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山西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三)

山西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三)

发布时间:2017-03-1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第六章  绿色发展,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树立“大生态”观念,坚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织梦好,好织梦

    一、夯实农业基础 dedecms.com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等建设,逐步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与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强化农田生态保育,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功能,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加强北部防沙带保护性耕作,推进农田保育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治理酸化土壤,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地,增强农田抗御风蚀和截土蓄水能力。 copyright dedecms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肥沃、功能全”的要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投资等,统筹使用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在中南部盆地节水灌溉培肥改良区、东部太行山山地丘陵集水保墒培肥区、南部低山丘陵蓄水保墒培肥区、西部吕梁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培肥区、北部边山丘陵合理耕作培肥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118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15处,改造盐碱地100万亩,大力推进保护性工程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按照“珍惜节约水、建好大水网、用足黄河水、修复水生态、确保水安全”的治水方略,全面建成山西大水网中部引黄、东山供水、辛安泉供水、小浪底引黄四大骨干工程,全面启动与大水网配套的县域供水工程建设。加强黄河、汾河、涑水河、滹沱河、浊漳河、清漳河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强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重点实施运城北赵引黄灌区二期工程、西范灌区东扩工程、东山供水工程配套灌溉工程、小浪底引黄灌溉工程和中部引黄工程配套灌溉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建设,推进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灌区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现代化灌区。

dedecms.com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加强旱作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以蓄水、保水、集水、节水为主要内容的旱作节水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率。加强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膜下滴灌等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促进节约高效用水。新建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500万亩,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面积2000万亩,其中旱作园艺产业示范区300万亩。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增效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

dedecms.com

    二、改善生态环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加强水生态保护。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硬约束。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的涵养和保护,维系地下水系良性循环。加强地下水监测、监控,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确定各区域地下水开采量控制目标,优化调配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要求,坚持综合治理、系统修复,全面推进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御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晋祠等岩溶大泉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强化全省超采区治理,实施关井压采工程、蓄洪回灌工程、防污保护工程和采煤排水综合利用工程,逐步修复遭受破坏的地下水系统,改善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推广节水灌溉,逐步退还生态用水。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建立健全农村污水控制管理标准体系。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十三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15%以上。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按照“控量增质、重点突破、分类实施、整体提质”的思路,认真实施林业“六大”工程,抓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形成布局合理、集中连片的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到2020年完成营造林20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700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亿立方米。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健全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体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天然林保护制度,提高贫困地区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copyright dedecms

    加大草原建设和保护力度。实施生态草地恢复、天然草地保护工程,恢复土石山区、水源涵养区、重点水系区、生态脆弱区和“三化”严重区的草地植被。加强对我省现有的十大片山地草原类草地和十大片山地草甸类草地进行综合保护。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湿。加快推进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草原生态建设工程,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物资保障体系及指挥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草原火灾等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以草定牧,推进草地合理开发利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推进沟域经济发展。围绕生态山西建设目标,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沟域经济发展。发挥山西山多、沟奇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以山区沟域为单元,以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整体规划山、水、林、田、路,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先导、特色产业主导、龙头景区带动、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文化展示等形式的沟域经济。引导各类资金投资沟域经济,培育霍州市七里峪、榆次乌金山等开发典型,总结适宜推广的沟域经济模式。

内容来自dedecms

    三、加强污染治理

copyright dedecms

    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施肥方式。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扩大配方肥使用范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大规模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分作物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大高效大中型药械补贴力度,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整个链条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示范,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应用。推进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建设,在晋城、长治、太原等市探索沼气工程“先建后补”的发展模式。实施农村地区小型光伏发电示范工程。严格落实畜禽禁养区政策规定。建设高标准农膜试点,开展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示范,实施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工程。

内容来自dedecms

    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建设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全面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禁产区试点划分示范。选取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实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划试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点。

内容来自dedecms

    示范推广绿色环保农机。加快电动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进度,有计划、分步骤、逐步扩大电动农机的应用规模,减少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对农作物和农田的污染,鼓励农民报废高耗能农业机械,购置绿色环保的农机具,推广大型复式农业机械。

dedecms.com

    四、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以“三品一标”为突破口,立足“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探索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打击各类非法添加行为。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强化产地安全管理。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支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加快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立品牌农业制度体系,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探索建立农产品分等分级制度。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强化农业生态安全。严格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按照“谁污染、谁负责,谁破坏、谁受罚”的原则,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强化生态监测体系和技术规范建设,加大对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流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监测力度。建设以预防为主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全面监控典型地下水污染源,控制城镇污染、重点工业、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有计划地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推进疫病阻截带、隔离区和监测点建设,强化外来生物和检疫性动植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要分级设立重点预防监督区,加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林地、草地保护。 dedecms.com

    强化农业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红线意识,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切实作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作物暴发性虫害和重大病虫草鼠的监测与防控,严格沼气设施、场所安全管理,强化农村自然灾害和重点危险区域的治理,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农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增强救援能力建设。 dedecms.com

    第七章  开放发展,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dedecms.com

    树立“大市场”观念,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机遇,构建开放型农业。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承接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打造京津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发展优势产能,加强技术合作,提升农业竞争力,积极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构建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dedecms.com

    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copyright dedecms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制定山西省“一带一路”农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我省特色农业优势,推动与沿线国家(省份)的农业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等建设,推动农业产能、技术、物资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合作,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加强农业援非和“南南合作”工作,鼓励农业企业到国外兴办农产品种养基地和加工企业。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建设黄河金三角果业生态城、国际果蔬物流港,推动我省优势果品、蔬菜出口,促进互惠互利国际农产品贸易。 本文来自织梦

    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找准山西农业在全国及周边经济区域的定位,加强省际间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建设面向京津冀、拓展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特别是推进晋北、晋西北地区鲜活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进入京津市场。强化休闲观光农业合作推介工作,实现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共享,推动合作领域多元化。加强生态保护,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京津冀生态协同圈和环渤海地区生态屏障。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我省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交错互补表现较为明显,露地菜、鲜干果、道地中药材、杂粮等产业优势突出,要进一步强化产品推介,打造特色产品推介平台,引导特色产品走出山西。同时扩大与相关地区交流合作,加大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招商和产业承接力度。 本文来自织梦

    全面深化与周边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我省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深化与中部地区及周边省份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强化与中部省市的产业协同发展,强化与中部省份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深化中原经济区合作,建设面向大中原的晋东南特色农产品基地,加深与中原经济区农业合作发展,提高我省农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立与中原经济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合作机制,开发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线路,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积极融入黄河金三角和“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发展,依托特色果品和农牧产品,建设中西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农村服务业集散基地。借势黄河几字湾区域发展,特别是黄河九省旅游联盟发展,打造我省黄土高原风情休闲游品牌产品。

copyright dedecms

    二、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 copyright dedecms

    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推进水果、核桃、芦笋、红芸豆、荞麦、蔬菜、兔肉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以国际标准或进口国标准组织生产,推进实施GAP和国际认证,鼓励红枣、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并给予政策倾斜。积极扶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织梦好,好织梦

    完善农产品展销体系。针对传统市场、新兴市场、高端市场的不同特点,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依托批发市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其他外贸企业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利用五台山作为世界著名旅游景区的优势,建设杂粮特产展示交易区,扩大山西特色农产品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依托汾酒工业园等建设一批特色产品展示交易区,支持在国内外主要市场建设山西特色农产品直销中心,支持山西农产品进入洛杉矶中国农产品美国展示中心宣传展示。 dedecms.com

    强化特色农产品推介。稳步推进我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逐步扭转我省农产品大部分无牌或贴牌出口的局面,扩大在国内外品牌影响力。扩大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的影响力,积极组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饮料展、中国-亚欧博览会和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波兰等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高水平的国内外展会,支持山西杂粮等区域公用品牌参加国际农产品博览会。 copyright dedecms

    三、积极促进农业引进来 织梦好,好织梦

    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优良种质资源,学习借鉴各类先进经验,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 内容来自dedecms

    大力引进外商投资。“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做好新西兰恒天然等国外农业企业投资落地工作,提高外商投资农业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我省农业经济开放水平。

dedecms.com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引智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实施引智示范推广项目,组织省内农业科技人员赴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现场学习,邀请外省市聘请的专家来晋交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先进生产经营方式,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国际合作水平。

dedecms.com

    稳妥引进高端人才。利用国内外智力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引进重点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团队,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金融人才和国际贸易管理人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引智项目支持力度,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出国(境)培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第八章  共享发展,着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增进农民福祉,让全体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本文来自织梦

    一、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本文来自织梦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服务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增收。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把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把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生产降成本、增效益。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全面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并温和上涨,提高农民生产收入。 copyright dedecms

    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打造优质特色农业品牌产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二产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增加农户三产经营性收入。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商和实体流通相结合,改进农产品流通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促进农产品营销增收。

织梦好,好织梦

    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能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以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为主,加快建立县级及县以下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土地与资本、技术、市场有效对接,真正使土地成为农民生存发展和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加快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探索土地入股合作模式推动土地流转,土地合作社以确保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为前提,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保障农民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股权利益。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坚持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增强就业指导和劳务输出服务,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建立农民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使其与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社会平均工资、物价水平基本同步增长。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和权利,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加快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和进入城镇安家落户,使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离得开农村、融得进城市,实现工资薪金、土地租金、社会保障金同步增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切实加大财政转移性支付力度,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扶贫济困等“三农”领域倾斜,促进农民其他性收入的增加。落实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危房改造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探索农民收入直接补贴政策,不断扩大补贴规模,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在我省划定的限制开发区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增加生态保护补贴确保农民收入水平。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农户给予相应补贴,为其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来自织梦

    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内容来自dedecms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五个一批”为脱贫攻坚实施路径,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八大工程20项行动,着力补齐贫困和生态两个短板。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 dedecms.com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增收脱贫。立足贫困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形成融合一二三产业、贯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吕梁山区域发展优质鲜干果业和马铃薯产业;太行山区域重点发展道地中药材和杂粮产业;北部贫困地区重点发展草牧业和优质杂粮产业。在贫困地区深入推进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构树等新兴产业扶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综合推进基地建设、加工转化、仓储物流、品牌创建等环节,建设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基地,培植一批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主体。到2020年,每个贫困县都建立起稳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一县一业”产业开发体系,带动115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内容来自dedecms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超常举措脱贫。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瞄准、创新机制,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要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行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完成全省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确需同步搬迁的11万农户人口搬迁任务。对移民搬迁户实行住房建设差异化补助政策,扶持后续产业发展,实施迁出区土地整治复垦、生态恢复工程,同步配套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使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copyright dedecms

    推进培训就业,提升就业能力。以稳定就业为导向,统筹整合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认证、鉴定等资源,提高培训质量,支持农村贫困劳动力掌握实用技术或转移就业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和技术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贫困家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地区建设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以“吕梁护工”“太行保姆”和山西面食师培训等为重点,引导培训机构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打造一批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劳务品牌,支持3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copyright dedecms

    提高退耕效益,创新林业管理。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新增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到贫困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新品种经济林和道地中药材,提高新一轮退耕经济效益。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适当延续退耕补助。加快宜林荒山绿化进程,支持吸纳贫困户的造林专业合作社承包造林绿化工程。开拓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型生态产业,推进林下经济、速生丰产林、林木种苗花卉、林下资源开发,延伸林业产业链。整合各类林地管护项目,改革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支持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化为护林员和林业工人,贫困县的护林员岗位重点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内容来自dedecms

    社会保障兜底,共享发展成果。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平台,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水平。对于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必须由政府兜底脱贫,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支持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续保。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立社会力量救助农村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基金,构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特困户救助需求相衔接的帮扶信息平台,形成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扶持50万左右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人口兜底脱贫。

本文来自织梦

    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条件。争取国家铁路网连接贫困地区重大交通项目向我省布局,推进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贫困地区项目,改造贫困地区县乡公路,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公路建设,推进乡(镇)汽车客运站和建制村汽车停靠点建设。大力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把水保工程建成惠民工程。在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五小”工程重点向贫困村倾斜,打通老百姓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用水“最后一公里”。实施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安全饮水标准。支持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气设施建设,推进燃气管网向贫困地区延伸。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全面保障。

dedecms.com

    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率先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落实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对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大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构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加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控力度,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农科教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解决特色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支持科技特派员到贫困地区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允许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组建科技服务组织,采取“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等形式开展进村到户科技扶贫。推进贫困地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支持贫困村有线电视、电话、邮政和互联网村村通,推进“四网融合”。 本文来自织梦

    推进社会扶贫,健全帮扶机制。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量化落实项目带动贫困人口的具体方式和目标任务,支持引导各类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培育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产业延伸、协作配套、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扶贫。继续发挥社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组织帮扶作用,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发挥帮扶单位整体优势,压实单位包村帮扶责任,建立单位包村、领导包带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两包三到”精准帮扶联动机制,确保帮扶对象稳定脱贫。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