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世经 > 其他国家 > “三大变革”引领世界经济新周期之变

“三大变革”引领世界经济新周期之变

发布时间:2019-01-29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18年第 浏览:【字体:

走遭十年“新平庸”的世界经济似乎已逐渐摆脱危机阴霾,从危机以来的持续衰退开始走向更积极的复苏增长。但从长周期视角来看,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仍处于上一轮发展周期的衰退期,全球经济持续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的“结构性低迷期”。走出“结构性低迷”的出路,依赖于世界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长周期。着眼于21世纪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三大变革”将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发展新周期:一是新科技革命重塑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二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构全球化发展新格局,三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重建世界经济发展新规则。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经济周期性转换过程中,中国新时代将带给世界新机遇,既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有效复苏和增长,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长周期的孕育和增长新阶段。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新科技革命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世界经济新周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显着回升、发展势头明显好转,出现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全球同步复苏,大大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可以说,目前世界经济基本结束了危机十年以来的持续低迷与衰退,开始走向更积极的增长与复苏。当然,如何看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仍有不少争议,尤其是对于目前的复苏究竟是一种周期性现象,还是一个趋势性现象,确实还存在很多不同看法。笔者认为,观察世界经济,除了要关注和把握其短期增长走势,更需要从长周期的视角对世界经济长期发展趋势加以全面审视和综合判断,才可以不为短期波动所左右,才可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世界经济的有效复苏亟待新旧长周期之变 本文来自织梦

回望阴霾笼罩、跌宕起伏的危机十年,这场肇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原有格局。一方面,全球经济遭遇重挫,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国际秩序加速变革,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不断[1];而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孕育兴起,实体经济再次受到空前重视,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调整和大转型的新阶段。[2] copyright dedecms

就目前趋势来看,走过十年“新平庸”的世界经济似乎已渐次摆脱危机阴霾,迎来了一波相对“可观”的复苏与增长。总体而言,相较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增长态势,2017年的世界经济可以说是危机爆发近十年来复苏表现最好的一年,不仅国际贸易和投资明显回暖,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性也有所加强,尤其是全球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复苏势头。这预示着2008年以来持续衰退的世界经济开始走向积极的回暖与复苏,世界经济增长或将由此开启一个复苏换挡提速的新征程。还值得关注的是,同过去几年因“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等一系列“黑天鹅”和“灰犀牛”因素导致全球市场对世界经济形成的各种消极甚至悲观论调明显不同,随着2017年全球经济出现超预期的复苏和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等世界各大机构相继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全球股市及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一波强劲反弹,市场各方对世界经济前景的信心和预期也在不断恢复和升温。 织梦好,好织梦

事实上,2017年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确呈现出不少新亮点和新特征。首先,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美国仍然延续着此前的强劲复苏态势;欧元区经济也在整体回暖转好;日本甚至“告别失去的20年”,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令“安倍经济学”增色不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经济亦有不俗表现。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和俄罗斯因大宗商品价格效应结束了前几年的持续衰退,出现积极回暖;印度和中国则继续领先全球,为全球经济增长增量贡献巨大,尤其中国贡献超过三成。[3]其次,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以及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与增长不断积聚新动能。第三,2017年国际贸易扭转了近四年连续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颓势,随着贸易增速重新回到经济增速上方,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有望进一步增强。

织梦好,好织梦

不难预期,随着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普遍复苏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在当前这种积极复苏态势的“路径依赖”影响下,短期内世界经济或仍将继续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复苏增长势头。但从中长期发展前景来看,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和关注的是,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基础依旧很不稳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系统性风险的阴霾并未就此消散,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世界经济确实在回暖与复苏,但不排除目前的复苏仍旧是一种前期持续衰退和低迷后的恢复性增长,而不全是由技术革命和创新驱动支撑的内生性增长。这种恢复性增长可能和过去一年多来全球资产价格的高位增长不无关系,也可能是由危机后长期量化宽松政策的累积效应所致。笔者认为,全球经济的这一轮复苏可能在很大程度只是一种短期的“价格现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增长现象”。即便有增长复苏方面的原因,但其背后明显缺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支撑,因此“价格幻觉”和政策效应对经济复苏产生的作用可能是最主要的。第二,当前美国经济政策理念从“全球主义”转向了“美国优先”,给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增添了更大变数。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新策频出,尤其加息缩表之后又减税,并大肆推行“美国至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溢出效应及“逆全球化”趋势,对全球投资流向、国际资本转移、国际要素流动和全球贸易发展等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自2018年3月以来美国主动挑起和推动的中美贸易摩擦至今仍在持续发酵,不仅将直接损害中美两国经济利益,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干扰。第三,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普遍采取的量宽等刺激性政策在驱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债务风险剧增等负面效应。随着美欧等国进入加息周期,全球货币政策环境由松向紧,或将导致一些债台高筑国家面临更严峻的债务偿还压力、资本流出隐患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第四,中东局势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灰犀牛”,中东等地区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仍将对全球能源价格等产生巨大影响, “石油一美元”机制使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彼此交织并相互影响,仍将是牵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和增长格局的一个深层次问题。第五,世界经济在危机前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形成的一些长期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远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世界范围内的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制约了全球劳动参与率水平的上升,并深刻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日益加剧,不但引起了许多国家及社会民众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反思甚至批判和反对,更抑制了全球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 内容来自dedecms

因此,尽管全球经济正步入积极回暖复苏的增长轨道,但由于受到上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和多重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世界经济短期内仍很难恢复到危机前那样的高增长水平。笔者认为,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应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既要看到复苏向好的基本态势,也要看到“黑天鹅”等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更要具备应对“灰犀牛”的眼光、智慧和能力。 内容来自dedecms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既要关注短期内的世界经济增长态势,更要注重从长周期视角分析世界经济的长期趋势。作为主要研究经济周期性运动的理论分析工具,长周期理论有助于从一个更加长远的历史视野和分析框架来审视并判断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及基本走向。[4]按照经济增长周期理论,一个50年左右的经济长周期一般由若干个短周期组成。在一个相对较短的发展周期内,世界经济增长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政策性因素(如关税政策、货币政策等)及政治性因素(如地缘政治冲突、大国战略摩擦等)等问题的干扰和影响,因此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起伏波动。也正因如此,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主要关注的就是经济波动理论,尤其侧重于分析哪些因素导致短期内的经济增长波动。相比之下,长周期理论则跳出短期波动分析,更强调长期发展的趋势性、规律性的机制和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对世界经济的研究,不只要分析短期增长,更应当关注长期趋势,只有充分把握了世界经济长周期内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新科技革命趋势、国际秩序变动趋势、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趋势等,才能更准确地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更深入地认识全球发展规律、更深刻地把握时代发展潮流,进而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5]

dedecms.com

就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长周期而言,笔者认为,危机十年后的世界经济面临的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已不是危机之初西方国家所强调的要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更不是基于原有生产函数框架继续谋求新的“供求关系再平衡”,而是亟待走向新一轮的发展长周期。危机发生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提出具有总量意义的“再平衡”政策范式,试图通过政策调整使世界经济再次回到危机前的所谓“平衡状态”。但事实已经证明,结构性困境下的世界经济已无可能重新复归于过去那样的平衡,而是应当摒弃当前这种以“再平衡”为导向的发展范式,开启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发展长周期。[6]实际上,跌宕十年之久的金融危机已清楚地昭示,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亟待新周期之变,需要尽快告别上一轮长周期,进入一轮新的发展长周期。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仍处于过去一轮长周期的衰退期,全球经济持续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的所谓“结构性低迷期”。[7]而走出“结构性低迷”的出路,依赖于世界经济走向发展新周期。所谓的世界经济新周期,不仅意味着世界经济需要真正进入一个具有新增长、新动力、新引擎、新结构、新规则、新治理等新的发展内涵,同时在发展的方式、机制、路径等方面与上一轮增长周期有着本质差异的全新发展周期,更意味着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将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和重构。[8]更重要的是,这一新周期与新格局还应当深刻反映未来30年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态势、经济全球化演进新趋势、国际权力结构新变动、国际经济秩序新变化、全球经贸规则新方向、全球治理体系新变革,从而引领全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分配方式、治理模式的根本变革,以及全球制造模式、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升级转型,进而体现世界经济实质性地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9]

本文来自织梦

迈向新发展的长周期:科技革命、 “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dedecms.com

当前的世界经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转型和大变革中,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加快突破上一轮发展周期内形成的各种“增长限制”及发展束缚,更多地依靠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转型,尽快开启并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长周期。走向发展新周期,最关键的是要培育和塑造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实现新旧增长动力的有序转换。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要重新构建由新技术、新知识、新要素驱动的新生产函数和新消费函数,形成新一轮发展长周期内的新产业和新动力支撑。此外,加快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体系、着力构筑引领新发展周期的投资、贸易和金融新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变革与创新[10],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转换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着眼于21世纪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科技革命、“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等发展变革将推动和引领世界经济新周期的到来。 本文来自织梦

(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重塑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 dedecms.com

世界经济新周期发展的核心,在于尽快培育形成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新旧动力转换引领新老周期转型。新经济增长理论表明,驱动世界经济新周期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主要源自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大突破,通过“破坏式创造”和“颠覆性创新”,重新塑造新周期发展的新动力。这便意味着现阶段的世界经济迫切需要再发生一轮类似过去数百年内已发生过的几次具有“革命意义”的新科技革命。

本文来自织梦

时至今日,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三次真正具有变革性意义的科技革命,无一不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每次都为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空前巨变。具体而言,全球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及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科技革命引发全球性的产业变革和生产变迁,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重大转型调整并进入新一轮增长轨道。科技革命之所以能引发产业变革进而推动世界经济新增长,是因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驱动的是一种结构性增长,[11]有助于摆脱上一经济周期内形成的资源错配、供求失衡、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等带来的发展限制,并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效率等经济基础发生革命性突破,从而为实现新一轮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12]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科技革命引起国际间的大国消长和霸权更迭,有助于促进全球科技和政治经济格局重构。历次科技产业革命都导致大国兴衰、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国际竞争格局调整,尤其是带来了中、美、欧三极之间的板块轮动。科技革命成为引起国际间实力更迭的催化剂,而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带动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实力的跨越式提升,是新兴大国崛起的成功之道。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科技革命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助于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发展。科技革命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革命,它必然会深刻影响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的未来走向,从而改变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13]一方面,科技革命加速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序幕,第二次革命则继续推动了这一进程,而第三次革命进一步把世界现代化进程从工业化提升到信息化阶段。在此过程中,科技革命一次又一次催生出各种新型社会生产组织形式,驱动社会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等不断朝更加现代化、高级化、多元化方向更迭演进,并带动全球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结构等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作为世界工业化的起点,使世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第三次革命的作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更趋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此外,科技革命也推动了人类文明高级化演进。人类发展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社会革命,也相应形成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种不同文明形态,目前正向更高级的生态文明迈进。从本质上来看, “每一次文明的更迭,都是一次生产力的飞跃,而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又都缘于一场深刻的科技革命”。[14] 本文来自织梦

由上述分析可知,全球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对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及周期性转型具有重大意义。[15]在当前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老周期转型的关键时刻,亟需通过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新发现并塑造新周期内的新要素、新产业和新动力,推动世界经济尽快进入新的发展长周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目前,全球技术创新日趋活跃,新科技产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与以往历次革命不同,这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一个显着特征在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不同技术领域呈现群体性、融合性重大革新态势,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金融资本深度融合,持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空间。[16]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指出,未来30年,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将逐渐进入发展的高潮期,[17]各种重大颠覆性技术相继涌现,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新动力和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将深度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交换、消费、分配甚至思维方式,[18]重塑全球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和组织方式。[19]

dedecms.com

不可否认,在当前知识大爆炸和技术大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新时代,科技创新时时都在发生,技术进步天天都在发展。但从世界经济动力转换和周期之变的角度出发,当今时代更需要的是破坏式创新,而不只是延续式创新;更需要的是重大颠覆性技术,而不只是集成整合性技术;更需要创新驱动的“熊彼特式增长”,而不是要素驱动的传统“斯密型增长”。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一次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真正能够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的新科技革命洗礼。这场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科学、技术、知识、产业层面的突破性革命,更应当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业形态、社会结构等维度的根本性变革,以及观念、思维、制度的全方位革命。[20]尽管就现有发展态势而言,新一轮科技革命或已初现曙光,但距离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还言之尚早。[21]目前世界各地相继涌现并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大数据、共享经济等等,本质上基本都属于20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而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在内的少数具有颠覆性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确实在某些方面或相当程度上已展现出很大威力,但它们总体上都还处于孕育发展期,尚未进入全面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开发利用阶段,仍未能全面深度改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形态和社会结构,因此还无法完全担负起支撑和驱动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中流砥柱。[22]

内容来自dedecms

总之,当前如火如荼的新技术革命是否会引发和推动全球生产方式、制造和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究竟能否最终对全球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颠覆性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但毋庸置疑,人类社会正处在新科技产业革命突破的前夜,世界经济终将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和带动下,走出结构性低迷,进入一轮新的熊彼特长周期。 copyright dedecms

(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构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除了新科技革命的新动力支撑,世界经济步入发展新周期还需要一系列新的引擎。当前,全球贸易、投资持续低迷,传统增长引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已趋式微,新科技产业革命也尚在孕育阶段,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影响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同样出现了动摇,走出结构性低迷、走向新发展周期的世界经济需要有新的引擎带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也需要新的动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全球合作发展新平台,不仅有助于为陷入增长限制和结构性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也有助于驱散“逆全球化”暗流的干扰和阻滞,引领并推动全球化走向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dedecms.com

一方面,作为全球经贸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投资增长,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深化全球经济联系,从而为世界经济的积极复苏及新周期发展注入新动能。[23]而且,作为一个以“发展”为核心指针的全球经济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及相关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培育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供给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补齐发展短板[24],从而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为实现“发展”这一全球治理中最重要的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25]

织梦好,好织梦

另一方面,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纠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等、不平衡及普惠性缺失等问题,以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引领和促进包容性全球化深入发展。[26]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也一直指引着世界经济前行的方向。[27]但历经近20年快速发展后,经济全球化不断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内在结构性困境、全球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全球劳动一资本关系恶化、国际权力结构震荡、全球治理赤字等多重困扰和冲击,各种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和观点层出不穷,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变得扑朔迷离。[28]

dedecms.com

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虽会遇到一些波折,但既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也不会出现大的衰退。[29]世界经济理论以及全球化长期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表明,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30]纵观当今世界,在科技进步引领下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正在不断加深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互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也不可能停步,而“效率驱动、利益驱动、技术驱动、人才驱动”等多元内在动力将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前进和发展。[31]另者,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贸易、投资等规则和秩序正加速重构,但总体是在朝着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化、营商环境法治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大方向持续优化、升级和转型,并未真正偏离其本来的发展轨道,因此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存在回潮甚至逆转的趋势和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但也不能否认,随着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失衡的全球化发展模式亟待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涵、速度、结构都将面临深刻的调整与转型,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动力、规模、速度和节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与重置,在修正、完善和调整之中构建更加包容、平衡、公平、更有活力的全球化发展新机制,从而更好地创新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32]笔者认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但当下的世界更需要的是能带来繁荣与和平的全球化,而不是导致战争与纷争的全球化;更需要平衡与包容的全球化,而不是失衡与排斥的全球化;更需要开放与合作的全球化,而不是保守与对抗的全球化。

copyright dedecms

在这样的趋势和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经济全球化的转型调整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一带一路”建设首倡“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为全球化新调整、新发展及其自我修复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指向。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参与全球化的各方力量将逐步以“共商、共建、共享”新理念取代并摒弃“主导论”、“强国论”、“唯我论”等传统国际经贸合作思维,成为指引新型全球化发展的行动指南。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合作新理念,不仅充分反映了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加速崛起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更加契合全球化参与各方的利益诉求,有助于引领更加平等、合理、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此外,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五通”倡议既是加快促进经济全球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也是促进世界投资增长、全球贸易开放、要素跨国流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引擎,将为开启经济全球化新征程提供新动力。[33] 内容来自dedecms

总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着眼于缩小全球经济地区鸿沟、促进世界经济互联互通、提高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深化各国政策与人文沟通能力,在为世界经济新增长注入更强劲动力与活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全球化发展模式的内涵与路径,“是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实现包容、开放和普惠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助于重塑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格局,从而为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并迈向发展新周期提供重要动力机制。”[34]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重建世界经济发展新规则 本文来自织梦

世界经济的复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完善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制度和规制保障[35],世界经济走向发展新周期也依赖于一套更加公平有效的国际经贸投资新规则。然而,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滞后性及其弊端日益凸显,已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和新趋势,[36]传统全球治理机制也根本无力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新的共性问题和共同挑战。

织梦好,好织梦

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比历次危机不难发现,此次危机后的复苏是最缓慢的一次,其根本原因在于增长动能不足。过去主要依靠要素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及体制机制的发展潜能日渐衰竭,上一轮全球科技革命释放的增长动能亦渐趋式微,全球性的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37],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而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进一步凸显出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培育新经济动能、稳定世界经济增长、防范全球金融风险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内在缺憾。[38]

dedecms.com

二是发展缺位与失衡无法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发展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球治理最受诟病的,恰恰就是“发展缺位”与世界发展不均衡问题。[39]长期以来,现有治理机制过多地强调全球经济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却忽视了“发展”这个最基本的议题,导致出现世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贫困状况依旧不见好转、各阶层之间财富分配和收入不平等上升、落后国家消费能力持续萎缩、全球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或低效率等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40]而难民危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许多新的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也都是因为在“发展”这一核心环节上出现了问题。[41]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是现行国际规则体系很难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其一,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和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现行全球治理制度代表性不够、有效性不高等痼疾不断显现。自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加速调整,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量中的近80%,而国际权力结构也随之出现了明显的权力转移和权力流散现象(the diffusion of power)。[42]随着金砖五国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其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权力逐渐从传统大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同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及公民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更加积极、广泛地参与全球治理,并获得了更多的表达权与号召力,国际权力开始由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流散。但全球治理制度的投票权、决策权并未发生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已远不能体现国际权力格局的上述历史性变化而几近停滞和固化。[4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二,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使得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方向性抉择。当前,经济全球化步入十字路口,一些西方大国对待全球治理的立场和态度出现重大转变,失去了应对的积极性和原动力,而众多小国则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原有基础产生动摇。[44]但当前的全球治理思维和理念并没有与之同步调整与创新,一些西方大国甚至出现了强硬保护主义、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本国优先”的新取向[45],使全球治理改革方向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抉择。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三,现行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和低效率,使其无力应对不断涌现的国际经济新问题。[46]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和演进中,全球各种各样的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层出不穷且相互交织,不仅加剧了国际规则的碎片化,也降低了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和全球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危机以来愈演愈烈的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之争,进一步凸显出全球贸易机制规制重构的迫切性。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攻守易位,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争端和摩擦不断,“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或“新重商主义”政策日益兴起,不但不利于全球经济的有效复苏和长远发展,更是给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造成巨大危害,因而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抵制。[47]从本质上来看,当下的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之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贸易机制亟需新一轮的规则重构,即需要从传统治理规则向新的投资贸易规则的创新、调整与转型。 本文来自织梦

其四,现有治理平台的历史局限和制度缺陷,决定了其难以在日趋复杂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主要建立在美元霸权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三大支柱平台基础上,尽管这一体系曾帮助世界经济正式步入规范化治理时代,但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及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暴露出现有治理保障机制的缺陷和局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未能起到应有作用;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已很难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项目融资需求;就连对全球贸易投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的世贸组织,如今在保障各国公平公正开展经贸合作方面也变得举步维艰,美国甚至高调扬言要退出该组织。而这些都正如牛津马丁“为后代委员会”(Oxford Martin Commiss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所指出的那样:“各种国际组织和架构已很难适应当今‘超链接’(hyperlink)的全球化世界。” 织梦好,好织梦

四是传统治理机制无力应对许多新的共性挑战。当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潮流正在引发世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加大既有全球性问题治理难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新型网络威胁和网络犯罪、人工智能伦理、低空交通管制以及难民移民流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新型恐怖袭击等等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问题。全球治理议程和范围的日趋扩大,使现行国际治理规则体系在应对不断涌现的全球性新问题和新挑战方面的治理“盲点”与规则真空愈益凸显。[48]第一,全球安全治理处于失序状态。尤其近年来,欧洲难民移民危机等新的地区热点问题不断涌现,中东困局、朝核危机、南海争端等地缘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各种种族冲突和民族恐怖主义等暴力犯罪形式层出不穷。但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安全失控风险,现有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作用日渐赢弱,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挑战和质疑;欧安组织(OSCE)和北约无力拯救深陷安全困境和恐怖威胁的欧洲社会;亚洲虽已形成一些次区域性的安全机制,但仍缺乏区域性的公共安全架构,难以有效应对各种形式的跨区域威胁。[49] dedecms.com

第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举步维艰。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发达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明显减弱,在减排承诺、资金和技术援助等方面表现消极。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就提出了“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将其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和基础性机制。但近年来,这一国际气候合作机制不断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排斥或否定[50],美国甚至退出了《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前景变得更加迷茫。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全球网络治理尚处于制度真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网络安全威胁有增无减,新型网络攻击愈演愈烈,[51]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角势进一步凸显了完善全球网络空间规则新体系、建立和谐共进与开放互联国际网络空间新秩序的紧迫性。但时至今日,全球网络治理依旧停留在沟通协商阶段,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权的归属问题仍未有共识,围绕网络空间发展的政治博弈和利益冲突也一直不断,同时也缺少可有效处理网络公共政策问题的全球性机构与平台。[52]目前,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导权仍牢牢掌控在传统大国手中,但欧美大国与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大国之间在网络主权、网络外交、网络安全等问题上的分歧日渐深化,严重限制了现有网络治理机制(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世界电信发展大会、国际电信世界大会等)的有效实施,并导致全球、地区、国家等各个不同层面的网络治理陷入多重制度困境。[53]

内容来自dedecms

全球化世界迫切需要探索建立更完善健全的全球治理制度,国际权力格局的深刻变化也增强了全球治理规则改革的迫切性,世界经济新周期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样离不开更为公平合理、更能体现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应充分反映21世纪国际体系演进的新趋势,客观体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力量对比的新变化,全面回应新兴经济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妥善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挑战。这就需要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新的全球治理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秩序引领世界经济迈向新周期。

dedecms.com

新时代的中国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周期性转换

copyright dedecms

当下的世界经济正处在结构性低迷和新旧周期的转换期。为推动世界经济的有效复苏与周期转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周期发展的新动力,并共同致力于寻求集体行动的政策合力。[54]笔者认为,正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的中国经济,有助于为世界经济发展与转型提供更多机遇和更澎湃动能。同时,“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日益提升,不仅有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平等包容的方向调整与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新长周期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新阶段。

内容来自dedecms

中国经济新时代,不仅关乎中国自身,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对人类贡献和世界影响不断扩大的时代。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量的最大贡献者和世界经济复苏的中流砥柱。进入发展新时代,发展质量更高、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中国经济,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创新能力更强、发展动力更充沛的中国经济,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强劲增长动能;开放之门更大、与世界联系更紧密的中国经济,将让世界更好地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和机遇。[55]因此,中国发展新时代,既是中国经济新征程,也是世界经济新机遇,有助于为世界经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织梦好,好织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日益成为牵动国际秩序调整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活跃因素之一。一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探索形成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拓展了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现代化进程,解构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而且正在为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解决全球治理中的“发展赤字”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6]另一方面,中国以实际行动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新时代的中国进入了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重点、全面开放发展的新阶段,这既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全面升级,也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新力量和新动力,更是对当前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和“逆全球化”做法的一种有力回应。另外,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网络空间治理及外空、极地、深海等诸多新兴领域,中国有关倡议和举措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展望未来,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往何处变革,中国都将在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构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提升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积极参与并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将相互依存的“地球村”打造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织梦好,好织梦

总之,在世界经济周期性转换过程中,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将带来世界经济发展新机遇,既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转型调整和复苏增长,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迈向新一轮发展长周期和持续稳定增长的新阶段。这不仅是新时代的中国所承载的重大使命,也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应有的重大举措,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将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dedecms


[1]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组:“复苏向好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风险、新动力——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1期,第1~15页。

copyright dedecms

[2]尚前名:“让全球金融危机十年之变告诉世界”,《瞭望》,2017年第50期,第1~4页。

内容来自dedecms

[3]权衡:“2018世界经济:复苏向好中要防范‘灰犀牛’”,《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8日。

本文来自织梦

[4]权衡、盛垒:《复苏向好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风险、新动力——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格致出版社,2018年,第120~125页。

织梦好,好织梦

[5]权衡:“2018世界经济:复苏向好中要防范‘灰犀牛’”,《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8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权衡:“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困境与发展新周期及中国的新贡献”,《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第1~12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张宇燕:“世界经济‘结构性低迷’的中长期影响”,《经济日报》,2018年1月18日。 织梦好,好织梦

[8]权衡、盛垒:《复苏向好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动力与新风险——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格致出版社,2018年,第130~136页。 dedecms.com

[9]权衡:“2018世界经济:复苏向好中要防范‘灰犀牛’”,《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8日。 dedecms.com

[10]汪仲启:“寻找新动力:沪上经济学家问诊经济大势”,《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20日。 本文来自织梦

[11]盛世豪:“积极探索‘又好又快’发展模式”,《浙江经济》,2007年第1期,第21~23页。

copyright dedecms

[12]黄志凌:“世界经济增长与新科技革命”,《经济日报》,2015年3月3日。 内容来自dedecms

[13]黄顺基:“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9月27日。

内容来自dedecms

[14]李世东、林震、杨冰之:“科技革命与人类文明演进”,《中国网》,2013年6月6日,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30606/1532993.shtml[2018-01-0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5]黄志凌:“经济恢复有待经济基础发生革命性突破”,《金融论坛》,2015年第4期,第15~25页。

dedecms.com

[16]路红艳:“科技革命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国国情国力》,2018年第1期,第29~32页。

dedecms.com

[17]路红艳:“未来30年的科技产业革命,我们准备好了吗?”,《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29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8]黄群慧:“我国发展新经济的政策着力点”,《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9期,第41~45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赵若玺、徐治立:“新科技革命会引发什么样的产业变革”,《人民论坛》,2017年第23期,第79~81页。

本文来自织梦

[20]权衡:“2018世界经济:复苏向好中要防范‘灰犀牛’”, 《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8日。 内容来自dedecms

[21]权衡、盛垒:《复苏向好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动力与新风险——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格致出版社,2018年,第125~130页。 copyright dedecms

[22]李扬:“从长周期视角观察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日报》,2018年1月4日。 本文来自织梦

[23]王战、权衡:“促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科学构想”,《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dedecms.com

[24]权衡:“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困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第3~8页。

本文来自织梦

[25]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网,2017年1月18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1/2017/0118/c1001-29030932.html[2018-01-18]。

织梦好,好织梦

[26]王战、权衡:“促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科学构想”,《人民日报》,2017年5月15日。 织梦好,好织梦

[27]陈文玲:“‘一带一路’建设开启新全球化伟大进程”,《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第8期,第6~16页。

内容来自dedecms

[28]权衡:“经济全球化发展:实践困境与理论反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155~164页。

织梦好,好织梦

[29]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组:“复苏向好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风险、新动力——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1期,第1~15页。

本文来自织梦

[30]杨国亮:“如何看待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求是》,2017年第10期,第56~58页。

内容来自dedecms

[31]权衡:“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困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第3~8页。 本文来自织梦

[32]权衡:“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困境与发展新周期及中国的新贡献”,《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第1~12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3]权衡:“‘一带一路’开辟全球化新纪元”,《经济日报》,2017年5月13日。 dedecms.com

[34]权衡:“2018世界经济:复苏向好中要防范‘灰犀牛’”,《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8日。 copyright dedecms

[35]胡必亮:“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经济参考报》,2017年10月12日。 内容来自dedecms

[36]盛垒、权衡:“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一带一路’的实践逻辑与深化策略”,《学术月刊》,2018年第4期,第46~57页。 copyright dedecms

[37]张旭东:“世界经济‘双峰会’中的中国智慧”,《今日中国》,2015年12月15日。

dedecms.com

[38]隆国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逻辑与中国作用”,《人民日报》,2017年8月28日。

copyright dedecms

[39]张彬斌、李雪松:“增长阻力和结构性改革:国际困境及启示”,《求实》,2017年第5期,第23~24页。 dedecms.com

[40]张燕生:“金砖国家在均衡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责任”,《经济》,2011年第5期,第25~26页。 dedecms.com

[41]卢静:“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107~121页。 dedecms.com

[42]秦亚青:“全球治理失灵与秩序理念的重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4期,第4~19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3]隆国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逻辑与中国作用”,《人民日报》,2017年8月28日;于军、王发龙:“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12期,第59~63页。 本文来自织梦

[44]李向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人民日报》,2017年3月8日。

内容来自dedecms

[45]陈建奇:“倡导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经济参考报》,2017年9月28日。

copyright dedecms

[46]隆国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逻辑与中国作用”,《人民日报》,2017年8月28日。

本文来自织梦

[47]卢静:“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107~121页。 本文来自织梦

[48]卢静:“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107~121页。

本文来自织梦

[49]王毅:“全球治理的困境与中国作用”,《时事报告》,2014年第10期,第30~31页。 dedecms.com

[50]张庭珲:“全球气候治理合作面临的困境分析”,《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第125~126页。 copyright dedecms

[51]刘多:“当前网络安全形势与展望”,《新华网》,2014年11月17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es/2014-11/17/c_1113272634.htm[2018-01-01]。 内容来自dedecms

[52]卢静:“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107~121页。 本文来自织梦

[53]于军、王发龙:“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12期,第59~63页。 copyright dedecms

[54]权衡:“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困境与发展新周期及中国的新贡献”,《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12期,第1~12页。 织梦好,好织梦

[55]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组:“复苏向好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新风险、新动力——2018年世界经济分析报告”,《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1期,第1~15页。

copyright dedecms

[56]祝黄河:“深刻理解坚持中国道路的重大意义”,《人民日报》,2016年8月22日。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