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社会服务 > 生产服务业聚集与技术创新:理论及实证

生产服务业聚集与技术创新:理论及实证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本文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基于2003~2015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不高,但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区位熵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比较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意味着不同地区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本文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织梦好,好织梦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技术创新 织梦好,好织梦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的增长模式制约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依赖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的轨道上。而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会重塑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将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动力,支撑中国制造迈向强国。国际上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约在49%左右,而中国仅仅只有不到20%。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发展迅速,并且呈现出集聚的特征。

copyright dedecms

一、文献综述 dedecms.com

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已有了充分的研究,集聚主要通过知识的外部性和竞争性促进技术创新。Bryson,J.(2008)、Behrens K(2014)、Glaese et al(2010)和Eswaranand Kotwal(2002)等认为,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在研发和人员流动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而Antoniades,A.(2013)、Wood(2006)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及其集聚在技术转型中的作用愈加突出,知识密集型的商务服务及集聚主要通过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改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的智能化分析等三个方面推动下游厂商、和整个经济的创新活动。刘志彪(2005)认为,生产服务业能够把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当中,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1]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改进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上。[2]陈建军等(2009)认为,从要素的集聚效应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提升行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行业地区经济发展。[3]顾乃华(2010)等发现了相同的结论。[4]陈晓华和刘慧(2016)通过修正Antrhs et al.(2012)的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制造业环节偏好的新测度工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量增”和“质升”两种功能。[5]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呈现集聚的特征。 本文来自织梦

通过上述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关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提升制造业运行效率、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6]促进制造业集聚与技术进步[7]等功能,但缺乏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刨新影响的区域差异。而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可知,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程度较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基于2003~2015年我国28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不仅着力于研究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还将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区域比较。 织梦好,好织梦

二、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分析及假说

织梦好,好织梦

首先,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内在机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假说。

织梦好,好织梦

(1)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内各种人才、企业和产业聚集在一起,通过协同发展、相互协作、细化分工,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等机制共同作用,形成MAR外部性和Jaeobs外部性,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进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内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次,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内激烈的竞争使得人们专业化从事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更有效率地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即有利于产生Porter溢出,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最终促进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内容来自dedecms

基于上述机理分析,本文提出假说1: copyright dedecms

H1: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 织梦好,好织梦

(2)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形成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 本文来自织梦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内知识、人才、信息的大量聚集和流动,有利予知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的形成。这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内企业间技术创新扩散的交易成本,从而加速技术创新在企业间的扩散,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内完善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不仅可以为不同企业之间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平台,而且也可以为企业间技术创新的扩散提供更多的、良好的传播渠道,从而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在企业问的扩散,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由于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空间差异程度较大,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区域差异。因此,本文提出假说2: 织梦好,好织梦

H2: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 织梦好,好织梦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 织梦好,好织梦

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很多产业既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消费性服务业,难以确定其归属,国外一般把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列为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房地产作为居住和投资需求难以归为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外普遍的定义是,如果提供的服务满足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对于既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消费性服务业的需要根据哪一个占主导。从统计学的角度,根据投入产出表使用两个指标测度“中间使用率”或者“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这两个指标界定的范围不同,中间使用率是狭义指标,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是广义指标。中间使用率的范围比较窄,比如科学研究事业、专业技术及其他科技服务业、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由于数据采集或中国目前的支出主体方面的原因,所算出来的中间使用率并不能用来判断行业属性。根据“非居民最终消费比率”来界定,科学研究事业、专业技术及其他科技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属于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中国的国情,本研究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公共事业管理与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比较多,包括行业集中度指标、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集聚指数和区位熵指数等,笔者从行业和区域层面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此选择空间基尼指数和区位熵指标测定。 内容来自dedecms

空间基尼系数的表达公式为:

copyright dedecms

织梦好,好织梦

其中,si是i区域某产业的相关数值占全国该产业相关数值的比重,mi是i区域数值占全国相关数值的比重,n表示区域总数。空间基尼系数取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集聚程度越高,其缺点在于在比较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时,没有考虑到企业规模的差异。

织梦好,好织梦

区位熵指数是在一个给定区域中,产业的某一指标占有的份额相比于整个经济中该指标占有的份额,它们的比值,存贷款余额、从业人数、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出口额是其相应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内容来自dedecms

dedecms.com

其中,Eij是指i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Ei是指i地区总的产值,Ekj指k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产值,Ek指k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当该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时,其区位熵指数G大于1时,因而可见,其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由此判定该地区存在产业集群;反之,不具备比较优势,可以判定不存在产业集聚现象。面板数据时间跨度为2002~2015年。 本文来自织梦

本研究所有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6》,选取了全国28个省份数据,根据上节的指标进行计算。根据上述2个公式,笔者分别计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商指数,分别见表1和表2。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水平都大于0,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的产业集聚水平最高。我国信息技术近年发展迅速,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43249亿元,占GDP比重为6.5%,软件业务出口540亿美元,在服务贸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金融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也非常高,这与一般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应该逐步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租赁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程度非常高,故把此指标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加以验证,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16%,而同时期英国、美国、日本分别只有8.02%、7.18%和4.98%,可以看出我国金融租赁业不存在抑制,反而过度发展了。仓储和快递服务业近年发展迅速,正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和物流服务的产值和增加值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0.8万亿元,比2010年的4.5万亿元增加了3.62倍,但是可以看到物流业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最高值0.0639,2015年仅仅只有0.0523,主要还在于物流费用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例逐渐降低。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其次,根据区位熵指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地区以及各地区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地区差异上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陕西等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的行业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包括青海、宁夏、新疆和贵州等地。而且还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比较发达,也极大的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程度较低,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也不高。从行业的空间差异看,北京是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中心,在科研技术及地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软件通讯业等方面具有优势,集聚程度较高;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航运中心,因此在租赁商务、批发零售、金融等服务业上具有较高的集聚度。

copyright dedecms

整体来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日益成为短板。无论从全球还是国内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程度高、价值链制高点等特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作支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再加上具有明显的知识密集性、产业关联性和外部化趋势,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释放生产性服务需求,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发展滞后、总量不大、层次较低、结构不平衡、产品同质化等,对相关产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仍然较高。对于产品生产来说,包括了生产部门和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两者都是价值链的一环,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不足制约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本文来自织梦

dedecms.com

四、实证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计量模型设定 内容来自dedecms

除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会影响技术创新外,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也会影响技术创新。因此,为了能够较为精确地探究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将引入上述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为此,本文的计量模型设定为:

本文来自织梦

lnINit=β0+β1ICit+β2HIit+β3FIit+β4FDIit+εit(3) 本文来自织梦

其中,IN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IC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HI、FI、FDI分别表示生产性服务业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等;下标i和t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变量说明和数据

dedecms.com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可以用很多指标衡量,有的研究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有的采用产出等指标,根据本文研究设置,如果采用投入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笔者采用衡量产出的指标包括科研成果产出和产品产出,分别为专利数和新产品产值。 本文来自织梦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以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作为代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的控制变量分别为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一般认为科研人员与技术创新程度成正比,笔者以R&D人员全时当量来度量。科技经费投入越多,一般科技创新程度也越高,以生产性服务业R&D经费投入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FDI)也会影响技术创新,因为FDI通过示范模仿效应等方式对东道国企业产生技术溢出,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代理变量。

内容来自dedecms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国研网数据库各年度数据。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计量结果及分析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进行Hausman检验,发现采用固定效应比随机效应模型更合适,因此,本文分别采用固定效应(FE)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对代表技术创新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新产品产值进行估计,分析软件为Eviews8.0,表4和表5分别报告了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的回归结果和分区域回归结果。 copyright dedecms

当被解释变量为专利申请数数时,方程1和方程2的估计结果变量系数的符号完全一致。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等的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正,证实了假说1。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形成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内容来自dedecms

当被解释变量为新产品产值时,方程3和方程4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变量系数的符号完全一致,而且方程4和方程2的估计结果变量系数的符号均一致。整体上,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此外,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本文来自织梦

前述的分析证明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不同,这种差异会对技术创新产生何种影响?从上文产业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相对比较高,因此笔者分别以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为考察对象,探究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区域差异(按照“七五计划”,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其余为中西部地区)。以中西部地区为参照组,引入区域控制虚拟变量East,当研究样本为东部地区时,East取值为1;为其他地区时,East取值为0。表5报告了分区域回归分析的结果。 本文来自织梦

方程(5)和方程(6)报告了当解释变量为专利申请数量的结果,固定效应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的变量系数的符号完全一致,说明两个模型是稳健的,实证结果证实了假说2。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明显促进了技术创新,并且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作为参照组的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1937,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着,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4682(是参照组中西部地区的系数与东部地区虚拟变量的系数相加得出),并且在1%的水平下显着,这说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均能促进技术创新,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本文来自织梦

方程(7)和(8)报告了当解释变量为新产品产值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在系数上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方向实是一致的,结果证实了假说2。东部地区的人员投入、资金投入和FDI显着促进了技术创新。 内容来自dedecms

整体上,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这也与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发达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有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而且制造业发展程度较高也扩大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包括科技研发、信息技术软件和金融业等都与制造业发展程度有关。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较高,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较低。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可以推导出区域间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本文来自织梦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来自织梦

基于2003~2015年我国28个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出现产业集聚的特征,但是在行业之间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公共事业管理与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金融保险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信息计算机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具有集聚特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地质勘探、批发零售贸易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集聚度不高。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都具有较高的集聚特征,北京在金融保险服务业、科学研究服务业等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象存在整体集聚程度不高,但集聚程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区位熵指数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相对来说,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对集中,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对分散。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且其政府服务能力较强,再加上政府政策支持,进出口便利,对许多产业形成了较大的吸引力。所以,东部沿海省市成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最主要集聚地,且这种集聚的态势正在进一步强化。

织梦好,好织梦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此外,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比较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较高,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较低。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可以推导出区域间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应该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鼓励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从而提高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进而提升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继续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还包括财税体制机制、金融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在财税政策上,深化服务业增值税改革,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实施税收激励政策;金融政策上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融资需求;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人力资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才的来源包括培养和引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引进适合的人才,避免盲目引进与本地区资源禀赋不适合的高新尖人才,建立由企业、高校和政府共同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能力素质。

本文来自织梦

其次,为了防止区域间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西部地区应结合自身的工业基础,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比如,浙江经验的特色小镇。各地区应该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发展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包括金融、科研、创意、休闲、养生等新兴产业。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可以通过加大科技人员及经费投入,发挥人才和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积极引入外资,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促进制度创新,促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依靠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推动。在创新驱动方面,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变革服务方式和产品供给,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发展“互联网+”新业态,以新业态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有能力的工业企业重点围绕提高研发创新,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在市场机制塑造方面,对具体政策措施,要更多地从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角度来研究提出,尽量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努力营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壮大的肥沃土壤,对于已经出台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全面落实,通过一系列公平、公正、科学、透明的政策体系,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市场竞争程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copyright dedecms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织梦

[1]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36-44.

织梦好,好织梦

[2]卢中原.世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我国的战略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3. 本文来自织梦

[3]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04):83-95.

dedecms.com

[4]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05):48-58.

织梦好,好织梦

[5]陈晓华,刘慧.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制造业环节偏好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来自34国1997-2011年投入产出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6,(06):82-93. copyright dedecms

[6]赵伟,郑雯雯.生产性服务业一贸易成本与制造业集聚[J].经济学家,2011,(03):58-66.

本文来自织梦

[7]席强敏,陈曦,李国平.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02):45-63.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