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环渤海区 >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年 浏览:【字体:

【摘要】本文从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区域内的产业转移模型,本文发现,如果区域内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和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不同,那么产业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迁往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会使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本文还发现,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不太重视功能拥挤效应时,产业转移将使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使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而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非常重视功能拥挤效应时,产业转移将同时提高两地的社会福利水平。

本文来自织梦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拥挤效应

织梦好,好织梦

一、引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京津冀地区一直以来被誉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为促进该地区协调发展,政府相继出台过很多政策。比如,1982年,《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就提出了“首都圈”这一概念,涵盖了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张家口、承德和沧州等六座城市。1996年,《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又首次提出了“首都经济圈”这一说法,涵盖了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和沧州等城市。2004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各地达成了著名的“廊坊共识”,该共识在区域协作发展的原则以及具体规划的编制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要求。尽管京津冀三地为促进协同发展相继出台过不少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政策落实效果并不明显,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相比,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京津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二元经济结构现象明显。总而言之,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市场一体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江曼琦和谢姗,2015),但是总体上来看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内容来自dedecms

有些学者认为京津冀地区合作之所以难以达成,主要源于该地域的特殊性。比如,李建民(2014)认为,京津冀城市群为“双核极化”结构,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吸收并集聚了该区域大部分资源,从而使得整个区域发展失衡。薄文广和陈飞(2015)认为,京津冀产业结构差异明显,所以难以良性互动。还有一部分学者基于政府行为理论,对京津冀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如,周立群和邹卫星(2006)认为京津冀地区发展差异之所以巨大,主要源自地方政府行为推动的循环累积效应。张亚明和刘海鸥(2014)通过建立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博弈模型,得出了地方政府往往会陷入“囚徒困境”的结论,所以难以达成合作。本文认为,先天的地缘条件难以改变,建立共享的声誉和理念也并非一日之功,所以,通过协调京津冀各地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在新形势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孙久文和原倩(2014)、丛屹和王焱(2014)以及周立群和曹知修(2014)所指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需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更需要发挥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内容来自dedecms

既然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整个区域的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在协同发展进程中却表现出“不合作”的特征?什么样的补偿机制才能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不同于现有文献给出的分析视角,本文试图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北京正在逐步将那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河北与天津(孙久文和姚鹏,2015),产业转移对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加快河北与天津经济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的分析视角可以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统一在一个框架之内。

织梦好,好织梦

如何对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进行疏解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林恩全(2013)认为,首都功能疏解的近期工作重点应该是严控、升级、整合、外迁和统筹。陈万钦(2014)认为,首都功能疏解需要优化城市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交通布局。文魁(2014)认为,北京能疏解的主要是非首都核心功能,但也不是所有的非首都核心功能都能疏解,既看到其可疏解性,也要看到其疏解后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安树伟和肖金成(2015)认为,首都功能疏解需要提升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藉此拦蓄进入北京的人口和产业。崔向华(2015)认为,要厘清功能、产业和人口之间的客观联系,在空间布局和路径设计上进行全面统筹规划。现有的文献都是文字描述性的和政策建议性的,缺乏对具体机制的模型分析。本文将基于产业转移这一抓手,对功能疏解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功能疏解进行深入的剖析。 dedecms.com

产业转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覃成林和熊雪如(2012)以及王云平(2013)对此做过比较好的文献综述。从产业转移角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乃至更为广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文献有很多,但大都集中于产业转移为何有利于促进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或者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理性选择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层面。比如,吴晓军和赵海东(2004)认为产业转移可以通过扩大效应、优化效应和发展效应提高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规模,优化其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其经济发展。石奇和张继良(2007)深入探讨了产业转移与相对落后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问题,强调了产业转出地的转移推动力和产业转入地的转移拉动力的作用。不同于现有的研究视角,本文将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博弈模型,并基于不同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和经济增长重视程度不同,对产业转移前后区域内不同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的模型证明,当企业生产带来的拥挤效应影响到居民的效用时,如果区域内的一个地区比较重视功能拥挤程度而另一个地区相对不太重视,产业转移会使这两个地区的总福利水平上升。本文还证明,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既存在一个地区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而另一个地区降低的情况,也存在两个地区社会福利水平同时提高的情况。而且,在考虑进补偿机制以后,两个地区将同时因产业转移而获益。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剩余部分的内容如下:第二部分是基本模型,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区域内产业转移模型;在第三部分,本文对产业转移前后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到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条件和可行性条件;第四部分对产业转移的补偿机制进行了探索;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dedecms.com

二、基本模型 copyright dedecms

假定经济体中存在两个区域,区域A和区域B。区域A内有两个功能拥挤程度不同的地区,分别为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1(比如,北京)和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2(比如,天津和河北),两个地区分别拥有各自的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地区1和地区2在本文中将分别作为产业转移的转出地和承接地。在产业转移前,地区1拥有一种地区2没有的产业;产业转移后,地区1不再拥有该产业,而地区2则获得该产业。为了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当前的产业转移模式同时具有市场决定和政府引导的特点,而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产业转移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王云平,2008),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首钢集团从北京搬迁到唐山曹妃甸。为了分析国有企业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模型中将产业转移简化为国有企业从地区1迁移到地区2。区域B是本文研究对象的“策略互动方”,它与区域A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因此,我们假定区域B存在一个地区3,并且地区3拥有一个具有竞争性的私有企业。需要说明的是,区域A相当于京津冀,区域B相当于京津冀以外的地区。区域A的地区1是北京,区域A的地区2可以是天津或河北。对模型的设定情况描述完之后,下面就对其展开具体的数理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一)产业转移前的分析

织梦好,好织梦

如上所述,在产业转移前,只有地区1和地区3拥有该产业,将地区1的国有企业称为企业S,将地区3的私有企业称为企业P。这两个企业生产同质的产品,且成本结构相同,假定其边际成本均为C(Matsumura&Ogawa,2012)。由于不考虑企业的进入问题,所以不失一般性,假设两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均为0。企业S和企业P生产的产品将同时在三个地区销售,即地区i(i=1,2,3)市场上既有来自企业S的产品q。,也有来自企业P的产品qpi,并且假定不存在运输成本。模型的机制可以用如下的图1来表示。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此时,地区i(i=1,2,3)的反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pi=a-qsi—qPi(1) copyright dedecms

其中,a为地区i的市场规模,pi为地区i的产品价格,qSi和qPi分别为企业S和企业P在地区i的产品数量。 dedecms.com

由于各企业的边际成本不变,因此企业j(j=S,P)的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j=c(qj1+qj2+qj3)(2) 本文来自织梦

由此,可以得到企业j(j=S,P)的利润函数:

dedecms.com

πj=P1 qj1+P2qj2+p3 qj3-Cj(3)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假定企业的生产会产生功能拥挤效应,且该效应与产量有关,即每生产一单位产品会带来一单位的功能拥挤效应1、。不同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不同,它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快速上升。具体在模型中这表现为:地区1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较高,且重视程度为μ(μ>0);地区2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较低,为了便于理论分析和结果呈现,不失一般性,不妨将其标准化为0。从现实情况来看,对地区2进行这样假定的合理之处在于,地区2的动能拥挤效应还没有达到需要地区2进行重视的程度,功能拥挤效应要达到某个门槛值才能引起地区2的重视。换句话说,地区1已经进入了功能过度拥挤的区间,而地区2尚未进入功能过度拥挤的区间2、。 dedecms.com

进一步,遵循Bdrcena-Ruiz&Garzon(2006)以及云凌志和王凤生(2010)对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设定,国有企业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私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目标函数分别如下:

内容来自dedecms

gs=πs+cs1-ED(4)

内容来自dedecms

gp=πP(5)

copyright dedecms

其中,为地区i的消费者剩余,ED=μ(qS1+qS2+qS3,)是地区1由功能拥挤效应造成的福利损失。对于由功能拥挤效应造成的福利损失,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说明。在直觉上认为,地区1的功能拥挤效应应当与该区域内企业的数量相关,因而福利损失也应当与企业数量相关。但是,由于假定地区1的某个相关产业在产业转移之前只拥有一个企业,所以只能把考察重点放在该企业的产量上,结果自然就是地区1由功能拥挤效应所带来的福利损失与该企业的产量线性正相关。实际上,即使地区1在某个相关产业拥有多家企业,最终的福利损失也还是要体现在累加产量或累加规模上3、。

copyright dedecms

最后,考察一下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借鉴皮建才和殷军(2012),假定地区1和地区2的地方政府均为民生型地方政府,即他们关注的都是各自辖区的社会福利。因此,地区1和地区2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分别为:

copyright dedecms

U1=πS+cS1-ED(6) dedecms.com

U2=cs2(7) 织梦好,好织梦

至此,产业转移前的博弈模型已经构建完成,下面将对其进行求解和分析。由于企业S和企业P在市场上进行同步产量竞争,通过最大化其目标函数(即式(4)和式(5)),并令结果等于0,得到两个企业的均衡产量: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对上述结果进行静态分析,可以得到命题l。 内容来自dedecms

命题1:随着区域内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区域内国有企业的产量会降低,区域外私有企业的产量会提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命题l的经济学含义很明显。随着地区1对功能拥挤效应重视程度的提高,出于社会福利的考虑,当地的国有企业不得不减少产量从而减少功能拥挤效应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当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时,作为国有企业竞争对手的私有企业,必然会采取更富有“侵略性”(aggressive)的产出决策,即私有企业会扩大产量从而占领更大市场份额。但同时也能发现,私有企业的产量增加要小于国有企业的产量缩减,即。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产量缩减抬高了市场价格,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私有企业并不会一味的扩大产量,而只是适当地进行产量扩张,从而将市场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随着地区1对功能拥挤效应重视程度的提高,市场总产量降低了,市场价格提高了。

内容来自dedecms

接着,考察地区1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μ的提高对地区1和地区2的社会福利的影响。将式(8)分别代入式(6)和式(7)中,可以得到均衡时的社会福利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通过对式(9)和式(10)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命题2。 内容来自dedecms

命题2:随着区域内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功能拥挤程度较高和较低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都会降低。 织梦好,好织梦

证明:对式(9)和式(10)关于μ求偏导,可得: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命题2的经济学含义如下。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提高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对本地区社会福利的影响有三个渠道,即利润效应、扭曲效应和环境效应。首先,就利润效应而言,由命题1可知,提高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虽然降低了当地国有企业的产量,但同时也抬高了产品的市场价格,因此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的符号不确定。其次,就扭曲效应而言,由命题1可知,提高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会导致国有企业的产量大幅下降,虽然私有企业的产量提高了,但并不足以将其抵消,这导致了市场总产量的下降和市场价格的上升,这无疑对消费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即最后,就环境效应而言,提高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功能拥挤程度,另一方面民众对功能拥挤的厌恶程度也在增加,最终由于功能拥挤造成的效用损失则是不确定的,即的符号不确定。但可以发现,在上述三种效应中,扭曲效应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利润效应和环境效应无法逆转它对社会福利产生的负向作用。因此,随着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反而降低了。但对于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而言,它的社会福利大小完全取决于当地的消费者剩余,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提高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对其社会福利的影响只有一个负向的扭曲效应,因此,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也是降低的。

copyright dedecms

不难发现,随着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在下降。很显然,这并不是本文想要看到的结果。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这是由扭曲效应起主导作用导致的。然而,私有企业作为一个“理性主体”,它追求的是自身利润最大化,它不会因为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而违背自己逐利的天性,而是进一步扩大产量进而压低市场价格。

dedecms.com

(二)产业转移后的分析

dedecms.com

产业转移后,国有企业S由地区1迁往地区2,此时地区i(i=1,2,3)的反需求函数、企业j(j=S,P)的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与产业转移前一致,用上标T表示产业转移后的情况。模型的具体机制可以用如下的图2来表示。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与产业转移前一样,国有企业仍然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私有企业仍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同的是,地区2并不重视功能拥挤效应,因此,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目标函数分别如下: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gTS=πTs+CST2(11) 本文来自织梦

gTP=πTP(12) 本文来自织梦

相应地,产业转移后地区1和地区2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分别为: 本文来自织梦

UT1=CST1(13) dedecms.com

UT2=πTS+CST2(14)

本文来自织梦

至此,产业转移后的博弈模型已构建完成,以下将对其进行求解和分析。最大化两个企业的目标函数(即式(11)和式(12)),并令结果等于0,可以得到两个企业的均衡产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对上述结果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得到命题3。

dedecms.com

命题3:在产业转移后,随着区域内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区域内国有企业的产量会保持不变,区域外私有企业的产量也会保持不变。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命题3的经济学含义非常直观。国有企业S由地区1转移到地区2之后,企业的产出决策自然不受地区1的地方政府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即qTSi和μ无关;一旦国有企业S的产出决策确定,私有企业P的产出决策也就确定,因此qT也和μ无关。 copyright dedecms

同样,接下来考察地区1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μ的提高对地区1和地区2的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将式(15)分别代入式(13)和式(14)中,可以得到均衡时的社会福利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copyright dedecms

对式(16)和式(17)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命题4。 内容来自dedecms

命题4:在产业转移后,随着区域内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不会发生变化,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不会发生变化。

织梦好,好织梦

证明:对式(16)和式(17)关于μ求偏导,可得:

织梦好,好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由式(13)和式(14)不难看出,两个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是关于企业产出的函数。由命题3可知,企业的产出决策不受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因此两个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不会受其影响,即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提高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并不会改变两个地区乃至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比较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在这一部分,本文将对产业转移前后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条件(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产业转移是可能的)和可行性条件(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产业转移是可行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这里所说的可能性是指存在卡尔多改进的空间,本文在这里所说的可行性是指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 copyright dedecms

(一)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条件 copyright dedecms

根据命题2和命题4,不难发现,在产业转移前,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提高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将降低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而在产业转移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这一发展诉求并不会降低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影响产业转移的关键在于,产业转移是否能够切实提高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区域协同发展的首要原则是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根据之前的分析,可以知道:当UTA>UA时,区域A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来提升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当UTA≤UA时,区域A不能通过产业转移来提升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这也是实施区域产业转移的逻辑和原则。 织梦好,好织梦

根据式(9)、式(10)、式(16)和式(17),我们可以得到: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由此,可以得到命题5。 本文来自织梦

命题5:区域内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向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能提高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水平。 内容来自dedecms

命题5的经济学含义非常明显。产业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生产力的空间转移,既符合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需要,又是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历史机遇。产业转移不仅能改善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发展空间不足的现状,而且能够充分提高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生产力,对于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吴晓军和赵海东,2004;石奇和张继良,2007)。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对式(18)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命题6。

织梦好,好织梦

命题6:随着区域内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产业转移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福利的提升幅度会增大。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命题6的经济学含义如下。由命题2可知,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越高,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继续拥有该产业的社会成本也就越大,反过来讲,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放弃这一产业(即进行产业转移)的潜在利益也就越大。因此,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会进一步增加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在产业转移上的吸引力,从而加快推进区域产业转移的进程。

copyright dedecms

(二)产业转移的可行性条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形成,不是因为某些利益相关主体具有牺牲精神,通过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来换取区域整体的利益,而是因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所有的利益相关主体而言都是有利的(李郇和徐现祥,2013)。就产业转移来说,它实际上是转移企业、产业转出地政府、产业承接地政府三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因此,要使产业转移得以发生,必须要求产业转移同时符合这三者的利益。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对转移企业的决策进行分析。虽然地方政府决策对产业转移能否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但企业才是产业转移的主体,产业转移要能切实提高企业利润,符合其自身意愿(陈建军,2002)。如果产业转移完全由政府主导,不遵循市场规律、违背企业的意愿,即使企业在政府的“号召”下进行了外迁,也会由于“水土不服”而难有作为,最后的政策效果也会和政府的初衷相背离。将式(8)和式(15)的计算结果分别代入产业转移前后企业s的利润函数中,我们有: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于是,可以得到命题7。 copyright dedecms

命题7: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比较小时,国有企业由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转移到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其利润会降低;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比较大时,国有企业由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转移到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其利润会提高。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命题7的经济学含义如下。在产业转移前,国有企业位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其产出是该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函数,并且随着该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国有企业将通过产量的不断降低来避免由于功能拥挤所造成的福利损失。而在产业转移后,国有企业位于不重视功能拥挤效应的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其产出也就与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无关。因此,在产业转移后,国有企业有产量扩张的冲动,并且随着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这种冲动也就愈发强烈。然而,产量的扩张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两种不同方向的影响:一是产量扩张对利润有一个正向的直接影响,二是产量扩张通过压低价格对利润有一个负向的间接影响,而最终利润的变化则取决于哪种影响更大。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比较小时,在产业转移前国有企业的产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抑制,因此,市场总产量相对较大而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在产业转移后的产量扩张将导致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价格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加的影响,最终企业的利润会减少。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比较大时,在产业转移前国有企业的产量受到较大的抑制,因此,市场总产量相对较小而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产业转移后的产量扩张只会引起价格的小幅下降,并且价格下跌的影响也小于销量增加的影响,最终企业的利润会增加。综上所述,产业转移就是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为自身寻求一个更加有利的生产经营地点,而评断标准就是两地的利润比较3、。如果企业外迁后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利润,那么企业就会进行迁移;反之,如果企业外迁后反而获得一个更低的利润,那么企业就会留在原地。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比较小时,当地尚有空间容纳企业的发展,企业并没有迁出的意愿;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比较大时,当地已经不适应企业的生存,企业就具有迁出的动力。 copyright dedecms

其次,对产业转出地政府和产业承接地政府的决策进行分析。由式(9)、式(10)、式(16)和式(17),我们有: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这样一来,可以得到命题8。

织梦好,好织梦

命题8:(1)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不太大时,国有企业由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转移到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社会福利会降低;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足够大时,国有企业由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转移到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社会福利会提高。(2)无论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如何,国有企业由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转移到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社会福利都会提高。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命题8的经济学含义如下。因为两个地区的利益诉求不同,两个地方政府对产业转移的态度也有所差别。对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来说,由于功能容量的限制,其迫切需要将一些企业转移出去,从而获得产业转移升级的空间。但是,地方政府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往往对这些企业难以割舍,并不鼓励企业外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产业的转移将直接导致当地该产业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从而降低了该地区的整体竞争力;第二,企业迁出意味着大量就业岗位的失去,失业的增加将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第三,考虑到税源流失、GDP降低以及不同地区地方官员的相对政绩考核,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将更加困难(徐现祥等,2007;皮建才,2008)。在这里,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面临一个权衡,而这个权衡又取决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如果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不是太大,即功能拥挤是可容忍的,那么地方政府就不会实施产业转移;如果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足够大,即功能拥挤超过可容忍的水平,那么地方政府就会推动产业转移。而对于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来说,由于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企业迁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承接产业转移将直接增加当地该产业的生产能力,进而拉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魏后凯,2003),因此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总会积极承接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产业转移。

织梦好,好织梦

综合命题7和命题8,不难看出,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区域产业转移的顺利实施是有条件的。因为μ1<μ2,所以只有当时,产业转移才会发生,此时产业转移实现了三赢。进一步,区域产业转移的阻力通常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转移企业的利润因素,这具体又跟企业产出以及市场价格有关,正是企业的利润考虑约束了企业的外迁选择;二是转出地政府的行政因素,转出地政府出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不愿意让那些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贡献的企业外迁,对那些有愿意外迁的企业采取各种行政挽留措施,从而阻碍了产业转移。也就是说,当μ1<μ<μ2时,由于产业转移损害了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利益,因此产业转移无法进行。然而,从上述分析可知,此时产业转移是符合区域整体利益的,不仅企业自身愿意进行转移,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更是能够从中获利。既然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意愿,那么就需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利益补偿,使原本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不愿意实施的产业转移得以以顺利进行。

本文来自织梦

四、考虑利益补偿机制的进一步分析 dedecms.com

在这一部分,本文将引入利益补偿机制,对区域产业转移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根据第三部分的分析已知,当μ1<μ<μ2时,由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因产业转移而利益受损,所以会阻碍产业转移的顺利实施。因为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能够从产业转移中获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应对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一定的利益补偿,从而激发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进行产业转移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目的。媒体中报道比较多的是建立京津冀税收分成机制问题,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的产业转移,往往由转出地和接受地共同沟通解决税收分配问题,而且税收补偿机制还需要考虑生态补偿问题。综合考虑现有文献中的讨价还价模型(Nash,1950;Rubin-stein,1982;Muthoo,1999),为了使产业转移得以实施,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地方的政府需要给予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一定的补偿F(F>0),因此产业转移中的转出地政府和承接地政府的问题为:

内容来自dedecms

copyright dedecms

其中,β和1-β分别表示转出地政府和承接地政府的议价力量,β的取值范围为0<β<1最大化式(22),可以发现最优补偿为: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由此,可以得到命题9。 本文来自织梦

命题9:当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就产业转移给予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一个最优补偿时,无论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如何,当国有企业由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转移到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时,两个地区的社会福利都会得到提高。 本文来自织梦

命题9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而言,虽然产业转移减轻了当地的功能负担,但是产业断层和失业增加也有可能会引发“产业空洞化”和社会不稳定。一旦产业转移的负面作用太大,大到完全抵消其正面作用,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就会将此作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理由,产业转移自然也就难以进行。一方面,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转移收益权实现不足,与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存在着利益矛盾和冲突;但另一方面,区域产业转移又是符合区域整体利益的,两个地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此时就应建立地方政府问的合作协调机制,避免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陷入地方保护的两难境地。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利益共享,只有获益的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给予利益受损的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足够的补偿,才能调动当地政府对产业转移的积极性,此时双方的合作博弈可以达到利益均衡,从而共同推动产业的有序转移、逐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进而达到双方的共赢。

内容来自dedecms

最后,通过对最优补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命题10。 本文来自织梦

命题10:(1)随着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议价力量的提高,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最优补偿额度会变大。(2)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议价力量不是太大时,随着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最优补偿额度会变小;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议价力量足够大时,随着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最优补偿额度会变大。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命题10的经济学含义非常直观。要使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实施一项于己不利的政策,必然要从利益获得方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那里获得一定的补偿,并且补偿额和其议价力量正相关。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的议价力量越强,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地方政府的议价力量也就越弱,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只有让出更多的利益才能促使产业转移的实现。然而,随着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于产业转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的谈判能力不是太强时,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在谈判中更有话语权,由于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于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只需给予一个较小的补偿就能促使产业转移的实现,即,最优补偿跟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成反比。当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地方政府的议价力量足够强时,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的地方政府在谈判中缺少话语权,由于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对于产业转移的意愿比较强烈,所以功能拥挤程度较低的地区必须给予一个较大的补偿才能促使产业转移得以实现,即,最优补偿跟功能拥挤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功能拥挤效应的重视程度成正比。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五、结语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建立了一个区域内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博弈模型。通过区域内两地区间对功能拥挤效应和经济增长重视程度不同这一机制,本文证明了区域内两地区间存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这一命题。并且,考虑进补偿机制后,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双方都是有利的。从理论上讲,各地应积极参与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决策,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当然,现实的状况更为复杂和微妙,产业转移包含了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等多方利益博弈,涉及产业内就业人员的安置、被转移产业的适应以及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的模型仅仅考察了一个简化了的区域内产业转移问题,这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抓住本文所关注的问题的内核,但是也抽象掉了很多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具体细节。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多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待于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深入探讨,更多的权衡有待于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深入考察,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dedecms.com

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以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第一,在理顺产业转移的可能性条件的基础上把握产业转移的可行性条件,抓手就是建立合适的利益补偿机制,在利益补偿上允许一事一议和自发性探索,鼓励不同产业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不要搞“一刀切”。第二,在政绩考核上,要尽量避开相对绩效考评的弊端,可以实行京津冀三地抱团考评制度,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实行联动,减少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体制性地方行政阻力。第三,在协调治理机制上,可以适当借鉴长三角地区的经验,建立多层次多级别的地方领导和职能部门会谈机制、协商机制和落实机制,使相关各方的目标函数成为共同知识,找准各方的妥协点,从制度设计层面为产业转移提供动力。 织梦好,好织梦

注释: dedecms.com

1、功能拥挤效应本质上是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吴颖和蒲勇健,2008)。现有的文献在分析负外部性时,往往重点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分析框架也可以用来对付环境污染问题。

织梦好,好织梦

2、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醒作者对这个假定的依据进行必要的说明。 本文来自织梦

3、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醒作者对造成功能拥挤效应的企业数量和企业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内容来自dedecms

4、实际上,只有当转移前后的利润差额的贴现值大于企业的转移成本时,企业才会实行转移(Nakosteen&Zimmer,1987;Van Dijk&Pellenbarg,2000)。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并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和企业的转移成本,即贴现率和企业的转移成本都为0,此时只要转移前后的利润差额大于0,企业就会转移。

dedecms.com

5、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以发现, 内容来自dedecms

6、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以发现: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dedecms

[1]安树伟、肖金成,2015,“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困境’与河北的‘角色”’,《广东社会科学》,第4期,第5-11页。 内容来自dedecms

[2]薄文广、陈飞,2015,“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110-118页。

copyright dedecms

[3]陈建军,2002,“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第37-44页。 织梦好,好织梦

[4]陈万钦,2014,“关于首都功能疏解的若干设想”,《经济与管理》,第2期,第18-21页。 内容来自dedecms

[5]丛屹、王焱,2014,“协同发展、合作治理、困境摆脱与京津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第6期,第75-81页。 dedecms.com

[6]崔向华,2015,“首都经济圈规划视野中的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城市规划》,第5期,第9-15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7]江曼琦、谢姗,2015,“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与整合的时空演化”,《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97—109页。

内容来自dedecms

[8]李建民,2014,“京津冀城镇化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人口与经济》,第1期,第3—7页。

dedecms.com

[9]李郇、徐现祥,2013,“政策评估:行政区域一体化的经济绩效分析”,《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第1-16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0]林恩全,2013,“北京中心城功能疏解方略”,《城市问题》,第5期,第36—40页。 copyright dedecms

[11]皮建才,2008,“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下的区域市场整合”,《经济研究》,第3期,第115—124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2]皮建才、殷军,201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与国内市场分割”,《经济管理》,第10期,第1-9页。 本文来自织梦

[13]覃成林、熊雪如,2012,“区域产业转移的政府动机与行为:一个文献综述”,《改革》,第7期,第73-78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4]石奇、张继良,2007,“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产业经济研究》,第1期,第38—44页。

dedecms.com

[15]孙久文、姚鹏,2015,“京津冀产业空间转移、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81—89页。 copyright dedecms

[16]孙久文、原倩,201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第1-11页。

内容来自dedecms

[17]王云平,2008,“产业转移视野的结构调整:市场与政府界别”,《改革》,第7期,第46—54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8]王云平,2013,“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的有关观点综述”,《经济管理》,第6期,第175—187页。 本文来自织梦

[19]魏后凯,2003,“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第4期,第11-15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0]文魁,2014,“首都功能疏解与区域协同发展”,《城市管理与科技》,第45期,第11-12页。

内容来自dedecms

[21]吴国萍、张鑫,2009,“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府角色定位”,《改革》,第3期,第77—81页。 内容来自dedecms

[22]吴晓军、赵海东,2004,“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当代财经》,第6期,第96—99页。 dedecms.com

[23]吴颖、蒲勇健,2008,“区域过度集聚负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方法的模拟分析”,《财经研究》,第1期,第106—115,143页。 内容来自dedecms

[24]徐现祥、李郇、王美今,2007,“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经济学(季刊)》,第4期,第1075—1096页。

内容来自dedecms

[25]云凌志、王凤生,2010,“混合寡占之下的负外部性对策:国有化兼并还是行政监管——兼评山西省煤炭业资源重组方案”,《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第124—134页。 dedecms.com

[26]詹晶,2012,“中央对省财政转移支付的决定因素:公平、议价、还是效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6期,第73-84页。

本文来自织梦

[27]张亚明、刘海鸥,2014,“协同创新博弈观的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模型与策略”,《中国科技论坛》,第1期,第34—41页。

织梦好,好织梦

[28]周立群、曹知修,2014,“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经济一体化新路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第4期,第100-104页。

内容来自dedecms

[29]周立群、邹卫星,2006,“京津冀地区差距、因果累积与经济增长”,《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第73-81页。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