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专家建言南京“创新之路”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创新文化

专家建言南京“创新之路”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创新文化

发布时间:2018-09-13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城市资讯 浏览:【字体: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整合创新资源、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近日召开的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上,多位嘉宾为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建言献策。专家强调,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在于营造能吸引创新资源的文化与环境。同时,南京应该注重提升“城市包容性”,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 织梦好,好织梦

   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关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营造创新环境与文化 dedecms.com

   眼下,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模式,创新驱动发展也成为城市转型的新引擎。在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上,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指出,现阶段创新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增加经济中的科技含量”。他认为,我国已经有创新的意识,但高效率的落地实施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织梦好,好织梦

   许善达将我国的创新环境与美国作了对比,指出两个方面的不同: 本文来自织梦

   一是美国的创新主体是企业,国家利用企业对未来的敏锐嗅觉,提高创新效率。他介绍,在所有专利授权中,我国企业专利授权只占到18%,而发达国家企业的发明专利占80%以上;我国企业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占1.6%,与美国的40%还有很大差距。

copyright dedecms

   二是美国政府推出了各类支持创新的政策,如2018年企业可将技术改造购买设备的投资一次性计入成本,不用提折旧,相当于政府为企业提供了21%的无息贷款,用于帮助创新企业增强创新活动风险抵抗能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相互协助,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内容来自dedecms

   此外,许善达认为,“军民融合”体制也有利于提升科研创新效率、提高成本。“尽管现在我国的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已经开始互动,但范围和深度非常有限,最多称之为‘军民结合’。”许善达强调,“军民融合”是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基础。 copyright dedecms

   联办财经研究院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也提到了创新活动的风险问题及对于投资环境的高要求。他指出,“创新资源的流向决定于哪里有更加适宜创新的市场环境,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创造一种吸引和聚集创新资源、并使其能产生更高效率的小环境。”

dedecms.com

   他以深圳为例,介绍了不同城市的“小环境”对创新的影响。“建设创新型城市有两个重要条件值得重视。一个是建设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另一个要有更高的研发强度。”2016年,南京研发投入320.3亿,研发强度为3.05%,在国内排名第9,与深圳的4.2%,以及韩国、以色列4-5%的研发强度相比,仍有提升的空间。地方政府需要摒弃“大企业崇拜”的作风,需要将活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视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 内容来自dedecms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从自己多年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的经验出发,指出“基础研究”与“顶尖人才引进”对于创新的底层基础及支持性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例如1984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如今为世界创造每年1000亿美元的市值。中国太过重视商业模式创新,但这极容易被复制。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他认为,尖端科研和核心技术依赖顶尖人才,而吸引人才、进行创新城市建设,依赖的是创新文化。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强调,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发挥1+1大于2的优势互补作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营造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生态尤为重要,科技成果的迅速转换离不开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等各类资金的大力支持”。 copyright dedecms

   南京探寻城市转型之路: copyright dedecms

   更注重“城市包容性” dedecms.com

   如今,质量发展与可持续的经济动能已成为新时期城市管理者更为看重的方向。在此次会议上,南京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目标。围绕南京的“创新之路”,与会嘉宾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眼下,坐拥53所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完善、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与上海的南京正在加码创新经济,摒弃传统工业思维,打造新型营商环境,为城市发展探寻新路径。

dedecms.com

   而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在介绍南京发展现状时提到,南京尽管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但科教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创新优势,科技创新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科技工作转型慢、新旧动能转化慢、科技成果转化慢、原创性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等。

copyright dedecms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对南京的数字经济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南京数字经济发展虽位于国内前列,但在长三角地区优势不明显,应用需求相对滞后。他特别指出,虽然南京教育资源优越,但与邻近的创新城市上海、杭州及苏州相比,南京在人才数字化素养、数字化转型、高水平人才国际化程度、行业高端人才集中度以及高水平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 dedecms.com

   “南京如今在吸引年轻人才学者、促进学校及学科间交流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尤为关键,”陈煜波表示,“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需加强中高层人员数字化素养,增强产业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量。”

内容来自dedecms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见证了深圳的艰难经济转型后,向南京的城市管理者特别强调了“城市包容性”对于创新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本文来自织梦

   他认为,在“人”的方面,包容性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在产业的方面,城市包容性带来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多样性。曹远征举例指出,“深圳市户籍人口不多,但是非户籍人口几乎超过户籍人口,流动性很强,具有很好的包容性。”“深圳有许多配套企业已经成长为‘小巨人’,某家为华为、中兴生产电源的深圳企业,如今已经占领世界30-40%的市场份额。”他强调,包容是活力的基础,活力是创新的基础,提供更好的教育与医疗等基础服务,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人才。 内容来自dedecms

   未来,南京的“创新之路”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蓝绍敏在会上总结指出,“技术、人才、资本是用脚来投票的。”南京能否成为新经济新时代下的城市转型新样本,值得各界的关注与期待。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