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专家视点 > 牛雄、林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的“变”与“不变”

牛雄、林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17-04-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字体:

    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年来,三省市协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性、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协同发展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特别是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的编制完成,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城市和区域发展有了新理念、新要求。此时,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展望未来,也许需要一些哲学的思考。 内容来自dedecms

    一、“不变” 内容来自dedecms

    1.山川地理形势

内容来自dedecms

    京津冀的山川地理格局自古未变,从南宋朱熹所云:“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为第三案,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以今考之,是邦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原文散见于《朱子语类·卷二》)到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所论:据上游之势而临御天下者,其非今日之直隶乎?山川形胜古今一也。 本文来自织梦

    2.政治功能 内容来自dedecms

    大山、大水是建都的必要条件,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除民国的几十年外,北京一直承担中国北方乃至全国政治中心的功能,有860年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dedecms.com

    3.人文精神 dedecms.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回顾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京津冀地区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涌现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游牧两大文明碰撞交融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区域。

内容来自dedecms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北京旧城、西郊的三山五园、近郊的明皇陵,河北的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历史遗迹都是中国传统城市营造晚期的巅峰之作,尤其是明清北京城,被梁思成先生赞为“世界都城建设史上的孤本,无与伦比的杰作”,无不印证着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保存最丰富、价值最高的区域之一。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朝着更高的世界城市群的目标迈进,这个进程中一个不变的因素就是文化因素的延续性与贯穿性。

本文来自织梦

    二、“变”

dedecms.com

    1.时代背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当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关联愈来愈密切。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北京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国家战略要求来看,北京的责任是带领京津冀区域抢占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形成对全球资源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建设世界城市,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从发展战略导向看,应从经济影响力向综合影响力拓展,更加注重提升文化影响力、科技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这和北京新的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是一致的。 dedecms.com

    2.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把握发展规律,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内容来自dedecms

    3.城市的功能与空间结构 织梦好,好织梦

    “城市的功能缔造了城市的结构,而城市的结构较城市的功能更为久远”(刘易斯·芒福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新的历史时期,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未变,但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因之会出现调整。北京城市空间的结构是历史形成的,也会随着历史的进步而演进。 织梦好,好织梦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一方面源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同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更是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产物。

dedecms.com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向外扩展的城市空间布局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度集中,交通、环境和各项城市设施承载压力自然加大,中心城区的承载能力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中心城区之外的城市区域与中心城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更加增加了中心城区的负担。 本文来自织梦

    要解决问题,重点应放在城市空间总体结构的调整,疏解城市中心区过度集中的功能,以京津冀区域整体系统的视角来考量,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有助于治理“大城市病”。区域空间结构的调整应当配合人口、产业、用地、交通、文化、生态、科技等的协同,促进和带动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和结构升级,由单中心的空间结构转向多极网络结构。正在进行的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的设立是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举措,建设新机场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适应城市功能调整的具体抓手。

本文来自织梦

    同时要关注相关领域的宏观政策调整,如产业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调整,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实现跨部门的协作共进等。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变与不变”的思辨 copyright dedecms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国易经的哲学讲求“变”,按一定的法则求变。中国古人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传统,在人类繁衍和建设人居环境的过程中一直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新时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山河湖海的自然生态格局无法改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美好人居的理想未变;政治中心,东方文明中心的功能定位不变;从空间布局的角度看,北京城市空间的内核和中轴一直未变。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它的一体性是行政区划不能分割的。 copyright dedecms

    “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刘易斯·芒福德)。

本文来自织梦

    首都地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粹,不仅有展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职责,也具有开放、包容与建设首善之区的示范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与竞争的今天,一个强大国家的主流文化应该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赢得话语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目前有2170万人口,是国际国内交通枢纽、信息网络枢纽,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文化组织等各类机构林立,汇聚了全国一流的大专院所和各类人才,也有诸多亚洲一流的科研机构和来自全球的人才,传承着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化众人之力为磅礴能量,化众人之智为社会创新,带领京津冀区域整体创新发展,展现文化自信和大国形象,示范全国,进而为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或许是“变与不变”的真谛。 copyright dedecms

    四、结语

copyright dedecms

    “城市的最终使命是带领人类自觉地参与宇宙和历史的进程。”(刘易斯·芒福德)

本文来自织梦

    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到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有一条脉络贯穿的,京津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这片区域上的人民生活得更好,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在城市工作领域中细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北京作为大国首都,要为全国人民作出示范样板,带领京津冀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创建美好人居环境,顺应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展现东方古国在世界的崭新气象,为国家、为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