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社会保障 > 产业经济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产业经济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该文回顾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并以产业经济的视角分析我国养老产业供需市场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的对策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养老产业 发展回顾 供需分析 对策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从产业经济角度看,任何一个产业都具有生命周期,都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时期。研究产业发展阶段转换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制定并实施适宜的应对策略,有利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我国养老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及阶段特征,把握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有助于加快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养老产业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养老产业概念及特征 dedecms.com

“养老产业”的概念起源于西欧发达国家,通常以产品消费对象的指向性类群作为界定依据和标准,一般定义为以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为目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相关营利行业的总称,亦称老人福利产业、老龄产业,银色产业等。[1]回顾世界各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大多建立于工业化中期或者工业化后期。这一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出生率下降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社会分工的深化,创造了一个老年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市场,养老产业开始萌芽。

内容来自dedecms

与其它产业形成与发展相比,养老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成方式独特。产业形成方式通常有新生、分化、派生和融合四种。从产业形成的方式看,养老产业并不是一个新生产业,而是对原有产业分化、重构和融合。纵观发达国家养老产业,其涵盖范围非常广,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存在交集,大多领域是按照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及生理特征对一些现有产业进行分化形成的。分化的过程是改进和特性化的过程,使之更符合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比如老年地产(老年公寓),其本质仍然属于房地产业,创新的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并配套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等功能。二是产业发展较慢。受经济条件和人们观念的影响,养老产品及服务的供需市场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的老年消费市场需求较弱,带有公益属性的老龄事业扮有重要角色,还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需求市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政府养老支出快速增长,财政负担加重,政府及社会各界才开始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养老产业投入较大、周期长、资金回报率较低,加之初期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导致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三是产业生命周期长。与其它生活必需产业和基础产业相比(如果粮食产业、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电力产业、邮政业),尽管养老产业形成时间较晚,但从生命周期看,也属于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产业。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人口规模及老龄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但不一定出现衰退。四是具有微利性。微利性是指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在养老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与从事其他产业相比相对较小。但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其微利性是就单项产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率而言,但由于养老市场的容量大,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的总利润可以较高;第二,养老产业的微利性并不排斥其市场性,这也是养老产业在市场中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殊之处。[2]五是受政策影响大。一是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离不开一个具有较强购买能力的老年消费群体,老年群体大多已经退休,经济来源主要靠养老金,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群体的购买力将不足。二是养老产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福利性,一些弱势群体养老服务需求要靠政府出钱购买养老服务。三是由于养老产业是微利行业,需要政府在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 内容来自dedecms

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及供需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一)发展历程回顾 copyright dedecms

我国养老产业形成阶段(1990—2010)。形成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一阶段我国的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重开始增加。特别是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国际公认老龄化水平线,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3亿,之后以年均0.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购买力的逐渐增强,使我国的养老产业需求市场开始形成。这一时候我国养老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养老产品及服务进入商业领域,开始突破养老事业的范畴,且能为当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的部份老年消费者所接受。二是开始向专业化迈进,包括专门的养老产品设计、专业的养老产品生产企业、专业的养老服务技术及管理人员等。三是产品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没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养老产品及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四是发展具有盲目性。部份企业对老年人的购买力、消费习惯和消费特征分析不够,一哄而上,推出一些老年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最终以失败退出市场,供需市场在繁荣一段时间后开始低迷。 本文来自织梦

我国养老产业成长阶段(2010至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庞大的老年群体加重了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财政支出负担。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金融危机后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先后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视角看,我国的养老产业进入了成长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养老产业营利模式以及入住养老机构养老逐渐被社会接受,养老需求市场进一步扩大。二是养老产品及服务商业模式基本定型,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容量的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市场供给增加且趋于多元化。三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虚拟养老机构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四是随着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开始进入我国养老产业领域,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五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产业发展较快,已经建立起养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年产品及服务品牌。

织梦好,好织梦

(二)我国养老产业市场供需分析

copyright dedecms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养老产业市场相比,当前我国的养老产业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中国老龄委的资料显示:2012年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约为1万亿元,而实际供应仅满足1000亿元,占需求的10%;2014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为493.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仅24.4张,与国际标准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40—50张相比,差距很大。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供给不足。养老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过于高端,价格昂贵,超过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过于低端,质量差,用户体验差,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购买。对大多养老机构而言,服务内容比较单调,一般仅限于满足吃、住等基本生活需求,缺乏特色和个性服务,对老年人的精神慰籍、文化娱乐、身体康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缺乏相关服务。老年用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城市购物中心、商场设置老年用品专柜的较少。老年批发市场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3][4]二是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当前我国老年产业市场不仅存在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也存在需求不足或者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观念影响,部分老年人对商业化的养老还不能接受,不愿意在养老服务上花钱。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较低,无力消费。三是人们对外资、私立养老机构等不信任,更愿意入住公立养老机构,导致养老床位供需失衡。以上原因导致老年人潜在需求没能转化成有效需求。三是要素投入受制约。一是土地制约。目前,大多数城镇规划中没有明确专项用于养老服务业的土地指标,用地指标更多地投入商业开发和工业用途,导致民间投资很难获取土地。即使以“招拍挂”方式获得,也因土地价值高导致前期运营成本高、盈利很难,影响了民营投资的积极性。二是成本制约。除土地成本之外,养老项目前期基础建设投入相当大,加之养老市场还不成熟,运营初期床位空置率高,导致投资成本回收缓慢,短期内难以盈利。三是扶持政策。政府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补贴、床位运营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优惠和减免政策,但落实不够好,一些政策没有落地。四是产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还不成熟。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要有统一的产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市场标准化建设刚刚起步,行业监管不到位。对于养老保健、老年旅游、老年教育等行业,欺骗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消费积极性,导致老年人对相关行业产生信任危机。目前,对于养老服务机构,也缺乏统一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养老机构的设施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4] 织梦好,好织梦

三、促进养老产业成长的对策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养老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市场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据预测,2030年中国60岁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22.34%和15.21%,2040年分别为25%和20%。到2030年中国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届时,每4个中国人中间就有1个老年人,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5]。为加快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养老产业体系,现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快速成长和扩张。

本文来自织梦

(一)提升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一是以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农村老人基本养老金,增强老年群体的购买能力,促进养老产业的繁荣。二是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进“橄榄型”社会建立,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观念现代又具备消费实力的中产阶段群体,这一群体退休后将成为养老产业需求主体。 copyright dedecms

(二)引导消费和投资观念转变

织梦好,好织梦

养老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分工的必然结果,是被发达国家证明切实可行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同时,要引导投资人转变观念。我国养老服务业是朝阳产业,而不是暴利产业,民营投资人要有长线投资的思想准备。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会得到极大释放,从长远看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copyright dedecms

(三)创新养老产业商业模式 dedecms.com

一是创新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机制,大力发展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也可以与民营资本、外资共同出资建立混合所制养老机构,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对目前床位空置率较高的民办养老机构,政府可以向其购买养老服务,缓解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三是促进信息产业与养老产业的深度整合,培育新业态、新的服务方式(比如医养结合、倒按揭等),提升养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四是推动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加快养老保险产品体系建设,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四)培育养老产业集群

copyright dedecms

一是围绕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产业的扩张以及产业的衍生和裂变。二是依托产业园区,围绕养老产业链建立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延伸养老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个集养老、养生、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四是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增强政府在研发设计、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五是完善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6] copyright dedecms

(五)加快养老产业对外开放 内容来自dedecms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之举。当前,可以借助我国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力吸引国外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领域。外资进入不但可以解决养老产业资本投入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运营模式和行业标准。这对引导人们转变观念、推动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促进养老产业快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田香兰.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以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2010(1). 织梦好,好织梦

[2]芮明杰(主编).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来自织梦

[3]冯俭光等着.养老产业开发与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织梦好,好织梦

[4]黄健元,王欢.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吴玉韶(主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copyright dedecms

[6]马津.养老护理员手册[Z].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