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中国经济 > 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

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9-03-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银行家 浏览:【字体:

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2019.3.27)

copyright dedecms

[摘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新时期解决区域不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自2014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共同形成北京新“两翼”,5年时间京津冀区域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但“大城市病”仍然困扰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抓住历史性战略机遇期,进行区域产业、生态、人口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dedecms.com

  (中经评论·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新时期解决区域不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自2014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相继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共同形成北京新“两翼”,5年时间京津冀区域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但“大城市病”仍然困扰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抓住历史性战略机遇期,进行区域产业、生态、人口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一、京津冀绿色发展迎来历史性战略机遇期
  

  当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四梁八柱初具规模,北京市政府正式东迁通州副中心,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谋思路、打基础的顶层设计的初级阶段,进入寻求全面突破的新阶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宏观经济发展看,我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捀高速向中低速发展的换挡期,面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诸多挑战,经济发展存在失速的风险。然而,我国经济的基础仍然坚实,经济发展的韧性强。虽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但区域发展的潜力巨大。京津冀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区,恰逢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必将承担起历史重任,变压力为动力,整合现有资源,激发内在潜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新的中国经济增长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过去几年的“三去一降一补”为探索经济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初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基于已有的实践经验,下一步将能更好地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向经济体制等深水区推进结构性改革。京津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沿重地,存在“大城市病”、环京贫困带、过剩产能、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时也存在诸多政策支持的优势,尤其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决战的必胜决心。在此战略必胜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切实采取行动,京津冀势必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来自织梦
  
  二、“大城市病”仍然是困扰“京津冀”绿色发展的痼疾
  

  然而,我们仍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困难。过�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忽视了生态优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也过度粗放,累积的问题过于巨大。时至今日,经过十年的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天津与河北的环境污染、“环京贫困带”仍未彻底解决,形成了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痼疾,仍需久久为功�
  
  “大城市病”首先在于人口过度密集�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峰�2172万人,经历近期针对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的人口疏解,虽然遏止住了常住人口的增长,但2018年常住人口仍高达2154万人,人口密度居世界城市前十位。再因为北京的政治、文化首都功能,也由于富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医疗教育资源,又是辐射全国的最大交通枢纽,北京的流动人口近800万人,因此更加剧了实际的北京人口密度。人口稠密直接引发的是资源约束问题,在自然资源方面,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15�2016年),低于国际极度缺水警戒线,水资源匮乏已然严重限制了北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水、土、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本文来自织梦

  
  同时,“大城市病”也在于其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北京聚集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金融中心、总部经济、教育与科创中心、艺术创意中心等优势资源集聚,带来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周边地区乃至天津的人才也奔涌向北京,造成北京过“胖”而周边地区过“瘦”,形成“环京贫困带”。“环京贫困带”表明了北京大而全的产业链和服务链,周边中小城市参与不到北京的全产业链分工当中来,唯有被“虹吸”。“虹吸”也催发了北京“摊大饼”式的扩张,以容纳加入到产业和服务分工中来的人群。虽然过去几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举措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的廊坊等中小城市的发展,但更多的是北京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创造了周边的睡城。天津亦然。当前北京和天津需要以己为首,重构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与城市空间布局,变“虹吸”效应为“外溢”效应,加快人口疏解,改善生态环境,消除环绕其周边的贫困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科学布局产业和人口,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
  

  治理“大城市病”,改变首都对环京城市的“虹吸”效应,须围绕水资源、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均等高效教育、医疗、养老服务,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按照产城空间集约、居住生态宜居、环境绿水青山的原则,科学规划产业、交通、人口、城市综合服务、生态保护,补供给和消费的短板,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形成共同富裕、生态宜居,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靀�
  
  (一)城市自古依水而建,科学布局首先是生态布局
  
  
产业、人流和城市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以环境生态可恢复、可再生循环为界限,有序发展。经济重化会过度消耗水土和矿产等自然资源,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污染水和空气;人口过度集中会超量消耗水资源,产生过多生活垃圾和污染水源,也会造成交通拥堵。京津冀城市化发展应基于环境可承载、水土等自然资源可恢复,优化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并使之轻型化、集约和分散相协调,构建产业分工协同、公共服务均等,核心城市、卫星城市、新型城镇有序分布、分工合理,节水节能、生态可涵养、宜居的新型城市带和城市群,最终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本文来自织梦


  
  (二)人随产业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科学布局的原动力
  
  
过去北京对天津和河北的经济“虹吸”,天津对河北的经济“虹吸”,既是过去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人们寻找就业、追求高品质生活动力使然。“虹吸”的本质:首先是产业布局产生就业机会,可吸纳就业市场过剩的人口,创造了人口留在城市的基本生存条件;其次是就业人口产生消费,刺激了相关生活服务的发展;再次是公共资源的富集满足了就业人口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固化了这种“虹吸”。负面的则带来了“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以及资源和环境不可承载的生态恶化。因此,产业布局既是京津冀现存“大城市病”和“虹吸”问题的根,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通过优化京津冀产业布局,科学布局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京津冀协同绿色发展的根本方式� 织梦好,好织�
  
  (三)科学布局城市综合服务,加快产业新城发�
  
  
产业布局不均衡,医疗、教育、养老等主要城市服务的集中,造成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距,也产生了形成“虹吸”现象的势。如何疏解首都人口,乃至天津的人口,解决北京和天津的“大城市病”,消除“环京贫困带”,一方面是产业的迁移和重新优化布局,创造就业,容纳迁移人口;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的均等化、便利化,完善产业新城的服务功能,以高品质的生活服务留住迁移人口。而良好的生态宜居则是新时代高品质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产业布局与生态布局相结合,完善产业新城综合服务,将会有效促进京津冀协同绿色发展,促使京津冀恢复自然生态,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的共同富裕之路�
  
  (四)产城融合、建设新型城市化,避免城市化房地产化 dedecms.com
  
  
产城融合发展是产业与城镇空间整合,也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缺乏产业导入的以房地产为先导的新城镇开发,缺失生产、生活的功能,难免成为“鬼城”。产城融合也要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重复走人口过度集中的老路。“环京贫困带”过去是问题,现在则面临历史发展的机遇。产城融合式的新型城镇化,将历史性地改善“环京贫困带”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拓宽京津冀城市圈,优化产城布局。以生态布局为基,科学布局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城融合,完善产业新城基础设施,提升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城市综合服务,房住不炒,避免城镇化房地产化,雄安新区建设将成为京津冀产业新城的样板�
  
  四、科学布局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的政策建�
  

  过去京津冀长期的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布局问题,引发人口过度集中、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促使绿色发展共识在当前空前一致。解决京津冀现存“大城市病”、环京贫困带、生态恶化等问题,生态优先科学布局京津冀产业、人口和城市空间成为关键� 本文来自织梦
  
  (一)生态优先,产城布局以水资源约束为底�
  
  
京津冀地区长期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水生态趋于恶化,影响到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甚至水资源丰富的白洋淀湖区也需要外部引水涵养。京津冀产城布局既受到水资源紧张的约束,同时也面临恢复水生态的紧迫任务。如何调整产城布局,修复水生态,是京津冀协同绿色发展的前提。首先,京津冀产城布局要以永定河等“六河五湖”(永定河、滦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南运河,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生态治理与修复为条件,充分尊重自然与生态规律,产城规划与建设应以地区内水资源和生态承受能力、资源环境可再生循环为底线,合理布局人口、产业资源,突出环保和生态修复,保持城市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合理。其次,京津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城镇间绿色廊道,交通道路和滨水绿化带,在城市建设以公园为节点的生态绿地系统;统筹规划包括产业集聚区、人口生活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在内的智慧型城市功能分区,通过保护和扩大植被、植树造林加强水资源的涵养。第三,坚持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节能节水,增加水资源再生利用� 本文来自织梦
  
  (二)消除行政壁垒,优化交通、产业布局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业已形成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全产业链分工型城市城镇空间组团,核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的“外溢”效应明显,从而集群内城市间、城乡间差距不大,发展较均衡。“京津冀”地区目前尚未形成联系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成熟产业链体系,与周边中小城市交通联系也不够充分紧密。北京和天津双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城镇形成“虹吸效应”,导致了周边“贫困带”的形成和自身的“大城市病”,急需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机遇,再造产业链和深度交通互通,与周边城市城镇有序分工,以产兴城,疏解人口,均衡自然资源、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首先,北京和天津应立足自身优势,整合和选择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核心领域,着力设计和研发,向周边城市城镇疏解相关制造和加工业,促进周边城市城镇产城融合发展,变“虹吸”为“外溢”。同时,京津冀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要素流通,加强交通互通,用经济、高效的方法推动区域内产业布局、交通“再平衡”。其次,京津冀应研究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平衡机制,统筹合理安排城市城镇及产业发展的规模与空间布局,优化城镇发展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
内容来自dedecms

  
  (三)以人为本,科学布局城市综合服务
  
  
高质量城市综合服务能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京津冀”城乡差距和“环京贫困带”首先体现在城市综合服务和保障的差距上。京津冀科学生态布局、产业布局亦应配套做好城市群综合服务布局,尤其应“点、线、面”结合,既要创造雄安新区等新兴核心区一流的城市综合服务,也要兼顾提升其他卫星城和节点城镇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尤其要各具特色。第一,在产城融合发展进程中,要重点从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保、文化体育等城市基本服务提档升级着手,缩小城乡差距,补齐民生短板,以增加周边城市户籍的吸引力。第二,要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集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创新创业,促进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第三,产城对内对外的基础设施要互联互通,特别是城乡联网、公共基础设施要共建共享,构建网状城市空间、多层次两小时生活圈。第四,通过生态涵养和恢复工程,加大绿色公共投资,打造具有生态宜居领先特色的郊区和卫星城市城镇,使其成为区域生态修复、生态宜居的核心之地、特色之地� dedecms.com
  
  (四)盘活存量,以产兴城,以绿色构建活力新城
  
  
京津冀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城市化房地产化的倾向,甚至在天津的周边出现了所谓的“鬼城”。房地产开发对国民经济和城镇建设至关重要,毫无疑问城市空间以房地产为基础构建,但的确存在房炒不住、空置、闲置的已建成和在建地产项目,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但从另外一种角度看,这些使用效率不高的存量房地产和房地产项目,创新驱动、以产兴城的空间却很大。首先,京津冀应统筹产城科学布局,利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机,发挥已建成的交通网络优势,以产兴城盘活京津之间、远郊的房地产,构建京津之间、其与卫星城镇之间的生态隔离带,治理“大城市病”,均衡城市自然资源负载,反哺京津自然生态。诸如依水而建的天津宝坻京津新城、天津武清的北向发展,相比廊坊“北三县”的发展更缺少城市“摊大饼”的嫌疑。其次,交通位置好的城镇与新城具备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链协作分工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亦是建设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支点,具备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各项要素条件,应形成前沿产业拉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极。最后,当前亟需以绿色构建活力新城,要通过老城拆迁置换土地,为绿色植被和水土涵养留出空间;要科学布局城市群,生态优先,预留近郊和远郊生态发展和恢复空间,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银行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刘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