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报告 > 政府发展规划 > 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江苏省南京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

发布时间:1970-01-01 作者:派智库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浏览:【字体:

  第三章 重点任务

  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工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南京市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地理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等要素,全面建设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循环型社会建设体系、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和循环经济创新体系等六大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构建新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一)第一产业。全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育菇基地及生物有机肥厂建设。推广规模化养殖场禽畜粪便利用、污染达标排放、池塘循环水养殖。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继续完善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模式,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

本文来自织梦

  (二)第二产业。以石化、钢铁、电子、汽车等产业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循环经济项目为载体,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和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内容来自dedecms

  1.石化行业。围绕“突破上游,扩大中游,主攻下游”的思路,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重点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链。强力推动化工企业“入园进区”,淘汰并转出一批效益差、能耗高的企业。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为石油化工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石化产品开发,提高副产物循环利用率,延长石油和基础化工产业链。支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与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 本文来自织梦

  2.钢铁行业。围绕“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节能减排”,重点推进南钢和梅钢精品钢基地建设。应用烧结余热回收、热风炉余热利用、焦炉煤气脱硫脱氰等先进技术开展废弃物循环利用,突出抓好冶炼钢渣循环利用。

dedecms.com

  3.电力行业。以工业锅炉、窑炉能量梯级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目标,通过电力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建材企业的链接,构建较为完整的电厂能量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产业链。重点是突出抓好余热、余压、余水以及粉煤灰、脱硫石膏、煤渣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内容来自dedecms

  (三)服务业。积极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和和绿色服务为目标,积极推进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物流快递、旅游观光、商业贸易等服务业循环化发展,大力培育循环型服务业经济,通过服务业循环化发展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

dedecms.com

  1.加快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推进城市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物流规划,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优化,加快建设完善龙潭港、禄口空港等物流基地建设。打造有影响的物流基地,加快枢纽城市建设。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物流企业规范化经营。鼓励物流企业间设施共享,提高物流设备循环利用率。 内容来自dedecms

  2.推动商贸旅等绿色发展。支持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对现有采暖、照明、制冷等设施进节能改造,鼓励使用太阳能、地热能、中水回用等,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二手商品市场,鼓励家用电器、汽车、机械设备、图书、旧服装等进入二手市场,进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体系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严管土地资源开发。加强建设用地管控,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提高用地集聚、集约程度。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鼓励类新兴产业项目,禁止对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项目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供地。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提高到6.2亿元/平方公里;加强长江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合理开发、集约利用、有效保护长江岸线稀缺资源,高水平地实施沿江产业开发、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 copyright dedecms

  (二)严格抓水资源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管控措施,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水效率控制。到2020年,单位GDP用水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分别小于38立方米/万元和13立方米/万元。 本文来自织梦

  (三)严控煤炭资源消耗。严控煤炭消费增量,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强度与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制度。建立煤炭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对煤炭消费总量增长较快的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预警调控。电力、钢铁、水泥不再新增产能,不再批准新建增加煤炭用量的项目。按照国务院“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区域集中供热,关停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的生活和工业锅炉,推进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外的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3100万吨以内,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至60%。

本文来自织梦

  (四)加强矿产资源利用。加强对矿产资源实行节约使用、循环利用。实行清洁开发、高效生产和生态恢复,延长生态产业链,提升矿山废弃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严格执行矿山准入政策,对现有矿山开采实行逐步退出,对砂石开采严加管控。同步实施采矿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开展主城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矿山复绿工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一)加快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研究制定垃圾分类收费方式,鼓励市民进行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收集水平。统筹建设城市和周边村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基本实现城区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城市餐厨废弃物收集率达到90%。

dedecms.com

  (二)推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调整完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等相关法规,研究出台城市建筑垃圾、道路建设废弃物等废弃资源利用管理办法,在市区范围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及综合利用设施,形成“点+线+面”的综合性建筑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dedecms.com

  (三)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抓住作为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九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的契机,全力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突破传统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进一步推动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向产业化、连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建立以社区回收点为基础、分拣加工中心为依托、集散市场为核心,点面结合,三位一体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到2020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5%。

本文来自织梦

  (四)打造再生资源利用新的载体。加快江南环保产业园和江北环保产业园建设。按照总规确定的产业功能分区,推动环保产业园向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和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化发展。支持江南环保产业园和江北环保产业园发展静脉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及环境服务业。着力做大静脉产业、优先支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龙头企业发展。将两大园区打造成为支撑静脉产业发展的信息交易平台、环境交易和环境科学技术研发基地、长三角静脉产业示范园与资源再生研究基地、南京废弃物资源回收处置利用基地。

本文来自织梦

  四、着力构建大循环型社会体系 dedecms.com

  (一)建设循环型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以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宾馆、饭店、商贸企业及高校等用能大户为重点,开展节能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活动。推动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物流、绿色服务等领域发展,完善循环型城市建设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循环型城市。 内容来自dedecms

  1.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发挥政府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将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列入政府优先采购计划,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再生产品以及节能、节水、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比例。

dedecms.com

  2.构建绿色交通体系。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构建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交通,提高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在公交车中的比例。倡导购买小排量、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型机动车。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63%。 内容来自dedecms

  3.推广绿色节能建筑。紧抓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机构、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强化建筑节能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结合旧城改造、小区出新同步推进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到2020年,城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基本实现禁粘,禁粘区域达90%。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9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绿色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copyright dedecms

  4.加快新能源业发展。大力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输宁主干输气管网建设,提高电力行业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推广太阳能光伏、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以及分布式能源与热电联供的应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鼓励农村发展户用沼气池。 dedecms.com

  (二)打造循环型村镇。按照生活富裕、生产先进、生态良好的要求,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片整治,全面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推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加强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零星闲置地块的绿化工作,完善村内道路、水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美化。全面启动江宁谷里—横溪、高淳桠溪—漆桥、浦口老山北麓—滁河南岸、六合竹镇—金牛湖、溧水白马—无想山五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到2020年,村庄环境整治达标全覆盖,五大美丽乡村示范区全部建成。

dedecms.com

  (三)创建循环型社区。开展循环型社区创建,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教育,低碳生活家庭创建活动,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和引导资源节约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引导人们正确购物和环境友好型消费。支持旅馆行业易耗品的反复使用与多次使用,禁止餐饮业使用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餐具,减少全社会塑料袋的使用。鼓励居民将可循环利用的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分类放置。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家电等节能环保产品,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社会风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一)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企业创新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的比例,大力提升大型企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稳定的研发合作关系,围绕软件、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生命科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先导型新兴产业,联合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攻关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和“小升高”计划,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和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加大创新型经济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二)组建研发联盟体系。发挥南京政产学研金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与在宁高校院所的多层次合作,加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沟通与合作,推进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促进高校院所和大学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提升循环经济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优化配置区域科技资源。完善政府科技计划体系,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化与应用开发相结合、重大专项与一般计划相结合的循环经济科技计划体系。 dedecms.com

  (三)发展咨询服务体系。发挥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完善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公众之间的联系,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在各领域应用,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循环经济信息、技术、咨询、策划、培训、融资、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dedecms.com

  六、努力建立再制造业发展体系

dedecms.com

  再制造是绿色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制造能使产品得到多寿命周期循环使用、实现产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节能节材、降低污染,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是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dedecms.com

  (一)打造重点再制造产品。顺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大势,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加快自动识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完善“网+云+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着力构建智能制造支撑体系。重点推进电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制造,鼓励开展废旧家电、打印机耗材、通信终端设备、办公用品等产品的回收、拆解、分选和再制造。 本文来自织梦

  (二)建立再制造回收体系。鼓励支持建立以汽车4S店、特约维修站点为主渠道,回收拆解企业为补充的汽车零部件回收体系。规范建立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和区域性再制造旧件回收物流集散中心。 dedecms.com

  (三)支持再制造技术发展。依托一批具有基础的技术研发单位和企业,建立再制造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废旧机电产品无损拆解、表面预处理、剩余寿命评估等再制造设计、资源化预处理等关键技术提高深度化循环处置利用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体系 dedecms.com

  (一)互联网+平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循环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循环经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集中,提升资源信息价值,为园区及企业提供实用便捷的服务,激发循环经济市场活力,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着力打造产业共生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推进市区范围的产业共生和资源在线交换交易,提升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和绿色金融等服务,实现循环经济的信息集成、政策引导和辅助决策。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互联网+回收。发挥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政策优势,抓住苏商、汪海、凯燕、纸联、物联、怡华等大型龙头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抢占“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阵地,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实现线上回收、线下物流的融合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三)互联网+建筑。以绿色建筑管理和智慧能源管理为核心,推动建筑虚拟设计、制造与管理,培育一批绿色建筑、能源管理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型服务业,促进建筑功能、建筑节能水平、绿色建筑性能、建筑产业的变革与提升。 copyright dedecms

  (四)互联网+制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落实“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制定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产品质量攻关实施计划,突破一批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核心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顺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大势,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自动识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加大智能装备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完善“网+云+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扩大智能产业国际科技合作,着力构建智能制造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内容来自dedecms

  (五)互联网+城市服务。以推进“智慧南京”建设为抓手,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智慧城市产业中心建设,搭建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商用数据可信存储及移动应用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健康管理知识平台等,加快智能交通、智能设施、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金融服务、智能教育与科技、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市政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第四章 重点区域 内容来自dedecms

  紧紧抓住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江北新区之机遇,建设循环型江北新城区。坚持生态先行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从总体上把握好红线划定、加快发展与节能减排总目标平衡、转变发展模式等重大环节,突出绿色人文保护,突出低效用地开发,突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节能减排降耗,突出循环发展和利用,努力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最具刚性的约束条件贯彻到新区建设和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加快构建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形成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态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条具有江北新区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积极开展节水减污 内容来自dedecms

  以电力、石化、钢铁等高用水行业为重点,实施节水工艺改造工程,采用先进水循环技术。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13立方米以下。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建设,以六合、东沟、龙池、金牛湖、汤泉等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休闲基地建设为重点,建设防渗渠道及管道灌溉,推广喷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制定新区中水回用规划,因地制宜推广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建成雄州、金牛湖等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工程。

copyright dedecms

  二、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本文来自织梦

  着力提升用地效率,新区力争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2020年达到11亿元/平方公里,居于全市领先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三、加强节能产品应用 内容来自dedecms

  提高城市绿色低碳消费水平。加快建设环保产业园,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力度,推进耗能设备智能化改造,加快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程,有重点支持一批资源化项目实施。 copyright dedecms

  四、创建绿色生态城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江北新区核心城区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节能65%设计标准,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绿色建筑标准,35%达到二星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dedecms.com

  五、集约利用岸线资源

copyright dedecms

  正确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类岸线的关系,兼顾近期加快发展、远期充分预留和永久严格保护的需要,形成“生态岸线为基底、生活岸线为骨干、生产岸线为点缀”的岸线空间结构。严格控制利用岸线的进一步扩大,力争“十三五”期间利用岸线控制在50%以内,生态保护与景观岸线在1/3以上。优先保证生态岸线,保证水源保护、生态安全、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环境保护岸线的规划利用。加快沿江城市生活和旅游景观带建设,包括八卦洲旅游景观岸线、浦口新城生活岸线、雄州新城生活岸线、大厂新城生活岸线、桥林新城生活岸线。集约利用生产岸线,加快港口功能优化整合,规划形成七坝港区、西坝港区为主的长江港区,提高现有企业自备码头公共服务的功能。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