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交通运输 > 粤港澳大湾区的航运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的航运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8-02-06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浏览:【字体:

一个城市群,经济总量超过1.35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两个副省级城市、七个地级市;三种独立货币,人民币、港币、澳门币;两个证券交易所;三种司法体系;三个独立关税区、四个正厅级海关;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一类口岸门类齐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全覆盖。  这是中国境内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特别区域,她就是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拥有全国约1/5国土面积、1/3人口和1/3以上经济总量的“泛珠”区域,为航运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和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的体量决定了这里将是航运业最大的热土,在资源配置中集聚航运要素。同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叠加效应,也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航运业发展。  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建设将给航运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契机。  A、立足雄厚基础 迎来黄金发展期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从过去三十多年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就经济体量而言,与俄罗斯、澳大利亚持平,已超过旧金山湾区,未来将比肩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成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中转港和物流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是湾区对接世界的窗口,拥有金融、港口物流的国际化功能。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开展商贸合作的服务平台,与珠三角及内地有着长期且丰富的旅游、会展商贸、中医药等产业合作。  广州是枢纽型网络城市和综合性产业基地,是湾区的商贸中心、南中国腹地港口物流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互联网、地产业、显示产业、化工产业和华南汽车制造等综合性产业基地。深圳则是湾区的硅谷,是湾区的科技产业中心,拥有强大的电子信息、互联网、生物基因科学等技术基础,也是对接香港的区域金融中心,包括股份制银行中心、南中国证券业中心和对口香港的人民币国际化后台的区域金融中心,以及华南东部、江西南部货物进出口港口。东岸的东莞、惠州是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基地,西岸的中山、江门与珠海重在打造装备制造业高地,而佛山已先行与广州同城化融合成为世界级都市。  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将从六个方面谋划发展的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全球创新高地,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打造CEPA升级版;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共建金融核心圈,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发展备受瞩目和期待。  B、建设世界级港口群 为航运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沿海顺河,港口资源丰富,包括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珠海港等,粤港澳港口群是目前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区域性港口群,吞吐量已居世界第一。据英国劳氏2016全球港口百强排名,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强的港口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3席。其中,深圳港排名第三,香港港排名第五,广州港排名第七。港口行业的高速发展为航运业的不断壮大提供了基本的先决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以及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以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以珠海港、东莞港等周边港口为支撑,建设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进一步巩固香港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强化广州港、深圳港的国际门户枢纽港功能,优化珠江口港口功能布局,加强珠江口东西岸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提升港口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形成功能互补、集聚高效的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提升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  广东作为对外贸易大省和海运大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29.4%,拥有五个亿吨大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连同香港在内,珠江口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000万标准箱,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今后香港将主打国际中转港,深圳为珠江口东岸和江西南部的腹地货物进出口海港,广州为珠江口西岸、粤北、湖南、广西中北部、贵州的腹地货物进出口海港。预计2017年全年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550万标箱,广州2050万标箱,香港大约2000万标箱。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枢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日渐形成。  C、对接“一带一路” 国际航运中心加速起航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提出了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货运物流网络的构想,物流需求给航运业带来了直接的发展机遇。  在打造物流枢纽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将整合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内公路、水路、民航、铁路等基础设施资源,打造重要枢纽港口与铁路连接的多式联运中心,以及向海上和陆上辐射的物流通道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港口与航运中心、机场与航空中心、铁路与多式联运中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心、要素交易与物流创新金融中心,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全球门户和全球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依托“一带一路”打造综合运输通道。包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中亚、欧洲、东盟等“一带一路”物流通道的建设,打造互联互通、高效衔接的“一带一路”货运物流服务网络;依托“东盟—广东—欧洲”公铁海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参与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东莞石龙)和广州大田铁路一类口岸的建设,重构“粤新欧”、“粤满欧”双向国际物流大通道;依托“粤港澳—东盟”甩挂运输主题性试点项目,加快构建立足粤港澳的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服务网络,打通粤港澳至东盟跨境物流大通道;依托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建立足粤港澳、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综合物流大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航运中心,统筹航路航线,未来内地与港澳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望继续提高,泛珠三角区域港口间合作将不断加强。  大湾区的功能改造、产业集聚将带来新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格局,同时也将带动区内直接的物流运输需求。广东省外贸进出口货物的90%通过水路运输,能源以及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进口量的95%都是通过水运来完成。  粤东、粤西港口群以大宗散货、临港产业为主,货物吞吐量约占全省的6%和14%。广东省沿海港口开通国际集装班轮航线291条,可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借助“一带一路”、广东南沙自贸区建设等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将加速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临港产业集聚度,为航运业带来直接的利好。  D、发展特色经济 提升国际航运服务保障水平  粤港澳政治、经济方面存在差异,地域间制度的多样性、互补性给深层次合作带来可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关键是统筹协调,实现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三地互利互补。大湾区建设将升级粤港澳合作,具更高端价值的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内地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大湾区需要特殊的政策主导、协调。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服务保障体系具有天然优势,逐步融合,强强联合,将为航运业带来更为可靠的保障机遇。商务部公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要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升广东对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努力把泛珠三角建设成为引领华南、携手港澳、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和综合服务枢纽。  香港作为传统的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港,相比于内地具有巨大的政策优势,即使是目前最为开放的上海自贸区,与香港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航运物流领域,香港在船舶注册、税收政策、自由贸易、国际中转、金融、法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代航运服务业正是香港港航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积极发展港航物流、信息、贸易、金融、咨询和跨境电子商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推进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强化珠三角航运服务集聚区功能,提升国际化航运服务保障水平。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合作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可以高效利用国内与国际两大金融市场、两种资源。香港和澳门是我国金融市场对接国际的重要窗口,融资快捷。以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的培育和完善为契机,将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本助推航运产业升级的服务功能,依托港澳的金融市场地位,打造世界级的航运金融产品设计中心。这里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最重要的上市融资中心、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以及中国最重要的资产管理中心,将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和保障。  转自: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