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工程机械 >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优惠原产地规则作为自贸区的主要特征对一国参与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以东亚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呈现的特征为分析起点,探究了优惠原产地规则通过贸易成本、贸易流和投资影响东亚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机制,提出了原产地规则通过贸易成本影响参与区域价值链分工的深度;通过影响贸易流整合区域内价值链分工模式;通过影响投资流深化区域内价值链分工等创新性观点,丰富了自贸区的传统理论。最后,对如何通过完善东亚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加深区域专业化分工,提升我国在区域内的产业地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dedecms.com

关键词 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 优惠原产地规则 专业化分工 贸易成本

dedecms.com

一、引言 本文来自织梦

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多边贸易谈判遇到的诸多挫折,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更加强劲。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而且出现了一个国家不只参与一个区域组织的现象,使自由贸易区具有了镶嵌式、交叉重叠的特点。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作为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征,其重要性日益得到凸显。然而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并非像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一样被WTO纳入统一协调范围。不同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其职能也从仅仅防止贸易偏转扩展到了贸易保护领域,使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成为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体现出缔约国对国内比较劣势产业扶持政策的延伸,进而影响了一国在区域中参与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对此相关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1)关于自由贸易区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限制程度和利用率等基础性研究。Estevadeordal(2006)设计了衡量优惠原产地规则严格程度的指数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评价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严格程度。朱颖(2004)对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分类、效应及政策含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为原产地规则的基础概念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框架。孟国碧(2008)分析了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中的累积规则,并对中国运用累积规则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何军明(2009)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成本和特惠利用率。张小瑜(2011)对东亚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利用情况与协调进行了研究。(2)关于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经济效应的研究。Johnson和Corden(1971)分析了含量保护规则的经济效应。Mussa(1984)认为含量保护类似于关税的效果,将对投入品的组合产生影响,提高生产成本。Silanes等(1993)考察了原产地规则对寡头垄断厂商的效果。Krishna等(1995)考察了自由贸易区在完全竞争下各种原产地规则(RoO)对生产者的影响。Duttagupta等(2003)分析了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对区域福利水平和政治经济的影响。Inama(2009)对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规则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并对其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薛奕曦(2010)研究了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执行带来的贸易成本。武敬霞(2013)提出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日益复杂性抵消了FTA带来的便利化。厉力(2014)对我国上海等6省市出口企业原产地规则的利用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原产地规则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3)原产地规则对东亚生产网络的影响。James(2006)在梳理了东亚区域内FTA协议中的原产地规则后,认为东亚FTA体系中的原产地规则存在严重的“意大利面碗”现象,破坏了原有区域性生产网络形成的平滑贸易机制,导致东亚各国企业在利用协议时面临巨大的成本。Hiratsuka(2007)研究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特征,东亚区域内出口商获取原产地证明的时间成本较大,从而导致了原产地规则与东亚生产分工模式的冲突。许祥云(2010)从理论上研究了东亚原产地规则对东亚生产体系的影响。AntoniEstevadeordal等(2013)研究了原产地规则与全球价值链的关系,指出原产地规则越来越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主要影响因素,累积规则和降低原产地证书获得成本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Wakasugi(2007)、刘重力和赵颖(2014)、黎峰(2016)等通过产业关联度或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我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的产业地位。从上述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单纯研究优惠原产地规则内涵、优惠原产地规则经济效应以及我国在东亚产业地位的文献相对比较丰富,然而针对原产地规则对区域内专业化分工程度影响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相对单薄。因此,本文将东亚地区优惠原产地规则、专业化分工、产业升级三者联系起来,探究原产地规则如何影响东亚区域成员国参与专业化分工的机制,这一研究对于丰富传统自由贸易区理论,提升一国在区域中的产业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来自织梦

二、东亚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发展呈现的特点 内容来自dedecms

鉴于东亚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易于达成的自由贸易区成为东亚各国的共同选择。截至2016年7月1日,全球有635个自由贸易区通知了WTO,有423个正在执行。其中,东亚国家向WTO通报并已经执行的RTA达到约50个,占向WTO通报FTA总数的12%[1]。自贸区的迅速发展扩大了优惠原产地规则及职能的适用范围,尤其体现在优惠原产地规则与东亚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本文来自织梦

1.东亚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整体严格程度相对较低

内容来自dedecms

东亚建立的自贸区形成了以东盟为轮轴国的格局,典型的体现是3个“10+1”,即东盟-中国自贸区、东盟-韩国自贸区、东盟-日本自贸区,表1对包括东盟自身在内的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构成进行了分解,以反映东亚地区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主要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根据表1,可以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使用RVC(40)作为总的标准,但在纺织品、渔业、木制品、皮革制品、毛皮、制鞋等行业实行RVC40%与CTC条款作为可替换性选择,修订后的严格程度基本与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维持一致。韩国-东盟自贸区采用了更高比例的完全获得标注,使其严格程度相对中国-东盟自贸区有所提升。日本-东盟自贸区采用更多的税目改变标准,并且更多地采用CTC例外条款来限制投入原材料的来源国,使其严格程度又高于韩国-东盟自贸区。

本文来自织梦

根据Estevadeordal等(2004)对现存主要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构成比重的分解,PANEURO模式中单一使用CTC条款的比重为40.97%,其中CH比重达到37.59%,CTC+RVC/TECH的比重达到33.68%,W0的比重为8.32%,RVC范围为50%~70%。NAFTA模式中单一使用CTC标准的比重为88.76%,其中CH比重为36.27%,CC的比重为48.66%,RVC范围为50%~60%,CTC+TECH/RVC标准的比重为10.7%。以上两种模式均采用了吸收条款、容忍条款和累积条款。在与区域外国家签订自贸区的过程中,以上两种模式保持了相对的兼容性与一致性,这在泛欧模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织梦好,好织梦

[2] 本文来自织梦

Estevadeordal等(2004)对原产地规则严格程度的测定建立了两个假定:(1)章的改变比目的改变更加严格,目的改变比子目的改变更加严格。(2)附加使用区域附加值含量标准和技术条款会使得关税税目改变标准更加严格。通过PANEURO模式与NAFTA模式的对比,东亚的原产地规则中RVC是判定货物发生实质性改变的主要依据,且标准相对较低,较多地使用了可替换性标准。PANEURO模式与NAFTA模式更多地采用了CTC标准,NAFTA模式中单一使用CTC标准成为主要判定标准。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标准的比重相对较大,PANEURO模式体现更为明显。PANEURO模式与NAFTA模式广泛使用了宽松条款,而东亚原产地规则对宽松条款的使用有限。总体而言,PANEURO模式严格程度最高,NAFTA模式其次,东亚原产地规则严格程度最低。 本文来自织梦

2.东亚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与区域内专业化分工结合越发紧密 织梦好,好织梦

作为区域生产网络,东亚已经成为相互依赖的一个加工厂(Factory Asia)自贸区的成立消除了区域内关税壁垒,将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成本产生影响。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中间产品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企业会优先向区内成员国采购中间产品,如果自贸区是相互重叠的,会优先向原产地规则宽松的成员国采购。显然,自贸区的存在与否及原产地规则的宽松与否对这个加工工厂的分工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东盟国家与中国、日本分别签订了自贸区,东盟某国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要出口到中国与日本,假定某些零部件东盟国家不能制造,而必须从中国与日本进口,为了享受优惠原产地待遇,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要更多使用中国的零部件,而出口到日本的产品则更多地使用日本的零部件。很显然,自贸区是否建立,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是否严格,与企业生产产品的专业化分工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拖拉机生产为例,如果一个马来西亚的企业使用其他国家的零部件生产拖拉机,然后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销售,根据日本-马来西亚、日本-东盟的优惠原产地规则规定,VC(附加值含量)要达到40%,中国-东盟的原产地规则也是VC为40%,这样,马来西亚的企业为了享受区域的优惠待遇,出口到中国的拖拉机需要更多地使用中国零部件,而出口到日本的拖拉机倾向于更多使用日本或东盟的零部件。很明显,优惠原产地规则既影响了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而又影响了专业化分工模式。从东亚地区大多自由贸易区的优惠原产地规则来看,都大量使用了VC等保护程度和复杂程度很高的规定,而且各个自由贸易区间的原产地规则有一定的差异,企业为了满足出口目的地所在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需要大量采用区域内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或者使一种产品的生产在区域内很多个国家加工完成,这就导致不同的原产地规则与不同的生产阶段结合更紧密的现实。正如博纳德·霍德曼和迈克尔·考斯泰基认为,“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自由化程度取决于它的原产地规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东盟、日本和新加坡已经成为自由贸易区中的轮轴国,形成了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模式,根据克鲁格曼的分析,这种模式使区域中的轮轴国出现了产业的凝聚作用,轮辐国则出现了产业的分散化。而这种产业凝聚或分散化程度与区域优惠原产地规则的严格程度以及涉及不同产业的规定有密切关系。充分证明了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复杂和严格程度影响了区域内专业化分工的精细程度。表2中东亚自由贸易区汽车和汽车零配件产品的原产地规则可以体现出这一特征。东亚地区各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地区价值含量标准和累积规则,以及关税目录改变等规定与区域生产分工阶段结合得更紧密。IkuoKuroiwa(2009)曾采用直接测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制造业部门的含量标准和累积规则使来自于中国和韩国的中间投入品大幅提高,而来自于日本的投入品增加幅度很小。目前,东亚地区生产分工体系与优惠原产地规则紧密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互动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东亚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影响机制

dedecms.com

1.通过贸易成本影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 copyright dedecms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贸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适应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的需要。作为自贸区主要特征的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契合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同时,带来了明显的贸易成本,成为影响现今价值链分工程度的重要因素。 内容来自dedecms

东亚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带来的贸易成本影响参与分工程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本文来自织梦

(1)多个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差异阻碍参与分工的深度。1)将不同的工序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导致分工比较分散,覆盖面广泛,但集中在一个区域的分工深度却不够,影响了产业的凝聚效应。2)降低了企业对自贸区优惠的利用率。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八百多家企原产地证明利用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原产地证明的利用率仅为28%,而造成利用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满足原产地证明带来的商业成本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阻碍一个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同样也限制了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阻碍了产业的升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2)获取原产地证书的管理成本降低了自贸区优惠待遇的享用率,不利于自贸区分工的精细化。东亚内部对CEPT的使用率仅为3%(Baldwin,2006)。日本振兴会2002年对泰国与马来西亚企业CEPT的使用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使用率分别为11%、4.1%,仅为欧盟内部使用率的一半。Manchin(2016)计算的欧盟内部获取原产地证书的行政成本为货物贸易价值的4%~4.5%。Codot(2005)计算的NAFTA获取原产地证书行政成本为货物价值的6%,Manchin等(2007)计算的东盟获取CEPTA的成本为货物价值的10%~2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东亚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中宽松条款较少。东亚现存的主要自贸区均未采用吸收条款,容忍条款只在部分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中有所体现。因此,虽然东亚地区自贸区的优惠原产地规则本身严格程度并不高,但由于例外原则较少,也限制了区域内值链分工的深化。 织梦好,好织梦

2.通过影响贸易流整合区域内成员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 本文来自织梦

原产地规则会对贸易流产生影响,Estevadeordal和Suominen(2004)认为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增加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并在投入要素方面产生贸易转移现象,原产地规则中的宽松条款会增加区外对区内的贸易流量。Grossman(1981)认为原产地规则中的区域附加值含量会重新对资源进行配置,起到保护政策的效果。Duttagupta(2000)认为原产地规则对中间产品将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最终产品减少贸易转移效应。郭杰和杨坚争(2010)采用模型与包络定理分析证明了原产地规则对最终产品的产量减少效应、中间投入品增加效应与替代效应。Krueger(1993)、Falvey等(1998)、Rosellon(2000)认为原产地规则对区域内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将起到保护作用。结合相关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原产地规则会起到破坏原有价值链并重新整合区域内价值链的作用,主要通过三种经济效应得到体现:生产成本的增加效应和中间投入品增加效应和中间投入品替代效应。下文通过构建模型说明三种效应。

本文来自织梦

模型假定: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即A国与B国。生产一种商品,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分别为X与Y,且同一种生产要素在两国是同质的。Y在两国价格相同,均为Py。A国X的价格为Px,B国X的价格为P‘x,且Px>P‘x。X与Y存在相互替代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当没有受到区域价值含量限制时,A国会采用国内生产要素Y与国外生产要素X的组合实现利润最大化,等产量曲线Q0与预算线C0C0相切于A点,此时达到生产者均衡点A(X0,Y0),使用国内生产要素Y0与国外生产要素X0。当受到区域价值含量限制时,出口商会部分采用国内X生产要素以提高区域附加值含量比重,由于生产要素X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因此,生产要素X的平均价格上升,引起生产要素X与Y的相对要素价格变化,在图中反映为预算线C0C0旋转至C0C1,此时预算线C0C1与更低的等产量线Q1相切于B(X1,Y1)点,国内生产要素Y的使用量为Y1,生产要素X的使用量为X1,X1中包含了价格较低的国外生产要素与为满足区域附加值标准使用的国内要素。如果要维持原来的Q0产量,则新均衡点为图中的C点,这是由于为了满足区域附加含量标准,国内生产要素Y与国外生产要素X的使用量必须维持在Y1/x1,即新的均衡点必须在射线OC上,OC与Q0的交点为C点,过C点作平行于C0C1的新预算线C2C2,C2C2与C0C1的差为成本的增加,即生产成本的增加效应。生产成本的增加效应与对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正相关,当原产地规则较为严格或苛刻时,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较高,生产的成本增加效应也相应较高。例如对区域附加值含量要求较高时,模型中预算线绕C0点顺时针旋转将使预算线更加陡峭,要素价格扭曲更加严重,企业为满足原产地规则提升,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增加效应与原产地规则自身带来的贸易成本,部分抵消了自贸区建立带来的好处。当生产成本与贸易成本上升大于自贸区的好处时,企业会放弃原产地证书的使用,全部抵消自贸区的好处。从生产均衡点C(X2,Y2)来看,国外X生产要素的使用减少,国内X生产要素的使用达到了区域附加值含量要求的最低标准,对国内生产要素X的使用属于中间投入品的增加效应。由于此时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导致对生产要素Y需求量的增加,由此产生的中间投入品替代效应为Y2-Y0。中间投入品的替代效应与增加效应对区域内中间产品的生产商产生了需求,推动了区域内中间产品生产商的发展,新的价值链分工形式得以形成,区域内生产商更充分地参与价值链形式的生产有利于长期的升级。

dedecms.com

表4反映了中、日、韩分别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占中、日、韩对外贸易比重。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生效的时间分别为2004年1月、2008年12月、2007年6月。表中最后一行的平均变化率为货物贸易协议生效起到2015年贸易份额平均每年提升的百分点(由于2016年东亚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双边份额下降,因此选取2015年的最高值进行分析)。基于表中选取的时间非连续性,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货物协议生效时间分别选取2005年、2009年、2008年进行计算)。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首先,自贸区的建立产生了贸易增加效应与替代效应。通过表3与表4货物贸易协议生效前后贸易份额变化,自贸区的建立增加了东盟-中国自贸区双边贸易份额,扭转了因中国对外贸易扩大而使东盟-韩国自贸区、东盟-日本自贸区双边贸易份额缩小的趋势,自贸区的建成对双边贸易份额的变化有显着的影响。从深层次看,加强了两国经济贸易联系,有助于深化区域内价值链的分工。

copyright dedecms

其次,原产地规则经济效应对中间产品贸易产生了影响。通过表3与表4平均变化率的差异来看,货物贸易协议生效至2015年,东盟-中国自贸区中间产品贸易与最终产品贸易占双边贸易份额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前者平均每年上升的百分点显着高于后者。东盟-日本自贸区中间产品贸易与最终产品贸易占双边贸易份额均呈现上升趋势,二者提升速度基本相同。东盟-韩国自贸区中间产品贸易与最终产品贸易占双边贸易份额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前者提升速度显着高于后者。3个“10+1”货物贸易生效后,中间产品贸易份额提升速度总体快于最终产品贸易份额的提升速度,这是由于原产地规则产生的中间投入品替代效应与中间投入品增加效应增强了双边中间产品的贸易,进而重新整合了区域内产业链,加深了区域内相关国家的相互依赖程度,深化区域内分工。 copyright dedecms

3.原产地规则通过影响投资流深化区域内价值链的分工 dedecms.com

Medalla等(2008)认为原产地规则的限制作用迫使域外国家将部分生产过程转移至自贸区内,Velde和Bezemer(2006)认为FTA实行的特惠关税与最惠国关税差异度、FTA建立形成的市场规模、FYA中原产地规则的严格程度等会对FDI流入产生影响。特惠关税与最惠国关税差异越大,对域内企业积极利用原产地证明的激励就越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就越强。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吸引区外FDI的流入。Eetevadeordal(2006)等学者证实了墨西哥原产地规则限制指数与FDI流入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根据前期学者的研究和一些跨国公司的实践,在关税差异度、市场规模不变条件下,原产地规则限制指数与FDI流入量之间的关系要视一国该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而定。贸易协定达成的投资协定本身就会促进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推动区域内价值链分工的发展及升级。 dedecms.com

从东亚生产网络来看,21世纪以后东盟逐渐成为亚洲自贸区轮轴国,东盟不仅与中、日、韩分别签订了自贸区协定,也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签订了自贸区协定。这意味着非自贸区成员国为了规避自贸区对域外国家产生的贸易转移与贸易替代效应,以及为满足原产地规则的相关标准均有动机选择轮轴国东盟10国作为直接投资对象。另外,原产地规则对区域内价值链的整合使得域内国家在分工深化过程中相互依赖程度得到提升,也会促进投资份额比重的上升。

织梦好,好织梦

图2、图3分别为2010年、2015年东亚经济体及域外经济体对东盟投资占东盟吸收外资份额图。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对比图2及图3可知,东亚经济体对东盟的投资所占份额由2010年的38.07%上升到2015年的50.58%,这说明东亚内部生产网络价值链分工深化。东亚区域外国家基于规避关税壁垒造成贸易转移效应增加,对东盟的投资地区效应表现为非东亚经济体投资份额的上升,而与现实相反的情况说明区域内价值链分工深化对提升域内国家投资份额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投资多以香港地区为窗口,将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合并,其所占份额由5.89%上升到10.59%,东盟由15.07%上升到18.40%,日本由12.01%上升到14.53%,韩国由3.99%上升到4.73%,中国台湾由1.1.0%上升到2.32%。中国所占投资份额所占比重上升最快,2009年生效的投资协定起了一定作用。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四、优惠原产地规则提升我国参与东亚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政策建议

dedecms.com

1.逐渐对原产地规则协调统一,降低原产地规则的贸易成本

织梦好,好织梦

2006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国内从事跨国经营企业的FTA利用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3的企业认为原产地规则增加了贸易成本,1/3的企业认为原产地规则带来的成本会呈现上升趋势,超过3/2的企业希望原产地规则能够协调统一。因此,基于东亚是一个生产加工的相互依赖整体,应该在加快“10+3”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同时,统一优惠原产地规则,降低由于规则的差异带来的成本。

copyright dedecms

另外,在原产地管理方面,积极创新原产地证书的证明形式,放宽使用背对背证明、第三国发票等自我认证方式。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减少原产地证明签证操作程序等都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根据Kawai Wignaraja的调查结果,韩国、泰国、菲律宾企业认为原产地证书获取造成的时间成本与管理成本分别高达10.8%、22%、30.6%。提高信息技术在原产地证书获取中的使用可以降低相关成本的同时提升透明度,减少政府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3]。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适当采用电子证书、电子核查系统,提高规则的效率性。此外,原产地规则中应加入相关的定期修订机制并进行完善,适应生产与贸易的新变化。 内容来自dedecms

2.发挥战略性贸易工具的作用 dedecms.com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是制定原产地规则的重要参考。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已经实现了低技术、中低技术行业价值链上的升级,摆脱了单纯的加工组装环节,RVC40%符合20世纪末中国制造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特征,然而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相对较低的区域附加值含量不利于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外商也可以在中国通过加工组装获得中国原产地证明。而且,中国与欧、美贸易顺差巨大,轻易获得中国原产地标识容易增加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制定区域附加值含量区间,对于低技术行业及中低技术行业制定RVC50%,这是基于中国已经实现了整个区域价值链的治理而进行的合理调整。区域附加值比重的提升使出口商会优先考虑在中国完成更多环节的生产,带动中国内地中西部地区更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dedecms.com

3.在中高技术和高技术领域采用相对宽松的原产地规则和特定加工工序标准促进升级 dedecms.com

中高技术行业及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所在。在该领域我国与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GVC地位指数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不存在显性比较优势,并未成为该行业的主导者,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会阻碍吸引外资。因此,在中、高技术行业应维持原先较低的附加值含量标准,引导外资向中、高技术行业流动。同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厂会提高雇佣劳动力相关技能,研发活动也会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我国可能在某一行业具备显性比较优势或掌握了主要核心技术,然而在整个行业的区域附加值含量仍然无法细化到某个特定生产环节。因此,为了深化在东亚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促进产业升级,对于迫切需要突破的工艺,可以提出在区内完成特定加工程序的要求,并积极鼓励特定生产工艺的扩散,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通过技术外溢、干中学等方式加快对相关技术的掌握,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重新整合。 本文来自织梦

4.采用累积性规则扩大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低技术行业的要素禀赋池 本文来自织梦

要素禀赋池是指一国在一段时期拥有的资源禀赋的量。拥有要素禀赋池越丰富的国家,在生产一种产品时需要从区域外进口的资源越少;反之,对于要素禀赋池较小的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需要从其他的国家进口多种中间投入品。为了减少要素禀赋对一国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不利影响,需要采用累积性原产地规则扩大一国或一个区域的要素禀赋程度。 本文来自织梦

五、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通过论证东亚地区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区域专业化分工结合更加紧密这一观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了优惠原产地规则推动区域内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原产地规则通过贸易成本影响东亚成员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度;通过影响贸易流重新整合东亚区域内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通过影响投资流深化区域内价值链分工等创新性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自贸区的传统理论。最后,为了利用优惠原产地规则这一工具,加深东亚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提升我国区域产业地位,提出了逐渐对原产地规则协调统一,降低原产地规则的贸易成本,发挥战略性贸易工具的作用,运用积累性原产地规则等具体措施。本文在优惠原产地规则影响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的理论分析方面有一些创新的观点,以后还需要在实证方面细化到某个行业,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成新轩着.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郭杰,杨坚争.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0(4).

内容来自dedecms

[3]何军明东亚FTA原产地规则的成本与特惠利用率.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1). 本文来自织梦

[4]厉力.论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适用.国际商务研究,2014(6). dedecms.com

[5]刘重力,赵颖.东亚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赖关系——基于TIVA数据库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4(5). 本文来自织梦

[6]黎峰.全球价值链下的出口产品结构与贸易收益——基于增加值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16(5). 内容来自dedecms

[7]孟国碧.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中的累积规则研究.法学家,2008(3). 织梦好,好织梦

[8]薛奕曦.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的影响效应分析.商业时代,2010(22). dedecms.com

[9]许祥云.东亚FTA体系中的原产地规则与东亚生产体系.当代亚太,2010(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朱颖.论优惠原产地规则.世界经济研究,2004(8).

内容来自dedecms

[11]张小瑜.东亚自贸区建设中的原产地规则问题.国际贸易,2011(2).

copyright dedecms


[1]成新轩著.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的经济效应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11.

dedecms.com

[2] WO为完全获得标准。CC、CH、CS分别对应CTC条款中的章、目、子目改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许祥云东亚FTA体系中的原产地规则与东亚生产体系当代亚太,2010(1):42.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