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社会服务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8-01-26 作者:派智库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 浏览:【字体: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这段时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气势磅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回顾了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深刻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鲜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并将其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科学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全面部署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总纲领、总部署、总动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强调和部署改革开放与经济工作,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报告第五部分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专门部署。新思想、新时代、新矛盾、新征程、新部署,对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部门,将按照中央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工夫,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这里,结合工作实践,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重点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经做了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等方面,谈一下学习认识和工作体会。

dedecms.com

一、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dedecms.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概括起来就是“九个明显改变”: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明确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确立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解决了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的重大问题。在这一经济政策框架指引下,着眼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方式在转变、结构在改善、动力在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特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重大转变。需求结构“消费超投资”,2013年~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今年前3季度贡献率达到64.5%,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产业结构“三产超二产”,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前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是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特点。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新动能加快成长,新登记企业平均每天达到1.6万~1.7万家。2016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5年来,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出了政策组合拳,确保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空间。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年~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今年前3季度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稳步增加到去年的74万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80万亿元。我国GDP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2万亿斤,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6%。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建设快速推进。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均稳居世界第一。四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着,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长江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大工程以及黄金水道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差别化区域政策成效显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五是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2016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一是“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大幅度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据调查,今年网民对“放管服”改革的满意度达到89.9%。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投融资体制改革领域,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全面革新,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削减90%。在价格改革领域,由市场形成的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比重已经超过了97%。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稳步开展,电力、油气、盐业、国有林区林场、公务用车制度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三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出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政策,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着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24个领域开展了失信联合惩戒、在4个领域开展了守信联合激励。四是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金融监管得到改进。“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两年来仅“营改增”就累计减税1.06万亿元。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格局正在形成。一是“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积极推进,得到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000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二是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引进来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连续5年居世界前三位,今年三季度利用外资增长己由负转正,外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走出去结构进一步改善,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国际产能合作成果丰硕,推动我国产能、装备、技术、标准和品牌走出去,对外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对外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稳居世界前列。三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推动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成果,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dedecms.com

第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着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本完成580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减贫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二是就业收入持续改善。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今年前9个月又新增1097万人。2012年~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快于GDP增长,更快于人均GDP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建立了涵盖8大领域81个项目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重达到50%左右。 dedecms.com

第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5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着力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治理行动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环境状况得到改善。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用水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增加到84个。从制度创新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覆盖国家和省级、陆域和海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基本建立。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积极推进。从国际合作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并于2016年在杭州出席《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对协定的达成和快速生效,发挥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推动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结果,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决策部署、政策措施、成就和变革,构成了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copyright dedecms

二、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织梦好,好织梦

我国经济体系随着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优化。旧中国以农业为主,工业支离破碎,还谈不上有经济体系。新中国诞生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要求下,在“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经济体系也更加完善。加入WTO以来,在开放环境下完善和健全了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党的十九大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这一重大战略性举措。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重点要把握好4个方面。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四个伟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每一个条目、每一项内容,都对经济建设和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经济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聚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工作的指引,彻底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扭转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着力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等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性、思想性,也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针对性,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结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稳不能忘忧,好中要知难。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必须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经济基础,必须推动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总抓手,引领中国经济航船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行。 copyright dedecms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起,这一提法已经有60多年了。从改革开放初重提这一矛盾算起,也有3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就是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内容来自dedecms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从社会生产发展看,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能源、原材料、机电、轻纺等领域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建设也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总体上已经发生重要转变。从人民需要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看,不平衡是从发展的领域范围讲的,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不充分是从发展的层级和质量讲的,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产业、行业、企业分化的现象凸显,能源、原材料等领域还存在过剩产能,机械、电子等领域技术升级面临较大制约,部分企业高负债、高库存运行的风险犹存,劳动力、资源等成本上升现象有所增加,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扶贫脱贫、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亟待加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矛盾还相当突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发展也有不平衡的问题。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互掣肘、相互交织,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就是要在继续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良性互动,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但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目前全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发达国家为3万~4万美元以上,我国还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事业线,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科学发展。 dedecms.com

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条件,提出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这也成为不少国家希望学习借鉴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经过努力,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完善了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蓝图已经绘就,目标远大宏伟,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只有3年时间,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原定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前15年实现。目前看,既有良好基础和发展势头,但也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需要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但目前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的水平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实质性改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于40%,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品牌、质量、标准上差距还比较大;目前,科技人员总量超过8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但高层次人才仍然稀缺,世界级大师更是匮乏,全国高级技工的缺口达上千万人。 本文来自织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发展关口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深刻理解这一转变,要从两方面看。 本文来自织梦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1979年~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近年来保持在6.7%~6.9%区间;经济结构由中低端产业为主,转为向中高端产业发力,2013年~2016年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保持在10%以上;经济增长由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创业、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但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黑天鹅”现象、“灰犀牛”现象、“木桶”效应等风险考验。只有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着力攻坚克难,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性突出。我国发展面临“四大陷阱”等危险考验,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执政者可能遇到的“塔西佗陷阱”,以及新兴大国崛起中潜在的“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看,虽然世界经济复苏有了一些起色,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地缘政治冲突都存在巨大变数,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只有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织梦好,好织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着眼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意志,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切实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来自织梦

三、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内容来自dedecms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指导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总部署、总要求。这个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可以从6个方面把握,概括起来就是“贯彻一个理念,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条主线,推动三大变革,加快四个协同,健全三有体制”。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是贯彻“一个理念”。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着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凸显,人均GDP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第七十八位。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重点要领会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是坚持“两个优先”。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发展的永恒主题。这几年,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0%,重点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在6%以上,今年前3季度财政收入增长接近10%,为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提质增效打下了良好基础。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着力改变过去主要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规模扩张的思维定式、行为惯性、路径依赖,以及由此产生的产能过剩、库存过多、杠杆过高、风险加大、效益低下、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优势转变。同时,必须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效益与速度的关系,按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了“硬着陆”,顶住了下行压力,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高了质量效益,促进了转型升级。这些好的经验、做法,需要总结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是抓住“一条主线”。就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尤为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供给质量和供给数量失衡等问题,导致经济循环不畅、质量效益不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有效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衔接供求关系,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由静态供需平衡向动态供需平衡的跃升。为此,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从完善和重塑供给体系入手,以调整优化结构为主要任务,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强大动力,以加快科技创新为有力支撑,做强实体经济,做强工业,做强制造业,打造国民经济的脊梁,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提高企业、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是推动“三大变革”。就是要通过发展和改革、通过科学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质量变革,就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发展水平。推动效率变革,就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动力变革,就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3个变革,必须切实把提质增效放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经济建设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下一步战略目标的描述,并没有数量翻番类的表述。这就是要解决好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认识问题,引导各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把发展引导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上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内容来自dedecms

五是加快“四个协同”。就是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共同构成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必须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持续驱动力;必须以现代金融为保障,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便捷、功能多样、成本合理的融资服务,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功能;必须以人力资源培育为支撑,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各类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2%,劳动从业人员超过7亿人,技术人才超过1.5亿人,金融总资产达200多万亿元,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是要把各种要素调动好、配置好、协同好,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六是健全“三有体制”。就是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9000多万户。其中,企业约3000万户,再加上约2亿家庭经营的农户和城市非工商户创业者,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同时,宏观调控方式不断创新,采取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等措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应尽职责。具体而言,市场机制有效,就是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微观主体有活力,就是要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激发企业家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宏观调控有度,就是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关键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方面,促进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以全面开放促进全面改革、全面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推动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层次加深、质量提升,以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四、全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部署

织梦好,好织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这里,结合工作实际,重点介绍九方面任务和工作层面的一些考虑。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举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主要经济体为刺激需求,大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这虽然缓解了危机冲击,但也带来了不小的后遗症。为促进经济稳定复苏,一些国家采取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克服困难。我国经济在应对危机中保持了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下行压力加大。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定步伐,“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部分行业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也促进了总供求关系缓解。下一步必须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重点工作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四是强化基础体系支撑。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五是推进存量增量调整。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做好存量增量的“加减法”。六是调动社会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要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补上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重点工作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提高创新基础能力。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倡导创新文化。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四是培育创新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五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dedecms.com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稳,天下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变成了结构性矛盾,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好新农业、新乡村。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优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二是健全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三产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四是完善制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还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体制机制创新的办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dedecms.com

第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区域分化问题还比较严重。2016年,我国共有5个省区市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但依然有6个省区市经济总量还在万亿元以下;省与省之间人均收入的差距最高达4倍,乡村一级的差距更大;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很快,但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东北地区发展也遇到了困难。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重点工作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从传统“四大板块”的角度,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二是从重点地区的角度,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三是从特殊地区的角度,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四是从陆海统筹的角度,加快壮大海洋经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五是从城乡协调的角度,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copyright dedecms

第五,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新理念、新矛盾、新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健全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调控工作指明了方向。重点工作主要包括7个方面。一是增强规划引导功能。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体现到年度指导性计划和季度、月度经济分析报告中。创新规划实施机制,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相互协调的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完善调控方式方法。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注重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做好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前瞻性、灵活性和协同性。三是优化调控目标体系。要强化新发展理念的指引,更加突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总量指标与结构指标、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间的统筹平衡,确保重点突出、相互衔接、导向明确。四是强化调控政策体系。要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精准实施产业政策,创新完善区域政策。五是有效发挥消费投资作用。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六是加强社会预期管理。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强化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理,稳预期、稳信心、稳市场。七是着力维护经济安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密切跟踪分析和及时防范化解涉及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各类风险隐患。

dedecms.com

第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创新,关键靠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工夫,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持续转变政府职能。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并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创新监管方式,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是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三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四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多年来,我国引进外资、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目前人均利用外资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境外非理性投资和经营不规范等风险突出,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必须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重点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二是继续吸引外资。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三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要健全政策框架和推进机制,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商业原则、国际惯例,积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切实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四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织梦好,好织梦

第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目标。当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重点工作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强力脱贫攻坚。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二是提升就业收入。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坚持教育优先。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四是强化社会保障。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五是促进国民健康。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支持社会办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九,大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态保障。我国是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重点工作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推进绿色发展。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二是强化污染防治。要推动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处理等工作,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三是加强生态保护。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改革监管体制。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五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落实减排承诺,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内容来自dedecms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折不扣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重要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