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专家视点 > 王雄军:城乡社区治理:减负增效 增强居民归属感

王雄军:城乡社区治理:减负增效 增强居民归属感

发布时间:1970-01-0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字体:

    主持人 赵 姗

    嘉 宾  王雄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

内容来自dedecms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要求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要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开创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文来自织梦

    《意见》的意义:近期价值、中期价值、远期价值 织梦好,好织梦

    中国经济时报:《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是什么? 本文来自织梦

    王雄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乡社区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乡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关系到国家政策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关系到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经历了全面深刻的转型过程,特别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出现深刻调整,城乡社会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基层治理,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经验,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挫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比较成熟的理念、思路。在这个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意见》,这是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对过去几十年城乡社区治理的理念、思路、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对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来自dedecms

    促进城乡社区治理协调发展

dedecms.com

    中国经济时报:《意见》将“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起点不同、阶段不同等现实问题,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

dedecms.com

    王雄军:城乡社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基本现状,也是完善城乡社会治理需要解决的难题。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和资源向城市集聚,城市经济活力较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较高。与此同时,农村面临经济发展滞后、青壮年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不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较弱等问题。此外,在经济组织方式、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城乡之间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城市社区治理和农村社区治理在治理的目标任务、治理机制、治理方式等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下,《意见》将“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在社区治理的制度设计、政策规划、能力建设、资源投放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城乡社区治理的不同特点、各自的资源禀赋、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城乡社区治理协调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社区建设:基于心理认同的社区共同体 dedecms.com

    中国经济时报:传统意义上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建立在社区居民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之上的。当前,“陌生人”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社区的主要形态,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新形成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dedecms.com

    王雄军:传统的社区治理,特别是乡村治理,是以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为基础,治理的主要内容是调节熟人社会的社会关系,塑造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治理,是基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治理的主要内容是调节社会化大分工环境下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塑造陌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随着生产方式和文明形态的变化,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社区治理的理念、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将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变化。除了传统的以地理空间为载体的城乡社区外,还出现了打破地理空间的网络社区、虚拟社区等。 内容来自dedecms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社区治理确实受到了很大冲击,需要探索建立新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地理空间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虽然在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基于地理空间的社区治理,其重要性可能有所下降,但是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其始终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社区治理的目标任务、治理机制、治理方式等,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新时期的社区治理,要以当前的生产方式为基础,关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充分尊重和挖掘传统的治理资源,借鉴西方优秀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

copyright dedecms

    新时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基于新时期社区治理的理念和思路。具体而言,新时期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包括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如,对新时期的社区价值的认同,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社区良善风俗和共同价值观的认同等;对新时期的社区治理规则的认同,包括对德治与法治的认同,对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认同,对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认同等;对新的治理机制和组织方式的认同,包括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主导作用的认同,对基层自治、社会协同的认同等。总体而言,传统的社区认同,主要基于社区居民共同的地域归属、文化归属、血缘(亲缘)归属;新时期的社区认同,地域归属、血缘归属的属性会下降,而利益共同体归属、文化价值观归属等特性会保持和延续。 本文来自织梦

    社会主义社区治理的终极目标:幸福家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通过贯彻落实好《意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织梦好,好织梦

    王雄军: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综合性工程,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社区治理还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需要建立不同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意见》提出了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并在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等方面作出了总体部署。但是,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是一项复杂工程,城乡社区治理要坚持《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健全体系、整合资源,提高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