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投资动态 >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 浏览:【字体:

内容提要 中东欧国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板块,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为研究对象,利用修正的C-H贸易溢出模型,实证探究2005—2016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弱。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 中东欧国家 OFDI C-H贸易溢出 逆向技术溢出 copyright dedecms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在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开放体制的战略重心,而开展与沿线各国的投资与产能合作,是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现实载体。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步伐持续加快,投资区位日渐多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已从起步进入加速阶段。截至2016年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OFDI存量达到1294亿美元,占中国OFDI总存量的9.53%,相比2003年仅占中国OFDI总存量4%的1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73.3%。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发达经济体共12个,其中11个都属于中东欧地区。自2012年达成“16+1”合作共识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往来与产能合作。目前中国跨国企业对中东欧的投资主要采取并购的方式,据此获得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产业链升级(刘作奎,2016)。而对“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否真正能带来中国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对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完善“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发展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溢出问题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Kogut和Chang(1991)最早提出并考察了OFDI的技术寻求动机,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即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母公司的生产率。Coe和Helpman(1995)(简称C-H)率先提出国际研发溢出模型,而后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首次将OFDI作为国际研发资本溢出的重要渠道引入该模型,以1971—1990年间美国、日本和欧盟11国为研究对象,证明了OFDI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后,大量学者基于修正的C-H模型利用不同国家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Pradhan和Singh(2009)对印度汽车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表明,印度汽车产业OFDI获得了显着的逆向技术溢出。Drifffield、Love和Taylor(2009)使用英国的行业数据,将OFDI分为技术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结果发现这两类OFDI均能促进英国技术进步。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观点:Vahter和Masso(2005)利用爱沙尼亚的数据检验发现,OFDI对投资公司本身具有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其他公司却不显着。Herzer(2011)对33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证实了P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国别差异。Lee(2006)运用16个OECD国家1981—2000年的面板数据证明OFDI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有学者Bitzer和Kerekes(2008)利用17个OECD国家1973—200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着,甚至部分国家的O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存在负面影响。对于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刘凯敏和朱钟棣(2007)、王英和刘思峰(2008)、龚艳萍和郭风华(2009)、沙文兵(2012)、霍忻和刘宏(2016)均认为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效果显着,而邹玉娟和陈漓高(2008)、白洁(2009)、刘宏和张蕾(2012)认为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效果并不显着。陈昊和吴雯(2016)分不同类型国家进行研究,得出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能够获得逆向技术溢出,而对转型及发展中国家OFDI不能获得逆向技术溢出的结论。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检验中,吴哲等(2015)对沿线新兴市场国家进行检验,得出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着的结论。姚战琪(2017)利用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结论。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其一,关于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结论不一。其二,关于中国OFDI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多停留于整体层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选择“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就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中国国内技术进步。 织梦好,好织梦

二、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制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有三个阶段(图1):(一)技术互动: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子公司,通过并购直接获得东道国公司的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通过在产业集聚区域向国外优秀同行学习模仿先进技术,通过满足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合作需求实现技术提升。(二)技术传递:子公司通过企业内部渠道完成与母公司的技术传递,这包括子公司将海外研发成果反馈给母公司的直接传导,也包括母公司通过外围技术研发成本剥离与研发成本分摊、对国外先进人才的引进、规模经济效应而实现的间接传导。(三)技术传递:部分已获得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企业在国内通过行业竞争、与其他行业的前后关联、人员流动使得先进技术实现辐射式传播,从而带动国内企业整体技术的提升。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又促进海外子公司实施新的技术互动,最终推动新一轮逆向技术溢出的循环。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从直接投资方式上讲,跨国并购是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最直接高效的方式,而中国对中东欧的直接投资正是以并购为主(刘作奎和陈思杨,2017)。从直接投资的产业特征而言,中国对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等国的投资产业涉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机电产业等(萨尔米扎·彭恰和尤利亚·莫妮卡·奥埃赫列亚-欣卡伊,2014),此类行业均为这些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以捷克为例,《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欧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中,捷克排名第四,这对中国在中东欧实现高效技术互动提供了可靠保障。从技术集群吸收效应而言,自2015年“三海港区合作”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中东欧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和黑海三海地区11国的产业集群投资快速发展,这为OFDI的技术互动提供了条件。经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在投资方式和产业以及政策环境上具备技术互动的前提,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技术传递和技术吸收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而中国对沿线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否已经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还需进一步做实证检验。 dedecms.com

三、实证研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计量模型构建

copyright dedecms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测度技术进步最合适的指标,本文首先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测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继而结合修正的C-H贸易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而验证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本文来自织梦

将一国在t时期的产出、实物资本、劳动、技术水平分别表示为Yt、Kt、Lt、At,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产出、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的关系可表示为: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指数β表示资本弹性,表明当生产资本增长1%时,产出平均增长β%;α是劳动力弹性,表明当投入生产的劳动力增长1%时,产出平均增长α%。假定技术进步是希克斯中性的,即有α+β=1。

本文来自织梦

对(1)式取自然对数得到待估计模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Ln(Yt)=C+aln(Lt)+βln(Kt)+ε(2)

copyright dedecms

使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2)式进行估算,得到α、β值。

织梦好,好织梦

定义全要素生产率,表示一国技术进步水平,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TFPt=Yt/LαKβ(3)

dedecms.com

将已估计出的α、β值代入(3)式得到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dedecms.com

Coe和Helpman(1995)提出的贸易溢出模型(C-H贸易溢出模型)指出,在开放经济体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本国知识资本和国外的知识溢出。Coe和Helpman(1995)主要验证的是各国通过进口途径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的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此之后,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对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进行了修正,提出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应该包括从对外直接投资途径获得的部分,进而将OFDI作为溢出渠道引入该模型,由此得到修正的C-H模型: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TFPt为第t时期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Sdt表示第t时期国内研发资本存量,Sdt为第t时期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为中国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资本存量,α1和α2分别表示TFP对国内研发投入和通过OFDI所获取的研发溢出的弹性。若α2为正,则说明对中东欧国家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即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国企业能够通过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获取其先进技术。 本文来自织梦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由于阿尔巴尼亚国内研发资本投入的数据缺失且其经济规模较小,因此剔除掉阿尔巴尼亚,本文所指的中东欧国家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15个国家。考虑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从2005年起才开始有大量记录,故本文选取2005—2016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OFDI数据进行研究,并选择研究起始时间的前一年即2004年作为研究基期。为保证数据单位统一,本文将各变量数据按当年汇率换算为人民币计价。

织梦好,好织梦

1.全要素生产率TFP dedecms.com

修正的C-H贸易溢出模型(4)中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表示中国样本时期技术进步水平,而由(3)式可知TFP的计算所需变量为固定资本存量K、劳动力投入L、资本弹性β、劳动力弹性α,由于劳动力投入L可以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获得,因此计算中国2005—2016年历年的固定资本存量K、估算资本弹性β与劳动力弹性α是求解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关键。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固定资本存量K根据普遍采用的Goldsmith(1951)所提出的永续盘存法来估算,测算公式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Kt=(1-δ)Kt-1+It/Pt(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固定资本存量,Kt-1代表上一期的固定资本存量,基期固定资本存量根据张军和章元(2003)的估计值推算而来。It代表t时期新增固定资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Pt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并以2004年为基期进行折算。δ为t时期固定资本的折旧率,本文采取目前大多数学者通常采用的5%。Kt测算结果见表1。

织梦好,好织梦

资本弹性β和劳动力弹性α可通过对(2)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到,其中全社会就业人数L和国内生产总值Y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Kt由上文计算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dedecms.com

Ln(Yt)=-2.840+0.514ln(Lt)+0.5501n(Kt)+ε(6) 内容来自dedecms

(-4.22**) (3.31*)(2.10*)

织梦好,好织梦

R2=0.6560 F=248.7 DW:2.46

copyright dedecms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着性水平下显着,下同。

本文来自织梦

括号里的数值为t检验值,L、K系数均通过10%的显着性检验,调整后的R2为0.6560,DW值为2.46,回归结果较为显着,可得到α=0.514,β=0.550。

dedecms.com

将劳动力投入L、计算的固定资本存量K与估计的资本弹性β和劳动力弹性β代入(3)式,可得到2005—2016年中国TFP值。计算结果见表1。

本文来自织梦

2.国内研发资本存量Sdt

copyright dedecms

与固定资本存量的计算类似,中国历年研发存量同样依据永续盘存法计算: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Sdt为中国第t年研发资本存量,代表上一期的研发资本存量。RDt为中国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并用2004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平减。θ为研发资本存量的折旧率,由于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取代及知识的扩散造成知识专用性的下降,研发资本的折旧率一定高于物质资本折旧率(固定资本折旧率取值为5%),中国技术的实际使用年限通常为14年,故取倒数可得折旧率为7.14%。

copyright dedecms

基期2004年研发资本存量Sd2004的测算公式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其中,RD2004为2004年的研发资本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g为2004—2016年中国研发支出的几何平均增长率,为16.73%。θ为研发资本存量的折旧率,为7.14%。根据(8)式计算得到、θ与RDt代入(7)式,可得到中国2005—2016年的研发存量。计算结果见表1。 本文来自织梦

3.OFDI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Stf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根据Lichtenberg和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fie(2001)提出的计算方法,可得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外研发资本溢出Sft的表达式: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OFDIjt代表t时期中国对j国直接投资的资本存量,这里的j国即本文所指的中东欧15国,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Yjt代表t时期j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WDI数据库。Sjt代表t时间j国国内研发资本存量,计算方法与中国国内研发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相同,仍然根据永续盘存法,其中各国研发经费支出利用一国研发占GDP的百分比与GDP的乘积进行估算,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并根据各国2004年(基期)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进行平减,Sjt的计算结果见表1。将OFDIjt、Yjt以及计算的Sjt代入(9)式,得到2005—2006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Sft。计算结果见表1。 copyright dedecms

(三)结果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于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国内研发资本存量Sdt、OFDI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Sft各变量的计算结果,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4)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2。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从回归方程(10)可以看到,国内研发资本存量Sdt的估计系数为0.15453,并通过了5%的显着性检验,表明中国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每增长1个单位,能促进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15%。而中国对中东欧国家OFDI为中国带来的技术溢出资本存量Sft的估计系数为0.077688,但不能通过10%的显着性检验,此检验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显着。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四、结论及建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选取2005—2016年中国对中东欧15国的直接投资数据,利用修正的C-H贸易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对中东欧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显着。下面从OFDI溢出效应的三个传导阶段来具体分析溢出效应不显着的原因:1)从技术互动角度,其一,现阶段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规模有限,与中东欧国家产业互动性不强,或未能达到产生溢出效应的门槛。据Wind数据库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存量约为16.67亿美元,这仅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的1.29%,占中国2016年对全球直接投资的0.12%,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投资中处于最低水平。其二,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更多是出于市场寻求动机(刘来会,2017;李锋和潘兵,2017),且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以及长期积累的先发优势行业为主,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等行业,虽然目前对部分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有所涉足,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具有技术优势的行业,如医疗、生物技术、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直接投资额较少(罗琼和臧学英,2017)。2)从技术传递角度,一方面,中国目前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合作中,各国普遍希望中方在项目资金上“大包大揽”,中方承担较大比重的资金支出,这无疑对研发成本分摊和外围研发成本剥离途径产生阻碍。另一方面,研发成本分摊剥离与规模经济效应机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存在一定的滞后期,显性传递的实现还需较长的时间。3)从技术吸收角度,目前中国的研发水平有限,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将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国内吸收。与此同时,国内行业间的技术吸收与传递亦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吴哲等,2015)。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对检验结果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1.持续加大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充分发挥O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中东欧国家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应加强与此区域国家的投资合作,抓住在欧债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国家需要寻求新的合作机会与融资渠道的机遇,占领中东欧市场促进中国产业价值链提升(刘作奎和陈思杨,2017)。充分发挥“16+1”合作框架的积极作用,与中东欧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李锋和潘兵,2017),促进“一带一路”与欧洲战略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dedecms.com

2.增强对中东欧国家技术获取型直接投资的强度,提升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一是转变政府目前仅把优惠政策集中于贸易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做法,将技术寻求型FDI纳入政府重点扶持的范围,向其倾斜更多资源和优惠政策,深化中国企业在中东欧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合作。二是鼓励和引导国内企业向中东欧国家进行集群投资,重点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化工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陈砺,2017),并推动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吴志成,2017),通过“三海港区合作”加强中国跨国企业在三海港区的直接投资力度,通过技术集群吸收效应获得技术溢出。三是加强对重点国家的投资建设,提升技术反馈效果。应优先考虑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较佳、人口素质较高、研发资本存量丰富的国家,如对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家予以重点开放。

内容来自dedecms

3.充分发挥国际融资途径的积极作用,实现成本分摊和外围成本剥离,促进逆向技术溢出的传递效果。融资问题是“16+1合作”的短板,中欧双方要在用好专项贷款、投资合作基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投融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16+1”金融控股公司和“中国一中东欧基金”的作用,鼓励中方金融机构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支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通过股权、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带动全球资本共同参与中东欧产业投资,为“16+1合作”项目提供金融支持(胡勇,2017)。

dedecms.com

4.加大国内研发资本投入,为吸收OFDI的技术溢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本文实证可知,增加国内研发投入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大国内研发投入,缩小国内与先进技术的差距,可以提高国内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水平,带动0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循环性强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织梦好,好织梦

1、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织梦好,好织梦

2、陈昊、吴雯:《中国OFDI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1期。 copyright dedecms

3、陈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特点及政策建议》,《投资与合作》2017年第10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陈卫峰:《“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9期。 织梦好,好织梦

5、崔昊:《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本文来自织梦

6、董晓花、王欣、陈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3期。 内容来自dedecms

7、符磊、强永昌:《OFDI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的内生机制:理论与启示》,《投资研究》2014年第7期。 dedecms.com

8、龚艳萍、郭风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献回顾与我国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dedecms.com

9、顾露露、平淑娟、王悦:《东道国多维度技术集聚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对OECD国家投资的实证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本文来自织梦

10、郭飞、黄雅金:《全球价值链视角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管理世界》2012年第3期。 copyright dedecms

11、胡勇:《南南合作视野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织梦好,好织梦

12、黄晓丹:《中国对欧盟技术寻求型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内容来自dedecms

13、霍忻、刘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dedecms.com

14、李锋、潘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中东欧直接投资影响分析》,《郑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5、李慧:《FDI的技术结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基于对中东欧国家的实证分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本文来自织梦

16、刘宏、张蕾:《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财贸经济》2012年第1期。

织梦好,好织梦

17、刘凯敏、朱钟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亚太经济》2007年第1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8、刘来会:《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现状、动机与政策建议——基于Heekman两阶段的实证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dedecms.com

19、刘明霞、王学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本文来自织梦

20、刘伟全:《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技术进步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dedecms.com

21 刘作奎:《新形势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问题分析》,《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 copyright dedecms

22 刘作奎:《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问题与对策》,《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5期。 内容来自dedecms

23 刘作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16+1合作》,《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3期。

织梦好,好织梦

24 刘作奎、陈思杨:《“一带一路”欧亚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风险与应对》,《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

内容来自dedecms

25 罗琼、臧学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多元合作问题》,《国际经济合作》2017年第9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6 萨尔米扎·彭恰、尤利亚·莫妮卡·奥埃赫列亚-欣卡伊:《中国投资试水中东欧国家——以罗马尼亚为例》,《欧亚经济》2014年第5期。

内容来自dedecms

27 沙文兵:《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内容来自dedecms

28 孙乾坤:《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对外经贸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

内容来自dedecms

29 孙玉琴、苏小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开拓中东欧市场的策略思考》,《国际贸易》2017年第2期。

本文来自织梦

30 王世钰:《依托“16+1”合作机制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往来进入快车道》,《中国对外经贸》2016年第10期。

内容来自dedecms

31 王英、刘思峰:《国际技术外溢渠道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织梦好,好织梦

32 吴书胜、李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非线性效应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9期。 内容来自dedecms

33 吴哲、范彦成、陈衍泰、黄莹:《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知识溢出效应——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OFDI的实证检验》,《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第23期。 内容来自dedecms

34 吴志成:《“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年第6期。

copyright dedecms

35 姚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国际贸易》2016年第3期。

织梦好,好织梦

36 姚战琪:《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copyright dedecms

37 于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现状与完善路径》,《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2期。 dedecms.com

38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9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织梦好,好织梦

40 周五七:《“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分布与挑战应对》,《改革》2015年第8期。 copyright dedecms

41 邹玉娟、陈漓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提升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