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国际战略 > “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及其空间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及其空间格局

发布时间:2017-09-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 浏览:【字体: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国家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视角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是构建资本转移与流动的地域组织,为资本再地域化提供了社会活动平台。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使资本加速向国内的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流动,使得我国原本较为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和广大内陆地区“嵌入”资本循环网络.实现资本生产与再生产;从国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应对资本积累危机的解决途径,通过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构建起了国际性资本转移与流动的社会活动平台,促进资本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修复资本积累体系,推动了全球化发展的继续深化。最后,对“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土空间开发问题进行讨论。 dedecms.com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域组织;资本流动;不平衡地理发展;全球化

本文来自织梦

0 引言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加快中国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是中国政府首次阐述“一带一路”战略科学问题的官方文件,对于科学地理解和剖析“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众多学者提供了前沿学术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地理学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一带一路”战略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刘卫东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认为“一带一路”具有多重空间内涵和跨尺度特征,是统筹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并提出了地缘政治、国别地理、对外直接外资理论、交通运输优化组织等具有研究意义的重要议题[1]。刘慧等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2]。此外,探讨主题还涉及“一带一路”与交通运输联系[3-4]。国家贸易格局[5-8]、地缘政治意义[9-12]国际能源合作[13-14]、尺度政治[15]和旅游发展[16-17]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带一路”战略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经济问题,已有研究缺乏从资本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分析。从政策解读的层面来看,相似研究是王丰龙等运用尺度理论解读“一带一路”战略,关注尺度重构和尺度政治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和风险[15]。有别于此,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对“一带一路”战略展开解读,分析其资本流动及对空间格局的影响,希望能加深对“一带一路”内涵及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具体政策的制定。 dedecms.com

1 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视角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1 “一带一路”战略与不平衡地理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回顾“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当今世界正在面临复杂深刻的变化[16];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面临着产能过剩、产业转移、外汇储备过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社会转型矛盾[19-20]。以上因素共同催生了“一带一路”战略。因此,《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要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致力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18]。刘卫东也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世界格局大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产生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框架[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全球化[21]。因此,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意味着资本积累剩余依然严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意味着还没找到剩余资本转移的空间和策略,“国际投资贸易格局调整”意味着资本流动引发的空间格局问题,国内的“产能过剩、产业转移、外汇储备过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背后也暗含类似的资本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不平衡地理发展是关于资本流动与生产的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内核。它通过空间范畴阐释资本积累和循环在地理空间如何实现、资本积累和循环如何创造不平衡地理发展的过程。这契合了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从资本的角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分析,也正是本研究选题立意的根本所在。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解决资本积累过剩、引导资本合理流动和实现资本生产与再生产的问题。

本文来自织梦

1.2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

内容来自dedecms

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对空间生产研究的深化,认为资本的不平衡地理发展是空间生产的机制。H.Lefebvre关注城市空间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也注意到城市内部殖民地空间、不平衡空间结构和空间尺度等问题,但没有具体阐释不平衡地理发展。后续的学者在H.Lefebvre的启发下建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具体落实空间生产理论的机制. dedecms.com

资本的本性是实现自我价值,资本积累就是追求自我无限增值与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与体现,当然也是资本实现再生产的基础。而资本逻辑是资本积累的逻辑与方式,是资本本性的行动写照。值得指出的是,资本并不是仅仅“漂浮”在空间上就可以获得剩余价值,而是要通过地域组织实现资本地域化,才能完成资本积累[22]。资本积累导致资本的空间扩张。N.Smith指出了资本运动的规律其实是“跷跷板”原理: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影响下,资本会从利润率低的地方转移到利润率高的地方,如此循环。就像生活中的跷跷板一样,资本在不同的地区高低摇晃、辗转腾挪,直到将在该地区创造的超额利润吞噬得彻底干净。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永远保持“发达—不发达”的不平衡地理空间结构,才能维持资本的永恒流动,从而为资本创造出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加深和不断扩张,会出现资本积累过剩的情况,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而这种资本过度积累在一个地域组织内部往往是无法进行自我消化的,资本必须通过去地域化的方式来延缓、克服经济危机,以实现下一步的积累和自我再生产。D.Harvey提出“时空压缩”和“时空修复”解释资本的去地域化方式,N.Brenner则提出了“尺度重构”为新一轮资本扩张创造出全新的地理架构。不管是D.Harvey还是N.Brenner的理论,资本的去地域化都是旨在创造一个模糊(甚至消亡)的行政界限,是暂时性的同质空间过程,方便资本的流动和剩余资本的转移,实现资本的再地域化。由于资本具有逐利的属性,其“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的结果导致了资本积累的全球化。N.Smith认为,不平衡地理发展是资本积累固有矛盾的系统性地理表达。受利润率的影响,部门间和区域间的差异才可以为资本扩大再生产提供超额利润。因此,均等化的各种倾向始终伴随着各种分异的倾向,不平衡地理发展是发展水平和条件趋于均衡与分异相互矛盾的结果。 dedecms.com

2“一带一路”战略与资本流动

dedecms.com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道路逐步使中国融入全球的经济体系,历经“权力下放”“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转型过程。同时,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生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的过程。从利用外部资本启动中国经济发展,至引入全球资本嵌入全球化过程,再到启动内部需求经济转型[23],市场化改革在中国的实践越来越深入,中国经济生产方式也在发展主义导向下主动寻求资本积累。如各层级政府都在给予政策优惠,吸引资本进驻;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主动组织城市规划,推动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积极修建基础设施,实现区域互通有无。这些地域组织为资本提供了“落脚”之处,资本也开始发挥自身的功能属性——价值增值和创造文明[21]。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绝好的资本架构,资本在广阔的市场和国土空间中可以实现利润获取和价值增值,而中国也需要资本的进驻和流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触发点,资本积累过度信号明显。全球疲软的经济状况无法接纳“世界工厂”的过剩产能,而早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自身面临着国内资本积累过剩的严峻态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宏大背景和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困境,区域性的剩余资本转移显得效果不佳和力不从心,构建国际性资本转移与流动的社会活动平台是趋势所在。“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框架,也是面对全球化的有益尝试和治理模式[1]。从资本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战略正是构建国际性资本转移与流动的地域组织。“丝绸之路”本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商品贸易路线和文化交流符号,但在“一带一路”战略酝酿前期,中国政府就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多个国际平台上发出倡议,并与沿线国家会晤磋商,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而且有了实质性的成果,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旨在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谋求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因此,“一带一路”是个不局限于中国领域空间的国际性地域组织,这也决定了“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并非是小区域局部的,而是全球性的,为资本的全球流动突破了地区障碍。

copyright dedecms

《愿景与行动》中指出了“一带一路”的5个合作重点和主要内容(表1)。既然“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应对全球化的重要框架,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高度流动性,“一带一路”战略的尺度政治无疑会发生重构,在各种社会关系和政治经济权力交织的尺度实践中进行尺度修复,为构建新一轮资本扩张提供稳定的尺度架构。截至2016年6月5日,广东、重庆、陕西和吉林等省份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案。国际方面,我国已同34个国家签订了相关谅解备忘录或协议,超过24个国家在联合声明中提及“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更有70多个国家和组织明确表达了参与“一带一路”的意愿。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尺度实践不仅在国家层面,更在超国家层面(国际组织/联盟)和次国家层面(区域—城市),各级政府都会对“一带一路”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空间等进行主动调节和权力干预。例如,中国—东盟“10+1”的多边合作机制,就意味着中国将部分国家权力让渡给超国家组织,并借此提升其全球影响力。“一带一路”战略也要将权力下放到若干港口、口岸、节点城市和重点区域,以此作为战略实施的引擎。无论是在超国家层面还是次国家层面,尺度重构的目的都是为资本的再地域化构建新的地域组织,进行剩余资本转移和新一轮资本积累与扩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资本“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是资本流动的抽象层面,而资本的“时空压缩”和“空间修复”则是资本运动的具体表现和落实践行。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产物,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积累和扩大剥削范围,才能生存下去。一方面,“时空压缩”缩短了资本流通的周期时间,但只有通过稳定与静止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和社会网络,才能实现资本在空间上的高速流动;另一方面,“空间修复”扩大了资本流动的范围,通过资本的三级循环路径在地理空间上不断扩展。“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通过“时空压缩”和“空间修复”的具体实践来实现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实现“一桥驾通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愿景。《愿景与行动》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18]。这些基础设施网络构成了资本流动新的地域组织,特别是一体化的全程交通运输协调机制,更是为资本流通消除了障碍,实现资本高速流动,达到“时空压缩”的资本积累效果。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指出要拓展地理范围和开发新兴市场,共同打造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拓展贸易和投资领域,包括农林牧副渔业、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等加工制造业的深加工、煤炭、油气和矿产传统能源资源的深开发、风电和核电等新能源研发;推动新兴产业合作,除了传统能源资源的贸易往来,还应促进信息技术、生物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合作;扩大社会支出,除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开发和贸易合作,还包括金融合作、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输送、旅游合作和医疗援助。上述的“一带一路”战略合作重点都是旨在实现“空间修复”,促进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修复资本积累体系,推动全球化发展的继续深化。 copyright dedecms

3 “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格局

dedecms.com

“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构建地域组织为资本流动提供了社会活动平台,但资本流动一方面有路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在尺度重构的影响下发生作用。资本流动具有空间差异和流动格局,形成了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中国国内国土空间开发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资本流动空间格局。 织梦好,好织梦

3.1 “一带一路”与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愿景与行动》中规划了“一带一路”战略的6条经济合作走廊,分别为新亚欧大陆桥,中俄蒙、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走廊。经济合作走廊以沿线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形成区域之间各种有形物质流及无形的信息流和资本流,加强区域联系和区域相互依赖[24],构成了资本流动的国际性地域组织,连接成资本扩张和运动的大动脉(图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2003—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直接投资存量情况(表2)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直接投资存量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占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沿线地区,原因在于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毗邻,山水相连,文化场域相似,一直以来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强,为资本地域化提供了稳定的地域组织,且这种趋势也契合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分工。对中亚、西亚中东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次之,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而中国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对动力能源的需求。而对中东欧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最少,原因在于中东欧地区远离中国大陆,投资领域在优势性和互补性方面不突出,构建从中国到中东欧地区资本流动的地域组织本身就要付出高额的机会成本,资本积累和资本价值增值的过程存在一定限制。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种直接投资的上升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从投资领域现状来看(表3),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采、加工业和制造业方面。这些投资领域或者是国家的优势产业,或者是对国家发展具有互补性的产业。有研究指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流量)和密度(存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的密度增加有利于产业在区域内集聚,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增长[25]。如今,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第一个落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上的瓜达尔港开航,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国际资本流动的初始方向。随着中巴双方签订51个合作协定和备忘录,中国对巴基斯坦启动的投资项目和资金总量也不断加大,包括修建瓜达尔港东部连接港口和海岸线的高速公路、瓜达尔港防波堤建设、锚地疏浚工程、自贸区基建建设、新瓜达尔国际机场等9个早期项目。综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直接投资存量情况和投资领域情况,中国—中南半岛走廊、孟中印缅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将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随着直接投资和资本流动,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会率先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形成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体。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3.2 “一带一路”与国内国土空间开发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的国土空间开发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边沿江地带—内陆省会城市地区的地理空间过程,其实也是资本全球化在中国国土空间的体现。中央政府在宏观上把握住了地方省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而地方政府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不断融入国家的治理体系。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央政府对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和内陆省会城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规划指导和空间布局来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图2),如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云南被定位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等。地方政府也对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空间布局等进行主动调节和权力干预来参与和迎合,如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争做亚太贸易乃至全球贸易的龙头,上海则瞄准国际金融中心与全球创新产业,做“一带一路”的龙头[26]。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愿景与行动》明确规划了18个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4),这些省份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都是内陆地区和边境地区,也是国土空间开发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后到地区(东南地区除外)。“一带一路”战略下,尺度重构使资本加速向边疆地区(西北、东北和西南)和广大内陆地区(内陆高地城市)流动(图2),使之“嵌入”资本循环网络,在资本二元属性作用下不断改造和升级空间,相对缩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真正进入了全方位国土空间开发的时代。但东北、西北、西南和内陆高地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仍会存在内部差异。 dedecms.com

本文来自织梦

从“一带一路”的重要外交活动来看,国家领导频频与中亚、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高层互动,旨在力推两个开放窗口,即向西开放窗口和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窗口,使之形成面向中亚、西亚国家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国际通道,也是今后资本流动的主导方向。这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直接投资存量变动情况中也可以得到印证(表2)。可以看到,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省份都会迎来大发展的契机。 织梦好,好织梦

4 结论与讨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1结论 织梦好,好织梦

基于资本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一带一路”是构建资本转移与流动的地域组织,为资本再地域化提供了社会活动平台。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使资本加速向国内的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流动,使得我国原本较为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和广大内陆地区也“嵌入”了资本循环网络,实现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从国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应对资本积累危机的解决途径,它通过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构建起了国际性资本转移与流动的社会活动平台,促进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修复资本积累体系,推动全球化发展的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战略重塑了全球化环境中的“场所空间”,突破了中国的国土空间范围,打破传统的国家和区域边界,资本流动可以贯穿紧密相连的亚非欧大陆,形成全球资本循环网络体系。

dedecms.com

4.2讨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中国选择梯度式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产生了有差异的空间生产单元和有层次级别的地域组织矩阵,资本在国土空间上地域化的阶段不一,造成了东、中、西部的不均衡发展,尤其是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悬殊差异。“一带一路”战略下,有学者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国土空间均衡发展[2]。但资本具有创造文明和价值增值的双重逻辑,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会促进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甚至成为新的区域增长极,提高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资本的价值增值本性使得资本在有利地区辗转腾挪,吸收该地区创造的超额利润。在资本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过多的资本流向欠发达地区,即意味着原先发达地区可能引发衰退,这在美国和西欧的诸多地区都得到例证,资本流动造成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和英国苏格兰地区产生去工业化与重新工业化交织,地理上的去中心化和重新中心化轮换以及核心化和边缘化交错的地理景观[27]。值得指出的是,每一次的衰退与更新并非是历史的倒退,而是资本作用于原有地域空间上的发展提升,如此循环,推动整个地区和国家的螺旋式发展进步。因此,从“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长期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讲,对“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土空间平衡发展的观点有待后续跟踪研究,但“一带一路”建设定会加快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copyright dedecms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本文来自织梦

[2]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45-553. 内容来自dedecms

[3]王姣娥,王涵,焦敬娟.“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航空运输联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54-562.

内容来自dedecms

[4]吴旗韬.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推进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J].热带地理,2015,35(5):618-620. 本文来自织梦

[5]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98-60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71-58.

内容来自dedecms

[7]阳茂庆,杨林,胡志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南半岛贸易格局演变及面临的挑战[J].热带地理,2015,35(5):655-663.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8]梁经伟,文淑惠,杜洪燕.“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联动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5-10.

copyright dedecms

[9]朱竑,安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学回归:浅谈“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意义[J].热带地理,2015,35(5):607-609. 织梦好,好织梦

[10]葛汉文.“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战略的新精神[J].热带地理,2015,35(5):609-613. 织梦好,好织梦

[11]胡志丁,刘卫东,宋涛.主体间共识、地缘结构与共建“一带一路”[J].热带地理,2015,35(5):621-627.

内容来自dedecms

[12]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

copyright dedecms

[13]张林,葛雷.异质性视角下泛北部湾经济区能源合作战略[J].热带地理,2015,35(5):671-679. 本文来自织梦

[14]王长建,苏泳娴,张虹鸥.强化中国东盟能源国际合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新抓手[J].热带地理,2015,35(5):616-618.

copyright dedecms

[15]王丰龙,张衔春,杨林川,等.尺度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解读[J].地理科学,2016,36(4):502-511.

内容来自dedecms

[16]付业勤,李勇.“一带一路”战略与海南“中国旅游特区”发展[J].热带地理,2015,35(5):646-654. 内容来自dedecms

[17]林海英,孟娜娜,李文龙.“一带一路”战略下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2):101-107.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8]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5:1-8. 本文来自织梦

[19]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10-12.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黄卫平,黄剑.“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如何“走出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5):30-39. 本文来自织梦

[21]丰子义.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3):24-30.

内容来自dedecms

[22]殷洁,罗小龙.尺度重组与地域重构:城市与区域重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人文地理,2013,28(2):67-72. 内容来自dedecms

[23]晁恒,马学广,李贵才.尺度重构视角下国家战略区域的空间生产策略——基于国家级新区的探讨[J].经济地理,2015,35(5):1-7.

内容来自dedecms

[24]刘卫东,邹嘉龄.区域发展研究方向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1-5.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5]魏巍,李强,张士杰.交通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2):1-4. 织梦好,好织梦

[26]赵可金.带路调研:各省市如何对接一带一路[EB/OL].(2016-01-03)[2016-10-02].http://www.360doe.com/content/16/0103/02/2498813 525047951.shtml. 织梦好,好织梦

[27]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