果受到了一定限制,流动性调节效果和政策性支持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表现在:一方面,工具的流动性调节能力先天受限,原因在于决定广义货币供应的直接主体并不只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府乃至企业及投机资本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可控部分仅为央行票据且体量较小,而公开市场操作只能间接地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和财政联系起来,多主体条件下寄希望于中央银行来控制流动性趋势确有难度。另一方面,工具的政策性支持能力不够直接,这源于决定商业银行和企业经营行为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影响力的差距,商业银行受利率和金融监管约束较大,企业只对利率较为敏感,而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小关键还要依托商业银行的信贷意愿和金融产品的创新,这两点都受到金融监管的制约。如何破解体制与机制性约束,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问题,给未来金融领域改革提出亟待解决的课题。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发挥稳健中性作用的建议
  

  (一)提升宏观引导和微观测控的契合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工具既能助发展又能防风险,既要防短期的“黑天鹅”又要防长期的“灰犀牛”。从近些年金融系统运行的国内外经验看,即便是宏观层面的风险,微观个体的认知、理智、行为与选择作为宏观风险暴露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整个市场预期一致乐观并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就容易步入“明斯基时刻”,随之而来的是衰退与悲观。因此,中央银行使用直接调控工具需要有逆周期调节的意识,在繁荣的金融市场所形成的复杂运行系统面前,央行最有效的调控方式就是对微观市场主体预期的正确引导,使羊群随牧羊犬规划的路线行进。每次工具使用都可配以目的说明,能被公众普遍理解和认可的信息能够让工具的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观上,在做好助发展和防风险政策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工具使用的总量、结构和频次,着力降低金融业和企业居民的杠杆,研究通过加大对部分地区、部分机构防风险领域政策性投入,改善地区金融生态和社会信用环境,增强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信心,防止因市场不理性预期带来意外的风险暴露。通过数量型和价格行工具更合理的交叉使用,不断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引导和微观测控的契合度,在微观基础层面即可实现风险可监测和可调控。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完善和补充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体系的建立,表明人民银行在经济周期各个阶段顺、逆调节的手段已经逐步成形,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应在这一体系内不断完善。第一,应明确央行政策的中心,即无论是提振经济还是防止过热,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应符合稳健的背景,遵循金融稳定的原则;第二,创新监测和考核体系,确定测度工具与修理工具同等重要地位。借鉴MPA对金融机构微观行为的监测与管理,对金融机构单一及总体流动性有准确的估计,对微观主体的行为有合理的预判,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程度有科学的度量,对政策贯彻情况有明确的赏罚标准;第三,完善和丰富工具箱内工具品种。首先,完善现有工具的使用政策,一方面要扩大定向降准适用范围,对许多夹层地带的金融机构(如城市区划内的县域金融机构)予以特殊的制度安排,使其能够平等地享受政策红利。另一方面降低准入门槛,通过提高金融机构参与深度进而提高人民银行的监测力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穿透性;其次,创新再贴现业务模式,提高再贷款投放规模,创设普惠金融再贷款,统筹各类再贷款类别,依托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支持实体经济。最后,工具的设计应从目标型向功能型转变。将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性效果的目标,开发新的工具品种。未来一个阶段应为科技创新、企业居民“双创”、乡村振兴、经济试验区、住房租赁事业和绿色产业设立专门类别的政策工具,让工具投放更精准,政策落实更到位。
织梦好,好织梦

  
  (三)深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通道。在制度层面,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受监管体系各组成部门政策协调一致性的影响,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较强的现状也在敦促监管向更加协调的结构变革。因此,现阶段应更好地发挥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主导和协调作用,进一步分离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能,降低因监管系统摩擦带来的政策工具效果的体制性损耗。在市场层面,货币政策的传导要经过金融业这一媒介,媒介的阻滞带来的损耗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中央银行应立足本职,将主要力量放在如何降低金融业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粘滞和工具实施效果的抵消上:一是坚持和完善利率市场化,使利率从操作指标转变为测控指标。保证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中轴地位,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政策传导中介,让市场自律机制依照供求自行决定利率水平,加强对冲击利率体系的外部因素的引导。二是进一步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加强对影子银行和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减少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测度的干扰,控制金融机构有效准备金来源,保证货币政策工具对资本价格的可控性,减少资金在系统内空转并逐步脱虚向实。三是加强对金融机构发展方向和业务重心的引导,对积极落实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的机构予以政策倾斜,建立和完善差别化的监管机制,激励金融机构自觉规范经营行为自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降低金融媒介对政策工具效用的粘滞和稀释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