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粤港澳区 > 聚焦“五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聚焦“五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发布时间:2019-03-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综研视点》2018年第39期 浏览:【字体:

在8月15日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较之以往的表述,不仅强调“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强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应该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目标。

本文来自织梦

如果“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对标国际一流湾区,那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则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求。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的目标与国家发展趋势同频共振,是国家顺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引领。

dedecms.com

有关“高质量发展”的解读虽各有不同,但基本共识已经形成:第一,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缺乏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发展,一定不是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既包括粤港澳三地社会的和谐,也包括粤港澳之间社会的和谐。第二,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和目标。“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服务完善、公共交通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湾区。

本文来自织梦

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经济发展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较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临诸多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从支撑力、创新力、驱动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等五个方面入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dedecms.com

1、巩固支撑力 dedecms.com

居民创富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从规模和体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GDP有望在2020年达到2万亿美元(占全国比例14%左右),在2025年成为GDP总量世界第一的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人口总量达到6956万,其中广州、深圳两市新增常住人口合计超过100万,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也保持良好的人口增长态势。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进入稳定发展状态后的常住人口应在8000万左右,而实际的活动人口将达到1.2亿-1.4亿(2050年)。 内容来自dedecms

从人均GDP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差距较大。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旧金山湾区、以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纽约湾区,人均GDP高达10.5万美元和8.33万美元,傲视全球。而高端制造产业、港口工业依旧发达的东京湾区,其人均GDP也达到5.26万美元,足以表明国际一流湾区里面居民个体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个人创造的价值都很高。人均GDP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代表湾区居民创造价值的能力、个人素质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大力提升湾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至少实现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的人均GDP为2.2万美元),以支撑大湾区经济发展。 dedecms.com

2、强化创新力

copyright dedecms

创新是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R&D投入、PCT量和高校、科研机构、最具创新公司、独角兽公司等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有超常规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的要素资源和历史机遇。港澳的特殊优势,有利于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创新要素资源进入港澳的力度将会加大,港澳在科创领域的特殊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将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联通全球创新网络。一方面公共部门和企业要加大R&D投入,建立产学研体系,提高PCT量级;另一方面将打通港澳与内地的科研要素资源,利用港澳优势吸引全球科创资源集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优化驱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服务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一流湾区均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占比高于80%,纽约湾区更是接近90%,驱动其他产业高端发展。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第三产业占比64.45%,即使是港澳穗深四个“核心城市”的第三产业平均比重也只有74%。大湾区内地其他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向高端化发展的道路更远更艰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并非所有城市都向服务业发展,而是在城市合理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打通湾区产业链,实现生产和服务要素的一体化。其中的关键是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发挥区域和全球影响力。同时也要促进深圳金融在湾区的协同发展,共同形成对湾区经济的持续驱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4、提高集聚力

内容来自dedecms

要素资源聚集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国际一流湾区通常是企业总部的集聚地,能够满足总部在服务、人力、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湾区同时也是各种国际组织和机构集聚的地方,具有全球资源调配的优势;大量的国际性会议也基本选择在湾区举行,可以扩大国际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澳门和广州三个城市在集聚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大湾区总体的优质资源还不够多、吸引力有待提升。未来在湾区一体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香港、澳门的国际化优势,在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持续改善,扩大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吸引力,并与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共同打造优良的湾区商业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 本文来自织梦

5、扩大辐射力

织梦好,好织梦

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一流湾区通过发挥自身枢纽效应,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在区域和全球的流动,形成强大的外向交流、高效连接和外溢功能及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在机场、港口等领域展现出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需要强化湾区内各机场、港口的协同效应,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对标全球,提升流通效率,形成对外发展的强大合力,扩大在全球的辐射带动动力。

织梦好,好织梦

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内地与香港、港澳保持良好沟通与协调,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在行动上保持同步,共同努力、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dedecms.com

谢来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

dedecms.com

六方面发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copyright dedecms

汪云兴

本文来自织梦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韩正副总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一深圳一香港一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dedecms.com

依托湾区城市群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当今世界城市、经济及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趋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来自织梦

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国际水准的科研团队、国际化创新型教育、开放协同创新、科研体制改革创新供给等方面发力,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dedecms.com

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copyright dedecms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对比发现,旧金山、纽约、东京、北京、上海等创新中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都被纳入了国家创新体系,并予以重点布局。

copyright dedecms

以旧金山湾区未来,他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一大批国家顶级实验室。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在我国,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22个,国家“十三五”规划新建大科学装置16个,其中北京有7个,上海有5个,均是大科学装置的高密度布局城市。 本文来自织梦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所突破,大科学工程体系逐步健全,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室(江门)、加速器驱动澶变系统研究装置(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惠州)等重大基础设施将陆续投入使用。但与三大湾区和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和系统性还有待加强。着眼国际科技竞争需要,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聚焦更前沿科技创新工作,建议在现有大装置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布局若干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夯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2、重大科研平台 copyright dedecms

重大科研平台是吸引和汇聚顶尖科学家,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旧金山湾区拥有大量由联邦资金支持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独立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全球研发1000强企业中,大概有100家在纽约湾区设立了研发中心,比如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IBM、华为等,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内容来自dedecms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布局各类创新平台,工程研究逐步体系化,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重点科研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载体。

内容来自dedecms

与此同时,去年12月,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等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启动建设,目标是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copyright dedecms

我们也特别注意到,会议强调:“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设立了12个分院,有10类院属机构。从会议精神来看,这次在香港设立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具体会建设什么类型的研究机构,还有待观察。但从香港的科技比较优势和发展诉求来看,可能会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布局若干研究机构。这样可以通过中科院把香港优势领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有利于促进其融入国家科技体系,更紧密地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总体而言,“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丰富了中科院与香港科技创新合作内容和形式,对于完善和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平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3、国际水准的科研团队 dedecms.com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中之重的任务是要培育和汇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 copyright dedecms

以旧金山湾区为例,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就有5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硅谷地区拥有1000多名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数万名工程师,25岁以上人口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20%,吸引了全球100多万名高科技人员,还拥有一大批青年创业者。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再来看纽约湾区,仅纽约州就集聚了美国10%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40万名。纽约大都市范围内的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的校友中共有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内容来自dedecms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人才栖息地。广东省大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团队落户广东。依托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知名院校,培育了一批院士科学家团队。但与国际知名湾区相比,我们的科研人才数量、质量等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面向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形成更加精准、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优势,全球遴选和发掘前沿领域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领航型创新型企业家及一大批高质量科技技能人才。

内容来自dedecms

4、国际化创新型教育 copyright dedecms

发展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是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协同能力的前提条件和长远战略安排。三大湾区高校数量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它们不仅发挥着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功能,而且还不断培养创新人才、产生新知识、衍生新企业。 copyright dedecms

旧金山湾区大学数量70多所,大概每10万人和每245平方公里就拥有一所大学。2017年大概有10所大学进入全球100强,其中,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位居第3、第5和第25名。纽约州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占全美的10%左右。整个纽约湾区有5所世界100强高等院校。东京湾区是日本的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及人才高地,东京集中了日本30%的高校和40%的大学生。 copyright dedecms

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70多所,约占全国的6%。内地九市院校相对集中,与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区比还相对较弱,占全国比重相对较少,排名靠前的高水平大学不多。香港、澳门,尤其是香港是国际一流大学的集聚地,有5所大学进入世界100强,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医学等学科实力较为突出。然而,香港大学的知识转化、服务带动能力还有待提升,与哈佛、斯坦福等顶级大学相比,综合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下一步建议,一是大力支持香港等城市的高校建设基础研究机构,增强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全球知名度,培育世界一流学科,打造湾区科学研究的重要引擎;二是支持开展高等教育创新导向功能改革,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由知识灌输向创新培育转变,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的敏感度;三是支持香港、澳门高等院校与内地科研机构加强产学院合作,把港澳科教优势转化为湾区科技创新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5、开放协同创新 dedecms.com

会议强调:“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一深圳一香港一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中可以看得出,推动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必选题。 织梦好,好织梦

开放创新表现在创新资源汇聚的国际化、创新活动组织的国际化、创新规则的国际接轨、创新能力的全球辐射等方面。以旧金山湾区为例,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人才集聚的规模效应有效地驱动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创新产出,推动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硅谷地区外国出生人口比例约为36%,加州、美国这个比例仅为27%和13%。硅谷地区的科学和工程领域60%以上是外国移民,美国不到30%。

dedecms.com

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除了香港和澳门,内地九个城市的国际人才比例是比较低的,国际科研活动还不够多。面向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就业、发展的系统制度安排,面向全球吸引人才、利用人才。除此之外,建议设计全球性科技创新议题和创新活动,布局一批海外创新中心,优化全球创新网络,开展开放式科技创新合作。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协同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特殊性,在全世界湾区中独一无二。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元的区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协同合作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前不久,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支持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中央科研计划,允许科研资金跨境使用。这仅仅是中央支持港澳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政策的突破与放宽,将有力促进创新要素资源在内地与港澳之间高效便捷流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再从空间上看,会议提出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比原来广东省提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有所延展。接下来,随着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便利化政策措施落地,围绕这条创新走廊的“区域协同创新”活动将更加紧密和密集,将会发挥更大的脊梁支撑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科研体制改革创新供给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以科研体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科技“软环境”营造是促进区域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世界三大湾区一系列关于创新成果保护和激励、金融支持、税收安排等制度安排,比如美国的史蒂文森一怀德勒技术创新法、拜杜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日本的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的各项税制、大学技术转让出让促进法等等,很大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世界上创新生态发育最成熟、创新集群最具多样性、创新环境最优越的地区。

内容来自dedecms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除了在大装置、大平台、大团队、大学等“硬条件”方面发力外,更为关键是能够促进这些创新要素高效发挥作用的“科研体制机制”供给。 dedecms.com

可以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制度独特、区位独特等优势,在创新法制环境、新技术培育、新产品应用、开放创新等方面,选择一些城市或特定区域,开展探索和试验,加快向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全面激发整个湾区的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潜力。 本文来自织梦

汪云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内容来自dedecms

“五维”协同,构建结构科学、高效集约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曹钟雄

copyright dedecms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湾区战略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也标志着大湾区迈出了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坚实一步。 织梦好,好织梦

韩正副总理在会上强调:“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城市发展规律显示,随着城市群经济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空间将从单中心都市区向多中心都市圈及大都市连绵带扩展。实现创新有高度、城市有活力、产业有层次、空间有秩序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结构科学、高效集约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在于此。

本文来自织梦

相比世界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特点。大湾区发展格局更需要在发展规划衔接、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生态共建、城市功能分工、营商环境优化等五大维度上有机协同,形成合力,共探发展新路径,共创发展新格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决策共商,促进规划有机衔接

本文来自织梦

规划衔接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做到规划体系在顶层设计基础上纵向有衔接、横向有沟通。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规划有待衔接,如港澳规划独立完成,深圳、广州、东莞总体规划需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则由广东省审批。未来,需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各城市的规划指引和统筹协调能力,强化大湾区规划衔接。 copyright dedecms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相关规划需要打破和改变过去闭门做规划的传统做法。11个城市需要在各自规划上进行协商,形成规划协商机制。破除行政级别的制约,促进城市之间规划的衔接。开门规划,群策群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总体规划落到城市、落到社区、落到道路上,改变规划多、落地少的局面。 内容来自dedecms

2、互联互通,共建新型基础设施

织梦好,好织梦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高效集约发展的基础。通勤便利是世界级大都市圈最重要的标志,当都市圈区域之间的通勤率达到一定高度,都市圈内部的联系便不容易被割断。国外都市圈经验表明,主城和周边城市之间一小时的通勤时间比较有吸引力,据统计,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都市圈单程平均通勤时间分别为43、40、38、69分钟。粤港澳大湾区应以世界级都市圈标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打造世界级空港群,加强湾区内机场的协调和交通的联通,争取空域资源的开放。规划立体交通体系、通关体系等,加快高铁、城轨、地铁的有机衔接,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打造通勤都会区。 dedecms.com

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和城市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应更关注网络基础设施、金融科技设施、智慧城市平台、网联汽车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转型升级、城市服务、民生服务等的支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体系、智能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和相互支撑。 内容来自dedecms

3、链条重组,构建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世界级产业集群作战略内核,尤其是新经济和创新生态领域。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不应过度依赖相对单一的产业,应转向相对复合的产业生态、经济生态,需要向外突破,寻求外溢效益。在以工业4.0、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趋势下,更需要构建世界级的产业生态体系。面对新技术、新经济的突飞猛进,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制造工厂,需要调整上下游传统产业链条,着力建设以新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生态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当前,香港的金融、贸易、航运,澳门的休闲旅游,深圳的高新技术、科技创新,广州的装备制造,东莞、佛山的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需要在新一轮产业和技术变革下深度融合,在大湾区内部形成相对自足的产业生态,在新经济领域形成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大湾区沟通内外、连接全球的独特优势,促进要素资源双向进出、有序流动,培育和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提升产业支撑。构建新经济、新业态、新生态,促进湾区新经济产业链条更完整,产业生态更自洽,形成大湾区现代产业生态协同共建新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

4、合理分工,切入全球城市体系 dedecms.com

当今世界经济版图,活力最强、发展最快的区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并以此形成城市群。世界最著名的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无不是充满活力和高效运作的城市集合体。粤港澳大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深化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大湾区11个城市不仅需要在湾区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更需要以各自特色和优势切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旧金山湾区拥有9个县市,700多万人口,主要有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三个大城市,和众多各具特色的小城市,最终形成一个世界级都市圈。香港虽是国际化城市,但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加坡等城市比也存在短板。深圳、广州在全球城市中尚属于二线城市。 织梦好,好织梦

香港、澳门应进一步提升国际城市链接度,推动湾区世界影响力的提升。深圳、广州应加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提高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其他城市应做强做大自身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独角兽”城市。在大湾区内,各城市围绕制造、科技、文化、生态等多功能、多产业、多载体、多空间进行功能互动、协调发展,构建充满都市活力的城市群。

copyright dedecms

5、制度创新,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copyright dedecms

营商环境是构建大湾区发展格局的制度保障,是提升大湾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促进大湾区营商环境向国际一流迈进,要以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为抓手,形成三地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新格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符合国际规则的质量、技术、安全、环境、知识产权等标准,提升对高标准国际规则、标准的适应力,有效促进湾区内全要素流通、区域分工合作。

织梦好,好织梦

制度创新还包括以香港和澳门为龙头,以自贸区为引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开放的发展格局。推进自由贸易方面的协作,构建大湾区自由贸易区联盟,实现粤港澳区域合作跨越式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曹钟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copyright dedecms

发放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同等待遇’’稳步落实

内容来自dedecms

文雅靖

dedecms.com

8月15日,韩正副总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港澳台居民证件便利化、进一步便利港澳台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等政策措施。” 随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立即就港澳台居民证件便利化措施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dedecms.com

近年来,中央高度并持续关注制定和完善便利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这一主题,惠及百姓的各种便利化措施陆续出台。如8月3曰,国务院宣布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解除了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的制约,为港澳台居民带来重大利好。给港澳台居民发放居住证,是继全面取消就业许可之后,落实港澳台居民“同等待遇”的又一重要举措。

内容来自dedecms

如果说取消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是松绑和放宽,那么实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制度则是“便利+赋权”,即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工作生活更加便利,并被赋予相关权利。对于落实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发展的同等待遇问题,二者同等重要。相对而言,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含金量”较高,是实施和促进港澳台居民证件便利化的重要一环。发放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将有效解决过往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工作和生活时遭遇的各种不便利,将为港澳台居民顺利融入内地提供有效路径和实质保障。

织梦好,好织梦

1、明确港澳台居民在内地的居民身份意义重大 dedecms.com

长期以来,缺乏与内地居民身份证相同的智信化的身份证件,是造成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生活最不便利的原因之一。“回乡证”“台胞证”与内地身份证号码数量和编制方式不同,无法凭此登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多数需要验证身份的电子平台。此外,“回乡证”“台胞证”的制作技术也与内地身份证存在差别,内地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终端和设备对其不予识别,港澳台居民在诸如网上购票、自主取票、办理金融业务等使用上极不便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办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首次明确了港澳台居民在内地的居民身份,且居民身份证号码编制方式和证件制作技术与内地居民身份证相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号码编制方式采用国家标准,证件技术标准制作采用内地居民身份证的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系统,确保港澳台居民能够使用依托电子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自助服务项目。 织梦好,好织梦

2、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具有身份证明效力

copyright dedecms

《办法》第11条明确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身份证明效力,将彻底解决以往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生活只有旅行证件、没有身份证明证件的窘迫。当前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生活主要使用“回乡证”或“台胞证”。这两类证件均属旅行证件。港澳台居民在内地购房、参加高考或资格考试(如司法考试)、参与招投标等活动时,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公证。如港澳居民需要回港澳地区,寻求具有司法部授权“中国委托公证人”资格的机构进行身份证明公证,费时耗力且成本高,每次公证费用在3000—6000港元不等。

织梦好,好织梦

《办法》规定,港澳台居民“在大陆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时,有权以居住证证明身份,大陆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否则就是违法。”这一规定,将彻底解决港澳台居民身份证明公证问题,为港澳台居民提供极大便利。 内容来自dedecms

3、居住证持有者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便利

copyright dedecms

《办法》第12、13条规定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有者享有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国家和居住地提供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将全面覆盖进入内地发展的港澳台居民。

织梦好,好织梦

落实港澳台居民在内地的同等待遇,是促进港澳台居民顺利融入内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等活动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李克强总理2018年3月在全国人大会议答记者问时表示,大湾区将逐步实现对港澳台居民的同等待遇。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制度,就是对落实港澳台居民同等待遇的有效方式。以往港澳台居民尚未享受到的同等服务和福利,诸如老年人乘车优惠、公园免费开放等,将迎刃而解。

dedecms.com

4、落实港澳台居民同等待遇需久久为功

copyright dedecms

落实港澳台居民“同等待遇”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稳步推出新政策,持续改进现有政策,臻于完善。 dedecms.com

第一,推动落实非长居港澳就业人员的证件便利化。 《办法》规定,“前往内地居住半年以上”是港澳台居民申请居住证的前置条件。鉴于深圳、珠海特殊区域(如深圳罗湖和珠海横琴)与港澳关系密切,为减少住房成本而选择每日跨境就业的港澳人士为数不少,对这类港澳居民,应实行更加便利化的政策。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尽快出台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创业的配套政策。以往港澳台就业人员购买社会保险等需要与就业证挂钩,取消就业许可后,应及时修订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确保新旧政策顺畅衔接。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三,重视港澳台居民人士的需求。如对在大湾区就业创业的港澳台居民的子女在教育上给予“同等待遇”,保障港澳台居民子女与所在城市户籍居民子女享有同等入学条件。 内容来自dedecms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施工阶段,促进生产要素便捷流动是关键之一。便利港澳台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有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扫除了港澳台居民在内地生活就业的各种无形障碍,有利于推动港澳台居民进入广东发展、有利于促进要素跨境便捷流动。

dedecms.com

可以预计,会有更多为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发展提供便利的相应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为港澳台居民融入内地发展提供坚实有力保障。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将进一步增进港澳居民归属感,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促进台湾同胞的国家认同,维护国家统一。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