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与协调性评价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与协调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年 浏览:【字体: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也随之加剧。从社会经济系统角度出发,借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测度方法和土地利用多功能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内部功能形态转型的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在不同研究时段,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目标有所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的强度和速度也会受到影响;(2)2000—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集约效率水平总体上升,总体功能也随之上升,但各城市的差异比较明显;(3)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的协调性要高于环鄱阳湖城市群。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社会经济功能;城市建设用地;协调性;长江中游城市群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0 引言 内容来自dedecm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器[1]。城市建设用地作为城市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受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积极推进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功能评价与演化研究,是深刻揭示城市功能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城市功能需求与变化趋势的关键基础[2]。在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对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合理管控[3],是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土地利用转型作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4-5],最早由A.S.Mather提出,并由龙花楼等在研究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变化时引入[6]。随后国内外学者对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转型的理论与假说[7-9],区域的土地利用转型[10-11],耕地[12]、宅基地[13]和林地的转型以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社会、环境效应,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目前,对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比较丰富,但尚没有对土地利用的内部功能形态转型进行具体的界定和测度。

copyright dedecms

为此,本研究在拓展深化土地利用转型的概念内涵的同时,从社会经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利用转型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机制,并尝试借鉴土地利用多功能方法,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对城市建设用地内部功能形态转型的程度进行测度。通过综合评价矩阵方法,构建城市建设用地功能系统和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协调度评价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6个城市2000—2015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 内容来自dedecms

1 研究理论与方法 copyright dedecms

1.1 土地利用转型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机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于利益视角,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两个系统是具有一定利益互惠与利益冲突的耦合系统(图1)。在土地利用转型的过程中,一段时期内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禀赋和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构成具有特定状态的社会经济系统,并在不断完善自身系统的同时促进人口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等。然而,有限、稀缺的自然资源通常难以提供长期维持高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保障,人地矛盾日益突显。人们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土地管理职能部门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调整土地利用政策,并通过相关工程技术手段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更新,促进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隐性形态(如土地利用功能形态)与该时段内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阶段相适应的转变过程。土地利用转型的过程是在实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改变的同时改善区域的资源禀赋,提升土地利用潜力,实现社会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内涵 织梦好,好织梦

1.2.1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主要指在一段时期内与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用地形态转变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扩张与城市功能转型两个方面。城市空间扩张主要体现在土地扩张数量、土地扩张速度以及土地扩张结构变化[14]等方面;城市功能转型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功能、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15]和城市内部更新能力等方面。城市建设用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系统同样存在利益互惠与利益冲突的耦合关系:在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驱动下,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其结果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2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社会经济功能界定。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类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社会经济功能进行界定:首先,从土地利用多功能角度考虑[16-17],测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水平,其中土地利用经济功能是指保持工业生产、经济持续增长和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能力[18],包括经济生产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和交通功能3个子功能;土地利用社会功能是指提供就业服务与保障的能力、居住休闲和相关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包括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就业支撑功能、居住家园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5个子功能。其次,从社会经济要素的“投入-产出”角度考虑,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化水平[19-20]。 本文来自织梦

构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评价指标时应遵循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同时还应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操作性。本研究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并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16-17,21-23],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水平(A)、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B)两个目标层构建了城市建设用地社会经济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权重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表1)。

dedecms.com

copyright dedecms

1.3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评价 copyright dedecms

1.3.1 指标阈值与标准化。在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社会经济功能评价中采用确定指标阈值来评判现阶段各指标能够达到的合理值,主要通过中部城市平均或最高水平、国际或国内的公认标准和文献参考确定[16,18,23]。为使指标更具可比性,分别对正向指标(式1)和负向指标(式2)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式中:r′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r为指标实际值;i表示各项指标;ri1,ri2,ri3分别表示某个指标最不合理阈值上限、合理临界阈值和最合理阈值下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3.2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社会经济功能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化水平(B)主要采用经C2R模型改进后的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测算[19],从土地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政府投资方面构建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评价指标:投入方面,选取人均建设用地面积(B11)、地均从事二三产业人口(B12)、地均市区固定资产投资额(B13)、地均科学教育投入(B14);产出方面,选取地均二三产业生产总值(B15)、地均地方财政收入(B16)、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收入(B17)、地均吸引外资投入(B18)。

本文来自织梦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u)采用的是功能累积法,通过分目标层(u′)、子目标层(u″)和单项功能层(u■40)累积的功能值,层层递进,并通过每层所确定的权重逐层累加。公式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式中:u,u′,u″,u■和Wn,Wf,Wj,Wi分别为总功能、分功能、单项功能以及子功能的功能值和权重;u反映的是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社会经济功能水平,值越大,表示功能水平越高,值越小,功能水平越低。 织梦好,好织梦

采用功能转型动态度测度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的程度。公式如下:

织梦好,好织梦

d=(Tt+1-Tt)/Tt×100% 。(4) dedecms.com

式中:d为社会经济功能转型动态度;Tt+1和Tt分别表示t+1及t时期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值。按d值的大小划分为5个类型:d<-20%为快速退化;-20%≤d<0为缓慢退化;d=0为维持不变;0<d≤20%为缓慢提高;d>20%为快速提高。 dedecms.com

采用功能转型实现率(r)测度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的实际程度或水平,即为某一时间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功能值与理论最大值的比率,r≤1。按r值的大小划分为3个类型:r<0.4表示功能水平为低度持续;0.4≤r≤0.7表示功能水平为中度持续;r>0.7表示功能水平为高度持续。

本文来自织梦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dedecms.com

2.1 区域概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长珠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31.7万km2,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占全国的3.3%,8.8%和8.8%。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中部崛起、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了连接各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自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而导致的城市人口和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人地矛盾越发突显。如何在提升城镇化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协调土地和产业结构空间的合理布局、缓减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当前人们所遇到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的区域为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规划范围的30个城市,由于孝感市、仙桃市、潜江市和天门市建成区面积在2005年之后有所调整,导致2010和2015的建成区面积小于2000年的建成区面积,不适合本研究,故没有考虑在内。在规划中,正式确定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来自织梦

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湖北、湖南和江西统计年鉴,使用城市辖区为统一口径。市区GDP按可比价格换算至2000年为基年的实际GDP。各市的建成区面积以及不同用途分类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并参考新旧标准对各类用途建设用地进行归类。长江中游各市行政区边界矢量数据来源于国家1:100万基础地形图矢量化成果。 本文来自织梦

3 结果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1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

本文来自织梦

在2000—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空间扩张速度和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转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总体得到提升,且到2015年所有城市总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1)从功能转型动态度来看,在2000—2005年,除宜昌市、荆门市和岳阳市功能下降之外大多数城市都得到提升,特别是武汉城市圈有6个城市都得到快速提升,黄石市这一阶段的功能转型动态度达到117.53%;在2005—2010年,虽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较前一阶段的要快,但由于前一阶段的功能转型过快导致部分城市功能值不升反降,环鄱阳湖城市群在这一时期功能增速较另外两个城市群较快,九江市功能转型动态度达到87.27%;在2010—2015年,功能转型趋于平缓,其中黄冈、株洲、湘潭、宜春和上饶处于快速提升阶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从功能持续水平来看,各城市总体持续水平在研究期间有所提升,在2015年仅有益阳市和娄底市处于低度持续水平,武汉市的功能实现率最高达到69.56%,但没有城市能达到高度持续水平。而且在2005—2010年间,由于空间扩展速度较前一阶段较快而导致的功能转型动态度过大,到2010年低度持续的城市反而较2005年有所增加;从子功能转型优势度来看,除宜昌市、株洲市、湘潭市、南昌市、上饶市和抚州市之外,子功能之间的优势度逐渐减弱,功能日趋多元化。虽然大多城市都以经济功能为重心,但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经济效率都有不同程度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3)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各自城市圈省会城市为中心往外减弱的空间差异。主要是因为作为省会城市,投资和开发强度较其他城市要大,到2015年的功能值分别为3.62,3.14和3.26。虽然武汉市的功能值较高,但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功能值存在较大差异,这与湖北省对武汉市的投入强度较其他城市差异过大而导致,功能转型强度总体上表现为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功能平均值分别为2.57,2.32和2.24。 dedecms.com

4)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转型程度不同时期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当地经济发展方式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在“十五”规划期间,主要为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表现出各自城市群省会城市周围的城市功能转型处于快速提升水平;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经济发展力度继续加大,年均新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上一时期快,特别是武汉市。但土地利用的潜力是有限的,加上部分城市大量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有序性下降,导致功能值有所下降,在前一时期处于快速提升的城市在这一时期都处于缓慢或快速退化阶段;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武汉市和长沙市做为两型社会的实验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不再盲目追求以新增建设用地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注重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和交通设施,功能转型速度较上一时期平缓。

copyright dedecms

3.2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内部功能转型协调性评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利益视角出发[24-25],对城市建设用地内部功能协调性进行评价,其空间分布见图2。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1)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的协调性总体均处于提升趋势。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单项功能和总功能的提升,提高了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性,如抚州市的协调度从2000年的极度失调到2015年的勉强协调,提升比较明显。武汉市、长沙市和南昌市基本上保持在良好协调和优势协调之间,在2015年协调性达到最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和集约效率水平总体有所提升,但部分城市由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禀赋的限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潜力变小,效率水平有所下降。如武汉、鄂州、湘潭、衡阳、南昌和新余等城市。 copyright dedecms

3)从空间分布上看,基本上呈现以每个省的省会城市为中心总功能和协调度最高,中心城市周围也受中心辐射的影响,大部分城市的总功能和协调度相对较高。如黄石市、岳阳市和九江市等。 本文来自织梦

4)从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来看,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在2000—2005年间协调性明显高于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在2005—2010年间经济水平大力提升,同期,环鄱阳湖城市群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用地功能系统和社会经济效益系统的协调性得到明显提升,如九江市和抚州市。随后在2010—2015年间,大城市群在以两型社会建设和“五个协同发展”的理念下,到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不再单纯以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协调性整体得到有效提升。

织梦好,好织梦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来自织梦

4.1 结论

copyright dedecms

1)土地利用转型是一种有序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式。表现为土地利用在空间结构和功能形态上的转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经济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是相互耦合、利益互惠与利益冲突的两个系统,可以通过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协调两个系统以保持平衡状态。 本文来自织梦

2)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特征看,受政策的宏观调控,在不同研究时间,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目标有所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的强度和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在时序上整体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上升趋势;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数量结构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内部功能的水平,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扩张越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内部功能转型的强度也越大。 织梦好,好织梦

3)从评价结果上看,2000—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社会经济功能、集约效率水平总体上升,总体功能也随之上升,但各城市的差异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受城市所处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因素影响。

内容来自dedecms

4.2 讨论 dedecms.com

土地利用转型是在当前土地资源短缺背景下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程度进行测算,在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内部功能转型的协调度进行评价,能较好把握城市土地利用转型的合理性,能揭示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互动机制,把握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转型规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合理管控。由于本研究对城市土地利用内部功能转型的界定仅从研究目的出发,没有考虑生态环境要素,有可能在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上存在不足,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本文来自织梦

(作者:姚尧 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李江风 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媛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织梦好,好织梦

[1] 陈本清,徐涵秋.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遥感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1):79-83. dedecms.com

[2] 姚尧,李江风,童陆亿,等.中部3省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时空演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0):1564-1574.

织梦好,好织梦

[3] 陈华飞,洪旗,冯健.“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城市规划目标导向的方法创新与实践[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6):155-16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20(6):645-652. copyright dedecms

[5] 龙花楼.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1):87-90. 内容来自dedecms

[6] 龙花楼,李秀彬.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分析——以长江沿线样带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44-149.

本文来自织梦

[7] 龙花楼.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J].地理学报,2006,61(10):1093-1100.

copyright dedecms

[8] 李秀彬.农地利用变化假说与相关的环境效应命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1):1124-1129. 织梦好,好织梦

[9] 龙花楼.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131-138.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 牟振宇.近代上海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过程研究——基于GIS的近代上海法租界个案研究(1898—1914)[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6-11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 郭丽英,狄黎平,李刚,等.GIS支持下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转型探测研究——以陕西延安宝塔区为例[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25(12):1467-1478. dedecms.com

[12] 宋小青,吴志峰,欧阳竹.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功能变化[J].地理学报,2014,69(4):435-447. 内容来自dedecms

[13] 龙花楼,李秀彬.长江沿线样带农村宅基地转型[J].地理学报,2005,60(2):179-188.

copyright dedecms

[14] 刘庆,陈利根,任辉.长株潭地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6):116-119.

织梦好,好织梦

[15] 乔陆印,刘彦随,陈聪.海南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及利用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3):118-123. copyright dedecms

[16] 张晓平,朱道林,许祖学.曲_藏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6):185-194. 织梦好,好织梦

[17] 王枫,董玉祥.广州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5,37(11):2179-2192.

dedecms.com

[18] 王枫,董玉祥.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广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0):1698-1713.

内容来自dedecms

[19] 付丽娜,陈晓红,冷智花.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169-175.

copyright dedecms

[20] 张雅杰,金海.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1] 傅伯杰,陈利顶,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3-118.

织梦好,好织梦

[22] 孟祥旭,梅昀.基于耦合关系原理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6):26-31. 内容来自dedecms

[23] 甄霖,曹淑艳,魏云洁,等.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4):544-551. copyright dedecms

[24] 董哲仁.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功能综合评价的矩阵方法[J].水利学报,2006,37(9):1038-1043.

copyright dedecms

[25] 张郁,杨青山.基于利益视角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诊断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4):166-170.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