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发布时间:2016-06-22 作者:派智库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浏览:【字体:

  三、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

  贯彻《中国制造2025》,紧扣创新驱动、布局优化、两化融合、绿色制造,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重点企业、园区、技术、项目为依托,建立先进装备制造研发设计平台,构建高效完备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体系,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基地。

dedecms.com

  轨道交通装备。以高端化、系列化、成套化为方向,提升轨道交通装备配套协作能力,打造配套完善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设太原、大同、运城三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煤机装备。坚持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突出成套,培育集群,不断提高煤机系统集成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煤机制造水平。发展适用各类煤层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机一架”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打造山西(太原)煤机技术研发中心和晋中、晋东、晋北三大煤机制造产业集群。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煤层气装备。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煤层气勘探开采、生产加工、输送利用工艺环节装备全覆盖,重点发展高精尖勘探装备、智能化排采成套装备、煤层气发电装备等,建设太原、晋城两大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大同、运城两大煤层气特色应用基地。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电力装备。积极拓展延伸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鼓励研发矿井乏风氧化发电、低浓度煤层气发电、清洁环保燃煤发电、光伏电池光电转换等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低热值煤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温余热发电装备、3MW风力发电机组、超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大功率煤层气发电机组等发电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推动成套化、系列化和高端化制造,提升电力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煤化工装备。加大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力度,进一步拓宽产品覆盖面,重点发展大型、高压、高温、高效加压、劣质煤种气化炉、合成反应器等煤化工成套装备,打造以现代煤化工关键设备为主导产品、具备成套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太原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

copyright dedecms

  节能环保装备。着力培育优势技术装备产品,推广高效锅炉(窑炉)、新型煤粉锅炉、电机、变压器和高效热能回收系统应用。发展一批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治理、辐射防治等环保技术装备。 dedecms.com

  积极发展重型机械、纺织机械、汽车部件及整车、通用航空、电子智能、精密铸件锻件基础工艺、液压配件组件、材料深加工、特色军工民品、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

本文来自织梦

  四、培育发展新兴接替产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大力支持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加快形成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电动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农用电动机械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电动客车、电动专用车、电动乘用车,适度发展混合动力、甲醇和燃气汽车,着力构建“煤-电-车”产业链。加快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引进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电动车重点项目,推进充换电配套设施全覆盖,扩大电动车市场应用,创新完善产业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力争到2020年,全省电动车生产能力达到12万辆以上,市场保有量达到20万辆以上,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形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高效智能的充电服务网络。推进煤基醇醚燃料汽车、煤层气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型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支持高效高压缩比甲醇发动机技术、替代燃料汽车发动机冷启动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铝镁轻量化材料应用、零部件轻量化等研究与开发,打造太原、晋中、晋城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晋中、长治甲醇汽车产业基地,太原、运城、大同燃气汽车产业基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新材料产业。以提高附加值为方向,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五大领域,重点发展新型轻合金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纤维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10类材料及其产业,努力将山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内容来自dedecms

  节能环保产业。抓住我省节能减排、环境修复、资源循环利用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发节能环保产品,加快技术研发,强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消费品再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规模。重点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集群,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以长治、晋城为中心的LED节能产品产业集群。

dedecms.com

  信息技术产业。鼓励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重点发展LED、光伏、信息安全、电子设备制造、云计算、信息服务、物联网、空间信息等八大领域,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以太原为中心,覆盖晋中、阳泉、吕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

本文来自织梦

  医药产业。引导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围绕产业链延伸拓展,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大晋北原料药、晋中中成药、晋南新特药三大产业基地,全面提高“晋药”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围绕生物制药、化学药、中成药等领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优势产品。依托我省中药材资源禀赋的优势,挖掘中药材发展潜力。大力发展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和医疗器械产业。培育发展医药保健、健康服务业、中医药文化产业,延伸产业发展空间。 织梦好,好织梦

  食品产业。全面提升传统食品产业,培育壮大特色食品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形成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布局合理、地域特色浓郁的食品工业体系。积极推进酿酒、食醋和乳制品等传统食品行业发展。做精小杂粮加工、肉禽加工、干鲜果蔬加工、功能食品、食用油等行业,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精加工的特色食品。做强饮料、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等现代食品产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充分挖掘山西特色面食产品文化内涵和品牌资源,用现代食品制造技术改造传统面食产业,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做强做大山西面食产业。

内容来自dedecms

  轻纺工业。依托祁县、闻喜日用玻璃产业和朔州、晋城、阳泉日用陶瓷产业的基础优势,强化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形成全国日用玻璃、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推进造纸和塑料制品产业规模化、循环化、科技化发展,振兴工艺美术及旅游产品行业,推进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室内装饰配套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纺织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做强棉纺、染整、服装等传统产品,做精丝麻等特色产品,积极发展新型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

copyright dedecms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努力拓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拓展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发展,加快我省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和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大省步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文化旅游业。大力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加大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力度,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科学规划布局,挖掘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培育房车自驾车露营地、温泉、滑雪、低空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形成旅游新优势。加强特色旅游景区建设,重点塑造和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长城山西段、晋商大院等知名旅游品牌,着力建设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太行山水、黄河文明、寻根觅祖、红色圣地等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意策划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支持创演文化旅游演艺精品,加大“三个一(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开发旅游商品,推动建设一批智慧旅游示范工程。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探索推进旅游业与金融、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升旅游资源和要素整合集成能力和模式创新能力。加快智慧景区、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经营主体,推进旅游电子政务系统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建立覆盖全省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树立旅游城市品牌,积极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每年定期召开山西旅游发展大会。在重点旅游景区中选择试点,着力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能力、人事制度等方面改革,总结经验,稳步推开,使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现代物流业。主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欧亚贸易通道和中原经济区,按照“天字型”结构布局现代物流产业,重点打造中部、北部、南部三大现代物流业密集区。积极建设物流总部基地和功能聚集区,形成以煤炭物流、大宗商品物流为龙头,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等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加快重大物流载体和物流通道建设,逐步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努力提升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构建覆盖城乡的快递服务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寄送需求。以物流大通道为主要依托,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加快开发临空经济。依托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和太铁现代物流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区域性专业市场、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与带动发展功能的物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力争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基本实现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高技术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服务业,以及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业,不断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探索在全省新兴接替产业集聚地、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等成立高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培育创新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技术服务企业。支持电子政务、教育和公共服务信息化等技术开发。 织梦好,好织梦

  其他服务业。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规模、品质和效益。积极发展商贸、运输、会展、节能服务、住宿、餐饮等其他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体育、法律、教育培训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各类主题参与、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新兴业态。 本文来自织梦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织梦好,好织梦

  按照“四个全面”和“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六大区域布局、四大集群示范、八大产业提升、五位一体推动”的总体安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山西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dedecms.com

  确保粮食安全。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强化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努力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推进粮食仓储物流现代化和信息化。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保障粮油质量安全。统筹规划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布局,增强气象服务能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汾河平原区域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水果、蔬菜、家禽、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雁门关区域推进新一轮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草牧业和优质杂粮产业,在上党盆地区域重点发展优质杂粮、中药材和生猪产业,在太行山区域重点发展优质杂粮和中药材产业,在吕梁山区域重点发展优质干鲜果和杂粮产业,在城郊农业区域重点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畜牧、干鲜果、蔬菜、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copyright dedecms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机械化,提升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dedecms.com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田头市场)建设,培育新型流通业态。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推进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土地复垦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生产建设毁损耕地的复垦责任。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有机融合。 dedecms.com

  第四节  拓展发展新空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依托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装备制造、地质勘探、历史文化等优势,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本文来自织梦

  一、拓展区域发展空间

织梦好,好织梦

  立足山西区位特点,积极推动东融西进南联北合,加强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大同、朔州、忻州要用好面向京津冀蒙和俄罗斯、蒙古的区位优势,真正成为环渤海地区的广阔腹地和京津“后花园”。阳泉要发挥好山西东大门的优势,力争成为山西走向京津冀和环渤海的重要桥头堡。长治、晋城要力争成为山西走向冀鲁豫和长三角东部发达地区的重要支撑。临汾、运城要积极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在新欧亚大陆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吕梁要面向陕甘宁,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力打造“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格局。积极构筑晋北、晋南、晋东南三大城镇群,加快提升城镇群的整体实力,使三大城镇群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增长型区域。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壮大若干一体化发展区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copyright dedecms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支持新兴接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稳步发展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融资、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等新型金融业态。

本文来自织梦

  三、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织梦好,好织梦

  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织梦好,好织梦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市际交通、对外交通骨干网络,建设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打造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加快推进大张、太焦、原大、忻保、运三等高速铁路项目建设,推进太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省内地方铁路、城际铁路建设。完善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到2020年,快速铁路运输服务覆盖所有设区城市,力争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300公里。完善全省“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建设,基本建成山西省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达到725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及重要县乡公路改造和旅游公路建设,深入实施通村公路完善提质工程,实现普通国道连通所有县,普通干线连通60%以上乡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万公里。扩大民用航空网络,优化中转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8个。鼓励通用航空发展,逐步完善通用航空机场布局,与民用运输机场构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机场布局。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兴水增绿战略,加快实现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构建符合山西实际、具有山西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大水网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骨干供水工程建设,分批启动实施县域小水网配套工程,构建“两纵十横、六河连通、覆盖全省”的高保障率供水体系。以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全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采煤沉陷区和山老区农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加快小型水库、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源战略储备和雨水集蓄利用能力。以建设“三大灌溉基地”为目标,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农村水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业水价等水利改革。

dedecms.com

  加快推进电网建设。落实晋电外送战略,积极推进山西向华北、华中、华东电网特高压外送电通道建设,形成以晋北、晋中、晋东南特高压为核心、500千伏为支撑的骨干网架,新建11座500千伏变电站,扩建2座开闭站,形成“三纵四横”格局。改造城乡电网,提高电网智能水平,加大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全部实现双电源供电,中低压配电网实现密布点、短半径,消除次电压,全面提升城乡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电网布局支持力度。

dedecms.com

  加快推进输气管网建设。按照“优先气源区、优先人口密集区、优先旅游区、优先重污染区、优先大工业区”原则,加快建设“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输气管线网络。力争实现全省管网全覆盖、高速及交通干线全覆盖、主要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景区全覆盖,形成城乡协调的大燃气网空间格局。到2020年,全省管线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综合考虑城乡平衡、用户需求,结合城市、农村未来整体发展规划,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推动大数据深度应用和“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大力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全省城市、各类开发区(园区)光纤全覆盖。到2020年,全省所有设区市城区和大部分非设区市城区家庭具备100Mbps光纤接入能力。加快推进城市、郊区、旅游景点、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等区域的网络优化覆盖,努力推进无线宽带向周边非核心区域人流密度较高的道路、未通宽带的村庄延伸,着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到2020年,全省3G、4G网络用户超过3100万户,用户普及率达到86%以上。

内容来自dedecms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市政设施品质,建设“海绵城市”。推进全省城市建成区水电气热、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路网级配达到国家标准,公交出行分担率大幅提升,棚户区基本消除,城中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管廊。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统筹规划,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建设,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推进城镇交通、通讯、邮政、快递、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copyright dedecms

  四、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织梦好,好织梦

  全面落实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分享经济、国家大数据战略等重大举措,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借势加快山西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按照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分级分类,建立政府信息开放统一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库,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支持大数据与煤焦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整合创新,与制造业、新兴接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数据开发和交易,促进大数据经济繁荣和发展。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积极支持数据分析能力强和数据资源丰富的企业探索“大数据工厂”“大数据超市”和“数据实验工场”等新模式、新业态。 dedecms.com

  推进“互联网+”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和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加快互联网与邮政业协同发展,提升寄递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加强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信用支撑体系,推动数据资源开放,为互联网发展营造开放包容的环境。

dedecms.com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研发、应用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互联网安全管理、态势感知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加快建设网络信息安全配套工程,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加快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实施“阳光绿色”上网工程,开展打击低俗文化、不良网络文化活动,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清理力度。依法依规查处数据滥用、侵犯隐私等行为。根据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事件制定相应预案,确定事件响应和处置的范围、程度以及适用的管理制度。对能源、交通、水利、金融等重要行业,供电、供水、供气、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军事网络,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务网络,用户数量众多网络和系统,实行重点保护。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五节  全力推进“三个突破”

内容来自dedecms

  突出问题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和金融振兴“三个突破”,着力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一、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dedecms.com

  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向全面创新要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格局。 织梦好,好织梦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和山西省低碳创新行动计划,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城建设工程、低碳创新发展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园区提质升级工程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织梦好,好织梦

  聚焦我省煤基产业创新重大任务,以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利用为主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靠科技创新做好煤和非煤两篇文章。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导,推动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六型转变”。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完善技术创新组织,引导企业牵头科技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煤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计划、应用示范工程和重大产业化项目。

内容来自dedecms

  改革省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体制,强化顶层设计,建立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形成与立项机制,加快推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深化高等院校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深化省属科研院所改革,支持建设中试基地、技术研发实验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立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突出智慧碳谷、科技绿城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高效务实推进创新城建设,努力将山西科技创新城打造成为我省创新发展的引擎和全球低碳创新高地。实施“低碳引领” “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形成以煤基低碳产业为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新优势、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转型新高地和以“产研一体、产城一体、产融一体”为特征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基本建成,煤基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煤基产业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创新链基本形成,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重大技术成果,形成若干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织梦好,好织梦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全面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普惠性税收政策,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积极构建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发挥与国家基金委联合设立的煤基低碳联合研究基金的作用,支持发展煤炭清洁利用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各类联合基金。积极落实中关村试点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制度,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鼓励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社团为科技人员和创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加快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支行、科技担保公司等科技金融机构建设。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产品市场应用的保险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扶持力度和对知识产权侵权和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创业创新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园,构建一批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在全省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链条孵化体系。大力培育和宣传创新文化,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9%。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dedecms.com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条件,完善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竞争、金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引导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消除各类隐形壁垒,清理废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等突出问题。建立民营企业科技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发展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按照“提升二产、推进一产、发展三产”思路,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民营企业发展培养人才。加强引导、主动服务、强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优惠便利的创业条件,降低创业门槛,创造促进大众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的政策、政务、法制、市场、舆论等环境,培育民营经济成长沃土,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民营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正确处理政商关系,重塑山西干部和晋商形象,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三、大力促进金融振兴 copyright dedecms

  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业成为全省基础性和关键产业。做大做强城市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中小银行,稳步发展新型金融业态,积极发展地方保险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以资本为纽带,以股权为依托,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大力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加快发展期货交易市场,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稳步扩大融资总量。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拓展金融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服务能力。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金融人才。深化金融开放与合作,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有计划开展跨境投资,深化山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合作,做好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

dedecms.com

  第六节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dedecms.com

  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建立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团队引进政策,建立起一支具有山西特色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

本文来自织梦

  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深入落实《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建立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的资金支持机制,创新省级各类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培育和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培育高新产业和实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为我省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采取“产业资本+人力资本”的模式,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或成立分支机构。深入实施“百人计划” “三晋学者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等重大人才工程。 内容来自dedecms

  在山西科技创新城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重点围绕山西科技创新城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产业规划等,探索和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科创城在人才引进、创业扶持、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引导科技要素和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向科创城集聚。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十大人才工程”,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来自织梦

  促进人才结构调整与合理配置。加大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为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企业培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衔接、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重视本土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实用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建立健全更为灵活的科研人才及团队双向流动机制。打破身份限制,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流动岗位,支持企业技术人员承担科研教学任务。

内容来自dedecms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将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提高到50%以上。鼓励企业实施科研人员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政策。国有企事业单位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评价标准,引导科技人员分类发展。遵循科研成果产出规律,探索合理考评周期。健全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制定完善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政策体系。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信用管理,建立科技人员和项目评审专家诚信档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章  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格局 copyright dedecms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军民融合,在补齐短板中实现均衡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第一节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edecms.com

  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福祉。更加注重围绕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满足人民群众在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着眼,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全面抓好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就业、社保、居民增收和稳定物价等民生工作,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抓好扶贫攻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织梦好,好织梦

  第二节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

copyright dedecms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织梦好,好织梦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订规划。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确定管理范围、权力清单、责任主体。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内容来自dedecms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落实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没有城镇户籍的进城农民、城中村居民和采煤沉陷区群众三个群体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实施居住证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合理分担公共成本,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织梦好,好织梦

  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把发展县城和县级市作为完善城镇体系的切入点,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提高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重点发展一批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大县城,逐步减少5万人以下的县城。加快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区综合整治,加大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县城整体功能。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动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城先行开展“大县城”试点,建设形成数量合理的强县大县,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集约化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撤县改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推进重点镇建设和资源型城镇转型。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在工业、农业、服务业方面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综合则综合,培育县域富民经济,努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通过农民进城、移民搬迁做大乡镇规模,建成一批有产业、有人口、成本低的中心型、特色工业型、特色旅游型、物流交通型、休闲商贸型、三农服务型小城镇。积极发展都市圈、城镇群和中心城市周边等重点开发区域内的小城镇,逐步形成卫星城。开展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镇转型试点,因地制宜探索转型路径和模式,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扶持,在招商引资、科教资源投入、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方面给予支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开展并村、撤乡并镇工作,以基础条件好的中心村为重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休闲农业示范县和示范点建设,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协同发展,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转变。到2020年农村危房基本消灭,不适宜居住的山村基本完成搬迁,农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大部分村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本文来自织梦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各类要素无障碍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edecms.com

  第三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原则,加快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根据资源环境承载的要求,强化错位发展,推进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合理,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内容来自dedecms

  太原晋中同城化。继续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强化太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火车头”作用。加大太原市疏解老城、建设新城、保护古城和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动太原晋中同城化步伐,以太原晋中共建区为重点,科学编制规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率先实现“十同”,即规划同筹、制度同构、市场同体、产业同链、科教同兴、交通同网、设施同布、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率先实现“合村并城”,全力构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省城中心和都市化地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晋中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108廊带空间开发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晋中市区为中心,介休市为市域次中心,打造东北部太原都市区、中部文化旅游与工业城镇协调发展区、西南部平介灵城镇组群协调发展区。推进廊带区域产业一体化布局、生态一体化修复、交通一体化规划、城镇一体化建设、土地一体化管理、政策一体化统筹,打造富有朝气、活力四射的产业带、文化带、旅游带、生态带和城镇群。

织梦好,好织梦

  朔同城镇群区域。朔州市紧扣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质量“两大任务”主题,进一步突出循环经济、新兴产业、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城乡统筹“五个重点”,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日用陶瓷生产基地、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和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努力建设美丽朔州和“塞上明珠”。

本文来自织梦

  大同市立足区域化协同发展的高度,着眼国家战略和全省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构筑晋北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新高地。围绕乌大张“长城金三角”跨区域合作,建设晋北城市群和晋冀蒙交界区龙头城市。紧紧把握“一带一路”契机,发挥大同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区位节点优势、产业协作优势以及文化纽带优势,积极构筑一批面向蒙古、俄罗斯等国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忻定原区域。加快忻州云中新城和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与原平、定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廊三带,两区三城”的空间结构(“一廊”指大运城镇发展走廊;“三带”指朔黄铁路产业带、五保高速旅游经济带、南环高速产业集聚带;“两区”指东部发展区和西部生态区;“三城”指忻州城区、定襄县区、原平城区,三者一主两次、组群联动发展),建设太原都市圈北部装备制造、能源和旅游服务基地,打造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试验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孝汾平介灵区域。设立孝汾平介灵共建区,培育新型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形成太原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的发展次核、省内重要的焦化产业基地和新兴先进制造业基地。协调城区拓展方向,推进区间交通网络的一体化对接,加强城市功能的有机联系,构建协调发展平台,大力推进高等级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孝汾介核心区一体化发展,建设平遥古陶-南政-中都和灵石翠峰-静升两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打造带动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区域。 dedecms.com

  离柳中区域。注重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离石城区为核心,以柳林城区和中阳城区为两翼,把城镇化与培育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创业相结合,形成“一体两翼、带状组团”沿山地河谷串珠式延伸的带状组团式空间格局,打造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和连接西北地区的门户。 内容来自dedecms

  阳平盂区域。按照“三轴、两心、五重点镇”的空间结构(“三轴”指纵贯南北的城镇发展主轴、盂县县城-西烟西向发展副轴、中心城区-娘子关东向发展副轴;“两心”指市域中心阳泉中心城区及平定县城、市域副中心盂县县城;“五重点镇”指西烟镇、梁家寨乡、河底镇、娘子关镇、张庄镇等具有产业特色的重点城镇),推进市域中心(市区、郊区、平定)的一体化建设,加快以阳泉北站、盂县县城组成的北部副中心发展,建成太原都市圈对接环渤海及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copyright dedecms

  上党城镇群区域。按照“核心产业支撑、快速交通连接、优美村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方向,以长治市区主城区建设为引领,推动潞城、屯留、长子、壶关、襄垣、长治6个县市发展。加强上党城镇群内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六个一体化”建设,合理调整优化产业和空间结构,以主城区为核心、大县城为节点、中心城镇为支撑,构建“一核双圈”发展框架,实现“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目标。

织梦好,好织梦

  晋城城镇群区域。根据区位特点、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要素,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着力打造山西走向冀鲁豫、长三角和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脚”。中心城市要按照“拓展、改造、提质”的原则,加速推动西北片区、兰花片区、东南片区、金村片区、金匠园区和南村片区建设,形成“六区联动,组团发展”新格局。支持高平市在“先走一步、富民强市”试点中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县城、重点镇等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

  临汾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加快推进尧都、洪洞、襄汾同城化和侯马、曲沃同城化,推进临汾开发区、侯马开发区扩区和霍州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构筑交错融合的生态文明示范带、现代产业集聚带、城乡统筹示范带和文化旅游发展带。强化基础设施对接,提升经济带与东西两山地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互联互通能力,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大县城战略,在东西两山地区培育重点经济增长极,打造生态建设、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典范,打造中西部乃至全国先进水平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dedecms.com

  盐临夏区域。以运城主城区为中心,改造提升老城区,拓展建设新城区,推进盐湖生态治理,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推动临猗、夏县、解州旅游卫星镇和水头工业卫星镇建设,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小城镇的产业集聚能力。建设贯穿城镇组群东西的涑水河与姚暹渠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城市产业分布区,形成“一城、四区、两廊、两环”的空间格局。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