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工程机械 > 中美制造业成熟度比较研究

中美制造业成熟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1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 浏览:【字体:

世界主要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计划中,频频加码制造业,试图占领全球贸易价值链的制高点,扩大本国的经济版图,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成长,加之要素禀赋发生变化,我国制造业动态比较优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系列深刻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出口导向型的中国制造业,不得不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这不仅是我国制造业本身发展所要求的,更是我国工业体系完成转型升级的根本诉求。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构建制造业的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造业产业分类,依据2005~2016年的数据对中美制造业依低技术、中低技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行业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中美各自在不同的制造产业中所具有的优势,从而有助于全面衡量中美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变化趋势。 本文来自织梦

一、文献回顾

dedecms.com

在聚焦于中美制造业发展差距对比的研究中,黄慧群(2015)提出,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将面临深层次困境和挑战,要充分吸收和学习发达工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政策安排和共性创新实践,依据自身特定要素禀赋,构建并不断提升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1]冯梅(2009)认为,中国工业结构单一,产品结构趋同,高耗能、高污染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产品核心技术的掌握较少,美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比重大,在带动制造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李宇(2010)以产业成长阶段为视角,研究中美制造业发展差距,认为我国制造业是以传统要素投入为主要驱动力的低附加值生产,本质是低附加值不断推动的要素投入和规模无序扩张,而美国制造业则是要素投入和非要素投入共同驱动模式,在保持甚至收缩企业规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持续创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3]黄永峰(2002)认为,中美之间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相对比较小,而中美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相当大。[4]陈立敏、王漩、饶思源(2009)以生产率、市场份额和利润率3个不同维度的指标为依据,依照中美制造业相应细分行业进行对比排序,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较中国成熟,生产效率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市场占有率及利润。[5]

本文来自织梦

宾建成、陈凯华(2009)认为,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仅迫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节奏加快,也迫使美国等西方传统制造业大国加速实施其制造业回归计划,美国再工业化的相关贸易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要素禀赋带来的比较优势,所以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近期不会显着,但随着政策执行,中长期将会加大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难度。[6]李宇(2010)认为,随着美国制造业相关保护政策落实,我国的外资将出现净流出,同时中美间的贸易也会受影响,从整体上削弱中国的贸易竞争力。[7]当中国的产业升级与美国的再工业化处于同一窗口期时,研究中美制造业发展差距,明确“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路径,确保中国制造业的国际贸易半径不至大幅缩水,是当下学术界应当关注的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而纵观已有的制造业研究成果,不乏有新的视角来分析二者差距。杜传忠(2013)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影响。[8]刘磊、张猛(2014)将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和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一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出了相关结论。[9]李廉水(2015)则提出“新型化”指标对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重新刻画。[10]尽管已有成果得出了有限维度的结论,但仍旧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其一,选择多维度的指标体系,评价制造业细分行业,其指标维度的选择更多的仍旧是微观维度,未能突破传统的投入产出视角,更鲜有讨论制造业发展外部性边界的成果和结论;其次,较多文献将制造业作为整体来研究,更多的是探讨制造业与其他产业、行业、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中美制造业之间的差距。忽略了制造业内的四个技术水平(高新、中高、中低、低技术水平)对整体行业的细分,进而忽视了制造业技术水平细分带来的经济体产业结构内生调整的可能。因此,本文基于竞争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制造业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就制造业的就业能力、行业波动性、产业关联性等方面展开研究,除了对中美制造业整体的成熟度进行分析以外,还细分行业进行了分析,或将更加有助于全面研究中美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发展变化趋势。

dedecms.com

二、制造业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来自织梦

1.成熟度内涵

本文来自织梦

成熟度描述的不仅是事物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实现程度,还应包括对系统间的融合、适应和促进的能力,是发展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综合度量。朱航(2013)在分析保险行业的成熟度时,从规模维度、结构维度和效率维度三个方面对成熟度进行定义。[11]本文借鉴成熟度模型中将成熟度划分为数量、结构和效率的方法进行制造业成熟度的评价。首先,衡量制造业发展度,如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出口能力、增长速度等。其次,在衡量制造业的协调程度时,需要考虑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社会责任以及社会稳定器作用。第三,经济自身的稳定协调功能还体现在对抗经济周期的能力,所以将宏观经济波动水平纳入协调性评价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构建了反映制造业发展协调能力的理论构架(如图1所示)。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2.成熟度分析方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经济研究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齐志强(2011)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各部门与工业经济整体增长的关联度。[12]赵玉林(2006)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13]王章豹、李垒(2006)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信息熵法测算10个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与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标的关联度,并进行了排序,分析了制造业各种技术创新能力对其竞争力的影响程度。[14]区别于统计回归分析中少因素、线性关系的特点,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样本量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且计算量偏小,不会出现量化结果和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分析结果。计算方法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1)当数据量纲不同时,需对数据进行量纲处理,采用“极差化”方法。

本文来自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3.制造业成熟度评价中有关发展度的评价指标

本文来自织梦

基于以上分析,评价制造业的发展程度,主要依据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制造业竞争力的来源、竞争力的表现以及制造业价值实现的程度。

dedecms.com

(1)制造业竞争力来源的评价

copyright dedecms

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在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归根到底是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综合能力。根据早期的比较优势形成理论,在发展度指数中需考虑可能影响制造业比较优势形成的要素禀赋状况(人力、资本、技术)。任若恩(1998)对产业竞争力的来源问题进行研究,并首开应用生产率指标来反应产业国际竞争力差异。[15] 织梦好,好织梦

Krugman(2000)把规模收益递增、外部效应与比较优势联系起来研究。一方面,企业通过不断的生产过程,积累生产的经验,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动态正反馈不断循环,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产业资本的外部经济大小取决于市场规模,反过来,一个强大的产业本身又为专业化的劳动和供应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进而成为制造业竞争力形成和提升的一个因素。 本文来自织梦

综上所述,竞争力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产业国际竞争力在静态上受生产要素禀赋、需求状况、支柱行业的影响。第二,在动态上,产业的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以影响产业的后天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dedecms.com

在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中,姚晓芳等(2010)设计了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考虑指标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偏大。[16]邵慰(2015)在采用该评价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时,对综合竞争因子做主成分分析得出人均产值、研发经费支出、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总利润、工业销售额几个指标对综合竞争力均存在影响,且人均产值指标的贡献率最大。[17]本文借鉴上述学者的指标选取方法,并避免已有文献中指标选取的不足,笔者建立了效率和规模指标来反映产业竞争优势(见表1)。 本文来自织梦

效率指标以衡量人力资源差异的劳动生产率I1来反映,劳动生产率指标集中反映了行业的技术水平、劳动效率和职工素质,也体现出行业的属性和集约化程度,对产业的影响尤为显着。 dedecms.com

在规模指标选取中,多选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但这一指标运用的假设条件是产业的可贸易程度很高,在国际市场的充分竞争中可以表现出产业的竞争优势,但很多产业可贸易程度较低,所以,单一的CA指数不能充分说明产业的竞争状况。本文采用产业的相对规模I2(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和绝对规模I3(产业的产值)两个指标反映产业的发展状况,规模越大则支柱性作用越强,反映产业发展状况越好。 dedecms.com

相关指标的计算见表1。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2)生产竞争能力表现的评价 dedecms.com

生产竞争力表现为产出产品多少的能力,同时生产还受制于需求状况的影响,只有供给和需求匹配时才构成有效供给。因此,一方面要衡量产出的增长,另一方面还要衡量产出需求匹配度。两者共同构成产业增长的潜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衡量产业增长潜力问题时,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50年代中期为日本规划产业结构时提出了两个准则——收入弹性准则和生产率上升率准则。本文借鉴收入弹性指标作为衡量增长潜力的指标之一: copyright dedecms

I4=(ΔQ/Q)(ΔI/I)

织梦好,好织梦

Q与ΔQ分别表示参考期产业社会需求量及其变动额,鉴于产业需求量无统计数据,根据在一国范围内,需求和供给大致相等的原则,本文采用一定时期的销售额来代替需求量;1与ΔI则表示参考期人均国民收入及其增加额。 织梦好,好织梦

产业增长率指标是指产业产值的环比增长情况: 内容来自dedecms

I5=ΔAt/At-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ΔAt表示计算期的产业增加值,At-1示产业在上一考察期中的产值。 本文来自织梦

(3)生产竞争能力价值实现的评价

内容来自dedecms

江希、刘似臣(2014)采用贸易增加值指标测算中美贸易中中国的贸易获利情况。[18]宋玉华、江振林(2010)在研究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关系中选用出口额为评价出口竞争力的指标。[19]

dedecms.com

由于上述指数均为绝对数量值,未考虑经济增长等因素,本文采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产业的出口能力,该指标是对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当贸易竞争指数大于零时,该国这类产业是净出口,说明这类产业具有高于国际水平的生产效率;当贸易竞争指数小于零,则该国这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该指标用I6表示。

织梦好,好织梦

I6=(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本文来自织梦

4.制造业成熟度评价中有关协调度评价指标 dedecms.com

在评价制造业的协调度水平时,需要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制造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制造业的社会稳定作用来进行评价。 dedecms.com

(1)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dedecms.com

在进行产业关联度的分析过程中被运用得比较成熟度的指标为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任一产业的生产与经营均与其他产业产生相互间投入和产出的关联,而感应度系数就是衡量该产业所受到的所有其他产业的影响的综合;影响力系数则反映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综合影响程度。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Aij为里昂惕夫逆矩阵[1-A]-1中第i行第j列的系数。感应力系数δj、影响力系数λj越大,该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越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大。通常当该数值大于1时,表明该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dedecms.com

(2)制造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效应

织梦好,好织梦

制造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应该表现为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上,奥巴马政府极力促进制造业的回流,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制造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郭东杰、邵琼燕(2012)认为,仍需要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促进和保持就业。[20]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引入就业吸纳率来表征制造业细分行业创造就业能力最强岗位,同时就业不仅受到部门经济状况的影响,还受到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故采用就业的GDP弹性来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I9=部门从业人员数/部门工业增加值 copyright dedecms

I10=就业增长率/同期该产业产值增长率

copyright dedecms

(3)制造业的经济稳定效应

dedecms.com

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特点,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也具有周期性特点,当面临经济危机处于萧条期时,经济的生产力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国家将经济稳定确定为经济控制的目标之一,同时稳定制造业是稳定整个经济的重要环节。抗周期性能力越强,反映出经济体的成熟度和可控制能力越高。所以本文采用衡量可持续性水平的行业增长率方差来对比制造业的稳定和可持续程度。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基于以上制造业成熟度评价理论模型分析,笔者建立了衡量制造业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数据来源与制造业分类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搜集的基础数据为:GDP、工业增加值、根据行业细分的产业增加值、制造业就业人数、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工业增加值、细分行业的产业增加值、行业进出口数据、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来源:中国的数据主要取自中国统计局、中宏产业数据库、中国海关官网。美国的数据来自美国统计局、世界银行等。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分析的需要,本文分析主要采用2005~2016年的数据。 copyright dedecms

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中美统计口径不一致,如中国的分行业统计采用的是GB/T 4754-2011,美国多采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对行业具体细分过程中,遵循一致性原则,进行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划分。 dedecms.com

由于基础数据采用的是当年价进行记录,本文指标合成时为相对数,所以不进行物价指数的折算。在对中美劳动生产率进行分析时由于采用的指标为人均产值,所以产业关联度系数指标计算需采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满足一致性要求,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数据,且产业划分采取一致的划分标准,因高技术产业涉及国家机密,部分门类不可得,以部门门类为代表来替代总体。具体的划分标准(见表3)。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中美制造业成熟度的实证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1.中美制造业成熟度整体比较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制造业成熟度在观测年份内均低于美国水平,中国的协调度指数均值在0.6693,而美国的均值在0.7371。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发展度指数超越美国,这与中国近10年高速增长密不可分,相对应地,美国制造业发展不断萎缩,危机后随着制造业回归政策的实施,其发展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时间上看中国制造业的稳定性增强。由于协调性考虑的因素包括产业关联、稳定就业和发展的波动三方面因素,从这3个方面看差距,中国制造业的稳就业能力强,而制造业整体存在产业关联效应弱和产业波动大的不足(见表4)。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2.中关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成熟度比较

内容来自dedecms

(1)低技术制造业对比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相对于2005年,截至2016年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协调度对比美国而言普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该数值为0.7,高出美国0.13。但发展度指数仅为0.4612,美国低技术产业发展度为0.539,相差0.08。发展度的差距源于中国低技术制造业虽产值高,但由于多为代工贴牌,生产利润率低,且随着劳务成本的不断上升,低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近年来,随着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加剧,存在严重的去库存压力,产业增速放缓。低技术的发展度并未得到改善(见表5)。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2)中低技术制造业对比分析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的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和低技术产业基本还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低技术和中低技术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高达45%。而美国的制造业构成则以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主,所以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是我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中低技术制造业是唯一一个发展度和协调度与美国相当的细分产业,发展度中美均处于0.5左右,11年间变化较小,发展度稳定在0.5左右。协调度虽在2005~2010年间一度下滑到0.4的水平,但2011年转好上升为0.7(见表6)。而随着我国2013年货币供给的大水漫灌,制造业发展明显受阻,直至2016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加之我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优势地位,较为成功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度指数有下滑的趋势,中低技术产业为国有、大型企业居多,造成发展机制缺乏灵活性,国家资金投入量大,多为垄断市场,产出稳定,但缺乏成长性,美国该部分产业并非发展的重点。所以,与美国相比呈现出相当的发展度和协调度,但随着美国高技术产业对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渗透和升级改造,中低技术制造业也会日益振兴,带动经济的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3)中高技术制造业对比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该类产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最具深度和最有影响的产业,体系庞大而复杂。从中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度指数来看,中国数值与美国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到2010年,中国发展度指数略高美国0.02。2011年美国制造业回流效果显现上升为0.65,而中国下降为0.51。随后,中国提出智能制造2025战略,加上央行的货币放水,负责中国中高技术产业的国有企业得到大力支持。所以,整体来看中国中高技术处于增长阶段,发展潜力较大,且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中国的出13能力更强,其原因在于受分工的影响,中高技术制造业为代工如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中高整体产业和出口量大,但不足之处为,相关产业的核心技术却为美国、日本等掌握。产值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标相对于美国发展度指数小,协调程度差(见表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1、谢天、成思危在“中国如何迈向‘头脑国家’”(载于《电子商务》2005年第10期)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头脑国家与躯干国家的概念,由于国家制造创新能力的缘故,不同创新能力对应的国家制造效用有所不同。“头脑国家”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国家;而“躯干国家”只能依靠“头脑国家”的技术进行加工和组装,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

copyright dedecms

(4)高技术制造业对比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高端制造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起着驱动国家制造向头脑国家1、制造转型的战略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在国际竞争和贸易中拥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基础。美国高技术产业一度领先且政策促进力度强。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也已位居世界第二,其增加值占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但高端制造业开发周期强、风险大,初始投资额巨大,造成中国高端制造业相对发展停滞。而美国在研发和创新实力上领先较大,他国难以望其项背,中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度差距甚至不断拉大。从表8可知,美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度在2011年高达0.80,而同期中国的发展度仅为0.41。从时间上看,中美发展度差距呈持续拉大趋势。差额在4年时间内由0.22上升到近0.4,达到历年最大值,此后虽然逐年缩小,且中国高新制造业明显有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但仍旧保留有接近0.25的差距水平。源于每年从研发和创新领域涌现出的大量技术成果,为美国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刺激并促动产业供应链不断健全,强大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中国等制造业大国人工成本的上升,美国在人工成本上的劣势不断缩小,而相对工资水平的劳动生产率美国却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同时,从美国高技术制造的主体可以看出,美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在美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案中,美国对中小企业赋予厚望,造成美国的成长动力强,极大提升着整体产业发展能力;而中国的创新主体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发展主体单一,并未发挥数量大、单位分散的中小企业的作用,没有发挥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造成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速度低,发展动力不足。在2015年《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排榜》中,美国企业上榜35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但中美高技术产业间的协调度差异较小,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协调程度较高并在不断改善,由0.59上升到2016年的0.74。其原因是在许多领域(如太阳能组件的生产),美国是将部分产业部门进行外包,并未建立完整健全的产业链。产业的就业带动能力不足,产业间的关联性不足。因此,建立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已经成为振兴美国制造业的关键所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构成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规模占比最高。这部分产业规模大,发展较成熟,相对于微电子、医疗精密仪器设备等,发展的确定性较大,行业发展波动性小。

dedecms.com

[作者]彭 晖,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dedecms.com

王哲,博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康利,硕士研究生,深圳众禄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在制造业整体对比中,中国发展度指数相较于美国在不断改善,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赶超美国;而协调度指数严重偏斜,协调程度不足,在危机爆发后,指数得分甚至出现下降。在细分行业对比中,发展潜力表现最优的为中低技术制造和中高技术制造,这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和战略选择相符。协调度评价中,低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优于美国,一方面是由于体量小,发展的速度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产业链完整,分工程度高导致产业间的关联性强。 dedecms.com

在制造业发展度指标构成分析中,中国的制造业生产率整体偏弱;增长潜力优于美国;出口能力虽强于美国,但出口产品以中低端制造产品为主,出口整体利润率低,且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中美出口差距在不断减小。在制造业协调度指标构成分析中,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和就业稳定菜单现良好,但仍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制造业波动性大,制造业整体稳定性不够。

dedecms.com

中美制造业的对比,无论是发展度或者是协调度,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不是严格的放弃低端制造业,更不是一味地孤守高端制造。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依照本文提出的成熟度,实现产业升级的耦合式升级。不断深化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激励,实现技术、创新升级、制度完备的耦合式提升。进而形成“螺旋式”的协同创新框架,使得制造业发展不再一味地要求更高更新,而是应该符合国家发展进行渐进式升级,实现细分产业的齐头并举,螺旋上升。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打通制造业转型过程的利益链条,实现中国由传统的低端制造决定的低附加值地位向高附加值调整。这不仅需要国家发展战略为主要支撑,更需要构建以国家制造主导,行业制造领先,企业制造主体的利益共享框架。不仅需要国家的发展战略,更需要将发展度和协调度作为重要指标,切实推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真正实现由“躯干国家”向“脑力国家”转变。 dedecms.com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5-17. 本文来自织梦

[2]冯梅.全球产业转移与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水平[J].管理世界,2009,(05):172-17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7]李 宇.产业成长阶段视角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争议解析——中美制造业的比较[J].经济管理,2010,(02):30-3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黄勇峰,任若恩.中关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2,(04):161-180.

dedecms.com

[5]陈立敏,王 漩,饶思源.中关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产业竞争力层次观点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06):57-66. 本文来自织梦

[6]宾建成,陈凯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0):19-33.

内容来自dedecms

[8]杜传忠,邵 悦.中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提升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87-95.

内容来自dedecms

[9]刘磊,张猛.贸易成本、垂直专业化与制造业产业集聚——基于中美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4,(04):58-64. dedecms.com

[10]李廉水,程中华,刘 军.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02):63-75. dedecms.com

[11]朱航.中国保险市场成熟度指数研究[J].保险研究,2013,(06):35-42.

本文来自织梦

[12]齐志强,张干,齐建国.进入WTO前后中国制造业部门结构演变研究——基于制造业部门与工业整体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2):52-63. 织梦好,好织梦

[13]赵玉林,魏芳.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06):44-54. copyright dedecms

[14]王章豹,李垒.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3):38-42. 本文来自织梦

[15]任若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8,(02):3-13.

本文来自织梦

[16]姚晓芳,张仁华,侯瑞武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09):58-64.

内容来自dedecms

[17]邵 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行业测度研究——来自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家,2015,(01):50-55.

内容来自dedecms

[18]江希,刘似臣.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11):89-98. 内容来自dedecms

[19]宋玉华,江振林.行业标准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基于中国11大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01):10-17. copyright dedecms

[20]郭东杰,邵琼燕.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与比较优势研究[J].经济学家,2012,(01):41-48.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