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工程机械 > 产品质量、技术差距与技术引进效率:来自上海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产品质量、技术差距与技术引进效率:来自上海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8-07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在新的国际产业竞争格局中,中国面对英美等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的“双向挤压”,制造业发展面临压力。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以产品质量为视角,测算了上海市制造业中各行业的产品质量及其走势,发现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呈上升趋势,表明上海市制造业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但一些行业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是缩小技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效率存在门限效应,本文利用上海市制造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验证了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效率的门限效应,探究技术引进有效的合意区间,识别适宜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技术进步的路径,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 产品质量 技术差距 技术引进效率

本文来自织梦

一、引言

本文来自织梦

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重塑本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新优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承接先发国家的产业及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制造业的全球格局正发生新的变化。波士顿咨询集团依据四个关键因素(制造业薪金、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和外汇汇率)对世界前25位的出口经济体2004—2014年制造业成本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美国和墨西哥由于工资适度增长、生产率提高、汇率稳定和能源成本优势,相比其他经济体竞争力提高,英国、荷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与全球领先者的相对竞争力保持稳定。一直以来,中国凭借低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但近年来这种成本优势正逐渐减弱。一方面在于2015年中国劳动力结构进入拐点阶段,适龄劳动力、劳动参与率和总人口增长率都下降,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渐次消失;另一方面在于资本收益率和投资效率的下降,共同引致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竞争压力增长。可见,在新的国际产业竞争格局中,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等的“双向挤压”,制造业发展面临压力。 内容来自dedecms

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是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关键。除了进行自主创新以外,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购买先进生产设备,根据中国制造业的要素禀赋和市场结构,将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适配和改造,使之与制造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相适宜,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益的良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前沿技术,并逐步从单一引进成套硬件设备向引进技术许可和软件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了技术水平,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赵志耘等(2007)发现技术引进通常以设备引进为主要形式,1990—2005年间蕴含在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率保持在5.1%—6.0%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达34%(徐家杰,2007)。王林辉和董直庆(2009)发现,中国各地区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而1992—2007年期间,生产率增长超过5%的省份,其技术进步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均超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成为主要经济增长力。后发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可以实现技术升级和经济赶超,这主要在于相对于自主研发而言,欠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其成本更低廉,通过一定积累后其技术水平和人均收入也能收敛到发达国家水平,而成功实现经济追赶(林毅夫和张鹏飞,2005)。 copyright dedecms

然而,盲目地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不可取的。发达国家与中国要素禀赋不同,劳动力技能水平也不同,适宜发达国家的技术被引进后,不一定能够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甚至可能由于技术难以匹配,反而抑制了制造业发展。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适用于其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大量发展中国家由于低人力资本限制对技术引进的吸收,技术引进效率并不明显(Benhabib和Spiegel,1994;Xu,2000),技术引进效率可能存在陷阱(许继琴、潘丹和黄亮,2008)。王华、祝树金和赖明勇(2012)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大,技术提升空间越大,但并不能得出中国从吸收和模仿外资技术中获益越大。只有适度的技术差距才可能促进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如果技术差距过大,反而会阻碍国内技术进步。当技术差距较大时,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空间越大(Findlay,1978;Konings,2001;李平和李蕾蕾,2014),但当技术差距较小时,FDI才会产生明显的技术外溢(Cohen和Klepper,1996;Li、Liu和Parker,2001;陈涛涛、范明曦和马文祥,2003),即技术差距对技术外溢的作用关系是非线性的,在适宜的技术差距和技术外溢的情况下,技术引进的效用才会实现最优。 本文来自织梦

技术差距的大小有多种衡量方法,现有研究大都通过资本密集度(Kokko,1994;贺灿飞和潘峰华,2006)、内部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王明益,2013)以及劳动生产率(Kokko、Tansini和Zejan,1996)这三类指标来衡量技术差距的大小,从产品质量视角考察技术差距和技术水平的研究不多。产品质量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是产品实现全过程的结果,包括产品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最终会反映到产品质量上来,产品质量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然而,现有文献较少使用产品质量衡量技术差距,Grossman和Helpman(1991a、1991b)以及Aghion和Howitt(1992)建立了质量阶梯模型,认为所有产品都处在一个可随机提高的质量阶梯上,技术进步表现为产品质量阶梯的逐步攀升,通过优质产品替代旧产品这一创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王林辉和张伊依(2016)使用产品质量来衡量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发现技术差距对三大类行业技术引进效率存在门限效应,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处于技术引进负向影响阶段,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处于技术引进促进区间,应依据行业技术差距和自身要素禀赋条件,采取差异化的技术进步路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贸易中心城市,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对周边地区尤其长三角区域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辐射与扩散效应(沈能和何婷英,2006)。上海市制造业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但仍有一些行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技术差距,且由于行业基础、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不同,不同行业的技术进步路径不同,技术引进效率也不同。研究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及在各行业分布结构,对于识别上海市产品比较优势、推动企业完成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并检验了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效率的门限效应,探究了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引进有效的合意区间。本文首先使用单位价值法测算了上海市制造业分行业的进出口产品质量并进行了趋势分析,作为衡量技术差距的指标;其次构建了面板门限回归模型验证了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效率的门限效应,发现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具有双重门限效应,根据门限值识别出适宜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技术进步的路径;最后对上海市制造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上海市制造业产品质量测度及评价 内容来自dedecms

(一)上海市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测度方法和数据来源说明

内容来自dedecms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测度出口产品质量,即单位价值法、技术复杂度和Logit嵌套法。单位价值法认为,消费者更愿意将高价格赋予更高质量产品,或者说出口产品质量决定出口产品价值。出口单位价值是指出口产品的货币总价值除以出口总数量得到的价值量,剔除了进口国市场、营销、批量折扣等因素。一般条件下,质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价格会有一定差异,质量高的产品价格越高,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可以直观衡量产品质量差异。国内外有许多学者使用出口单位价值法衡量出口产品质量水平(Flam和Helpman,1987;Hummels和Klenow,2005;Chen和Swenson,2007;Kalina和Zhang,2009;李坤望和王有鑫,2013;殷德生,2011)。单位价值法的优点是相关数据较容易获取,操作性强。鉴于统计数据的约束,本文选择该方法测算上海市出口产品质量。据以往文献对产品单位价值定义,采用产品单位价值法表示产品质量为: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UVqij代表i行业j产品的产品质量,EVij代表i行业j产品出口总价值,EQij代表i行业j产品出口总数量。行业产品质量可表示为行业内产品质量加权平均值,即: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其中,EVqi表示i行业出口产品质量,EVi表示i行业产品出口总价值。不同产品对于出口贡献不同,不能在衡量产品质量时一概而论,表示i行业j产品在i行业中出口份额,以此作为加权运算的权重(李坤望和王有鑫,2013)。为对比制造业进出口产品质量,我们用相同方法对进口产品质量进行了衡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采用单位价值法测算出口产品质量所需要的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等指标从1994—2013年《上海海关统计年鉴》中获取。由于《上海海关统计年鉴》根据8位HS码对产品进行分类,且1992年、1996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HS分类码不同,我们对1994—1995年、1996—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1年和2012—2013年五个阶段的HS码出口产品分类标准进行统一,最终确定为27个行业,根据行业发展特征并借鉴戴翔(2015)及刘海云和聂飞(2015)等对制造业行业的分类,将27个制造业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表1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由于各行业内部产品的计量单位不同会影响单位价值核算的科学性,并且难以对比单位价值,我们借鉴李坤望和王有鑫(2013)的方法,仅对单位为千克的产品进行筛选并测度。其中进出口原始金额以万美元进行衡量,我们根据1994—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金额进行了换算。为剔除通货膨胀影响,使用GDP平减指数对测算结果进行了价格平减。GDP平减指数根据历年上海GDP名义值与GDP指数进行测算,数据来源于历年《上海统计年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评价

内容来自dedecms

我们根据(1)—(2)式分别对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分行业与制造业整体产品质量水平进行了测算。 织梦好,好织梦

1.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为分析上海市制造业进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及其变化率,图1和图2采用H-P滤波方法将产品质量变化率趋势项与循环项分解出来。 本文来自织梦

根据产品质量测算结果,总体上上海进口产品质量要高于出口产品质量,且出口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上海市进口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贸易条件的放松使大量低端产品进口拉低了进口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关税的互惠条件降低了进口产品价格。而与之明显不同的是上海市出口产品质量整体上升,在贸易条件放松之后,生产高品质产品的企业加入出口行列提升了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同时,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变化率H-P滤波图可发现,上海市贸易结构受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冲击作用。但出口产品质量变化率呈下降趋势,在2005年穿过0水平线由正值变为负值。观察其循环项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较为明显,产品质量的变化率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上海市制造业进口产品质量变化率的循环项比出口产品质量循环项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较大。进口产品质量变化率趋势项则在0水平线上下波动,分别在1997年、2002年和2011年附近穿越0水平线。这可能是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对进口产品需求增加,刺激国内对于高质量进口产品需求增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对比分析 dedecms.com

基于表2,我们分别对上海市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制造业整体产品质量提高了,1994—2003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均值为1.36,2004—2013年整体制造业产品质量均值为1.64,增长了20.6%。这一计算结果与张一博和祝树金(2014)采用Logit嵌套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三种类型行业产品质量对比中,发现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在后10年增加最为明显,从2.70增加至3.80,增长了40.6%。其次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之走势相反的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上升最为明显的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总体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3.制造业出口与进口产品质量核密度分布 dedecms.com

为更加直观观察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分布特征,我们对历年上海市制造业进出口产品质量在行业间的核密度函数进行了估计。由图3可知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行业间分布多呈现单峰右拖尾特征,且峰值变高峰宽收窄,表明行业间产品质量差距减小。具体而言,在2001年之前,除1996年外的其余年份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核密度分布图右尾值均小于0.1。而2002—2013年间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核密度分布图拖尾明显大于2001年之前,意味着近年来一些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较快,即高质量产品渐次增加,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也间接表明上海市制造业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且有不断升级的趋势。各年峰值特征显示,1995年、1998年、2001年峰值与上一年相比呈递增趋势,且2001年后的峰值均高于之前年份,表明上海市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分布越来越集中。由图4可知,进口产品质量变化与出口产品质量变化趋势相反,进口产品质量峰高呈下降特征,且峰宽增加。表明进口产品质量差异性存在扩大现象,且进口产品质量分布越来越分散。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三、技术差距对上海市技术引进效率的门限效应检验 织梦好,好织梦

(一)门限效应模型的构建和变量设计 dedecms.com

技术进步路径一般包括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针对不同行业,适宜其技术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不同。相对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方法,但行业在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后,由于自身的行业基础、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不同,且面临的要素禀赋、市场结构与技术出口国家不同,技术引进的效率有高有低,甚至可能阻碍行业的发展。为研究引进技术发挥促进作用的条件,探究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是否处于适宜引进技术的区间,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我们构建了门限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由于上海市制造业的行业基础和要素禀赋等条件与技术引进国不同,技术引进效率可能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或多个门限值,因此本文与王林辉和张伊依(2016)使用的方法相同,设定固定效应“多门限”模型: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其中,tfpit为i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imtecit表示技术引进;Xit表示其他影响行业技术进步的变量,包括行业研发投入R&D、行业利润率π和企业资产规模adv;tgit为门限变量,表示技术差距;τi为特定的门限值;ηi为截距项,反映制造业各行业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μit为随机扰动项。 内容来自dedecms

在样本数据方面,我们选取了上海市制造业25个行业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将橡胶行业与塑料行业进行合并处理,且将烟草行业去除。大部分数据来源于1995—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上海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采用Fare等(1994)构造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计算得到。关于各变量指标的选取,本文用上文计算出的上海市各行业进口与出口产品的平均相对质量差来表示技术差距变量tg,由于进口产品质量一般高于出口产品质量,进口产品平均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拥有先进技术国家的技术水平,出口产品平均质量可以反映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水平,两者相减得到的差值可以代表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与先进技术国家的技术差距,进口产品平均质量越高,出口产品平均质量越低,则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与先进技术国家技术差距越大;各行业的国外技术引进费用与行业从业人数之比表示技术引进imtec;用各行业每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该行业工业增加值之比表示研发投入R&D;用每个行业的总利润和其产品销售收入的比表示行业利润率π;用各行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企业数目表示企业资产规模adv。由于部分增加值数据缺失,考虑到增加值与总产值的较强相关性,我们根据行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分别对缺失的行业增加值进行拟合的方法补充缺失数据。技术引进与各行业增加值均根据各行业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处理后的相关变量统计特征见表3。 dedecms.com

(二)门限效应检验

dedecms.com

本文模型假定技术引进对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水平有门限效应,但门限值的存在性和具体数量仍需检验,为确定门限回归模型的具体形式,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限变量,使用STATA软件依次对单一门限模型、双重门限模型、三重门限模型的门限值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三种模型中技术差距的门限值,如表4所示。分别对三种模型结果进行自抽样检验(Bootstrap),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三种模型门限效应检验的原假设为:不存在门限效应。从表5看出,单一门限模型和双重门限模型分别在1%、5%的显着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三重门限模型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因此判断模型存在双重门限,门限值分别为1.060和1.508。

内容来自dedecms

分别对双重门限模型的双重门限效应进行似然比检验,检验的原假设为:估计的门限值等于真实值。图5和图6更直观反映了门限值的估计过程,当似然比估计量LR值为0时,门限参数取值便为门限值。图中虚线为10%显着水平的LR值,当LR值位于虚线上方时,则拒绝原假设,认为门限值不等于真实值。反之,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门限值等于真实值。图5显示,当LR值为0时,门限值为1.060;而图6显示,双重门限中门限二为1.508,表明估计的门限值等于真实值。 dedecms.com

内容来自dedecms

表6显示了上海市制造业行业双重门限回归结果。对于控制变量研发投入、行业利润与企业规模而言,均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其中行业利润在10%的水平下显着,企业规模在1%的水平下显着,与我们预期相符。可以根据门限值将上海市制造业行业按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的技术差距分成低技术差距、中等技术差距和高技术差距三种类型。当技术差距小于1.060时,技术引进系数为-0.051,当技术差距大于1.060时,技术引进估计系数为0.590,表明技术差距过小时,技术引进阻碍了技术进步,当技术差距超过一定范围时,技术引进才会发挥正效应。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受制于上海市各行业技术模仿集与技术吸收能力,而这两种因素随技术差距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方向相反。具体而言,技术模仿集即为优于上海市技术水平的技术集合,技术差距越大,可供上海市制造业模仿的先进技术集越大,引进技术对上海市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越大。技术吸收能力即为各行业的学习能力,与上海市本土的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相关,上海市与国外技术差距越大,意味着其相对技术水平越低,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其对引进技术的学习与吸收能力越差,反之吸收能力越强。根据表6,当技术差距小于1.060时,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此时,上海市部分行业与国外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甚至高于国外,则其对国外前沿技术的学习吸收能力较强,但模仿技术集较小,且前者正向作用小于后者的阻碍作用,因而对于技术差距较小甚至高于国外技术的行业,技术引进不仅不会提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会导致技术的过度供给或相同质量水平产品的过度供给,进而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当技术差距大于1.060时,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此时,上海市部分行业与国外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则其对国外前沿技术的学习吸收能力较弱,但模仿技术集较大,且前者阻碍作用小于后者促进作用,因而对于技术差距较大的行业,市场高端产品的供给存在不足,进而技术引进会较大程度地提升上海市制造业部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当技术差距大于1.508时,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系数明显下降。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进一步考察各行业技术引进效率的分布情况以获取各行业适宜性的技术进步路径。依据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出口产品与对应行业进口产品的平均技术差距与门限值,表7统计了1995—2012年上海市制造业技术差距与门限值的关系,若技术差距小于1.060,即为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阻碍作用的行业,若大于1.060,即为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的行业。1998—2012年,上海市制造业进出口产品技术差距区间分布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这意味着进出口产品技术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趋势。上海市制造业行业中有10个左右行业与国外技术差距小于1.060,在这些行业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阻碍作用,意味着技术升级路径中,技术引进并不是其适宜的路径选择。而制造业中的其他行业,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意味着这些行业技术引进是技术升级的主要路径。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为具体考察各行业技术引进效率,表8列出25个行业2012年技术引进效率的具体分布。根据分布发现,多数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当前的技术差距水平下,技术引进的效果并不明显,都处于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阶段,因而更应选择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进步。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中国传统优势行业,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不大,甚至个别行业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外,如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示范空间较小,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并不利于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升级。而技术密集型行业,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技术引进负向阻碍阶段,与1995年情况相对比,发现1995年上海市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大,技术引进有促进作用,表明上海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十几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技术密集型行业起步较晚,一直以来技术基础薄弱,人力资本和研发水平有限,长期缺乏核心生产技术,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于行业的技术进步有着显着的促进作用。资本密集型行业多数位于技术引进负向阻碍阶段,仅有个别行业位于技术引进正向促进阶段,即少数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差距较大,单纯的技术引进能够显着带来引进一模仿一再创新的效用,实现技术升级。多数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差距较小,引进技术提供的模仿集较少。另外资本密集型对要素禀赋条件要求更强,尽管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但技术类型或技术与要素禀赋的适配性较弱,也会阻碍技术效率的发挥。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使用了上海市1995—2012年进出口数据测算了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的产品质量,根据计算结果发现上海市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总体高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呈上升趋势,表明上海市制造业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但一些行业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技术差距。本文还构建了面板门限回归模型,验证了技术引进对技术水平的门限效应。在门限值之前,技术引进阻碍技术进步,达到门限值之后才起到促进作用。依据模型得到的门限值,我们识别出适宜上海市制造业各行业技术进步的路径。结果显示,上海市制造业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处于技术引进阻碍的区间,即现阶段技术引进并不是行业实现技术升级或产品质量升级的最优路径,则应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大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都处于技术引进促进作用的区间,即在现阶段依靠技术引进可以有效促进技术升级。无论是上海市还是全国范围内,各行业都需要根据本行业所处的技术差距区间,结合自身禀赋条件,采取适宜性的技术进步方式,实现制造业与先进技术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内容来自dedecms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对上海市制造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动上海市制造业产品质量整体升级。上海市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和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间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应继续保持高质量行业的技术优势,使其产品质量和技术管理具有稳定性。对于其他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且提升较慢的行业应借鉴先进行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有效的产品质量和技术的管理制度,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合理分配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比例,注重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革新,实现上海市制造业产品质量整体、系统、稳健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2)依据行业自身禀赋条件及其与世界前沿技术的差距,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需针对不同行业自身禀赋条件,与世界前沿技术的差距,评估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引进模仿和自主创新之间合理分配资源,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使两种技术进步方式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技术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实现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与技术赶超。如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中国传统优势行业,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不大,甚至个别行业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外,在这种情况下技术的示范空间较小,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并不利于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升级,应逐渐向自主创新方向转变。而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应充分发挥技术的后发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并行的技术引进方式,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3)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制造业,建立新型制造业体系。本文测算制造业产品质量,结果显示上海市制造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最为显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次之,但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却呈现下滑趋势。为此,应积极引导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保持制造业的行业结构配比合理化,推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建立新型制造业体系。(4)通过创新驱动上海市制造业技术升级。首先,激发研发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创新主体的行为激励来源于创新利润,因而要完善有利于保护创新成果的产权制度、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激发研发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其次,搭建以企业为主和政府为辅、联合高校的“三位一体”的自主创新平台,并充分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加强科技和金融合作,通过资本市场、银行系统和风投创投基金拓宽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推进科技成果快速高效转化为生产力。再次,创设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长期来看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应当构建完善的创新管理体系,强化自主创新的创新地位和创新作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和攻关,形成自主创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上海市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陈涛涛、范明曦、马文祥:《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的经验研究》,《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内容来自dedecms

2、戴翔:《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 copyright dedecms

3、贺灿飞、潘峰华:《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对北京市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7期。

copyright dedecms

4、李坤望、王有鑫:《FDI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吗?——基于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的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dedecms.com

5、李平、李蕾蕾:《基础研究对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视角》,《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5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4期。 copyright dedecms

7、刘海云、聂飞:《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空心化效应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4期。 dedecms.com

8、沈能、何婷英:《区域中心城市技术扩散能力比较研究——以上海、北京为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第3期。 内容来自dedecms

9、王华、祝树金、赖明勇:《技术差距的门限与FDI技术溢出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及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本文来自织梦

10、王林辉、董直庆:《我国省际生产效率差异和生产率增长来源识别:1978—2007》,《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王林辉、张伊依:《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存在门限效应吗?——基于中美制造业产品质量视角的实证检验》,《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织梦好,好织梦

12、王明益:《内外资技术差距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研究——基于中国7个制造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评论》2013年第6期。

本文来自织梦

13、许继琴、潘丹、黄亮:《宁波市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21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4、徐家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78—2006年》,《亚太经济》2007年第6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5、殷德生:《中国入世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财贸经济》2011年第11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6、赵志耘、吕冰洋、郭庆旺、贾俊雪:《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 dedecms.com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