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宏观 > 政经大势 > 陕汽重卡50年三次改革终成强者

陕汽重卡50年三次改革终成强者

发布时间:2018-07-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浏览:【字体:

  三次改革,顺势而为,终成强者。

织梦好,好织梦

  从1968年SX250的5吨级别军用越野载重汽车横空出世,缓解了我国“有炮无车”的紧张局势,到曲折实现国产化,再到如今逐步探索形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布局和完善的配套体系。50年来,陕西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总能踩稳历史转折点,代表陕西傲立民族汽车工业之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内容来自dedecms

  从军用重汽传奇到国产化艰难转型 织梦好,好织梦

  “有炮无车也白搭”,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军面临的一个严酷事实。当时,部队所缺五吨级牵引军车多达数千辆,而与缺编车相应的火炮、雷达等却已研制成功。

dedecms.com

  为改变这一状况,陕汽人在五丈原脚下的麦李西沟生产出了我国第一个军用重型越野汽车SX250。SX250主要用于牵引军队中的66式152mm加榴炮和59-1式130mm加农炮等师属重型火炮,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陕汽从此拉开帷幕。它因军而生,依军而强,三代军车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大会奖,创造了军用越野汽车的传奇,为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copyright dedecms

  陕汽副总经理刘科强认为,回顾公司第二次创业,不甘人后的强烈意愿为陕汽在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博得了一席之地。当时全国掀起了“军转民”热潮,为响应国家号召,陕汽必须转变思路,进军民用市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接受市场的挑战和洗礼。

dedecms.com

  1984年,李天周从内蒙古工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陕汽,当时正值陕汽引进奥地利斯太尔公司“91系列”重型制造技术。“那时候陕汽技术工人极度缺乏,刚毕业的我没怎么实习就被分配到设计科发动机设计组,负责燃油供给系统。”李天周告诉记者,那时候陕汽自己制造重卡燃油发动机,但是油泵受限于日本进口。

内容来自dedecms

  “我们进口的油泵其实是日本供货商的低端产品,技术水平不高。但是我们自己做不了,大家都很着急。后来无锡、汉中的油嘴油泵厂实现了国产化,成了我们新的供货商。”这一时期陕汽重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斯太尔技术的引进。该技术为陕汽实现了自主生产驾驶室的能力,为中国卡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使中国重卡技术实现了飞跃,为陕汽自主开发,引领行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多种轴距的不同组合,陕汽形成了多种车型,这就是被大众熟知切喜爱的经典车型奥龙系列。 dedecms.com

  一方面,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对陕汽转型提供了客观的利好条件。另一方面,“从麦李西沟走出来放眼全国,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一个变化,更是企业目标的转变。”刘科强告诉记者,“那时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懵懵懂懂,且全国重卡年产量才几千辆。我们无法想象重卡的市场到底有多大,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重卡市场肯定前景广阔,这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走市场化道路的原因。如果当年陕汽的决策者对改革开放半信半疑,对‘军转民’有所畏惧,陕汽不一定能走到今天。” 织梦好,好织梦

  2002年8月1日,陕汽和湘火炬投资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组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同》。根据协议,拟成立的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9亿元人民币。其中湘火炬以现金出资2.5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51%;陕汽出资2.4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49%。此时,陕重汽又向前迈出一步,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MAN公司签定了技术合作协议。协议金额6000多万元人民币,用来引进德国MAN公司的高端产品和重卡整车技术。李天周说:“当时斯太尔技术在中国已经20多年,无论从技术还是外观,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此时陕重汽引进MAN技术,是为了更好优化升级产品,在市场上与其他产品拉开距离。”2003年9月19日,德龙批量下线,它是陕汽第三代重卡的代表,也是陕汽历史上最重要的车型之一。“在当时国内使用斯太尔卡车的运输市场中,一辆来自“德国”的卡车显得十分扎眼。” 内容来自dedecms

  “入世对我国经济刺激非常大,重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对卡车的需求激增。引进MAN技术,开辟新厂区等,是当时决策者又一次对经济发展脉搏的准确感知。这一次,我们又顺势而为,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才迎来了陕汽的高速发展。”刘科强对记者说。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龙头带动陕西汽车产业发展 内容来自dedecms

  技术引进不能治本。2010年陕重汽启动了“服务性制造”转型计划,开始走正向研发的道路。刘科强认为,当前国家逐步放开汽车行业的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更进一步激发企业不断创新、引领市场的动力。国际国内竞争如此激烈,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快速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对陕汽而言,既要保持军车技术优势,也要引领民车市场,更要在纯电动等新能源版块保持领先优势,做好陕汽第三代军车、X6000全系产品、氢燃料卡车等产品。”

本文来自织梦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摆脱简单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叠加,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含金量的高质量增长。陕汽要实现千亿目标,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实现高端的管理,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构建以效益、效率为导向的高端的精益管理模式;二是打造高端的产品品质,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段,构建高端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能力、试验验证能力、产品实现能力;三是构建高端的营销策略,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依托公司后市场平台,不断改进和提升用户体验,为市场营销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来自织梦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陕汽累计生产各类汽车4.7万辆,同比增长3.16%,销售4.7万辆,同比增长8.78%,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8.8%。从一个弱小的三线企业成长为资产总额533亿元、产值700亿元、年产销汽车19万辆、位居中国机械500强第22位、拥有100余家参控股子公司的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陕汽现象”获得了行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dedecms.com

  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 本文来自织梦

  曾经的重卡市场,发动机是竞争核心。而在下一个十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无疑是最重要的竞争手段。陕汽在新能源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05年就研发了中国第一辆天然气重卡,并逐步推动其形成行业产业;中国第一辆纯电动重卡也在陕汽诞生。此外,在氢燃料重卡、混合动力等方面,陕汽也完成了技术储备,并形成了系列产品布局,形成了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智能网联方面,陕汽重卡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商用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交通等先进技术,将产品与服务有机融合,构建了智能配货、动态车辆管理、智能行车服务等系统,力求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客户经营全过程的价值最大化,推动行业持续良性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同时,陕汽紧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实施本地化生产,陕汽重卡已出口到欧洲、非洲、亚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茅。“未来重卡行业的生存模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会一如既往紧跟时代潮流,拥抱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这两个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的技术改革,继续开拓思维与民营资本合资合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驱动,努力实现‘2035’战略。”刘科强自信满满地说道。(记者 陈俊歧 通讯员 凌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