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政经大势 > 制造业转型重塑大国竞争格局

制造业转型重塑大国竞争格局

发布时间:2018-01-25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浏览:【字体:

眼下,制造业既不是宏观经济中份额最大的部门,也不是更受资本青睐的热门概念,但其对经济内生增长的拉动效率却不容小视。(图片来源:互联网)  工银国际最新宏观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积极寻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争夺存量市场、行业集中度上升的历史延续,更是希望通过制造模式的根本转变,重塑新的价值链位置,奠定新时代大国竞争格局,助推全球经济内生复苏。对中国而言,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推动关键技术革命,以智能制造引导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制造业作用不容忽视  工银国际报告认为,能否搭上制造业发展快车是决定经济经济发展腾飞的关键。报告引用数据佐证称,尽管全球制造业名义增加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从相对水平来看,高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占GDP比重仍然较为稳定,中等收入经济体在本世纪以来制造业占比也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分国别来看,全球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也是前四位制造业大国。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自2010年起中国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可以说,中国经济崛起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制造业的腾飞。  同期,美、日、德三强的工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20%,相对稳定。这意味着在主要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更重要的是,全球制造业集中度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趋于上升,中、美、日、德四国的工业增加值之和已超过全球50%,而中、美两国的全球工业“双核”地位日益凸显,这也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驱动力角色高度相符。  抢抓智能制造成关键  资料显示,近40年来,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名义GDP的比重持续下滑,如1980年这一数据位24.6%,到2015年已降至15.3%。就此衍生出关于全球经济“后工业化”或“去工业化”的讨论。工银国际报告指出,在2017年全年科技股指数表现“牛冠全球”的态势下,制造业板块显然并非资本追逐的热门选择。  但工银国际报告强调,制造业的作用不能因此被忽视:无论是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来看,制造业的重要性仍然明显,不仅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长期高于其他经济部门,而且制造业竞争和创新的强度也远胜于其他经济部门。何况,在当前以需求侧为主导的刺激政策渐行渐远之际,全球都需要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的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而今,全球主要经济体已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投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先后提出了国家性的制造业或工业战略规划布局,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以及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等。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把握智能制造将是当前各国竞相推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信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将带来制造业的模式重塑。从供给端来看,工业生产效率与模式亟待提高和改进,而智能制造将是未来推动需求多元化与需求大众化之间更快转化的利器。消费品从小众市场进入到大众市场必然带来新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推动新产业和新产品的诞生,而把这些新产业转变为制造业主力军的关键在于技术革命的发生。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产业的生命周期被压缩,并呈现出交叠式的发展。”  程实进一步解释说,尽管当前各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侧重有所不同(例如,德国侧重物理网络系统CPS的应用和生产新业态,美国意在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与信息的获取、建模、应用、分析,中国则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等),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都是制造业大国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变革的主攻方向。特别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甚至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理念,并对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形态带来深刻变革,为实体经济“增质”“增效”。  程实表示,自2016年以来,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都进入新一轮产能利用率上升的周期,在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形成的大国全球制造业份额分布可能面临重新调整,推动关键技术革命,以智能制造引导中国制造业走向新时代,将成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驱动,助力增长模式换挡真正实现。(杨舒)  转自: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