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社会保障 > 中原城市群产城协调绫展分析

中原城市群产城协调绫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年 浏览:【字体: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关键词】产城融合;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中原城市群

copyright dedecms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对于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促进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而又不易实现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三者失衡现象。因此,中原城市群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群,研究其人口、产业、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dedecms.com

在相关研究中,有学者将人口、土地、产值作为城市系统的组成要素,借助异速生长定律对城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城区面积与城市边界长度、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城市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等方面的标度关系进行分析。也有学者关注人口、经济与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但研究区域主要为东北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或其他沿海省份。这些研究对于分析地区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由于自然地理背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使得特定地区分析难以有效指导其他区域发展。基于此,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行政单元数据资料,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原城市群范围内的地级单元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探讨其同步发展程度,进而借助于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城市群内部城市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必要参考。 织梦好,好织梦

一、研究区概况

本文来自织梦

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中东部,截至2015年底,城市群总面积为2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8亿人,生产总值为5.56万亿元,生产总值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位居全国第四位,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是国家7大城市群之一。依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范围涵盖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鹤壁、商丘、周口,以及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安徽省的宿州、淮北、阜阳、毫州、蚌埠,山东省的聊城、菏泽。文中的分析单元为地级行政单元,共涉及5省29个城市,由于济源市为河南省自定的省辖市,故不包含在研究范围内。文中所用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主要来自2001-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极少数地市的个别指标数据的缺失,经查询,用相应省份的统计年鉴进行弥补。

dedecms.com

二、研究方法

copyright dedecms

1.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测度 本文来自织梦

结合相关研究,遵循客观性、可比性、全面性、可获得性等原则,选取适宜指标,构建区域人口发展指数P(p)、产业发展指数I(i)、空间发展指数A(a),并分别进行测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式中,αj、βk、γt表示权重,各指标权重由熵权法计算获得;表示人口发展指数、产业发展指数、空间发展指数的指标数据,是通过原始数据极差标准化之后获得的无量纲数值,为满足熵权法对指标取对数的要求,对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后的平移处理。

dedecms.com

为客观、全面衡量城市协调发展状况,文中选取人口、产业、空间3个方面的多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1)选取年末总人口、城镇化水平、城市失业率、人口密度、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5项指标,从人口数量、城镇化发展、就业情况进行人口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2)选取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项指标,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规模、劳动力收益综合测算城市产业发展水平;(3)选取城市土地面积、城市建成区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客运总量5项指标,从城市建设、城市运输方面刻画城市空间发展水平。 织梦好,好织梦

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发展指数、产业发展指数、空间发展指数进行等权重加总计算,可得到城市人口一产业一空间综合发展指数: copyright dedecms

T=1/3×[P(p)+I(i)+A(a)](2) 内容来自dedecms

2.耦合度测度

copyright dedecms

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概念,其可以反映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的影响强度。借鉴耦合度模型,可以对城市人口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程度进行探析。耦合度模型可以表示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模型计算得到的耦合度数值介于[0,1],数值越大,表示城市人口一产业一空间三者之间的离散程度越小,亦即耦合程度越高。

copyright dedecms

3.协调度测度

本文来自织梦

经由上述计算得到的耦合度模型可以反映系统之间耦合作用的强弱,但难以有效反映整体协调发展程度的高低。因此,借助协调度模型,在考虑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的同时,也考虑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协调度计算公式如下: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式中,C为人口—产业—空间发展的耦合度;T为人口—产业—空间综合发展指数。 织梦好,好织梦

4.熵权系数法

织梦好,好织梦

该方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且精度较高,可以较好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在相关实证研究中应用相对广泛。计算步骤如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首先计算第j个指标第i个项目的指标值所占比重ωij,该指标对应的熵值ej为: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结果与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1.人口—产业—空间发展的时序特征 dedecms.com

我们首先分析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变化。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见图1)。其中,2000-2007年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下降态势,2008-2014年则呈现出小幅度的上升趋势,整体波动范围在0.38~0.44之间。2004-2007年间,其综合发展水平表现为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而较短时间内城市园林绿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变化幅度较小,经加权计算得到的空间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下降,进而影响其综合发展水平。同时,城市群范围内各地级城市人口一产业一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在该时段内也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见图2),从2000年到2014年有18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下降态势,如邯郸、运城、郑州等,11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上升态势,如晋城、阜阳、商丘、信阳等。综合来看,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其综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但研究时段内其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小幅度的下降趋势,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区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增长、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对各城市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由图3可以看出,2000年和2014年各城市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且多数城市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人口发展水平和空间发展水平,部分城市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个别城市人口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统计发现:(1)2000年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人口发展水平和空间发展水平的城市有14个,其中,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人口发展水平的城市有21个,高于空间发展水平的有17个,2014年则分别为19、22、20个,可见,多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产业主导的发展模式。2000、2014年均表现为产业主导发展模式的城市有13个,占研究区域总体的44.93%。(2)2000年人口发展水平高于产业和空间发展水平的城市有7个,2014年有4个,而两个年份人口发展水平均较高的城市仅有2个。可见,人口发展多滞后于城市发展。(3)2000年空间发展水平高于人口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城市有8个,2014年有6个,两个年份空间发展水平均较高的城市数量为5个,占总体比重为17.23%。同时,2000-2014年空间发展水平高于人口的城市数量增加明显,由13个增加至20个,而空间发展水平高于产业的城市数量则减少了3个。可见,随着人口在城镇的集聚,城市建设强度逐渐加大,城市空间范围随之发生变化,部分城市空间系统发展在城市发展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和外延,少数城市空间发展水平增速减缓。此外,中心城市郑州,2000年和2014年其空间发展水平均高于人口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均高于空间发展水平,表明该时期城市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并在城市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其次分析人口一产业一空间耦合协调度变化。通过耦合协调指标可对中原城市群人口一产业一空间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作如下分析:整体来看,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介于0.34~0.37之间,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见图4)。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的中级耦合协调程度相比,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明显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中原城市群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群相比,其区位优势不甚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区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开放程度也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其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的分析发现(见图5),2000-2014年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均有所变化,其中,有1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上升,其余18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则有所下降。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人口—产业—空间发展的区域分异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首先分析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由于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各指数均表示该年份城市群内子系统的相对发展水平。文中以人口发展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城市空间发展指数的平均值及±0.5标准差确定临界值分析其区域分异特征(见图6)。可以看出:(1)2000-2014年,各地级城市人口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发展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部分城市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在分析时段内有所变化。(2)2000年人口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较为集中,沿邯郸、安阳、濮阳、菏泽、商丘、周口、漯河、郑州、焦作呈环状分布;2014年人口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分布相对分散,局部地区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南部。(3)2000年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均值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豫西南、豫北及晋城、邯郸,整体上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的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014年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均值的地区则集中分布在豫西地区及山西晋城、长治,山东聊城、菏泽和安徽淮北。(4)空间发展方面,2000年空间发展水平高于均值地区多分布在豫西南、豫南及邢台、邯郸、蚌埠等地,2014年高于均值的地区数量有所增加,如豫东商丘、周口及安徽宿州、山东菏泽等,而邢台、驻马店空间发展水平在2014年低于均值。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同时,综合2000年、2014年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来看,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的人口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发展水平在两个年份均高于均值,而郑州大都市区范围内的开封、新乡、许昌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稍弱。洛阳作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其产业发展水平和空间发展水平在2000年、2014年均高于均值,而陇海发展轴的部分沿线节点城市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均值,城市群发展轴线上的沿线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仍需加强。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其次分析人口—产业—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状态的区域差异。将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指数进行等权加和计算,可以得到各地市人口—产业—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变化情况(图7(a))。2000年高于平均值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邢台、邯郸等,低于均值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豫东商丘、周口和菏泽、亳州等;2014年高于均值的城市空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群南部部分城市及长治、聊城、菏泽等地综合发展水平在2014年高于均值,邯郸、焦作、许昌等城市则低于均值。 织梦好,好织梦

为进一步分析城市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而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计算各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耦合协调度。由图8(b)可以看出,2000年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均值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豫东部分地区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低;2014年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均值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城市群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长治、邯郸、聊城、菏泽的协调发展程度也相对较高。对比来看,郑州、洛阳、南阳等城市耦合协调程度两个年份均高于城市群平均值,鹤壁、宿州等城市耦合协调程度均低于均值。与长三角城市群耦合发展水平对比来看,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空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且区域差异显着。

内容来自dedecms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子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而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直观反映着地区产城协调水平。文中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29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对其人口—产业—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1)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态势,2000-2007年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下降态势,2008-2014年则呈现出小幅度的上升趋势,但波动范围相对较小。同时,城市群范围内各地级城市人口—产业—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在该时段内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的数量相对较少。

织梦好,好织梦

(2)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各地市人口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发展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水平高于均值的地区逐渐集中于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均值的地区多集中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一西南轴线的左上方,城市空间发展水平高于均值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对比来看,郑州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均高于当期均值,但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copyright dedecms

(3)耦合协调水平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研究时段内呈现上升态势的城市数量相对较少。各城市人口一产业一空间耦合协调程度高于均值地区的空间分布,逐渐由2000年的集中城市群东北一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一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同时,郑州、洛阳、南阳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高,但整体上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且存在显着的区域差异。 本文来自织梦

在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市产城协调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重视城市人口增长的同时,更应注重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它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带动地区经济增长,还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产业发展可带来就业人口增加,产业发展也急需必要的城市依托,二者应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中原地区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培育形成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而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中原城市群人口一产业一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应逐步提升内陆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和完善网络化空间格局,依托产业轴线,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应注重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在人口向城镇集聚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空间范围逐渐扩大,而产业的发展态势如何,产业是否有效支撑人口和城市空间的快速增长,如何有效协调城市人口一产业一空间的发展,等等,均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引导,进而推动地区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此外,城市群是空间视角下经济利益相关者自发活动的结果。中原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突破行政壁垒,加强省际相邻城市之间的合作联动,通过构建跨区域快速交通通道,促进区域间的资源要素流动,优化产业的区域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参考文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R].国函[2016]210号,2016-12-28/2017-01-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30/content_5154781.htm.

内容来自dedecms

[2]刘继生,陈彦光.山东省城市人口—城区面积的异速生长特征探讨[J].地理科学,2005,25,(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李郇,陈刚强,许学强.中国城市异速增长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4). 本文来自织梦

[4]古杰,陈忠暖,张少伟.中国中部六省城乡人口异速生长过程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4). 织梦好,好织梦

[5]姜世国.呼和浩特地区城镇体系工农业发展能力的异速生长分析[J].经济地理,2004,24,(6).

dedecms.com

[6]高宝棣,王成新,崔学刚.人口—经济—空间视角下山东省城镇化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6,36,(5).

织梦好,好织梦

[7]肖周燕.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一致性的空间效应研究[J].人口研究,2013,37,(5). 本文来自织梦

[8]孙平军,丁四保.人口—经济—空间视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9]朱江丽,李子联,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2). 本文来自织梦

[10]李裕瑞,王婧,刘彦随,等.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2). copyright dedecms

[11]侯国林,黄震方.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熵权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与应用[J].地理研究,2010,29,(10). copyright dedecms

[12]杨慧敏,罗庆,李小建,等.生态敏感区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淅川县3个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10).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