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航天航空 > 新时期推进军工行业发展的意义与对策

新时期推进军工行业发展的意义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12-0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 浏览:【字体:

古语云:“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说明富国强兵是历史的要求。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军民协同发展是各国的共同选择。当前,随着我国国家安全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加强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军工行业自身发展必由之路。为此,新时期我国军工行业发展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要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任务,着眼于“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根本职能,通过推进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打破军品生产领域的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推动军工行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形成“一盘棋”的新发展模式,加强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建设。

dedecms.com

一、新时期军工行业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方面面临一系列复杂难题和特殊挑战,必须统筹整合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需求。新时期,“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军工行业作为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方面的重要基础和依靠力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因此,将军工产业打造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形成布局合理、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效益明显的发展格局,不仅是军工行业自身演进发展的战略需求,对于军工行业自身进一步加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释放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对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全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富国和强军的统筹和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我国军工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推进军工行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这既是军工行业发展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军工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新时期发展趋势,鼓励、支持和引导民企、民资、民技、民品进入军工领域,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特别是,对于有技术积累和更高灵活性的初创企业会有更多发展机会,有助于大幅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推动军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前沿,本着对国家核心安全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好地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调整、优化能力结构和布局,有效满足武器装备及相关技术自主可控的诉求,在企业实力、技术水平和市场能力方面夯实基础、积累实力。此外,通过打破军工企业垄断格局、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潜在增长率,掌握一批关键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落实强军兴军目标,为实现国防安全和培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dedecms.com

有助于推动军工行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在当前发展阶段,军工行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绝不仅仅是军工行业内各主体优化行为的简单加总,更是军民各方集体行动、融合发展推动的整体状况改善。推进军工行业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军工行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举,是改革生产关系和军政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战斗力发展的核心要务。一方面,旨在有效化解资源竖井的出现。军地各方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将所需与所能紧密结合,有助于将分散的创新资源有序共享和系统整合,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做到一份投入多种收益、一种资源多方共享,有效解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所面临的资源供需矛盾,缓解资源约束压力、拆除利益高墙、提升社会生产力,更好营造“全国一盘棋”的良好局面,支撑引领产业跨越发展。另一方面,旨在推动军工行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破军地之间体系壁垒,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军民融合的积极性,集中全社会力量,挖掘潜力、优势互补、提高效率,有助于提升武器装备的质量、优化响应机制、降低成本和财政压力,有助于大力推进军工重点领域的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推动我国军工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并开辟产业发展新途径,加快形成高端引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军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并极大地提升军队战斗力。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助推军工行业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当前,军队战斗力面临着跨越多种作战域的联合作战的挑战,为在未来战场上实现行动自由,多域战能力运用对于发展更加适应未来作战环境的联合部队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推进军民资源开放共享,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军工行业的发展,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为此,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突破制约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理论、科技、管理、实践等方面创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在创造融合环境方面,加强发展理念、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建设,着力破解“不愿融”的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军工行业的军民深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需要依托合适的发展理念、良好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作为保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发展理念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冷战结束后,美国专门起草了关于军民一体化政策的法律条款,编入《美国法典》,并出台多部政策法规,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总体要求作为一项长期基本政策确定下来。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向深度融合转变的阶段,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培育能打动、凝聚人心的融合发展理念,并将军工行业作为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军工行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是要让军民深度融合的国家战略让更多人知晓。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copyright dedecms

在制度设计方面,要通过激励兼容的有效制度安排,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机制效应。在推动军工行业军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同行业领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引人民口资源以及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引入民口资源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商榷;但是,军民融合绝不能陷入具体的细节选择之争,而应按照“引入竞争、广泛开放”的原则,选择某一领域、针对某一问题做出改变,之后军民的深度融合会按照自己的逻辑和自身规律进行下去,政府则要做好基本监管。为此,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犹豫不前,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点面结合和总结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实践,找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进而推动重大改革。一是搭建起以顶层法规为牵引的系统配套的军事装备法规体系,保证军事装备建设活动依法、健康、有序进行。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需求,在国防科技、太空、海洋、网络等重点领域,切实打造军民融合的龙头工程、精品工程。三是军民深度融合的宏观效应需要微观基础的支撑,因此,必须基于微观主体行为分析的视角,让激励机制尽可能地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分类、分层次指导,明确军民融合的重点方向和突破目标,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dedecms.com

在运行机制方面,要把人才的培养、战略需求的对接、基础架构的建立作为基础工程。优化军民融合的工作机制,激发军民融合的内在动力,共同打造富国强军的人才保障和需求牵引的融合基础。一是要制定新的人才培育机制。二是要建立军民融合战略需求的对接机制。三是要建立崇尚并奖励军民协同合作的基础架构。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构建“需求牵引、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着力破解“无力融”的问题 dedecms.com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特别是,基于能力的军工行业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此,必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通过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集中创新资源、整合创新碎片,有效形成创新实体各尽其责、握指成拳的创新合力,实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管理集约高效、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军民融合创新新局面。

织梦好,好织梦

一是明确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军工行业必须在充分考虑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充分考虑经济建设的行业标准,按照“军队提需求、融委总协调、部门抓落实”的任务分工原则,积极主动配合军队把军事战略转化为作战需求,把作战需求转化为装备需求,把装备需求物化为武器装备。

dedecms.com

二是加强军民创新资源的共享。以当前、未来相应的作战环境、背景需求、技术发展等多方面的迫切需求为牵引,以重大科技工程和跨部门协同创新为牵引,沿着“产业链整合、技术链升级、价值链提升”的道路,通过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积聚力量、协同攻关,实现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创新成本的降低、创新周期的缩短、创新能力的提升,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国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 copyright dedecms

三是加强军地技术标准的协同。宏观层面看,通过宣传培训、政策引导,建议对军用标准和性能规范进行审查、清理。鼓励军工集团开展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加快实施“军标瘦身计划”,大幅削减军用标准和规范,最大限度地采用民用相关标准和规范,不断提升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以协同促融合、以协同发展的行业发展新模式。

本文来自织梦

(三)在军民双向互动方面,推进科研生产体系“军转民”、“民参军”的同步对接与转化,着力破解“融不好”的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军工行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着力破解制约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大力推动军民先进技术的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实现“军技民用、民技军用、军民兼容”的融合发展模式。

copyright dedecms

一方面.积极推动民用高新技术的国防应用,提升部队战斗力。当前,各国都高度重视应用战略前沿技术、民用先进技术,以实现武器装备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跨越式发展并推动军队战斗力的快速形成。例如,英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就在推出的《精明采办战略》、《科技与创新战略》和《国防工业政策》白皮书等一系列相关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必须改革国防采办管理体制和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要建立民用技术转为军用的顺畅渠道,并将“民技军用”视为加速推进军队转型的最重要举措之一。 dedecms.com

为此,必须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精准发力,力争通过试点示范,着力破解民用高新技术国防应用中评价难、比较难、互认难等突出问题,探索和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性成果并凝聚共识,切实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取得实效。具体而言,一是针对各军种和兵种的装备建设需求,实现民参军有桥梁。顺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的大潮流,围绕武器装备领域这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在系统、分系统、微系统、配套产品、高端元器件、高性能材料、软件等领域,面向全国民口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汇集众智、合力攻关,加快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技术,继续推动《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的纵深发展。二是围绕型号任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的开放与竞争,特别是,加大非核心零部件的部分产业链向民营企业的开放;即通过国防部门和军工集团的具体采购协议,规范市场参与者的商业行为,真正把军工行业创新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天地。三是军工集团通过专业重组,扩大协作范围。军工集团是实现军工行业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军工集团军事技术研发、武器装备生产主要承担者的角色,着眼于打造“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诉求,鼓励军工集团持续聚焦重点、加强供应链管理,打破制度壁垒和利益藩篱的制约,探寻差异化非对称发展的新路径。四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构建军地协调、需求对接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平台。围绕正在面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统筹军地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利用云平台实现军地协同开发与制造,组建以军工集团为核心的协同研制网络,形成基于云平台的全生命周期广域协同开发、制造服务的新模式,构建涉及设计商、制造商、供应商、集成商和客户等不同类型企业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革命性地改变国防军工等复杂装备制造领域的垂直一体化制造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

另一方面,加速军民融合型创新成果尽快转化应用于社会化生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国际经验看,近些年来,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越来越低,目前已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军队信息化建设主体技术均来自民用信息系统。而且,从我国的历史发展看,“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高性能计算机等重大国防科技工程所产生的大量系列知识产权成果,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溢出效应,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型科研成果价值的认识和挖掘,特别是在一些涉及面宽、应用广泛、有关联需求的领域,加速促进国防、军事领域的先进技术与装备转化成民用技术与社会产品,掌握战略主动、填补战略空白,最大程度地发挥军民融合型科研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化高端引领支撑的作用,拓展我国战略空间。

dedecms.com

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军民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非保密性军用基础设施向民用开放。支持具备开放条件的军队院校和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及其科研机构,面向社会提供测试、检验、认证、检测等专业服务。统筹考虑军地需求,加强军地科技产学研对接,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切入点,建立一批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促进军民两用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在刺激增长、促进转型、孵化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在科技研发创新层面,打破传统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军转民有纽带。为应对美国以发展“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技术群为重点的第三次“抵消战略”,要重点推进量子技术、超材料、脑控技术、智能无人等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提升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要围绕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重塑世界格局的基本科学问题,依托重大科技专项,统筹考虑军事需求和经济需求,形成全国优秀科技力量服务国防科技创新、国防科技成果迅速向民用转化的良好格局。三是重视军工行业和国民经济的联系,优化军工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军工行业中军民融合型产业、高附加值新兴或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含量军工产品的比重,避免过度重视产业规模、过度发展与军民融合不相关产业的误区,推动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幅增加高端科技供给,有效缓解低水平重复、低端低效产出过多等问题。扩大辐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高技术船舶等军民融合产业,大力发展特种化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或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应急安全、反恐维稳、海警边防等装备,为培育新型作战力量和新动能奠定基础。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