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战略 > 环境战略 > 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低碳经济视域下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6-07-08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纵横》2016年第5期 浏览:【字体:

摘要:当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给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是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 dedecms.com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步伐,培育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低碳水平、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需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需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2016~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需分别下降23%、15%、18%。然而,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应的资源压力、能源压力和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同时,能源消耗多、利用效率低、产出效果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居民健康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edecms.com

一、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互动关系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产业优化转型指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演进,其发展模式从粗放转向集约、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和推动产业优化转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dedecms.com

(一)产业转型升级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产业结构的演进包含了对碳排放强度的要求,即三次产业的比重对产业的碳排放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第一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机械等设备时会增加碳排放;另一方面,农业具有固碳作用,从而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第一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双向的,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但幅度不大,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也较小。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和建筑业都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对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最大。然而,由于技术条件、能源消耗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行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也不相同。如,石化、煤炭等行业能源消耗大,属于高碳部门;纺织业、食品制造等行业碳排放量居于中间水平;通信、计算机、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能源消耗低,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小。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碳排放水平,即房地产、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碳排放量,而水利、环境以及综合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比较而言,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处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可见,产业转型升级表现为由产业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长期看,主要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向更高层次演进,先进技术的使用必然伴随着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从而减少碳排放。短期看,当新技术没有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因,而只是单纯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过程中,碳排放量会随着不同产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当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高时,则碳排放量也会减少。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发展低碳经济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来自织梦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率。因此,低碳经济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就是减少碳排放。可见,发展低碳经济能够起到推动产业结转型升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实现要求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节能、提高能效,降低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即减少各产业的碳排放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碳排放量的降低。而实现该目标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低碳化。如,促进工业结构向节能降碳的方向发展,淘汰落后技术,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发展节能和绿色制造,鼓励循环经济。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碳排放强度低、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技术,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低碳产业的角度出发,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具体表现,通过提高低碳产业所占比重,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要求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实现低碳产业比重的增加。如,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等产业,同时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等,进而最终实现低碳产业的发展战略。

dedecms.com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消费低碳化要求、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低碳产业政策等方面都对产业优化转型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就是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产业优化转型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copyright dedecms

二、我国三次产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dedecms.com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水平均呈不断上升态势。整体看,1978~2011年,我国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从14.95亿吨增至101.74亿吨,年均增长率为5.98%;净碳排放总量从14.3亿吨增至100.38亿吨,年均增长率为6.08%。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一)第一产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dedecms.com

第一产业对碳排放量及碳循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较大,即通过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换、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和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量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由于农业生产既可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又可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增加碳汇。因此,第一产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是双向的。另外,我国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13年的11.3%。虽然吉林省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但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耗量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基本保持不变,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吉林省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两者共同作用使第一产业碳排放量虽然绝对数值增加,但相对于其他产业,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逐年降低,由2010年的2.35%下降至2013年的2.09%。可见,第一产业碳排放量与其他产业相比增加幅度不大,第一产业不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内容来自dedecms

(二)第二产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由于不同产业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不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引起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变化,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将对碳排放量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碳排放量同产业结构和工业生产总值有很强的关联性。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和建筑业都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会引起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增加。研究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有90%以上来源于第二产业,其中80%来源于工业部门中的高排放行业。第二产业内部高污染行业的增加、高碳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行业碳排放强度等是导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产值逐年增加,但能源消费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这反映出我国第二产业结构急需优化调整。当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且以重化工业为主时,必然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碳排放强度难以下降,致使二氧化碳排放压力巨大。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是传统的重化老工业基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国的位次在十五名左右。与山东、河北、江苏等工业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明显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吉林省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2013年吉林省煤炭消耗量为6933.2万吨标准煤,占吉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5.8%。长期以来,吉林省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一直在70%左右。[1]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是吉林省的能源消费特征,也是我国多数省区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因此,第二产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dedecms.com

(三)第三产业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copyright dedecms

按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的各产业门类中,除交通运输业、仓储物流等产生碳排放外,金融保险、房产、文教体卫、科研机关、公共管理等其他服务业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较少。从统计数据看,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处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问。而发达国家也是通过提高第三产业占比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1990年英国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66.6%,到2013年提高至79.2%,而第二产业则由31.8%下降至20.1%;2013年日本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64.7%上升到72.6%,而第二产业占比由1990年的33.4%下降到26.2%。发达国家实践证明,增加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总体看,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还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又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因此,随着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会展、高技术研发、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拓展降碳空间的必然选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dedecms.com

“十三五”期间,我国应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发展零碳或低碳能源为重点,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一)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dedecms.com

低碳经济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需要政府调节作用的发挥。由于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的第二产业比重高、能源消耗比重大等特点,依靠企业自身的能源消耗减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减量是很难实现的,这就更加突出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因此,应从法律法规、政策环境、技术发展领域加大推动和保障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利用财政补贴和奖励的方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和监督管理。此外,应加大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研究力度,通过科技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能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低碳消费,以此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copyright dedecms

(二)优化经济格局,完善市场监督管理 织梦好,好织梦

我国的经济分布区域广泛,不同省区拥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因此,应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特征,构建公平、合理的区域性低碳经济体系。未来应以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区域性企业准入门槛,限制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园。通过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体系的构建集中力量发展低碳经济。此外,应在采取低碳发展模式的同时,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构建碳排放监测机构,开展碳排放强度评价,通过监管信息的公开,构建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

织梦好,好织梦

(三)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织梦好,好织梦

我国工业存在产业低附加值、高消耗和高污染等问题,同时高科技含量产业欠缺。未来工业发展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消除过剩产能,还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提高产业高附加值上来。通过技术的创新、引进和共享,提升工业产业内部设计、研发、生产和加工的高科技含量,摆脱现有处于工业产业链低端的局面。通过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共享的模式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此外,应进一步强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转型力度,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此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缓解资源、能源枯竭压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量,将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效益最大化。

织梦好,好织梦

(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

本文来自织梦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环境效益,应加速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目前,我国很多省区无论是工业能源消费还是居民能源消费的结构都不尽合理,多数仍主要以煤炭类能源消费为主。而煤炭等化石燃料相较于其他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较高,消耗一单位煤炭要比消耗同样多的其他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类能源的使用。不断利用地区优势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多元化、清洁型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形成。 dedecms.com

(五)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加快能源改造工程

内容来自dedecms

从技术水平方面判断,落后产能是相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下,同时存在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等资源消耗过量的生产能力。我国第二产业占比大,应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并建立相应补偿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形成高效的能源结构优化局面。此外,全社会的能源改造工程也同样重要。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是推进燃煤锅炉改造工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能量优化实现热电联产,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煤炭和石油,减少化石能源的用量。通过全社会的改造工程尽快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copyright dedecms


[1]根据《吉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