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信息产业 > 迈向5G中国联通:新时期网络建设如何破茧成蝶

迈向5G中国联通:新时期网络建设如何破茧成蝶

发布时间:2017-11-21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浏览:【字体:

处于“混改”漩涡中心的中国联通,引入了数家大体量的战略合作方。战略合作,其本质是基于双方核心价值的互惠互利,而中国联通的核心价值是网络。中国联通的移动网络囊括2G、3G、4G三代技术,45万2G基站在逐步退网,80万3G基站、90万4G基站构成中国联通当前的竞争力,而在4G投资还未回收、5G进程频频提前,竞争对手又意欲抢跑之际,中国联通面对5G,何去何从?11月7日,在中国联通网络技术大会上,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副总经理马红兵以“新时期网络建设能否破茧而出”为题,勾勒了中国联通网络建设的未来图景。(图片来源:互联网)  4G网络5G化应对投资窗口缩短  通信技术发展加速,5G概念已经日渐成熟,面对5G,中国联通有喜有忧。喜的是与之前几代通信标准相比,5G将在垂直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具备大连接、低时延、10Gbps高速传输能力,是一张应用空间更广、质量更好的网络;忧的是投资回报,运营商从2G到3G的投资回报有十多年,从3G到4G的投资回报有10年,而从4G到5G的投资回报只有6年。  马红兵说,面向未来,5G网络不可或缺,但5G网络建设挑战巨大。5G再建多少基站够用?45万还是90万?投资窗口期内资金压力巨大,中国联通“混改”及财务指标改善三年规划为投资力度画了范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马红兵认为,面对5G叩门,要用好庞大4G资产,平滑演进应对挑战,4G网络5G化是开启未来5G的战略纽带。推动4.5G发展,并用5G技术反哺4G,向5G演进中,将5G新的频率,如C-band等频率与存量频谱协同部署。  4G网络5G化在无线侧的总体思路是:新频5G容量层+演进5G覆盖层,合理架构能够让5G投资高效化。马红兵表示,5GC-band频率建网投资大,如果做到4G的覆盖水平需要增加1~2倍站点,C-band上行损耗比1.8G大10~12dB。存量4G资源是低成本建设5G的战略资源,其中关键技术需求是:利用存量频谱构建5G的良好覆盖,延伸C-band上行覆盖。  4G网络5G化在网络侧也有很大变化,中国联通希望转型为云架构建网模式,支持业务敏捷迭代,降低整网投资。一是空口云,无线频谱共享、无线功率共享、无线信道共享,实现3G、4G、5G空口资源高效共用;二是无线云,基带云集中,控制承载分离,多制接入、站间协同,从而推进RAN架构云化;三是核心云,建设NFV云架构,业务快速上线,使能新商业模式,核心云率先在4G商用部署。  在5G建网模式上,中国联通或将启动“小混改”创新。目前云南联通通过引入第三方借力搭桥,经营分成:设备商销售给联通的设备由第三方出资购买,联通负责建网,给第三方经营分成。这种模式未必会成为中国联通建网主流,但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氛围或将为中国联通5G建网另辟蹊径。  5G+AI推动网络智能  分析5G主要应用场景,是从需求出发驱动技术的重要一环。VR/AR、智能家庭、智慧交通、智能表具、智慧医疗、智慧工厂等,都是5G希望支持的应用。“在5G通信技术发展中,关键点是网业匹配、流量释放和数据变现。”马红兵说。  如何实现?马红兵认为,运营商应该把AI引入移动网络中。正像2007年3G开启了移动互联网一样,2020年5G的商用将开启移动AI时代。  从下赢棋王的AlphaGo到能与人对话的美女机器人索菲亚,人工智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AI是技术上的下一跳,通信网络如何与之匹配来改变世界?”马红兵说,“随着终端和传感器的发展、5G和AI关键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普及度的提升,它们会相互融合发展,用AI分析世界,按需服务于人,AI+5G或将再次颠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  目前,AI的主要玩家有谷歌、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和百度,它们围绕着自己的主要业务部署人工智能。谷歌在搜索、广告、浏览器、视频、地图、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云计算的应用中研究人工智能;微软有Cortana、小冰、智能客服、办公套装、操作系统、数据库、PowerBI、云服务的人工智能;亚马逊的发力领域在购物推荐、无人售货、智能零售、智能音箱、智能家居上;阿里巴巴在监控、交通、安防、人脸、个人图片、医疗、搜索、视频分析、城市大脑、阿里云人工智能ET、淘宝和天猫的商品推荐、互联网金融和物流中发力;百度则在Baidu大脑、探索和广告、翻译、输入法、医疗、度秘、DuerOS、Apollo自动驾驶平台上发力。全球AI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18年市场逼近2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  马红兵表示,移动AI的架构是云+管+端+触角的架构:5G会成为超级移动连接管道;触角是各种传感连接设备,由它们采集信息,包括摄像机、测量仪、卫星定位等;而云则包括人机界面、大数据、算法和深度学习等能力,从而实现AI的深度学习、智能决策;决策的结果指挥终端的工作,实现自动驾驶、工业控制、智慧医疗、无人机的智能化。  “5G与AI将相互依赖,5G支撑万物互联,而AI智慧如人。”马红兵认为,未来的许多业务中都会含有人工智能,这些人工智能与5G紧密相关,如远程虚拟现实需要大带宽、低时延,自动驾驶需要高可靠低时延,海量连接需要大连接支撑。而5G三大特性eMBB、mMTCt和uRLLC是移动AI的基础,实现了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连接、海量物联的场景。5G中的连接就是触觉,无触觉无AI;时延就是反应,低时延推动快AI;带宽就是内容,大带宽、大AI。“有5G才有万物互联;有万物互联,才有AI生存成长的基础;有AI,5G才有成功的动力。”  从“卖流量”转为“卖能力”  如果说5G+AI是一个广阔的远景构想,从运营商的现实来说,要改变投资回报率的失衡,首先要扭转被OTT管道化的趋势,而引入AI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马红兵说,运营商被管道化的原因是业务的无差别,语音业务、流量经营都是提供无差别的服务,是一个中立管道。在数据经营中,手握海量用户数据宝藏,网络探针却不够智能,平台规划不足,而且大数据分析经营刚刚起步,体量太小。  如何去管道化?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架构和创新技术来支撑?  马红兵提出,一要有分级技术,持续提速,扩大传统流量市场,建立用户分级、OTT分级的智能管道;二要有平台规划,加速发展去隐私的大用户数据收集与分析,例如用户位置定位,打通O域与B域;三要建立新的网络架构,进入低时延、大连接的广大垂直市场,实现5G网络切片,从“卖流量”转为“卖能力”。  “运营商有海量的用户数据,我们建议运营商做人工智能大脑,不仅自己用,也可以帮助政府、企业把这个大脑搭建起来。”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于伟认为,AI的搭建很难,需要从数据平台、计算平台、模型训练、模型上线、业务对接到业务上线的一系列工作,AI的项目要从小而重要的地方开始。运营商要自己培养核心人工智能团队,人工智能作为赋能产品,一定要与业务对接,在实战中培养核心竞争力。  正如马红兵所说:不经历破茧的艰辛,就没有化蝶的美丽。中国联通的5G网络,值得期待。(记者 刘晶)  转自:中国电子报 返回产经网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