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区域 > 西部地区 > “枢纽经济”:陕西发展蓝图的一个锚点

“枢纽经济”:陕西发展蓝图的一个锚点

发布时间:2018-10-31 作者:派智库 来源:当代陕西-陕西网 浏览:【字体:

  枢纽经济,将使陕西枢纽地位、枢纽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的吸附器、转换器和辐射源 本文来自织梦

  发展枢纽经济,将有利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是陕西发挥区位优势、把握历史机遇、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举措。在未来陕西经济发展的蓝图上,“枢纽经济”就像一个锚点,撑起未来经济发展的骨架,成为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图:西安未央立交 织梦好,好织梦

  发展背景 内容来自dedecms

  枢纽经济发展呈现出全新格局 dedecms.com

  枢纽经济的形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量的不断扩大,信息时代的全面开启和交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我国的枢纽形态正在发生着代际更替,体现出了网络枢纽向枢纽网络转变、实体枢纽向组织枢纽转变、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转变、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沿海枢纽向内陆枢纽转变等特征。枢纽经济形态不断突破地域和产业限制,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支撑下,经济要素流动的速度、方向、内容等在发生着急剧变化,传统枢纽场站与互联网组织平台跨界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交通枢纽”逐步释放经济活力,并逐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衔接的智慧型枢纽经济新形态。 本文来自织梦

  枢纽经济的内涵。发展枢纽经济在经济方面体现在增长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供给侧改革,区域协调发展,开放新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交通物流方面体现为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新动能。目前为止,物流已经不是短缺的问题,而是资源数量足够,需要按照新的模式来提高运作效率。充分利用交通枢纽或地理枢纽,通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为区域发展提供市场资源和持久动力,从而促进产业高度集聚和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枢纽经济是围绕特定区域产生的高度聚集、相互联系的经济现象,它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科技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内容来自dedecms

  发展枢纽经济的意义。枢纽的特殊地位,产生了比其他区域更强的助增长、促转型的功能。在互联网经济业态不断创新,综合运输和物流枢纽服务组织不断强化的支撑下,以城市为载体的枢纽经济发展正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枢纽经济的发展将为城市发展提供“三大利”:一是有利于融入全球城市网络,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枢纽城市是一个地区的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枢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枢纽城市的极化效应,提升城市能级,也将提升辐射效应,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区协同发展。二是有利于全球视野谋划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枢纽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背景下,枢纽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城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经济发展空间,支持有实力的知名企走出去,建设跨境产业园区。三是有利于创新产业发展新内涵,提升参与全球产能协作的竞争力。枢纽城市通过吸引聚集“五大要素流”,衍生出临空经济产业、临港经济产业、高铁经济产业等新产业类型以及跨境贸易、口岸服务等新型服务功能,为地区现代产业体系重构和创新注入新内涵。

内容来自dedecms

  战略机遇 dedecms.com

  举国壮大现代化经济体系 copyright dedecms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陕西处于国家地理版图的中心,与宁夏、甘肃、内蒙古、山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8省(区)市接壤,它的发展条件是任何一个省都不具备的。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运输方面是重要的枢纽,形成四通八达的“米”字形交通骨架。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小时航程可以覆盖我国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时航程可覆盖我国70%的领土,3小时航程能覆盖我国所有省会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借助这些四通八达的航空、高铁、地铁立体交通枢纽,陕西将建成“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宝兰高速铁路 李世平摄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坚实的交通枢纽基础。交通枢纽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陕西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宝兰高铁开通,横贯我国东西的高铁大动脉全线连通。全长828公里的沿黄公路通车。西成高铁开通,西南高铁接入全国高铁网,陕西省第5条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坪坎至汉中段建成通车。截至2017年底,陕西累计开通国内全货运航线13条、国际货运航线4条,聚集临空产业项目27个。中亚、中欧货运班列“长安号”开行480列,运送货物65.9万吨。中欧班列(科沃拉—西安)首列在芬兰科沃拉顺利开行,成为北欧地区首条往返中国的国际联运铁路线路,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继西安至阿拉木图、华沙、汉堡、莫斯科、布达佩斯之后,开行的又一条新国际联运铁路线路。“建设东部大轴线、开拓国际大通道”的目标正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现实。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187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20万吨大关。海航现代物流总部、京东全球物流总部、阿里巴巴丝路总部等20多家电商龙头企业总部或西北分部落地陕西。腾讯云大数据中心落户西安浐灞。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软件中心、建设银行西安营运中心在西安浐灞建成运营。前海人寿金融中心、中兴大数据项目、宝能大数据项目入驻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 内容来自dedecms

  国家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一个城市发展经济和产业,如果不站在全国乃至全球要素配置中心这个层面上来思考,其他的思考都是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都没有前途和出路。因此,要按照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思考城市的经济发展,思考我们城市的产业布局,思考我们城市产业发展的模式。枢纽经济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开始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流运输体系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概念,这与物流枢纽是一脉相承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主要内容就是完善和衔接全链条,打造大平台,培育新模式。

内容来自dedecms

  现实基础

内容来自dedecms

  经济基础、科技基础、贸易基础兼备 copyright dedecms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较高水平上的稳定增长,为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201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大关,从2012年的14453.68亿元提升至21898.81亿元,居全国第15位。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与日俱增。2017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49.8﹕42.3,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结构向优。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代表工业升级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5和12.1个百分点。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陕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高端产业投资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短板领域不断补齐,有效投资持续引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3468.21亿元,增长14.6%,居全国第5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民间投资分别高于全国10.1和4.8个百分点。 dedecms.com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加快。2017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0元和10265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8.7%和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持续增长,文化消费类、健康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2013—201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分别增长6.2%和10.3%。城镇化率持续提高,2017年达56.79%,较2012年提高6.77个百分点。 内容来自dedecms

  科技创新显著提升。陕西具有显著地科技创新优势和扎实的科技创新基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及强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7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460.94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1%,居全国第8位。3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我省主持完成14项通用项目,居全国第4位。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921.55亿元,居全国第4位。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10家、孵化器60家、瞪羚企业32家。 copyright dedecms

  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陕西地处西北内陆,对外贸易起步较晚,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陕西充分结合省情,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出台一系列促进贸易和投资增长的措施,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值2714.93亿元,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3家,合同利用外资100.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94亿美元,增长17.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生态宜居程度明显改善。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19%。可再生能源厚积薄发,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不断加强,2017年,全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11.2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42%,比2012年提高0.62个百分点。统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及天然林保护,规划建成百万亩湿地和百万亩森林,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成为最经济的吸碳器。(作者:胡清升 马靖 作者单位:陕西省统计局) ded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