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根植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建设伟大实践,对中国经济发展改革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明确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 />

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评论 > 专家视点 > 马建堂:伟大的实践 深邃的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体会

马建堂:伟大的实践 深邃的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9-01-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管理世界 浏览:【字体:

style="width:100%">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根植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建设伟大实践,对中国经济发展改革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明确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发展阶段怎么判、发展目标怎么定、经济工作怎么干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统完整、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每一方面的论述都有富有创见的重大观点、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四梁八柱”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尝试从方向论、目标论、主体论、认识论、方略论、动力论、底线论等7个方面,梳理归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经济思想,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党的十九大

dedecms.com

    一、前言 内容来自dedecms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伟大思想引领着伟大时代,伟大核心凝聚起伟大民族。我们党有着在重大转折时期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的光荣传统,每一次学习热潮都极大地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革命胜利前夕党的七大是这样,改革开放前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这样。当前,我们正处于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目的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从中获取理想和信念的力量;目的就是增强“四个意识”、从中获取真理和人格的力量;目的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从中获取思想和行动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坚定拥戴核心、忠诚紧跟领袖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内容来自dedecms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完整、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党建等方方面面,每一领域都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大思想观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战略部署,具有“四梁八柱”的关键举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所具有的宽广视野和远见卓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航标灯,是推进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南针。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根植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建设伟大实践,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明确回答了中国经济形势怎么看、发展阶段怎么判、发展目标怎么定、经济工作怎么干等重大问题,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辉煌篇章。

本文来自织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主要的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这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光辉思想主要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但习近平同志早年的辛勤探索和实践是其深厚的土壤。他多年来在多个岗位历练,梁家河7年、河北正定3年、福建17年、浙江5年,每一段历程都记录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为其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和深刻洞察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走势做了实践积淀和理论储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对经济形势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及时调整,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品格和理论品格,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内容来自dedecms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体系,一些部门做过归述。比如,2017年10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的摘编》,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论述梳理为10个方面。这些分类梳理,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我们学习掌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建设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最近,我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认真学习,借鉴权威部门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经济建设思想的梳理、解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理论体系做了些初步思考。感到可以从方向论、目标论、主体论、认识论、方略论、动力论和底线论等7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把握。方向论,是关于把握经济工作、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论述;目标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论述;主体论,是关于经济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的论述;认识论,是关于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环境、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变化的论述;方略论,是关于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略的论述;动力论,是关于经济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的论述;底线论,是关于防范金融风险、增强底线思维的论述。 dedecms.com

    二、方向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dedecms.com

    方向是实现理想、通往目标的路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把方向、管大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开辟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dedecms.com

    (一)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copyright dedecms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我们党是执政党,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工作,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领导,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是最根本的保障,关系到未来经济工作的方向。全党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更加统一,组织机制也不断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16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全方位谋篇布局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开辟新境界。党的十九大后,中央财经委员会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此举就是为了加强党中央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中央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发表重要讲话,正确地引导全党,正确地认识分析形势,正确地确定来年的发展目标,科学地确定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国务院、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定拥护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再次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克服了一度存在的严峻下行压力,再次证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内容来自dedecms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向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都来源于改革,来源于开放。实践证明,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只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必然会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同时,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特别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坚持不断地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向论,就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中国改革的正确方向。

织梦好,好织梦

    三、目标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奋斗目标确立后,一系列战略和努力都有了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凝聚起中华民族筑梦前行的磅礴力量。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建国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引领我们栉风沐雨、开拓进取 dedecms.com

    (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过渡时期,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总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要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国之初,我国是农业国,农业在经济中占的比重很高,工业化就是现代化的另外一种提法。后来,关于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发展战略从“一化”——工业化,到了“三化”——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1959年末和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带领一部分同志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第一次完整地表达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关于“四个现代化”的表述,周恩来同志也作了重要贡献。1963年周恩来同志明确提“四个现代化”,1975年重申了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就是在1980年之前,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2000年之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copyright dedecms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推动改革开放的同时,党中央也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略。这个时候,离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还有20年,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来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到2000年要实现的那个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不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我们到20世纪末,我国争取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那个水平,比方说,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金。”这实际上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面对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事实的情况下,经济既要奋起直追,又要实事求是地对我国的发展战略进行一些调整的深刻思考。“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之家”,这也是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思想源头。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从7100亿元增加到28000亿元,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翻两番基本上就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金。1987年8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1980年的基础上用10年的时间,到199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1990~2000年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的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第三步,再用30~50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思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内容来自dedecms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第二步”进行夯实,对“第三步”进行细化,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在我国提前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后,为了把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针对原第三大步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并首次提出“两个百年”目标。第一步,2010年在2000年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任务;并指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增强发展协调性,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在社会发展方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三是在生态文明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实际上是对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步走”中的第三大步进行细化和进一步明确。

dedecms.com

    (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引领党、国家和民族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号召

copyright dedecms

    (1)党中央继往开来,进一步明确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的30年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带领中央常委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为了实现中国梦,党中央作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安排。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做出了新的“两个15年”战略安排,实质上是把“新三步走”的第三步再明确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意味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十五年,这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安排。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内容来自dedecms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三个关键词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把每个人、每个家庭、各方面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结合起来了。

copyright dedecms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多个场合强调实现中国梦,从大的方面来讲,第一,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第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第三,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主体论:以人民为中心 本文来自织梦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致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不忘初心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可将其归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体论。

本文来自织梦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 dedecms.com

    方向已经明确,目标已经确定。那么以谁为主体来推进“四个伟大”,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得很清楚,主体是人民,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可以总结为3句话:第一句话,发展为了人民。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同志刚刚当选总书记就对记者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句话,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句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只是手段,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国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edecms.com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内容来自dedecms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人的发展表现为人的需要的发展;人的发展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发展表现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最高理想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出生动诠释,凝结了全党智慧,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继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

copyright dedecms

    我们的一些先贤,也都提出了一些尊重人民的说法,比如“行王道,施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为国者以民为基(三国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本文来自织梦

    五、认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确立后,为了做好各项工作,必须认清现状,认识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可将其归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认识论。 copyright dedecms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copyright dedecms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态”,之后又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2015年6月到贵州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确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 dedecms.com

    (1)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大特征。增速变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内在的、内生的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由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换到6%~7%的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等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工作需要从过去比较关注速度变化转到更加积极地推动结构优化上来。动力转换,从主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驱动。

dedecms.com

    (2)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仍然在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织梦好,好织梦

    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是新阶段经济的科学认识论,只有深刻认识、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才能既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强刺激,又积极作为、主动施策,稳住经济、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是经济发展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经济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经济不波动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要持平常心,不要大惊小怪,更何况我们具有宏观调控的主动性”。新常态的理论是实施正确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遵循,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一是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二是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三是强调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织梦好,好织梦

    总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能消极地认为经济增速反正要回落就躺着不动,而是要主动适应、引领,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体现到工作中就是要稳中求进。“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预期,确保不出现大的波动:“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本文来自织梦

    (二)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织梦好,好织梦

    科学地分析和清醒地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方针路线政策的重要前提,这方面我们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本文来自织梦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及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是基于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们党明确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就是推翻“三座大山”。新中国建立以前,无论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我们党正确分析、认识和把握住了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科学的方针路线,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edecms.com

    (2)中共八大至改革开放前夕。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主要矛盾的认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当时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尽快地把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本文来自织梦

    但是,对这个主要矛盾的认识,我们党是有反复的。八大闭幕后不久,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一次活动中,毛泽东同志对刘少奇和胡乔木等同志讲,我们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有问题,毛泽东同志当时还说现在可以不改。毛泽东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认为有毛病,认为不用改,到最后真的改了。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们总是企图复辟。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在人民中,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他们人数不多,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几,但一有机会,就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情况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就阐明了的一条历史规律,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使我们党转向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党的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 dedecms.com

    (3)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九大。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再次端正了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主要矛盾变了,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既然我们的社会生产相对于我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来讲是落后的,我们就集中精力发展生产,这就夯实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

本文来自织梦

    (4)党的十九大以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要解决好主要矛盾,就要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更好地解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没有变,仍需要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内容来自dedecms

    六、方略论:五大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伟大的目标需要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需要与时俱进的方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方针等,就是实现目标的科学方略。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发展的环境,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可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略论。

dedecms.com

    (一)新发展理念与我们党的发展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本文来自织梦

    (1)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探索,奠定了我国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945年,党的七大进一步明确:“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1956~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性的十大关系和十二个矛盾。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希望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举措,在促进前30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奠定现代化基础的同时,急于求成的愿望也导致了“大跃进”等盲目“赶超”行为。

内容来自dedecms

    (2)“发展是硬道理”,彰显了邓小平理论的鲜明主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强调社会主要矛盾变了,解决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指出:“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1987年10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响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标准。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发展提到了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对“又快又好”发展要求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原来的“效益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党的十七大强调“又好又快”发展,在处理快和好的关系上,要求“好”字当头,好中求快。

本文来自织梦

    (4)五大发展理念,使党的发展理论升华到新的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使我们党的经济发展理论升华到新的境界。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要求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dedecms.com

    (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

本文来自织梦

    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和高度凝练。

织梦好,好织梦

    (1)创新发展主要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内涵来看,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从外延来看,从科技创新的单轮驱动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多轮驱动,创新的范围愈加广阔。 copyright dedecms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还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辨证地阐明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要占用资源,但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既要发展,也要保护环境。当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矛盾的时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道路。

copyright dedecms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明确告诉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都是开放、透明、包容的,有利于有关国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中国的开放和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商机,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和平共处、发展共赢、和谐共容的“方舟”。

dedecms.com

    (5)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促进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时期工作的基本要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落实新发展理念,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产品和服务高品质的发展,是供给和需求高匹配的发展,是资源配置高效率的发展,是新动能不断涌现的发展,是风险有效防范的发展。比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在不断地孕育发展,传统产业不断通过技术升级焕发生机,新旧动能不断形成新的发展合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一定是这个地方的新动能比较强劲,一定是这个地方新的经济形态培育和发展的较快。过去讲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有东部和中西部差异的问题,现在南北的问题又比较突出和彰显出来。就全国而言,东南沿海、珠三角、长三角创新引领走在前面,新经济、新动能不断涌现,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但是,我国北方的个别省份,传统经济、传统产业比重过高,新经济的分量偏小,经济发展比较困难。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时提出的治本之策,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引,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任务,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本文来自织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样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肌体”,科技创新是“筋骨”,现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资源是“基因”,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技术先进的经济体系,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要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针对经济发展新阶段,着眼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而提出的新的战略任务。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七、动力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文来自织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重要论述,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的关键动力之源,是驱动中国经济的“两轮”,可将其归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动力论。

本文来自织梦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和多年累积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宏观经济平衡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大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要在适度扩大需求、理顺需求的同时,坚决地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供给侧。

dedecms.com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及内涵。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又多次在多个重要场合,特别是在2016年5月1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主攻方向、根本途径和重点任务等做了详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核心、本质、当前工作重点说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的方向在于提高供给的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使供给的质量与需求结构相匹配;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 copyright dedecms

    (2)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和需求相匹配、相适应,就是通过改革消除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的障碍,使“政府管理更加简约有效,市场更有效率,企业更有活力,个人更有积极性”,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dedecms.com

    第一,政府层面,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发挥“更好”作用。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在狠抓政策落地、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更加注重界定权力边界、责任边界和权责匹配,解决“放管服”中难点问题。其中,“放”要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要厘清市场和政府边界,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审批许可:“管”要创新监管、依法监管,以行政许可权集中改革带动监管体制创新,以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创新监管方式,以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元监管格局:“服”要在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上下功夫。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二,市场层面,要通过价格要素市场等改革发挥好“决定性”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价格改革,尽管现在政府定价很少,但是还有一些政府定价,资源配置价格要进一步改革,使价格更有弹性,更能反映供求。土地制度改革,要加速推进农村“三块地”和“三权分置”等改革。深化财税体制和金融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金融价格体系,解除“金融抑制”,减少各类补贴,切实降税减费等,通过财税、金融价格等信号引导要素资源流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有的省正在面临养老金寅吃卯粮的问题,不光当期入不敷出,甚至是把过去积累的老本都吃掉了,改革迫在眉睫。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企业层面,使国有企业改革做到“三结合”、“三能”,使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更具活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通过“三结合”即去产能与深化改革结合、减员与再就业结合、脱困与拿出杀手锏结合,着力解决富余人员的分离和再就业、不良债权的重组、企业破产重整等难题,使国有企业做到“三能”即生产能多能少,人员能进能出,企业能生能死。民营企业方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切实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产权保护;加快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建立规范企业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制度;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切实降低企业税费和资金等要素成本。 dedecms.com

    第四,个人层面,要通过体制改革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活力。发挥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作用,“集众智,合众力”,焕发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发展众创经济、分享经济。让人人参与,发挥潜能去追求人生价值;让人人受益,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壮大中等收入的群体。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机遇,努力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工匠精神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使更多企业形成独特优势,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copyright dedecms

    (二)坚持创新引领,增强发展活力

本文来自织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必须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用创新发掘增长潜力,用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dedecms.com

    (1)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9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14年8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dedecms.com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和目标任务。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根据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可分为3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3)“双创”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双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是培育新动能的有力支撑。尤其在当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万众创新可以把千千万万“个脑”联接成创造力强大的“群脑”,在智慧碰撞中催生奇思妙想,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供给。“精英”创业联动创新,“草根”创业带动就业;顶天立地的科技大企业引领,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孵化发展;互联网线上与线下共创众创,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机制、投资模式多方面创新相互交织。这正是中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 织梦好,好织梦

    (4)创新发展,通过“双创”搭建了科技革命向产业革命转化的平台。经济进入长周期的繁荣扩张阶段,根本动因是科技革命向产业革命的转化:新主导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群的扩大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与改造。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创造着新的产品、新的需求和新的工艺,从而创造着新的行业和部门;新兴产业通过乘数加速机制在加快自身扩张的同时,又通过连带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和其他有关产业的扩张。这样,通过投资扩张——收入增加——投资再扩张——收入再增加的多重累积效应和主导部门的多重带动效应,整个经济就进入持续的涨潮阶段。我们这一轮的经济新动能的成长也是以互联网新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产业化、市场化。

dedecms.com

    科技革命向产业革命转化的过程,靠千千万万科技精英与草根大众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认识的质变——科技革命;当科学技术运动的轨迹与经济生活的周期交叠在一起的时候,亦即当科技革命应用于人类生产活动时,产业革命也就相应地出现了。当前,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千千万万的人贯彻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创业、创新,推动了科技革命向产业革命转化。

copyright dedecms

    八、底线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 织梦好,好织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要树立风险意识、防范金融风险,牢牢地兜住社会底线。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好的结果。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可以将其归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底线论。

内容来自dedecms

    (一)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内容来自dedecms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各种风险矛盾叠加,要增强各种各样的意识,底线思维的意识、防范各种各样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的风险,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在出现重大风险时能扛得住、过得去。 内容来自dedecms

    (1)安全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意识、底线思维有很多论述。比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维护金融经济的安全。在一次政治局的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金融风险的诸多方面,包括不良资产的风险、流动性的风险、债务违约的风险、影子银行的风险、外部冲击的风险、房地产泡沫的风险、政府债务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经济领域的所有这些风险,归根结底是债务风险。

本文来自织梦

    (2)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坏处准备是用底线思维谋求主动的前提。只有对事物发展的最坏结果进行预判,才能守住底线;底线失守,往往意味着满盘皆输。但守住底线不是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努力,推动事物内部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争取最好的结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织梦好,好织梦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确保金融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打好风险防控的攻坚战,并将其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并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着力处置风险点、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金融风险有的是长期潜伏的病灶,隐藏得很深,但可能发生在一瞬之间。维护金融安全,就要吸取国际金融危机和“脱实向虚”的历史教训。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织梦好,好织梦

    (三)牢牢兜住社会底线 内容来自dedecms

    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任务依然较重;兜住民生底线,保障人民的基本民生需求,要求“下有托底”。我们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要使经济发展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更好地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