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进出贸易 > 进出口贸易、FDI与国家技术效率变迁

进出口贸易、FDI与国家技术效率变迁

发布时间:2019-01-04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开放经济条件下,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受到限制时,要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必须重视技术效率的改进。一般而言,通过外贸和外资渠道获得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技术溢出能够提高技术效率水平。本文将具有知识积累效应的人力资本变量作为一个单独生产要素纳入C-D生产函数,采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两种方法对C-D生产函数进行随机前沿最优分析(SFA),并使用1993—2015年间东盟“10+3”地区面板数据,划分高收入、中收入以及低收入三大地区分析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以及进出口贸易、FDI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东盟“10+3”地区平均技术效率并不高,仅为0.767,且各地区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差别显着,高收入地区最高(0.817),低收入地区最低(0.621);2、进出口贸易、FDI增加均会对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变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FDI贡献最大,出口数额次之,最后为进口数额,但各地区进出口贸易、FDI对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各不相同。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 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进出口贸易FDI 技术效率变迁 东盟“10+3”地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引言

dedecms.com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产出的改变不仅依赖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还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逐步提升(Yao、Qiu和Yang,2008;Henry、Kneller和Milner,2009;李成友、李锐和赵阳,2014;范方志和李琪,2017)。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经济增长不可能全依靠生产要素的无限投入,只能依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或者技术效率的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受到限制时,要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必须重视技术效率的改进,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手段获得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技术溢出以促进技术效率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不断增加,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普遍关注和重视技术效率的研究。 copyright dedecms

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看,学者们对技术效率水平以及技术效率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Chang和Lch,1999;颜鹏飞和王兵,2004;李小平和朱钟棣,2006;Mastromarco和Ghosh,2009;Probowo和Cabanda,2011;Badin、Daraio和Simar,2012)。但就目前而言,仅有部分学者在其文章中从外贸和外资渠道的角度,考察了进出口贸易、FDI与技术效率变迁之间的关系。Rivera-Batiz和Romer(1991)将技术转移渠道界定为两种方式: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认为技术进步存在于产成品、半工业制成品以及机器设备中,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技术的传播扩散,能够有效改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Paramerswaran(2002)选取1990—1998年间全国640家公司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无效率模型,研究得出印度自改革以来参与国际贸易的公司技术效率水平相对比较高,而不参与国际贸易的公司技术效率相对比较低的结论。Yao、Qiu和Yang(2008)选取1994—2005年间中国的省级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对外贸易对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要大,并认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度以提高该地区技术效率水平。Kravetsova(2008)采取DEA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1998年5个中东欧国家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对转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明显地提升了整个国家制造行业的技术效率水平。Henry、Kneller和Milner(2009)通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得出物质资本水平和劳动力结构是影响1970—1998年间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关键要素,各国间技术效率水平不仅存在着显着差异,而且国家的开放程度、进出口规模以及贸易政策都能够显着提高国家技术效率水平。Mastromacrco和Ghosh(2009)同样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得出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效率水平存在着差异,FDI和进出口贸易能够显着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效率水平,进而提高各自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增长。Suyanto和Salim(2013)通过分析1990—1995年间印度尼西亚210家制药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FDI对国内竞争对手的技术效率有负面的影响,但对国内供应商有正面的效应,并提出应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策略。Arazmuradov、Martini和Scotti(2014)通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995—2008年间苏联各联盟成员国技术效率存在显着差异,增加对外商投资的吸引能够逐步提高技术效率水平,显着提升国家经济实力。Tumbull、Sun和Anwar(2016)使用1998—2012年间澳大利亚制造业的数据,分析得出贸易自由化作为一种机制,能够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应该加以区别对待。 内容来自dedecms

国内学者对技术效率的研究,多集中于省级面板数据或者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的溢出效应以及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解。何枫、陈荣和何炼成(2004)在经过对数化处理的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平均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各地区间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高出中部地区大约15%,高出西部地区大约33%。袁鹏、陈圻和胡荣(2005)运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分析得出不同的国际贸易方式对1991—2003年间中国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差异,且FDI、进口以及出口贸易影响程度逐渐变小。林毅夫和张鹏飞(2006)认为一个国家在发展战略上要选择适宜的技术,这样可以降低技术变迁的成本,提升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并指出技术发展存在着外溢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FDI和进出口贸易等技术转移方式,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寻找适合自身的适宜技术进行发展,降低技术效率变迁成本,提升国家的技术效率水平。尹希果和陈刚(2008)运用DEA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对1986—2003年间中国生产率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不是体现在技术效率水平的改善,而是体现在技术进步的提升。赵奇伟和张诚(2009)利用1978—2004年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均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技术效率水平。罗良文和阚大学(2012)借用DEA分析方法,研究得出自1987年以来中国东部地区FDI和进出口贸易增加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要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而中部和西部地区FDI和进出口贸易则抑制了技术进步,促进了技术效率的不断提升。杜伟(2013)基于2001—2009年间中国的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得出人力资本不仅对技术效率水平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显着提升了FDI、进出口贸易对技术效率水平的促进作用。李成友、李锐和赵阳(2014)基于1987—2012年全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得出中国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仅为0.770,且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均对中国技术效率变迁产生重要的影响。刘美玲和黄文军(2015)使用1999—2012年间中国的29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得出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均能够显着提高中国的技术效率水平,但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进出口贸易显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付韶军和高亚春(2015)运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得出2004—2012年间中国钢铁行业技术效率水平不断提高,且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均对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总结上述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以下四点主要内容,需要加以进一步改进:(1)在应用SFA分析方法时,并没有对生产函数是否存在技术进步进行相关假设检验,导致估计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技术效率水平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2)从投入要素看,产出的变动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但是人力资本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人力资本变量应作为一个单独生产要素进入随机前沿生产模型,而以往学者很少考虑到这一点,即使部分学者(如Henry、Kneller和Milner,2009;李成友、李锐和赵阳,2014)考虑到将人力资本纳入到生产函数模型中,但其人力资本测算方法仍有待改善,须增加对知识积累效应的考虑。(3)作为另一种重要测算技术效率的方法,在使用DEA分析时,往往忽略了样本之间的差异性等不利影响,加之DEA分析方法对异常值非常敏感,导致最终观察结果的不稳定性,同时,DEA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很难根据研究的主要结论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措施。(4)目前,学者们对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视角需要创新,比如:从贸易和资本的渠道进行分析;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将其分为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以及低收入地区,以便找出地区间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等。

dedecms.com

本文对于相关文献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将具有知识积累效应的人力资本变量作为一个单独生产要素纳入C-D生产函数,并采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两种方式,进行随机前沿最优分析(SFA),找出最优分析模型。对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技术进步这一重要因素,学者们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本文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弥补以往研究模型的不足之处。(2)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基于贸易渠道和资本渠道的角度,通过比较和分析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在技术效率变迁影响中的贡献大小,找出各个变量在东盟“10+3”整体区域及其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以及低收入地区的不同表现,为东盟“10+3”自由贸易区内经济合作及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3)通过对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可以从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中寻找路径参考,寻求国家自身和区域化组织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为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东盟“10+3”自由贸易区内国家角色的演变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数据说明与统计描述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13个国家的样本数据,并依据世界银行国家收入水平的划分原则(即按人均国民总收入进行划分),将东盟及中日韩13个国家划分为高收入地区(日本、韩国、文莱、新加坡)、中收入地区(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以及低收入地区(柬埔寨、缅甸)。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和Penn World Table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3—2015年间。对于时间区间选择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两点: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主导者,并于1992年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加之相关国际性数据库缺失柬埔寨、缅甸等国家1993年以前的统计数据,故本文考察的起点为1993年。2、部分国际性数据库已经提供了东盟及中日韩13个国家2016年相关数据,但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数据提供并不完整,故本文考察到2015年。对于主要变量,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国家经济产出指标;选取劳动力人数(L)、物质资本存量(K)、人力资本存量(H)3个生产要素作为投入变量;选取进口数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IM/GDP)、出口数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EX/GDP)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占资本形成总额(Gross Capital Formation)的比重(FDI/I)作为测算变量进行分析,用以考察外贸和外资渠道对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 copyright dedecms

为了能够对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准确的估计,需要对本文相关数据进行如下几点处理:(1)由于各国之间的价格波动各不相同,故各国GDP按各年度GDP平减指数将其折算成以1993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2)L是指符合国际劳工标准,从事经济活动的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3)借鉴以往众多研究学者的分析方法,使用永续盘存法计算K,其基本公式可以写成:Kit=Kit-1×(1-δit)+Iit,其中Kit、Iit分别表示第i个国家在第t年的物质资本存量、资本形成总额;δit表示经济折旧率,由于各国经济折旧率各不相同,且没有统一标准进行衡量,故本文采用现有世界银行的通行做法,统一将经济折旧率按5%进行计算;对于基年K的确定,同样也采用许多国际研究中的通用做法,即1993年各国的K=1993年各国的资本形成总额/(各国1993年至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的几何平均数+经济折旧率),然后,根据上述公式,将K按GDP平减指数折算成以1993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K。(4)对于H,仍然有许多研究方法可以对其进行估计,此处以受教育年限法为基础,增加对知识积累效应的考虑,对其进行合理计算,其基本的公式为:,其中Hit、Lit分别表示为第i个国家在第t年的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人数;Eit表示第i个国家在第t年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λEit是一个分阶段线性函数,Eit小于4年时斜率为0.134,Eit在4—8年间时斜率为0.101,Eit大于8年时斜率为0.068(Romer,2006),由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只给出了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情况,对于所缺数据采用平移的方法获得。1、(5)在计算IM/GDP、EX/GDP及FDI/I时,为了保持计算的一致性,均以当年价格进行计算。本文的相关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 dedecms.com

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及其模型构建 copyright dedecms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技术效率测算中(彭中文和何新城,2011;胡冬红,2013;严丹霖、吴磊和吴超,2015),其基本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dedecms.com

Y=f(X;β)exp(V-U)(1)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Y代表行业或者地区的经济产出;X表示一组投入要素,比如资本、劳动力等,β为投入要素的待估参数;f(X;β)是生产函数前沿面,为待估函数。同时,随机扰动项由两部分构成:(1)V是影响生产活动的随机因素,构成一般意义上的随机误差项,且。V与U相互独立,用来表示统计误差与生产单位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带来的变化。(2)U为一个单边误差项,表示生产中的无效率状态,且。U≥0,用来衡量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水平,技术效率状态用TE=exp(-U)来表示。当U=0时,技术是有效的,生产活动的实际产出水平恰好处于生产前沿上;当U>0时,生产活动存在技术无效率状态,此时生产活动的产出值位于生产前沿的下方。图1直观地呈现了技术效率TE的定义,其中,X表示生产要素的投入,Y表示产出规模的大小。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按照Battese和Coelli(1995)设定的随机前沿模型,借鉴其模型的基本原理,本文假定生产函数为C-D生产函数形式。那么本文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i=1,2…N,t=1,2…T。由于技术进步通常会导致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生产函数的相关变动,为了能够更好地测算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水平以及进出口贸易、FDI对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程度,与以往分析方法不同,本文参照Koop(2001)在模型中加入时间变量t来解释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进行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分析和比较,以便选择最优的估计模型,使本文相关估计结果更加丰富和深入,更具科学性。

内容来自dedecms

采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其模型可以构建如下: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2a)和(3a)式中Yit、Lit、Kit和Hit分别表示第i个国家在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人数(L)、物质资本存量(K)和人力资本存量(H),且GDP代表经济产出,L、K以及H代表各投入变量;β0为常数项;β1、β2和β3分别表示各投入变量的产出弹性;此外,(3a)式中T为反映技术进步的时间变量;θ为其产出弹性。Vit表示为随机误差项,Uit代表技术无效率项。(2b)和(3b)式中TEit表示第i个国家在第t年的技术效率水平。为进一步分析进出口贸易、FDI对国家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引入(2c)和(3c)式,式中IM/GDPit,EX/GDPit和FDI/Iit分别表示第i个国家在第t年的进口数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数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δ1、δ2和δ3表示一组待估参数,若待估参数δ1为负值,说明IM/GDPit对国家技术效率变迁有促进作用,那么增加进口数额就具有了现实的理由;若待估参数δ1为正值,则说明IM/GDPit对国家技术效率变迁没有促进作用,其他待估参数δ2和δ3分析与此相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进行说明。(2d)和(3d)式中γ亦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中待估的参数,当γ为0时,此时不存在生产无效率因素,参数估计不需要继续使用随机前沿模型。

本文来自织梦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模型设定检验 copyright dedecms

在分析东盟“10+3”地区及其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进出口贸易、FDI在技术效率变迁中的贡献大小时,首先,选用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进行随机前沿分析,发现东盟“10+3”地区、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LR)统计量,服从混合卡方分布,γ值分别为0.999、0.999、0.993,且各自t值在1%的水平下显着,这说明东盟“10+3”地区、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实际产出与可能的最大产出之间的差距分别有99.9%、99.9%、99.3%的相关因素可以用技术非效率来进行解释,但低收入地区γ值的t统计量,至少在10%的水平下不显着,说明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在统计上是不可靠的,需要构建其他的生产函数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为此,在分析低收入地区时,选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进行随机前沿分析,发现低收入地区最大似然比检验(LR)统计量,服从混合卡方分布,γ值为0.978,且其t值在1%的水平下显着,说明技术非效率显着性存在,低收入地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选择正确。其主要估计结果详见表2。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二)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

内容来自dedecms

首先,从东盟“10+3”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可以看出,1993—2015年间技术进步(θ)在GDP增长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化,能够有效地提升产出效率;劳动力人数(L)、物质资本(K)、人力资本(H)的系数β1、β2、β3均大于0,且分别通过1%、1%、5%的统计性检验,说明劳动力人数的增加、物质资本积累的增多、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均会对产出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且β2>β1>β3,说明在东盟“10+3”这一区域经济体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积累,其次是劳动力的投入,最后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具体估计结果详见表3。

dedecms.com

dedecms.com

其次,从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及低收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看:(1)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技术进步的产出弹性0的t统计量,均在1%的水平下显着,说明技术进步在该地区经济产出中得到了有效的转化且影响为正;由于低收入地区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生产函数没有通过假设检验,说明技术进步在该地区经济产出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且影响不明显。(2)高收入地区劳动力人数的产出弹性β1为负值,说明增加劳动力人数会导致该地区经济产出效率的下降;而中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劳动力人数的产出弹性β1为正值,说明增加劳动力人数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国经济产出效率,这可能是由于中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而高收入地区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国家转型所引起的。(3)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以及低收入地区物质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β2均为正值,说明增加物质资本存量对提高各地区产出效率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仍然是推动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4)人力资本对各地区产出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高收入地区人力资源存量的产出弹性β3为正值,说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能够提高该地区产出效率,由于中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人力资本存量β3值至少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没有通过假设检验,说明人力资本存量对两地区产出效率的影响不显着。 本文来自织梦

(三)技术效率水平变迁

copyright dedecms

首先,通过表4不难发现,1993—2015年间东盟“10+3”地区平均技术效率为0.767,说明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水平并不高,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平均技术效率水平随着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升,随着地区收入水平的下降而降低。具体来讲,高收入地区平均技术效率为0.817,高于东盟“10+3”地区整体水平,中收入地区以及低收入地区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748、0.621,均低于东盟“10+3”地区整体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其次,从东盟“10+3”地区及其三大地区来看,1993—2015年间东盟“10+3”地区及其三大地区技术效率水平大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动趋势。具体来讲,1993—1997年间技术效率上升,1998—2002年间呈下降趋势,2003—2008年间再上升,2009—2015年间再下降。 dedecms.com

(四)技术效率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首先,从东盟“10+3”地区整体的测算结果可以发现,1993—2015年间东盟“10+3”地区进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出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1、δ2、δ3分别为-0.465、-0.671、-0.911,且各自t值分别在5%、1%、5%的水平下显着,说明进出口数额以及FDI的增加均会对技术效率变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FDI贡献最大,出口数额次之,最后为进口数额。具体估计结果详见表5。

本文来自织梦

其次,从高收入地区、中收入地区以及低收入地区进出口贸易、FDI对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1)高收入地区进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1为1.131,且其t值在1%的水平下显着,说明进口数额的增加对技术效率变迁不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出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2、δ3分别为-1.598、-0.279,且各自t值在1%的水平下显着,说明出口数额以及FDI的增加均会对技术效率变迁具有积极的作用。(2)中收入地区进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1、δ3分别为-1.449、-1.922,且各自t值在1%的水平下显着,说明进口数额以及FDI的增加均能提高技术效率水平,而出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2为0.713,且其t值至少在10%的水平下不显着,说明出口数额的增加对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不明显。(3)低收入地区进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1为-1.178,且其t值在1%的水平下显着,说明进口数额的增加对技术效率变迁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出口数额占GDP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对技术效率损失的参数值δ2、δ3分别为-0.571、-0.624,且各自t值至少在10%的水平下不显着,说明出口数额以及FDI增加对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亦不明显。 copyright 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五、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使用1993—2015年间东盟“10+3”地区13个国家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C-D生产函数,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研究了技术效率水平以及进出口贸易、FDI对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1、东盟“10+3”地区、高收入地区以及中收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存在技术进步效应,相反,低收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技术进步并没有得到有效转化。2、劳动力人数的增加、物质资本积累的增多、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均会对东盟“10+3”地区产出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各地区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差别显着。3、1993—2015年间东盟“10+3”地区及其三大地区技术效率水平大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其中,东盟“10+3”地区平均技术效率为0.767,说明其技术效率水平并不高,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4、进出口数额以及FDI的增加均会对东盟“10+3”地区技术效率变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FDI贡献最大,出口数额次之,最后为进口数额,但各地区进出口贸易、FDI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同。

本文来自织梦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点中国在东盟“10+3”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政策选择。1、积极开展与东盟“10+3”区域内国家的差异化贸易合作。中国可以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要素禀赋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充裕、处于技术前沿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建立全方面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在引进投资母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时,提升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扩展国外市场。对于与中国处于同水平分工的国家,如马来西亚等,可以加强贸易分工的规模效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市场份额。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如缅甸、柬埔寨等,中国应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对该地区的出口,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同时能够推进进口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强国家的双边贸易量。2、作为东盟“10+3”成员国的一员,中国应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求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实现有限投入条件下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的产出及技术效率水平。正如李成友、李锐和赵阳(2014)研究发现1987—2012年间中国劳动力人数的增加、物质资本积累的增多、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均能提高产出效率,且人力资本存量的系数最大,说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机制,保护和尊重人力资本,将劳动力人口大国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3、从技术效率变迁的影响因素已经得出,在中收入地区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技术效率水平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中国应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积极优化资源禀赋质量,提升技术效率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注释: dedecms.com

1、樊纲和王小鲁(2001),潘向东、廖进中和赖明勇(2005)都曾经采用此方法测算平均受教育年限。 内容来自dedecms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杜伟:《人力资本、R&D投资对中国省域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6期。 内容来自dedecms

2、范方志、李琪:《国际技术溢出和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0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dedecms.com

4、付韶军、高亚春:《出口和FDI对钢铁行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5期。

内容来自dedecms

5、何枫、陈荣、何炼成:《SFA模型及其在我国技术效率测算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

本文来自织梦

6、胡冬红:《外向型FDI与工业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研究——基于工业行业的省际面板数据》,《软科学》2013年第7期。

织梦好,好织梦

7、李成友、李锐、赵阳:《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效率变迁——基于1987—2012年全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 织梦好,好织梦

8、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的增长》,《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织梦好,好织梦

9、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5期。 dedecms.com

10、刘美玲、黄文军:《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我国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2期。 本文来自织梦

11、罗良文、阚大学:《国际贸易、FDI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科研管理》2012年第5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2、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经济制度安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本文来自织梦

13、彭中文、何新城:《所有权性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效率溢出——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经验证据》,《财经研究》2011年第6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4、严丹霖、吴磊、吴超:《环境管制与FDI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5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5、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copyright dedecms

16、袁鹏、陈圻、胡荣:《国际贸易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预测》2005年第6期。

内容来自dedecms

17、尹希果、陈刚:《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中国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的经验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6期。 本文来自织梦

18、赵奇伟、张诚:《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效率增进——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