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国际战略 > 国外学者如何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外学者如何看“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8-01-19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宏数据库整理 浏览:【字体:

本文主要基于国外学界普遍遵循的“动机·行为·影响”逻辑主线,梳理与评析2012-2017年的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织梦好,好织梦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动机研究 copyright dedecms

(一)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的角度

织梦好,好织梦

历史上,中国自古崇尚公义、兼济天下、和合大同,这一文化基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文化基础。一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对‘公义’的追求,中国的未来必将寓于其特殊的历史土壤中”;儒家“天下观”是一种包容性人文主义与包容性联系主义的结合;亚太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倡议就是建立在中土佛教所倡导的有限度的尊重与彼此促进之上。另一方面,中国很早就开辟“丝绸之路”以促进中亚两大洲经贸、人文互动的历史经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该历史经验的当代延伸。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未来发展中,人类的共同命运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必然。一方面,人类的共同命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具有依存关系。“命运的存在必须基于个人价值,而个人的价值又依托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体”,因而“人类的共同命运也基于某种与他人、国际社会等‘关系’”;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博弈中达成平衡,其平衡的基点就是人类的共同命运本身。另一方面,单纯的经济联系与经济依存并不会带来和平,“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变量在于国际流动资本的公正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将正确义利观、可持续发展观渗透进世界资本流动的过程,有助于在国际社会各主体经济交往日益扩大背景下维系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二)现实需求的角度

copyright dedecms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既服务于中国国内外战略发展的现实诉求,也是世界各国走出现代性困境和化解全球性共同危机的建设性方案。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中国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梦”的实践路径,是联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了六种代表性观点:其一,保障中国国内稳定与发展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其目的在于通过双赢模式为中国营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保障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长久性。其二,能源补给与资源优化说。“一带一路”倡议实质是为了解决中国国内能源供给不足、资源分配不均、产能过剩的发展困境。其三,应对美元体系冲击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为应对美元体系的持续冲击,试图以欧洲市场为支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寻求更有利的交易环境。其四,稳定东北亚局势说。当前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打破了东北亚稳定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服务于东北亚各国间的信任和共同利益,也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其五,维护海上安全与权益说。一是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中国自身战略利益而生,通过缓和南海、东海领土争议,降低海上诸国对中国海洋发展的阻力,以经济的、折中的、迂回的方式巩固中国的海上贸易与影响力;二是基于21世纪海盗猖獗的事实,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团结海上诸国共同应对海盗危机,维护海上能源贸易生命线,推动和平与安全的海洋建设。其六,重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说。由于旧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阻碍了中国持续发展,中国意图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制衡西方、对抗美国,进一步拓展区域影响力、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服务于世界各国走出现代性困境、化解全球共同危机的需要。首先,西方“现代性方案”打开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大门,在对传统行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对偏僻区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极大负面效应,当前人们必须重新审视“现代性”与“全球化”的价值及其与发展的关系。其次,全球性危机的解决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行为研究

织梦好,好织梦

国外率先展开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可行性的研究,并以“一带一路”和各维度命运共同体作为实践载体,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产出与实践风险,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实践可行性研究 dedecms.com

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具备实践可行性的一方主要基于以下认识:其一,“双赢”理念的超现实性与低效能。国际市场资本此消彼长,“双赢”作为合作、妥协的结果,不仅“不可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还束缚了中国国际战略的实现,未来要想继续保持和平发展,就必须在降低他国不安等事务上花费更多成本,且其对于小国的吸引力远不如“结盟”。其二,“义利观”的不切实际。基于“信义、情义、正义、道义”的“中国义利观”较“互利共赢”等理念而言,理想主义色彩更重,不可能在未来5-10年内实现。其三,质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文化根基,认为中国的“天下观”实质上是一种极具民族主义色彩的、“中国中心”的“有序理性”,且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普遍抱有“区域统治”的历史幻梦,因此中国当前提出的“共赢、共享”并不可信。

织梦好,好织梦

与此同时,赞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可行性的一方则认为:其一,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危机是中国一贯的国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源于中国持续20年来在气候与能源等国际治理领域的改革与经验。其二,中国的国际援助具有和平性、利他性和合作性特点,正逐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独立自主道路。在中国的努力下,非洲本土力量正主导非洲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中国帮助非洲走上去殖民化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其三,否定中国崛起会损害他国利益,并以1990-2015年间中国通过自由贸易、两国自由移民等方式帮助纳米比亚提升综合国力与工业化实力,对“中国梦”与“纳米比亚梦”得以共鸣予以例证。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实践载体及其产出研究 内容来自dedecms

国外学界对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机从开始的质疑逐渐过渡到部分认同再到为其构建献言献策,充分说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和科学价值。在某些学者质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乌托邦式构想时,大部分学者已把目光聚焦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践上,从实践载体及其产出的角度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任务的长远理想性和现实阶段性的辩证统一,重点指向各维度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及其相关金融机构。 copyright dedecms

1.现阶段各维度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合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构建进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一,双边、周边、亚洲等国家间命运共同体。就双边命运共同体而言,学者们将除中国外的国家分为原油国和非原油国,对中国与这两类国家在此期间的命运共同体构建方式与外交方式进行了详细比较;就周边命运共同体而言,阿富汗不仅是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成员国之一,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中阿未来合作前景广阔;就亚洲命运共同体而言,重构东北亚国家间信任与稳定对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必要且可行。第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网络安全危机,各国不仅应效仿中美加强网络安全合作,还应承诺不对彼此使用网络间谍等行为。第三,生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很有必要,中国在解决全球性气候问题上的努力和历史经验有助于推进全球性生态危机解决、促进生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一带一路”是当前阶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支点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与突破,在历史与文化渊源方面比美韩的新丝路计划更显优势,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柱。第二,“一带一路”是邓小平时代“先富带动后富”的当代版本,是“西部大开发”和“走出去”政策在当代的结合与发展,弥补了中国多年倡导的“和平发展”外交空白,使冲突性的地缘政治转变为外交的、合作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第三,“一带一路”服务于营造“合作化、简易化、去贸易壁垒”的投资环境,促进世界各国资源整合与优化,兼具经济、社会和交往功能,符合新功能主义的“溢出效应”

织梦好,好织梦

3.“一带一路”相关金融机构有效整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主体 织梦好,好织梦

对相关金融机构的个体研究。就“金砖五国”(B RICS)而言,中国以自身文化叙事为支点,为“金砖五国”应对美元体系冲击、促进成员国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供给市场。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而言,其建立与结构设计充分借鉴了世界银行的组织经验和操作路径,是一个注重长期效益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与世界博弈其经济地位的产物,将有效解决亚洲各国热钱流失问题。就“丝绸之路基金”(SRF)而言,其重心是在“一带一路”进程中寻找投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重在追求效益回报,其发展难点在于对接其他合作主体和取得融资收益。

dedecms.com

(nc-1820171124)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