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长三角区 > 看40年来上海人衣食住行变迁:男女曾常去这里约会

看40年来上海人衣食住行变迁:男女曾常去这里约会

发布时间:2018-10-23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东方网 浏览:【字体: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0月22日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般人们说到改革开放,都会提到“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程等这样的表述,但是落到具体的衣食住行上,落实到每天的生活中,可能很多人没有体会到这其中的巨大变化。在学习读书会上,上海音像资料馆研究馆员张景岳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与现场观众一同回顾了改革前后上海市民衣食住行的变化。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dedecms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张景岳精心挑选的十余部纪录片,真实地反映了改革之前上海市民衣食住行的实际状况,是了解那段历史的绝佳方式。

本文来自织梦

  从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中可以看到,1972年的夏天,在现在人们非常熟悉的、繁华的南京路西藏路交叉口,马路上以自行车、三轮车、黄包车为主,行人们衣着朴素,色彩单一,一眼望去黑白灰色为主。片中有一个十分珍贵的镜头——180度全景式拍摄的浦东陆家嘴,当年隔江远眺,陆家嘴如同一片平地。“这也是开发前的陆家嘴第一次完整出现在镜头里。”张景岳说。 本文来自织梦

  “这是石库门的典型代表,大家看看这个房间是多功能的,既是书房又是客厅,还有一张床,又是卧室,吃饭也在这里,也是餐厅,功能四合一。”张景岳说。在荷兰电影导演伊文思的《上海第三医药商店》中,通过一对医药商店职工夫妻回女方娘家的镜头,可以看到大多数上海人当时住在狭小的石库门弄堂里。片中的一家人,虽然居住环境一般,但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织梦

  1978年,日本导演牛山纯一拍摄了以上海普通市民的一天为主线的纪录片《中国新风貌》,这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拍摄理念。片中的上海市民钟姓大妈清晨五点半便起床匆忙赶往菜场,买肉买鱼等都要凭票供应;一台电视机前竟有几十个人同时在看;年轻人正在重新发现美、追求美:众多男女在人民公园里约会,在照相馆里拍摄婚纱照。

本文来自织梦

  在1985年的《上海民俗》一片中可以看到,随着胶州路农贸市场的设立,市区终于有了大型菜场,上海市民买菜不再难。改革开放后头脑灵活的“个体户”们,在华亭路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销售着最新款式的衣服,让上海人的穿着打扮也变得时尚起来。市民们开始更多地追求美:淮海路上开了上海第一家美容店,第一支模特队开始了时装表演,老凤祥等金银首饰店挤满了蜂拥而至的顾客。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图片来自网络 织梦好,好织梦

  吃与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住与行的问题依然突出。通过1991年的《搏动中的上海——纪念上海建城七百周年》与2008年的《改革开放铸就上海新辉煌》等纪录片可以看到,1987年底新客站建成,上海人乘火车不再是一个痛点。同时,全市最大的棚户区药水弄正在抓紧改造,煤气与电话得到了普及。

dedecms.com

  曾经浦东和浦西之间只能靠轮渡维持联系,交通极为不便,有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上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当时叫“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越江隧道与大桥的建成使浦东浦西连成一气,高架道路与地铁线路的建成与拓展使市内交通变得通畅无阻。“大动迁”带来了住宅建设的突飞猛进,使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织梦好,好织梦

  “不管是改革开放前大家衣食住行比较拮据的时候,还是现在非常富足的时候,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直都是大家最迫切的愿望。”张景岳多次感叹,改革前后上海居民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真使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