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国际战略 > 关于南海问题的八组关键词

关于南海问题的八组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6-09-08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南海作为中国海洋维权的主战场,近年来形势愈发复杂,波云诡异,在社会上和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公众对涉及南海问题的相关重要概念,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或盲区。以下八组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在较短时间内“一站式”地理解南海问题的整体情况。 本文来自织梦

南中国海与中国南海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属于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过渡地带。中国南海(Nanhai,有时对外也译为South China Sea)是一个行政与法律概念,指南中国海中的中国主张的权利水域,其主要以南海断续线为外部界线,线内海域之中属于中国主权范围的岛屿按地理方位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四大部分,统称为南海诸岛。因此,中国南海仅仅是南中国海的一部分,中国从未对整个南海提出主权声索。一些国家故意混淆地理上的南中国海和行政、法律上的中国南海,对中国的南海主张进行扭曲描述和恶意攻击,向国际公众灌输“中国要将整个南中国海变成内湖”的错误观念。对此,中国应通过海洋公共外交等手段予以充分澄清。 copyright dedecms

南海争端与南海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按照狭义标准,南海争端主要包括岛礁归属争端与海洋划界争端。根据国际法上的“陆地统治海洋”,领陆是产生领海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的基础,岛礁归属直接决定着一国巨大的海洋权益,岛礁归属的变化将会影响国家管辖海域边界的变化。在南海争端中,岛礁主权归属是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内容,其直接决定着岛礁这一领陆地理形态在海洋空间里的一系列衍生权利。由于岛礁归属争端的存在,南海地区绝大部分海域均未划界,两国间已通过双边协议确立的相关海上界限也往往会受到第三方的否认和反对。由于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主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有效控制之下,中沙群岛地区主要是海域,从传统视角来看,南海争端对中国而言主要表现为南沙争端,即南沙群岛相关岛礁归属争端和海域划界争端。在“主权属我”政策影响下,一些部门、官员和学者认为南海诸岛既然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那么就不应存在“争端”,使用“南海争端”这一术语会表明中国认可“争端”的存在,因此主张采用“南海问题”这一更为中立表述,并主张“南海问题”不是由中国引发的,而是由外国主动滋事所导致的。这一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织梦好,好织梦

在新形势下,按照广义标准,“南海问题”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岛礁归属问题与海洋划界问题,而且还包括由此派生的资源开发问题、地区安全问题、域外国家介入问题、执法管辖问题、国际法律问题等,如2014年越南袭扰我国981石油钻井平台引发的“中建南事件”、大国军事对抗问题、非法渔船驱逐抓扣、军舰自由航行与飞越权利等。这些问题本身都充满着合法与非法、合理与无理、适当与过度等争议,进而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交部门提出了“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一思路试图缩小和管控南海问题的博弈范围,既坚持以“一对一”的双边方式解决岛礁主权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又创造性地提出以“一对多”的方式回应东盟国家集体对地区安全的关切,以将域外国家的干涉排除在外。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思路对美国“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了政策回应。但是,美国正试图以“航行自由计划”冲破此“双轨思路”框架,并对其有效性构成日益明显的挑战。

织梦好,好织梦

南海争端当事方与南海问题利益相关国

copyright dedecms

南海争端当事方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这“六国七方”,其中印度尼西亚不是岛礁争端的当事方而仅是海洋划界争端的当事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都是东盟成员国,因此这导致东盟与南海问题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然而,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并不是岛礁归属与海洋划界争端的当事方。在没有得到相关国家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东盟无法代表这些国家介入南海岛礁归属与海洋划界争端,而仅能发挥协调性角色。作为域外国家,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湘关欧盟国家出于战略目的,有选择、有步骤地介入南海问题,“航行自由”、“维护国际法尊严”、与南海争端当事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成为其实施“介入政策”的工具。此外,新加坡等域内非南海争端当事方,出于“大国平衡战略”、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等需要,也从学术、法律、外交对话等领域积极介入南海问题。 dedecms.com

南海断续线与南海九段线

织梦好,好织梦

南海断续线的雏形产生于中华民国初年,是确认、维护海洋权益的直接产物。早期,该线是仅包括西沙或西沙东沙群岛的实线,领土归属线的性质较为明确。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在1947年对外公布了“十一线图”。1953年,中国大陆去掉两端,改为“九段线”,台湾地区仍沿用十一段线。2009年,中国第一次向联合国大陆架划界委员会提交了附有南海九段线地图的断续线地图。2014年,中国公布了新的地图,将南海断续线由九段线调整为十段线。美国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报道认为,断续线缺少稳定性。在英语里,南海断续线被称为U形线,此外还有牛舌线等称呼。2013年以来,中国国内官方文件和学界逐渐放弃使用“九段线”这一称呼,开始统一使用“南海断续线”这一名称。从法律性质看,南海断续线的地位有海上断续国界线、岛礁归属线、历史性水域线、历史性权利线等争议,其中“断续国界线”又有正式国界线、暂定国界线、待定国界线、未定国界线等多种阐释。“历史性权利线”又存在“排他性历史性权利”和“非排他性历史性权利”等法律疑云。国外一直指责中国在南海断续线问题上秉持“战略性模糊”立场,认为迟迟不澄清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和地理范围有利于中国追求相应的海上利益。

本文来自织梦

从南海断续线产生的背景、历届中国政府的立法实践来看,目前可以得出几个基本结论:第一,南海断续线不是海上国界线。第二,南海断续线不是历史性水域线。第三,南海断续线是但不仅仅是岛礁归属线。第四,中国在南海断续线范围内毫无疑问地享有相应的历史性权利,南海断续线至少应是中国的传统渔区线。第五,国际海洋法在南海断续线海域创设的相关现代权利,中国理应在法定条件下享有。第六,南海断续线应当是中国海警局和中国海事局的最外沿海上执法边界线。一句话,南海断续线是中国在南中国海地区主要海洋权益的识别边界线。

织梦好,好织梦

国际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内容来自dedecms

国际法(这里指国际公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由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组成。国际法在海洋、网络、太空等空间领域和人权保护、武装冲突等事项领域均有分支,其海洋分支称为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4月30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正式通过,1994年1月16日正式生效,是国际海洋法律的重大法典化成果,为海洋建立了全新的国际法律新秩序。从效力和规制范围上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仅仅是国际法的一部分,主要规范各国在海洋空间的活动和行为,其突出特点是不处理国家间的领土归属问题。在处理陆地、海洋复合型海洋争端时,仅仅依靠本公约是不够的,必须援引其它的国际法规则。南海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岛礁主权归属,海域划界、资源开发与管控等事项均是主权问题的衍生产物。因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依据与根本依据,更不是金科玉律。

copyright dedecms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与南海行为准则 copyright dedecms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英语简称为DOC)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不具有法律拘束力,因此一般认为,各国在该文件框架下只具有非强制性的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实质上,本宣言是在各方寻求签订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南海行为规制性文件未果的情况下,而达成的过渡性意向性立场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各方重申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信任的途径,重申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并同意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最终达成该目标而努力。

织梦好,好织梦

2002年之后,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英文简称为COC),是基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而产生的一项正式国际造法动议,其本质上是签订国际条约。由于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之间、东盟国家之间内部利益、立场倾向存在差异,《南海行为准则》长期未能签订。其间,相关国家和组织曾提出过多个不同的《南海行为准则》建议文本。从实际效果上看,《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未能发挥稳定地区局势的作用。当前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而在于《南海行为准则》应当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既应当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的整体利益,又需要得到相关各国的认可和接受。坦率地说,一部不利于中国的《南海行为准则》,其破坏性影响将远远超过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南海。《南海行为准则》在任何时候均不应成为套在中国头上的紧箍咒,而应成为中国实现海上崛起的支撑点之一,但在当前政治环境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因此,中国不应急于签订《南海行为准则》。从国际法原理上看,是否参与制定、签署和批准《南海行为准则》,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自主事项,他国无法强迫,也不应催促。

织梦好,好织梦

中美战略竞争与南海局势

织梦好,好织梦

国家间竞争与合作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美国的核心利益是其作为二战战胜国和冷战胜出者所获得的世界领导权。然而,2001年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特别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其领导世界的意愿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日渐拉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开始担心中国的逐渐崛起和强大最终将威胁其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领导地位,为此提出了“重返亚洲”(随后改为“亚太再平衡”)战略。2009年以后南海局势的升温和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和美国有着直接关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15年起,由于菲律宾等传统美国盟友在南海地区无法发挥对华遏制实效,美国一方面开始通过默许“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方式重新武装日本,一方面开始以“航行自由宣示”的名义直接派出军舰和战机挑战中国的南海诉求。需要指出,2015年之前,国内有学者呼吁不要以对抗思维看待中美关系,更有学者呼吁中国缩小或放弃相应的南海诉求,通过主动让步来建立大国间信任。但是,2015年以来的一系列事实表明,美国正是本轮南海危机的幕后推手和重要操盘者。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的过度克制忍让无异于与虎谋皮,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斗而不破”将会是中美战略竞争框架下南海问题的常态。

dedecms.com

海洋维权与海洋维权执法 dedecms.com

公众经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两个术语,但却并不一定理解它们的差异。海洋维权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简称和通称,其包括政治手段、外交手段、法律手段、舆论手段、文化手段等,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当前我国南海岛礁建设正属于海洋维权的典型表现和手段。海洋维权执法是指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目标而开展的执法活动,是海洋维权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手段,其突出特点是依照法律采取相关行动和措施。所谓执法即执行法律,没有法律依据则无所谓执法。我们要防止将一切相关行为都泛化为“海洋维权执法”,这与依法治国、依法治海的政策要求是相背离的。在海上一线对抗中,海洋维权与执法常常是一对共生但有区别的概念,哪些强制手段属于维权执法范畴,而哪些强制手段属于一般性的海洋维权活动,从法律上看应存在严格界限。了解海洋维权与执法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准确理解海上行为的相关影响与后果,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维权与执法体制建设。

内容来自dedecms

南海问题是一个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律复合型难题,其本质上是国际政治博弈,而非抽象地锚定于“国际公义”。在涉及到众多岛礁归属的重大主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无法轻易做出牺牲或让步。特别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既拥有久远的经略历史,又拥有事关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利益,坚定立场、斗争到底应是中国的理性选择。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不能硬来,而应巧取。(nc-4920160722)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