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宁波“海绵”治水让城市呼吸更畅快

宁波“海绵”治水让城市呼吸更畅快

发布时间:2017-07-24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城市资讯 浏览:【字体:

   宁波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治水一直是宁波城市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自2016年4月,我市被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城市发展中融入“海绵”治水的理念,“快排”排水向综合排水、生态排水转变,统筹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内容来自dedecms

   试点区“海绵”初养成 dedecms.com

   受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及梅雨影响,宁波前段时间持续出现较强降水,但对于家住慈城新城云鹭湾的李先生而言,连日降雨没有带来明显困扰,没积水、不堵车,“可以说整个慈城新城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下雨时吸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李先生说。

dedecms.com

   李先生的感受得益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建筑物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这不仅能缓解城市内涝、减轻热岛效应,还能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给城市带来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

本文来自织梦

   2016年4月,我市被列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慈城—姚江片区是我市确定的首个试点区域,面积30.95平方公里。试点区创建为期3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试点区水涝治理初见成效。9个政府投资的在建项目完成海绵化改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试点区域确定了海绵型建筑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水系与生态修复、防洪排涝等建设项目。该片区以老百姓关心的“内涝、水污染”等问题为导向,将试点区域划分为“慈城古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区、慈城新区水敏感性城市综合提升示范区、水土涵养与水土保持示范区、城乡接合部面源污染防控示范区、老城区内涝防治综合示范区、新区海绵城市综合示范区”等六个建设示范区,并分别制定了总体建设思路和技术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慈城新城开展的试点,借鉴了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以拥有下沉式绿化带的“海绵道路”、26.9公顷的中心湖以及配套泵站等设施构建起“海绵城市”试点。旱时涵养水源,涝时加速排水,经过多次自然水害考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逐步摒弃“三面光”的传统治理手段,在保证河道行洪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护坡、绿化提升、临水小品等措施,提升河道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从而体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提升的突出作用,促进人水和谐共赢。 本文来自织梦

   生态滤水系统(生物滞留带)是慈城海绵城市的基础,设置于新城道路边。在现场看到,新城主要道路旁都有一道约2.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比路面低20厘米左右,这确保了主要道路在大雨中依然无积水。“这道下沉式绿化带,不仅有绿化美观作用,还能收集、过滤和涵养水源,雨水经此下渗和净化,将汇流至各河道,最终流入中心湖。”慈城古县城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金雅男 制图)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老小区改造让海绵成为“里子” 本文来自织梦

   据介绍,2017年,我市紧紧围绕完成试点区70%的建设目标,结合规划排水分区进行集中连片建设,明确思路为“一核、四片、多点、三同步”。“一核”是指以慈城新区西片区2.84平方公里已建水敏感城市区域的提升改造为核心;“四片”是指向外延伸扩展,同步开展建成区(天水、谢家片区)、生态保留区(慈城生态区、姚江保留区)等集中连片海绵化改造;“多点”是指试点区各个汇水分区项目及各区县(市)启动海绵城市样板项目建设;“三同步”是指同步谋划区(县)市海绵城市建设、同步PPP建设模式研究、同步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内容来自dedecms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形成示范连片效应,建成区内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海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民生关切的热点。在这方面,我市已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目前,我市已在湾头小学、滨江广场、天水谢家一期、姚江花园等老小区开展海绵化改造。 内容来自dedecms

   7月19日上午,在洪塘街道姚江花园小区内,挖土机隆隆作响,地下排水管道铺设、透水地面砖铺装等九个改造区块正在火热施工中。从市海绵办获悉,姚江花园作为我市首个进行海绵化改造的老小区,改造后有望解决下雨积水、停车位不足、小区绿化不美观等一系列老小区的共性问题。

copyright dedecms

   “雨下得大点,我们小区就会积水,最深的时候有50多厘米,都到膝盖了,小区居民很是苦恼,我连续4年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这下终于能解决这些问题了。”江北洪塘街道姚江社区党总支书记虞亚军高兴地说。 dedecms.com

   当天上午,在姚江花园小区一块已经完工的中心绿地旁看到,绿地低于路面,呈现内凹形,里面刚刚种上了密密麻麻的绿植,绿意盎然。“姚江花园小区是宁波海绵化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项目,施工主要是在小区原有绿化上做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碎石层及停车位等附属设施,共分为10个作业区,除目前1个已经完工外,整个项目将在12月底完工。”姚江花园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单位负责人说,改造后,姚江花园小区总的蓄水量能有1000多立方米,基本能做到30毫米的降水量做到不积水,可以做到小雨、中雨基本不积水。 dedecms.com

   “在此次改造中,我们还新增加停车位1000多个。这些停车位还承担着‘海绵’功能。同时,我们在停车场地下敷设管道,每个停车设施都是一个小型化的调蓄空间,下雨时蓄水,需要时可将水抽取出来使用。”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小区外围靠近围墙的地方也有一个闲置的绿化带,设置了一个600立方米的调蓄空间,大雨蓄水,需要时能灌溉绿化带。

dedecms.com

   由于姚江花园小区海绵化改造既是海绵工程,也是民生工程,为此在海绵化改造时,还将增设安全监控、楼道安全门改造、公共绿地休闲座椅增设等施工,获得了居民们欢迎。“我们结合雨污分流、停车位改造、环境综合提升等内容,开展‘海绵+’形式的老小区海绵化改造,启动了以海绵化改造为主的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获得了小区居民的支持。”市海绵办相关人士介绍,老小区海绵化改造,使我市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dedecms.com

   治本之策是保护生态“大海绵” dedecms.com

   “我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既有传统的建设模式,又有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建设模式,还积极探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开展PPP模式集中成片海绵城市改造建设,加强规划和监测管控平台建设,从而使我市的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可推广复制的经验有:

内容来自dedecms

   集中连片,系统方案引领。慈城新城官山河以西2.84平方公里,源于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自2017年以来,该区域经历了若干次暴雨的考验,证明其建成效果达到了海绵城市的基本要求,为江南平原水网地区集中成片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了标杆。目前,在对该区域海绵设施修复和建设基础上,以此为核心向外5.3公里进行海绵化建设,推广建设经验。

copyright dedecms

   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实现具有宁波特色的建设效果。例如,慈城古县城海绵城市建设以内涝和污染防治为导向,进行管网改造和护城河水质提升;在新区以目标为导向体现集中成片效应;对于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小区综合整治,让海绵城市建设给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此外,努力打造农村地区、生态保护区等非典型区域的海绵改造模式。

copyright dedecms

   专项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宁波雨水资源丰富,有着“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城市水系格局。近年来,我市集中开展了“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建立了“河长制”等各项制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河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了黑河、臭河、垃圾河的治理,同时,探索形成了水体保洁的“绩效考核、按效付费”机制,为海绵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将结合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剿灭劣Ⅴ五类水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治水工作成果。

copyright dedecms

   今后,我市将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18年,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效果,同时为类似滨海临江平原河网城市创建海绵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5%以上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到2030年,“海绵”比例将扩大到80%的建成区。 本文来自织梦

   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涉及不同类型的新建、改建项目,又要结合其他工程项目实施,涉及住建、水利、城管等众多部门。此外,老旧建筑小区改造难度很大,比如一个排水管网设施不齐全、合流制排水的老小区,要进行海绵化改造,就要综合源头、过程、系统治理,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结合,还要考虑周边条件。为此,需要各部分统一认识,共同发力,才能使这一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海绵城市是以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解决城市水问题需要灰绿设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结合,源头治理与过程、末端结合是条很好的途径。完美的海绵城市建设,要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同时还可改善水质’的功能。”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认为,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在加强源头“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市政排水管网和城市中央雨洪系统建设,源头调蓄、排水管网和中央雨洪三大系统相互协调,保护和修复好山、水、林、田、湖“大海绵”,才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治本之策。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