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进出贸易 >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7-06-2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着,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着。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创新能力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 进口技术溢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引言

内容来自dedecms

全球范围内,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比重逐渐增大,中国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我国不断深入推进“走出去”对外开放战略,“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沙文兵,2012)。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存量迅速增长,根据UNCTAD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累计OFDI存量为1839.71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地区)OFDI存量的比重为7.13%,占世界OFDI的比重为1.11%;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累计实现OFDI存量6135.85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233.52%,中国占发展中国家(地区)OFDI存量的比重为12.29%,较2008年提升了5.16个百分点,中国占世界OFDI存量的比重为2.33%,较2008年增长了一倍(UNCTAD,2013)。 copyright dedecms

OFDI能够带来多维的母国效应,其中现有文献体系中正积极关注和跟进的是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Chen,Li和Shapiro,2012)。Blomstr?m和Kokko(1998)认为技术溢出是指跨国企业直接投资于被投资国,促使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或者生产技术进步;逆向技术溢出是相对于技术溢出而言的,是指投资母国通过OFDI渠道,吸收和学习被投资国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并反馈回投资母国,从而带动投资母国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Coe和Helpman(1995)及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在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投资母国能够从东道国获得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带动投资母国技术进步,即OFDI对投资母国的确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我国是否也从迅速增长的OFDI中获取了逆向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对我国创新能力产生了促进作用?

dedecms.com

该研究极具现实价值。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在自主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源上的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国内总体创新水平仍然较低,还不足以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相匹配;此外,在国际分工中,许多国内制造业企业尚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2014年以来我国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显示了全民、全方位提升创新能力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的内在需求。随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通过OFDI获取技术溢出和“投资学习效应”以促进创新水平提升将成为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一方面,识别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的理论关联可为宏观层面关注的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与政策依据;另一方面,对于面临全球化挑战和机遇的中国企业而言,该研究可能为其克服“走出去”的恐惧心理,充分认识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与溢出效应并为其成为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提供理论依据,此外,通过对两者作用机制以及所产生的正向关联效应边界条件的解析,可为企业提高“走出去”成功的概率及享受跨国经营收益提供参考。 dedecms.com

从现有研究来看,多数证据支持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决定了大部分该领域的研究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据。Kogut和Chang(1991)最早研究在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他们以日本在美国投资设立的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的确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之后,Branstetter(2000)也是以13本跨国企业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其创新活动的相关数据后,得出了日本跨国企业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这些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结论,证实了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来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Globerman et al.(2000)通过对瑞典专利的引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被投资国的许多专利被母国瑞典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吸收利用,这充分说明瑞典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获得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通过比较研究13个工业化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发现,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被投资国对投资母国具有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其影响为正,他们还发现投资母国自身研发投入越多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越大,投资母国就能获得越多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Driffield et al.(2003)通过实证检验英国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认为,一些对外直接投资带有获取被投资国先进技术的目的,即英国制造业中存在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从英国制造业的数据来看,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确存在,但并不是所有制造业都存在,其范围主要集中于需要依靠大量研发投入的制造产业。但Btitzer和Gorg(2009)对OECD17个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检验发现,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国与国之间差异明显。在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方面,对于两者关联的实证证据结论不一。例如,Teece(1992)和Fosfuri et al.(1999)从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角度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Pradhan和Singh(2009)对印度汽车产业的检验结果表明,OFDI产生了显着的逆向技术溢出,但无显着证据证明OFDI促进了母国整体的技术进步。Chen、Li和Shapiro(2012)应用新兴经济体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证明了发展中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东道国的技术资源对该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正向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所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柳卸林,2008;欧阳艳艳,2010;李梅,2012),然而,这些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风险分析、进入模式等层面上,而专门针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刘明霞,2009)。大部分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确从迅速增长的OFDI中获得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其技术溢出主要表现为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受到我国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例如,在应用宏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方面,白洁(2009)利用1985~2006年中国对14个国家和地区的OFDI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着,原因在于中国现有的OFDI集中于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产业,技术寻求型OFDI所占比重较小;Zhao et al.(2010)以1991~2007年中国对8个发达国家的OFDI数据为样本,发现中国能够通过OFDI渠道获取正向的逆向技术溢出以提升母国的TFP水平;李梅(2012)的研究结果则表明,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着,但中、西部地区尚没有达到能够引发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值;宋勇超(2015)基于全国样本和分地区的检验均证明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我国各地区均跨越了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值。 内容来自dedecms

综上所述,当前文献中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本文将从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从省域层面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显着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为我国企业通过OFDI“走出去”的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与理论框架 copyright dedecms

对外直接投资在提升投资母国跨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经典文献中主要给出两条路径:一是研发成本分摊(Mansfield et al.,1979),其作用路径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通过在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在被投资国建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来分摊部分研发费用,使投资母国企业能够将更大比例的研发资本投入到国内,集中力量进行企业核心项目的研发与创新;二是研发收益反馈(Dunning,1993),其作用路径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被投资国子公司或研发机构所创新的技术和专利反馈回投资母国企业,进而提升投资母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由于这种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因而对投资母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使投资母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获得更高的经济地位以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内容来自dedecms

1.研发成本分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Mansfield et al.(1979)通过调查三十多家在美国进行投资的跨国企业,发现这些跨国企业通过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将大量研发成本进行分摊,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母国企业的研发成本。

dedecms.com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建立子公司,扩大生产能力,集中生产要素,降低生产要素平均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提升经济效益,同时获得更大的市场需求,从而降低产品的平均研发成本,促使子公司分摊了母公司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或与被投资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研发。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都会选择与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利用对方技术水平优势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以降低独立研发新产品的风险。此外,通过建立研发机构或与被投资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研发,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还可以把一些适应性技术研发即核心技术研发之外的研发环节剥离出去,从而分摊投资母国企业的研发成本,使投资母国企业能够将更多财力、物力和人力集中在核心技术研发环节,分摊后投资母国企业的整体研发创新活动将更有效率,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2.研发收益反馈

织梦好,好织梦

Dunning(1993)对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专利数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些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的专利数量在母国公司总专利数量中的占比在1969~1986年间不断上升,有效地促进了母国公司的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过程本身就可以增加企业收益,从而使投资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创新环节,有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dedecms.com

另外,现有研究还检验了一些重要的调节变量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Dierk Herzer(2010)认为,政府对教育的扶持作为一个重要的正向调节变量,可以从根本上影响地区人力资本的形成速度与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究方面,欧阳艳艳(2010)研究认为东道国的R&D资本存量、GNP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的三大因素,同时,实际汇率会削弱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国内政策对吸收能力的影响则不显着;李梅(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现有人力资本素质和研发投入水平不足,造成对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尹建华和周鑫悦(2014)基于技术差距角度的研究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高技术差距区域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技术差距区域,而中技术差距区域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李梅等(2014)、王恕立和向姣姣(2014)、沙文兵(2014)分别从制度环境、投资动机、东道国特征等方面实证检验了以上因素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模型设定、变量设置与数据处理

本文来自织梦

1.模型设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e和Helpman(1995)最早给出了国际技术溢出的基本计量模型(以下简记为“C-H模型”)。根据C-H模型,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技术水平提升由本国R&D投入和国外R&D投入的技术溢出效应决定。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首次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引入上述模型。本文借鉴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模型的主要思路,设置以下基本计量模型:

内容来自dedecms

Innovationit=α+β1RD_Capitalit+β2RD_Laborit+β3OFDI_Spilloverit+εit(1)

内容来自dedecms

其中,Innovationit代表创新产出,RD_Capitalit代表R&D资本投入,RD_Laborit代表R&D人力投入,OFDI_Spilloverit为通过OFDI渠道获取的国外R&D资本存量,εit为误差项。 copyright dedecms

由于除了对外直接投资途径以外,还有其他技术溢出的途径,如本区域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Blomstr?m和Kokko,1998)和进口贸易(Takacs et al.,1998),所以本文引入FDI技术溢出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两个变量,将模型进一步扩展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其中,FDI_Spilloverit表示通过FDI渠道获得的国外R&D资本存量,Import_Spilloverit表示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国外R&D资本存量。

dedecms.com

2.变量说明与计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变量说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模型中共涉及6个核心变量:

内容来自dedecms

现有文献中对创新产出Innovationit的衡量主要有两个指标,即新产品产出(Liu和Buck,2007)以及专利数量(Acs et al.,2002),由于省级层面的新产品产出难以统计,所以本文选择专利数量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下文模型中该变量表示为lnPatentit);同时,鉴于专利申请数量的主观性,本文选择专利授权数量作为具体指标。选取各省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_Capiltalit的衡量指标;选取科技活动人员全时当量作为RD_Laborit的衡量指标。相关变量的具体含义和衡量指标如表1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2)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的计算

织梦好,好织梦

根据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的研究,技术溢出主要由投资国依照一定比例获取的东道国R&D资本存量来衡量,参照白洁(2009)的方法对通过OFDI渠道获取的技术溢出测算如下: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OFDI_Spillovert表示我国t时期通过OFDI获取的东道国R&D溢出,OFDIjt是我国在t时期对国家j的直接投资流量,GDPjt是t时期国家j的GDP,Sjt是t时期国家j的R&D资本存量。

内容来自dedecms

另外,借鉴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Bitzer和Kerekes(2008)的方法,0FDI_Spillover也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出: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其中,Kjt表示t时期j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这一计算方法将用于之后的稳健性检验。各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取的东道国R&D资本存量计算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其中,OFDIit是我国i省的OFDI存量,OFDI,是我国在时期t的OFDI存量,OFDI_Spillovert是我国在t时期通过OFDI渠道获取的东道国R&D资本产存量。 dedecms.com

(3)通过FDI渠道获取的技术溢出FDIS的计算 copyright dedecms

根据0FDI_Spillover的计算方法,同理可得,通过FDI渠道获取的东道国R&D资本存量的测算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其中,FDI_Spillovert表示t时期j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GDPjt表示t时期j国的GDP。 dedecms.com

各省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渠道获取的东道国R&D资本存量计算如下: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4)通过进口贸易渠道获取的技术溢出TS的计算 内容来自dedecms

根据0FDI_Spillover的计算方法,同理可得,通过进口贸易获取的东道国R&D资本存量的测算如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其中Import_Spillovert表示t时期我国从j国进口的贸易额,GDPjt表示t时期j国的GDP。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各省通过进口贸易渠道获取的东道国R&D资本存量计算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5)海外研发资本存量S的计算

dedecms.com

关于Sjt现有文献一般根据Coe和Helpman(1995)以及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的方法进行计算: dedecms.com

第一步,依据2003~2012年各国(地区)历年R&D支出占GDP比重以及GDP数据(2005年不变美元计价的GDP),计算各国(地区)历年R&D实际支出RDt。

dedecms.com

第二步,计算各国2003~2012年实际R&D支出的平均增长率g,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copyright dedecms

第三步,计算各国基期2003年的研发资本存量S2003。

本文来自织梦

S2003=RD2003/(g+δ)(11)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δ为折旧率,通常参照Coe和Helpman(1995)的研究方法取5%[1]。另外,参考现有文献中资本折旧率4%、10%、15%(Liang,2006;Amiti和Kongings,2007;Wang和Yao,2003;余淼杰,2010)计算研发资本存量,并用于后文的稳健性检验。 织梦好,好织梦

第四步,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各国(地区)2004~2012年研发资本存量。 copyright dedecms

St=(1-δ)St-1+RDt(12)

内容来自dedecms

通过以上方法测算出来的各国或地区的实际R&D支出平均增长率g以及基期研发资本存量情况见表2。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3.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由于部分企业为了避税而选择在开曼群岛等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不属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所以不能采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作为统计样本。通过综合考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流量、各国研发资本存量多少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分别在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选取了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共11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国(地区)进行研究。

dedecms.com

各省(市)专利授权数量、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全时当量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全国及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全国FDI数据、全国及各省进口贸易额来自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各省FDI数据来自各省历年的统计年鉴,部分省市FDI数据来自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国历年GDP、CPl、R&D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我国分国别吸收FDI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我国从各国进口的数据则来自于世界银行维护的WITS数据库(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Database)。

dedecms.com

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3。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对我国在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的相关关系进行初步判断。通过Stata12作出我国各省2003~2012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专利授权数量的散点图,并进行简单线性拟合(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当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逐渐增加时,各省的专利授权数量也随之增加,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四、实证结果 dedecms.com

1.基准回归结果

织梦好,好织梦

为验证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创新能力是否有影响以及其作用大小,首先对2003~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全样本回归估计。对于面板数据,在进行回归估计时有三种模型可以选择,一是混合回归模型,二是固定效应模型,三是随机效应模型。为了选择最适合本文数据的回归模型,首先对2003~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得到F(5,273)=719.62,Prob>F=0.0000<0.05,P值小于0.05,F值显着,表明应该拒绝原假设,即存在显着的个体效应,这说明应该选择能够体现个体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排除混合回归模型。接着,为了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进行选择,对2003~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即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2012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全样本回归估计,得到回归结果如表4所不。 内容来自dedecms

在表4模型(1)中,暂时未引入通过FDI渠道和进口贸易渠道获得的技术溢出作为控制变量,而是仅考虑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情况。从模型(1)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我们重点关注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均为正值,且在10%的水平上显着。这表明通过OFDI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专利授权数有显着的正面影响,显着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国内研发经费支出的系数显着为正,但国内研发科研人员数的系数不显着,原因是两者高度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788。

dedecms.com

在模型(2)中,在国内研发经费支出、国内研发科研人员数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三个变量的基础上,引入FDI技术溢出这一变量。从模型(2)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研发经费支出、国内研发科研人员数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三个变量的系数估计结果仍然稳健;同时,FDI技术溢出这一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为正值,且在1%的显着水平上显着。这表明国内研发资本投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获得的技术溢出均对专利授权数有显着的正面影响,显着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织梦好,好织梦

在模型(3)中,在国内研发经费支出、国内研发科研人员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四个变量的基础上,加入进口贸易技术溢出这一变量。从模型(3)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1)国内研发经费支出、国内研发科研人员数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三个变量的结果与模型(1)和模型(2)相同,证实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确实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2)新加入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国内专利授权数的影响也在1%的水平上显着,说明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技术溢出也显着提高了国内自主创新能力;(3)从三种开放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来看,0FDI_spillover的系数远小于其他FDI和进口,说明当前阶段我国对通过“走出去”获取的技术溢出效应的消化、吸收、转化能力仍然较弱,不如已发展多年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渠道,也证实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

copyright dedecms

总体来看,三个模型的整体估计结果较为可信,组内R2均达到80%以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过影响程度不如自主研发资本投入以及FDI和进口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收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仍主要依靠国内自主研发资本投入以及传统的FDI和进口渠道。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2.稳健性检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不同的资本折旧率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基准回归结果中,折旧率参照Coe和Helpman(1995)一文取5%。本部分同时参考现有文献中采用的资本折旧率4%、10%、15%,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到,在不同的折旧率上,上述结论均呈现良好的稳健性,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过影响程度不如自主研发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FDI和进口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OFDI技术溢出的其他计算方法 本文来自织梦

在前文变量说明中关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取的技术溢出,即变量OFDI_Spilloverit的测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对外直接投资占东道国GDP的比重乘以东道国R&D资本存量来衡量,另一种是以对外直接投资占东道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乘以东道国R&D资本存量来衡量。本部分将利用第二种测算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对2003~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得到F(5,273)=720.99,Prob>F=0.0000<0.05,P值小于0.05,F值显着,表明应该拒绝原假设,即存在显着的个体效应。这说明应该选择能够体现个体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排除混合回归模型。接着,为了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进行选择,通过Hausman检验表明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2012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稳健性回归估计,同时估计了采用5%、4%、10%、15%四种折旧率下的情形。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总体来看,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出的回归估计结果与前文全样本回归估计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这进一步证实了前文中全样本回归估计结果的可靠性,即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过影响程度不如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

dedecms.com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

织梦好,好织梦

为检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不同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作用大小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性,对2003~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分区域回归估计。根据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区域。本文也按照此划分标准,将样本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子样本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估计[2],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取的技术溢出,回归结果见表7。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东部地区回归结果来看,研发经费内部支出(lnRD_Expenditure)、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OFDI_Spillover)、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FDI_SpiUover)三个变量系数均为正值,分别在1%、5%和10%的显着性水平上显着,且在两种方法下呈现稳健性。但是进口贸易技术溢出(Import_Spillover)对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显着的影响。在促进作用大小程度上,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系数估计值高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这说明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自主研发资本和FDI,与全样本回归结果类似,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东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小。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与东部地区呈现很大差异,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创新能力的作用虽为正,但在统计上不显着。例如,对中部地区而言,自主研发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进口技术溢出显着提升了创新能力;对西部地区而言,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和进口技术溢出则起到了显着的提升作用。

织梦好,好织梦

综上所述,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还是更多地依靠自主研发投入的增加,相比自主研发的投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以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获得的技术溢出对于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都相对较小,甚至没有显着影响。另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即东部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无明显促进作用,这说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吸收能力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内容来自dedecms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内容来自dedecms

1.基本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通过梳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和路径,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无论是采用对外直接投资占东道国GDP的比重乘以东道国R&D资本存量来衡量,还是采用对外直接投资占东道国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乘以东道国R&D资本存量来衡量,在不同的资本折旧率下,其结果均保持稳健。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从技术溢出的渠道比较来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对外开放的三种机制中,目前对我国的创新产生较大影响的仍然是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从区域比较层面来看,在东部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没有。外商直接投资和进H的技术溢出机制对于中部地区创新具有显着的提升作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通过进口这一传统的渠道。

内容来自dedecms

2.政策启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研究验证了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所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走出去”战略对我国创新能力具有显着的提升作用;同时,自主研发投入渠道仍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促进创新发展的机制。因此,在宏观层面,首先应鼓励国内企业在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还比较小,这会大大削弱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制定具有指导性的相关优惠政策,向高技术地区和行业的项目倾斜,引导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其次,应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自主研发投入。研发环节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研发部门对资金和人力的需求较高,并且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研发周期较长,研发过程中还有试错与失败的风险损失,需要企业不断增加投入,所以,研发环节的综合成本较高,这会导致部分企业由于研发投入不足而无法提升技术水平最终被行业淘汰。政府通过出台诸如降低研发融资成本,提供免费交流培训机会等相关政策,降低企业研发环节的综合成本,给予企业加强研发投入的信心,激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国内企业吸收能力,提升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copyright dedecms

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是“走出去”以及进行研发创新的主体,同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受到企业自身吸收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网络体系的影响,为了提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效率,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内企业应当进一步提升自身吸收能力,并且进一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网络体系建设:(1)国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提升现有技术水平,提升自身吸收能力,较好地吸收利用通过逆向技术溢出获得的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针对国内市场特点的适应性改造,从而更有效率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相对较晚,国内许多企业对于国际市场还缺乏深入透彻的认识,对于一些国际惯例和规则还不够熟悉,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目标还不够清晰,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体系不够完善,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因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还相对较小。国内企业应在做大做强、“走出去”的同时,加强对国际规则的学习,深入分析国际市场发展特点与趋势,做到对外直接投资定位准确、目标清晰,这有助于在过程中更好地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来自织梦

(作者:李娟 庞有功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唐佩菡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统计局;万璐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8):65-69. 织梦好,好织梦

[2]李梅.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1985~2008年的经验研究[J].经济管理,2010(12):40-48. 内容来自dedecms

[3]李梅.国际R&D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基于FDI和OFDI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4):86-92. copyright dedecms

[4]李梅,袁小艺,张易.制度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J].世界经济研究,2014(2):61-66. copyright dedecms

[5]刘明霞.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9(4):61-67. copyright dedecms

[6]柳卸林.全球化,追赶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织梦好,好织梦

[7]欧阳艳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4):66-71.

本文来自织梦

[8]沙文兵.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3):69-74.

本文来自织梦

[9]沙文兵.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5):60-65.

本文来自织梦

[10]宋勇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经济经纬,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