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研究

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作者:派智库 来源:《科学发展》2017年第6期 浏览:【字体:

摘要:提升都市农业效益,是上海“十三五”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守住“四条”发展底线,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内生发展的重要行动;也是上海实施“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伸长”实现农业现代化“短腿”,建设上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内在要求;更是上海“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农业“短板”,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路线图”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

内容来自dedecms

关键词:都市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效益

dedecms.com

当前,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且财政补贴压力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上海需要增强都市农业的竞争力,在发挥农业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等。 织梦好,好织梦

一、上海都市农业效益内涵与农业供给侧改革

dedecms.com

(一)上海都市农业的特殊性

dedecms.com

早在1990年代,上海便将农业定位于都市农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上海都市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相对国内其他地区,上海农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农业体量较小,农业增加值占比较低。2015年上海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0.44%。较小的农业体量一方面使上海对农产品的需求主要依靠外部供给;另一方面,农业占比较低也为上海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二是都市农业特征明显,对农业的多功能存在较强诉求。农业对上海的重要性不局限于产品供给功能或是经济功能,其意义还体现在其他功能层面,如农产品的应急保障功能、环境的生态功能以及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三是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较低,上海具备农业改革条件。目前,上海70%以上的农地已经流转,大部分农民尽管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但已不再从事农业。在此条件下,上海农业的改革风险相对较低。

copyright dedecms

(二)上海都市农业的内涵

copyright dedecms

上海农业最具优势的潜力是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都市现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形成的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的农业综合体系,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功能上,不仅反映农业本身功能,同时具有经济、生态、服务等集成性功能(服务城市、宜居生态、优质安全、科技创新、富裕农民、传承农耕文明等),即凸现农业的经济功能(包括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功能)、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增加景观、防御灾害等功能)和服务功能(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示范服务等功能)。二是在地域上,农业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相互镶嵌楔入,融为一体。农业与城市的联系与互动更为紧密和直接。三是在发展模式上,应从上海农业比较优势出发,选择高效生态作为农业发展模式。

dedecms.com

(三)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多元性 copyright dedecms

上海都市农业的效益,并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应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文化)效益等。因此,提升上海都市农业效益,也应确立多元目标,协同推进。一方面要通过高投入,取得高产出,获得高效益。这既是适应上海高土地级差地租和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使农业成为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高效产业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实现种养业良性循环发展,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就是要以绿色消费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发挥农业的生态效益。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要围绕高效生态这根主线,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增强上海农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服务力。 copyright dedecms

(四)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 织梦好,好织梦

上海都市农业应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与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的内生性发展。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都市农业效益,以提升上海农业竞争力。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国内外倒挂现象,农业竞争力不高,农业对政策补贴的依赖更为明显。在此条件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内生性发展,是发展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的基本要求。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迫切需要寻找农民新的收入增长点,特别是为没有实现城镇就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收入增长提供制度支撑与寻找发展路径。三是提高上海都市农业效益,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农业体量较小、拥有较好的市场优势,加之财政补贴相对充足,有条件也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上海不仅在城市层面、在经济体量方面,而且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都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相匹配。 dedecms.com

二、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现状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一)上海都市农业的资源投入与产出现状

内容来自dedecms

1.上海都市农业的投入。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迅速,建设用地的大幅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快速减少。据2010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上海市域土地面积共1253.8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284.64万亩,占22.70%,相对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的耕地面积,减少了40%。从横向比较看,上海人均耕地为0.12亩,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12。另外,上海目前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超过全市陆域面积的40%,高于大伦敦、大巴黎、东京圈等国际大都市区。农地资源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都市农业的发展。从农业人口情况看,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上海农业人口持续减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断下降。2000年,上海农村户数共有115.17万户,农村人口360.71万人;到2014年,农村户数下降为98.54万户,农村居民下降为271.56万人。在上海总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村户数与人口数分别下降14.44%和24.72%。另外,当前居住在农村的从业人员中,大部分已不再从事农业,2000年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比为32.14%;到2014年,下降到22.46%。2014年,全市共有从业人员1365.63万人,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为44.81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28%。 织梦好,好织梦

2.上海都市农业的产出。2014年,上海粮食产量112.89万吨,蔬菜产量377.95万吨,园林水果产量45.85万吨,猪肉产量18.83万吨,家禽出栏量2166万羽,水产品产量30.9万吨。相对2010年,粮食、猪肉、家禽等农产品产量有所减少,其中,粮食减少35.12%,猪肉减少27.47%,家禽减少87.42%;蔬菜基本保持不变;园林水果则增幅达103.42%。各类农产品产量的变动主要受到耕地面积减少、比较收益波动以及政府对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总体来看,尽管上海人多地少,大部分农产品需要外部供给,粮食的自给率仅有20%,但在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供给方面,上海的地产农业却发挥着主导作用。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上海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现状

copyright dedecms

1.总产值与增加值。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业产值大致呈增长趋势,但近年来却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2015年,上海农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分别为287.84亿元和109.78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加了16.40%和35.50%,但相对于2012年的水平,上海农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却分别下降了10.53%和14.10%。从相对增速看,上海农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低于上海GDP的增速。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农业规模呈现萎缩的状态,提升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显得尤为迫切。从上海农业内部各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看,2003年,上海种植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70%,林业占比为5.28%,牧业占比为32.81%,渔业占比为19.90%,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为2.32%;到2014年,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52.61%、2.73%、21.70%、19.40%和3.57%。

织梦好,好织梦

2.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是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将该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值定为6万元。2014年,上海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已达66436元,比2013年增加了48.5%,超出农业现代化目标值10.7%,而同期全国农业示范区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平均水平为31706.88元。 copyright dedecms

3.劳动生产率。2014年,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为83000元,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125000元,上海距离该目标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13年,全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44130元,同期上海该指标值为74500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6.82%。

内容来自dedecms

4.亩均产出。按照第二次国土普查数据,上海共有耕地面积284.64万亩,同期全国耕地面积为203077万亩。2015年,上海农业增加值为109.78亿元,同期全国农业增加值为60863亿元。以此数据计算每亩耕地对应的农业增加值,上海为38568元/亩,全国为29970元/亩,上海高于全国水平28.69%。 内容来自dedecms

5.农业旅游。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1]《2015年上海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共接待游客1765万人次,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旅游总收入14.38亿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30677人(其中节日期间新增就业2155人)。2015年,全国农业旅游总收入占农业GDP之比为2.87F00,而上海农业旅游总收入占农业GDP之比为7.23%;全国农业旅游带动就业农民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之比为8.11%,而上海的数据为13.10%。上海农业旅游效益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6.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都市农业效益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年为686.3元,到2015年,增加为11421.7元,同期上海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665元上升到23205.2元。上海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领先全国,2015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4倍。 本文来自织梦

三、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差距与制约因素及其原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差距

copyright dedecms

1.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2年,我国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2万元,同期上海的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4764元。但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韩国1995年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已达到7195美元(约合59563元),日本1980年为11358美元(约合94026元),美国1980年为12167美元(约合10万元)。[2]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基于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美国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为69457美元,法国为74397美元,英国为29413美元,德国为35039美元,荷兰为66769美元,日本为50720美元,韩国为26415美元。上海农业人均增加值,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另外,上海农业人均增加值与周边城市,以及北京相比也不存在优势。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之比,北京为3.03万元/人、浙江湖州为4.90万元/人,江苏无锡则高达8.27万元/人,而上海仅为2.77万元/人。 内容来自dedecms

2.农业劳动生产率。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为6686.38美元。美国、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86602.6美元、46858.89美元。2014年,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2575美元。我国台湾地区、日本以及韩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589.39美元、23756.04美元和27661.45美元。[4]另外,我国农业发展的弱势地位,还体现在工农生产率差距的不平等层面。2013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为30621.35美元,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58倍,而日本(2014)、韩国(2014)、美国(2013)和英国(2013)的工农劳动生产率之比分别为3.21、3.80、1.50和1.92,工农劳动生产率差距均小于我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农业劳动收入。2014年,上海农村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92元,从收入构成看,家庭经营纯收入仅占4.9%。从韩国的情况看,2014年农户家庭收入为34950千韩元(约20万元人民币),相比2011年增长15.93%,农业收入占农户收入的29%左右,而非农收入则占到40%以上,转移性收入占18%,其他收入占9%。[5]从英国的情况看,2011/2012年度农户户均收入达到最高值63000英镑;2013/2014年度为51800英镑。其中,1/4的农户收入小于16000英镑,收入的中位数为34900英镑,1/4的农户收入则高于65900英镑。对比来看,上海户均收入在6万元左右,而韩国接近20万元,英国更是达到46万元。韩国与英国农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35K0左右,但上海仅为21.76%。由此可见,上海农民的收入不仅绝对值较低,而且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匹配。农业经营效益较低也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2015年,上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城乡收入比达2.28倍。另外,上海农村居民收入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周边城市相比,也没有多大优势。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苏州、无锡、嘉兴、湖州分别为20569元、25580元、24155元、26838元、24410元,除北京外,其他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上海水平。 copyright dedecms

(二)制约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的主要圆素

dedecms.com

1.农地的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我国大陆地区农地的细碎化现象十分突出,93%的经营单位小于1公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农地的细碎化程度最高,从户均耕地面积看,仅为0.8公顷左右。相比之下,美国、欧盟国家的农场规模则相对大得多。2011年,美国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95公顷,农场中大于50公顷的数量占到农场总量的44%,并且占了农地面积的94%。欧盟国家农场规模虽然相对美国要小,但也远高于我国。2010年欧盟28个成员国农场平均规模为14.2公顷,其中法国农场经营规模平均为53.94公顷,德国为55.85公顷,英国则达到90.37公顷。韩国普通农户经营规模在1.4公顷左右,日本平均每个农户农地经营面积为1.8公顷,我国台湾地区一般农户平均经营规模也有1.1公顷。近年来,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在积极推进农地的规模化经营,如日本的目标为,到2020年,专业农民的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80%。近年来,虽然上海大力推进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但小农经营的状况依然占大部分。2015年,上海粮食家庭农场共有3555户个,以每个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20亩计算,家庭农场经营农地也仅为40多万亩。从农民的专业化程度看,细碎化的农地经营模式导致农民兼业状况十分突出,农业成为农民的一种副业。在此条件下,必然影响农民对农业经营的精力投入与提升效益的积极性。 内容来自dedecms

2.产业延展性不强,产业链增值空间有待挖掘。2014年,上海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3.43万人,创造了124.26亿元的农业生产总值。而我国台湾地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54.4万人,创造农业生产总值580亿元,是上海的近5倍。此外,农业的增值还需向产业链要效益,但上海食品链的延展性并不强。2013年,上海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占比为3.42%,后续产业链从业人员占比:食品饲料制造业为1.20%,食品饮料批发业为0.93%,食品饮料零售业为0.32%,餐饮业为2.79%。农食链总体产业容纳就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之比为8.66%,农业牧渔就业人员与后续产业链就业人员之比为1:1.53。而我国台湾地区,2014年,农食链生产总值为11650亿元,占GDP总量的7.3%,就业人数为18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7.1%,平均每6个人即有1个人从事农食链相关工作。农林牧渔就业人员与后续产业链就业人员之比为1:2.45。从日本的情况看,其农业生产总值为8.5兆日元,但日本食品产业规模达到75兆日元,接近农业生产额9倍。[6]从英国的情况看,英国整个农业食品供应链价值960亿英镑,雇用380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14%。[7]相比之下,上海农业的延展性不强,对就业、经济的带动性有限。

copyright dedecms

3.现代经营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上海农业经营主体还存在重生产、轻经营,或是现代经营理念缺乏的现象。以电子商务为例,目前上海农业触网率不高,且存在一系列的制约条件。2015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9个区县中抽选297户农户(种植蔬菜、水果)和379家蔬果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销售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的比重不足30%,农户通过电商销售比重仅为6.4%。受种植规模、文化程度等因素局限,农户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的比重较低。在被问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中碰到的主要困难,“物流成本高、损耗大”列第1位,占“涉电”合作社的62.2%。82.7%的合作社认为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海农业物流体系还不完善。

本文来自织梦

4.对政府支持依赖较强,农业支持发挥预期效应相对较低。上海农业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上海农业体量较小,政府对都市农业发展非常重视,在农林水务支出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大。据统计,2013年上海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144.65%,2014年则达到了149%。而据全国农业示范区的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农业示范区农林农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3%,而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0%。从国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情况看,20世纪末,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了25%,1980年日本达到了35%。相比之下,上海的农业财政投入不仅高于国内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既反映了上海政府对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视,也说明上海都市农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而这种高强度的外部支持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copyright dedecms

5.缺乏人力资本,农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需要人力资本的支撑。受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当前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农业作为相对传统的产业效率相对较低。在此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业更多的情况是自身能力或外部条件不足下的被动选择,这就导致了农业中的劳动力素质与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从发达国家情况看,农民已不仅是一种身份象征,更多的是一种职业,并且具有一定的进入门槛。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要求农民必须接受高等或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发达国家目前大都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培训。从上海的情况看,2014年,上海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为47.90%,大部门农民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缺乏。从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人力资本构成看,国外农技人员一般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而上海2014年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占比为69.30%。农业人力资本的缺乏,导致了上海在都市农业效益提升方面内生发展的动力不足。 本文来自织梦

6.外源投入物质强度大,综合效益不明显。我国农业更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投入条件下的粗放式发展,上海在这方面更为突出。农业效益一方面可由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直接衡量,另一方面农业还存在较强的外部性,其生态效益也存在经济价值。作为典型都市农业的上海农业,理应更加重视农业的生态效益,但从农药、化肥的投入强度看,上海都市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13年与2014年,上海亩均化肥投入分别为29.5千克、29千克,农药投入分别为1.37千克、1.34千克;化肥投强度分别是欧盟的3.7倍、美国的4.2倍、日本的2.1倍;农药投入强度分别是德国的6.3倍、美国的8.5倍、日本的1.6倍。[8]尽管近年来上海出台了农药、化肥的减量激励政策,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减量效果还待进一步提升。在单位能耗创造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方面,上海目前为1.7万元/吨标准煤,1995年日本GDP单位能源消耗为4万元/吨标准煤,2000年韩国GDP单位能源消耗为2.7万元/吨标准煤。我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3万元/吨标准煤,上海距离这一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四、提升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思路、

织梦好,好织梦

举措与政策保障

dedecms.com

(一)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的比较优势 内容来自dedecms

1.市场优势。上海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着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市场优势,这也是上海提升都市农业效益的最大优势。市场优势为提升都市农业效益提供了以下条件:一是地理上的便利。一方面可以使上海农业立足生鲜品市场,以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地产地销;另一方面,为农业的多维产品开发,如农业旅游提供了市场条件。二是需求上的优势。上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消费潜力巨大,存在对精品农业、高端农业的细分市场需求,这也为上海都市农产品的高端定位与品牌打造提供了可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技术优势。尽管上海农业体量较小,但农业科技水平并不弱,拥有上海农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研究机构,在育种、生态农业、农业信息等方面拥有较强的科技优势。上海有条件依靠科技推动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支撑上海精致农业、特色农业与设施农业的发展。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开放优势。进出口贸易也是提升都市农业效益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本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以提升农业效益。上海作为我国前沿开放地区,作为我国的航运中心,有着天然的贸易优势。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创造了条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政策优势。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在农业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上海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在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民的职业化、农业保险、生态补偿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政府给予农业较大的支持力度,也涌出了松江家庭农场等全国农业改革的典范。总体来看,上海政府财政实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已出台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政策,为进一步推进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二)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的总体思路 织梦好,好织梦

1.目标诉求。促进都市农业的多功能协同发挥、提高都市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多功能的有效协同发挥,既是提高都市农业效益的要求,也是都市农业属性的要求。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应更大程度上依托农业的多功能,在多功能效能发挥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都市农业竞争力是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的最直接要求与体现,只有提高都市农业的竞争力,才能更大程度上提升都市农业的效益;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一方面将推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要促进农户收益的可持续增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实现机制。更大程度上依靠市场机制,实现都市农业的内生发展。上海都市农业的发展,推进上海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对政府财政补贴与投入的过度依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配置中的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上海都市农业的内生发展。这不但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矫正农业资源配置的扭曲,还要求要转变农业经营观念,从“农业经营”向“经营农业”转变。

内容来自dedecms

3.主要路径。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发挥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发挥制度激励的作用。提高上海都市业效益,应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人力资本提升要效益、向制度改革要效益。因此,一要推进农业的科技水平,抓住建设科创中心的机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增加农业科技的针对性与应用性;二要提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既要培育专业的农业生产经营带头人,也要开展普通农民培训工作;三要推进制度改革,以改革释放并创造农业发展红利。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基本策略。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提升、供应链优化。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要建设完善3个“链”:一是产业链,依靠产业链的整合,大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第六产业”。二是价值链,通过发展品牌农业、高品质农业实现价值链增值。三是供应链,通过建立快速的农产品流通通道、改善农产品配送模式,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在“三链”的重构过程中,不但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基础设施的投入,更需要经营主体经营观念的转变。

dedecms.com

5.具体着眼点。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补短板。调结构就是要生产具有市场需求与效益的农产品;提品质就是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以高质量创造高效益,着力打造地产品牌,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溢出;促融合就是要实现三产融合,鼓励农户创业,让农户分享更多的产业链利润;降成本就是要通过机械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通过经营模式的改善,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流通成本,进而实现提高农业经营利润率的目的;补短板就是要进一步查找制约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在制度改革与政策支持的条件下,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推进农业效益的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上海都市农业效益提升的主要途径和政策保障 织梦好,好织梦

1.创造条件,优化要素配置。(1)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家庭农场。提高都市农业的经营效益,特别是大田作物的效益,基本的路径与条件便是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一是在促进农地流转的过程中,适时推进农地承包权的退出政策。目前,上海农村人口绝大部分已不再从事农业,经营性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大部分农村居民家庭已不存在对农地的依赖,但现行的农地制度限制了承包权的再配置,从而使农地权力分配非常细碎。农地承包权的细碎化增加了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政策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因此,可以成立农地操作中间机构(农地银行),探索农地承包权的退出,从实质上推动农地的规模经营。二是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并推进人的城镇化。与农地承包权退出相配合,上海应进一步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2014年,上海从事第一产业人员共37.84万人,拥有耕地20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5亩。而要达到人均3公顷的规模,仅需要4万~5万人。因此,在农业劳动力转移方面,上海还有较大的空间。(2)提高农民经营能力,培育专业农民。农民持有专业证书比例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可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一是建立认证农民制度,细化农民管理。从全国层面来看,由于农民还是我国人口中的重要构成,农地还是农民的主要生存依赖,国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对农民进行细分管理。但对上海来说,农业体量较小,真正务农的农民越来越少,有条件、也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农民进行细化管理,并建立农民认证制度,以配合相应农业施政,达到精准补贴与管理的目标。二是推进农业学徒制度。农业效益的提升,需要农民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发达国家普遍对农民进行辅导培训,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才能从事农业。高素质的农民不但有利于农业技术的采纳,也有利于规范经营农业并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为进一步适应都市农业提高效益的要求,上海应探索对农民进行精细化管理,试点认证制度,使农民真正地成为一种职业,并对农民进行专业化、系统性培训。(3)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促进农业经营效率的提升。资本是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另一个重要投入要素,在农业投资方面,上海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依赖政府,2014年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已达149%,二是资本的产出带动效果不强,巨大的政府投入对农业效益提升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对此,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保障农民权益的条件下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农业。一是适度探索社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当前,出于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我国对社会资本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顾虑,为了提高都市农业经营效益,特别是推进“第六产业”的发展,上海可在一定程度上探索法人实体进入农业,但政府要在保障农地农用方面做出严格的约束。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服务及农业产业链经营。在农业服务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领域,积极鼓励社会资源进入,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可设立农业人才扶持资金,对于符合一定标准的人才进入农业企业工作,给予必要的补助。通过设立农业人才发展资金,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农业企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文来自织梦

2.适应市场,延伸产业链。从农业加食品全产业链方面人手,在农业生产方面提质增效降成本,在食品链方面应适应延伸增价值,适应市场需求、延伸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特别是在鼓励产业龙头食品企业向上游延伸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鼓励农民,特别是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足大农业,积极创新创业,发展“第六产业”,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并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效益。(1)以质提效,培育地产农业品牌。上海都市农业发展中应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品并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地产品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是积极推广发展生态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不仅适应市场需要,还符合都市农业生态发展要求。上海应顺应国家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从社会效益、生态效应等方面对农业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补贴力度,使经营生态农业的农户在获得产品增值收益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二是培育特色地产农产品品牌。基于质量与特色打造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溢价的主要路径之一。上海应打造地产农业统一品牌。上海农业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要通过一系列的约束与引导举措,保障地产农业质量安全,并培育优势品种,全力提高地产农产品认知度与认可度,使本地农产品成为高质量的标志,提高上海地产农产品的总体溢价。(2)以链提效,大力推进农业“第六产业”。上海的农业受到农地要素禀赋的约束,若要从更大程度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突破传统农业经营思维,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下功夫。一是政府应建立“农食一体化”的统计体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拓展农业施政理念,将农业与食品产业置于一个相对统一框架,建立并完善“农食链”产业统计体系,以为制订促进产业链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打破行政体系束缚,探索将食品产业相关行政职能纳入农委,做大做强“农食”产业链。二是鼓励农民创新创业,使农业不断向下游延伸。鼓励农民创新创业,依靠农业资源,融入市场,以市场参与主体的方式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在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旅游等方面实现价值增值。上海应对第六产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制订相应发展规划,并在资金、用地、辅导等方面给出更加明确的支持策略。三是转变农业经营观念,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升都市农业效益,经营主体必须要融入市场,适应市场竞争需求,这就要求农业经营主体要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借助现代经营模式、经营手段改造传统农业。上海农业在面对本地消费市场的同时,还应借助网络等手段、充分利用现代配送网络,将市场拓展至全国乃至海外。另外,农业经营还应适应现代需求的变化,满足人们多品种、小批量的购买需求,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追求,满足人们对体验消费的需求,以经营创新促进农业效益的提升。(3)以游提效,推进上海都市农业旅游。上海应将农业旅游作为农业增效的重点,在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同时,使农业景观、农耕文化、农业体验等无形产品商品化,从而带动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一是都市农业旅游要有政府的支持与规划。农业的景观与文化呈现,并非农户一家一户所能开展的,政府应从总体上对农业旅游进行支持与规划。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创新都市农业旅游产品。农业旅游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引入市场资源,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上海旅游农业。三是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提高都市农业旅游的带动作用。各农业旅游景点可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设计推出合理的旅游路线与不同季节时间的安排,并进一步延伸农业旅游相关产业,如促进食品、住宿消费以及相关商品的销售。 copyright dedecms

3.推进农业组织化,提高社会服务规模化水平。上海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组织化还不完善。因此,为提升都市农业效益,应进一步推进农业的组织化,并提高农业社会服务水平。(1)规范合作经营,发挥合作经营优势。合作社在农业经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农户问的联合,在产前可以降低农资购买成本,在产中可以提高相应专用投资设备的利用效率并获取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指导,在产后可较顺地出售农产品。为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在提升都市农业效益中的作用,一是规范合作社的发展,既要发挥合作社中带头人的作用,更要充分保障普通农民的利益;二是提高合作社发展层级,不仅要发挥合作社在农业服务中的支撑作用,还要促进合作社在农业经营,特别是增加农业附件价值方面的作用,如培育合作社品牌,使合作社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等。(2)创设都市农业服务公司,提升服务规模化水平。从上海现有区县对农业提供服务的方式来看,一是依托农技推广机构,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但功能相对不全;二是依托农业行政部门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指导,效率相对较低,且难以界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是依托村级组织对农业经营进行帮扶,其服务范围与能力受到限制。基于此,上海可以考虑成立市级层面的农业服务公司,以国有资本的方式替代农协类组织,为上海农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成立都市农业服务公司,一是从全市层面配置都市农业服务资源,实现都市农业服务的规模效应;二是以市场主体的方式介入农业经营与增值服务,定位相对明晰;三是兼顾公平,使全市农业都可以获取相对等质的服务。 内容来自dedecms

4.提升上海都市农业科技水平。上海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科技的支撑作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70%,处于全国前列。特别是上海已明确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农业也应成为科创的重要领域。(1)推动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上海在生物技术、育种技术领域拥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特别是在特色农产品开发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提升上海农业科技水平与贡献率,上海应制订农业科技创新规划,建立一批全国甚至全球前沿的重大科创项目,如农业转基因项目等,充分利用资金、人才与政策优势,从国家层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上海还应加强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使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力度,以科技进步推动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与农民收入的增长。(2)发展大数据农业与“农业4.0”。上海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可追溯农业,支持与鼓励相应企业开发智能农业技术系统与设备,在都市农业与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应用与推广相关技术。应用现代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利用开放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由于上海农业资源有限,主要供给本地市场,因此,上海农业国际贸易额有限,出口量不大,且主要集中在渔业领域。但上海应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特色产品,特别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与开放优势,扩大农业的出口,并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使外向型农业成为提升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新增长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上海应积极利用这一条件,进一步利用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促进农业贸易的发展。上海拥有光明集团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应在国家“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探索走出去,利用国外业资源,拓展农业企业的发展空间。既要注重有形农产品贸易,也要注重无形农产品贸易,如发展外向型旅游农业、输出农业技术专利等。上海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促进有形产品的贸易,还应通过进一步开发可贸易产品维度促进农业效益的提升。上海应在促进农业与食品领域的对外贸易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如培育“海派饮食文化”促进上海农产品与食品的出口,制定国际农业旅游规划,将农业旅游纳入大都市旅游的一部分,吸引更多外国人体验上海农业特色,从而促进上海都市农业效益的提升。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6.优化政策补贴。上海对农业的支持强度已较高,未来在保障政府支出的同时,应进一步整合支持领域,特别是发挥财政投入的行为引导作用与激励带动作用。(1)发挥农业补贴的引导与杠杆作用。尽管当前上海农业补贴的力度很大,但补贴的政策导向性不明显,对农户行为的影响有限。上海在进行农业补贴时,应纳入与政策趋向的考虑,使政策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即投入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撬动与激活更大的社会资本,并促进农业的内生发展,放大支持与补贴的效用,探索以农业补贴改善农户及相关主体经营行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实施精准支持与补贴,重点支持实际从农农户。目前,上海农业的补贴效率并不高,补贴的精准度不足,如在农户补贴方面,由于制度原因,目前上海实际从农的农户仅占农户较小比重,但很多补贴却面向整体农村与农户,撒胡椒面式的补贴方式,大大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果。因此,上海应从农户精细化管理人手,探索农民分类认证体系,并与补贴与辅导相挂钩,建立相应跟踪与改善激励机制,在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度同时,促进农业效益的升与农户收入的增长。(3)资金应向重点领域倾斜。目前,上海农业补贴支出种类繁多,导致资金的较为分散,应进一步优化补贴项目,改善补贴方式,将资金按按支持农业发展、补贴农户收入等大项进行划分,统筹安排资金。在增加农户收入方面,应提高农户直补的比例,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应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农业领域。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普遍鼓励生态农业发展,上海近年虽然也出台了绿肥补贴等补贴专项,但对良好农业生产规范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补贴与支付方式,且补贴的力度还不大。因此,上海应借鉴欧盟、韩国等国家经验,树立综合效益的观念,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补贴力度。 copyright dedecms


[1]李慧:《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2亿人次》,原载于《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

织梦好,好织梦

[2]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2013年11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内容来自dedecms

[4]数据来源:台湾政策研究指标资料库。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数据来源:Results of the Farm and Fishery Household Economy Survey in 2014。 dedecms.com

[6]张国益:《安倍政权之农业成长产业化之评析》,台湾农村经济学会,2015年。

copyright dedecms

[7]数据来源:Food statistics pocket book,2013。 dedecms.com

[8]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