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世经 > 其他国家 > 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交替与全球通缩态势及中国应对

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交替与全球通缩态势及中国应对

发布时间:2018-10-31 作者:派智库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 浏览:【字体: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交替进行。当前中国经济已有进入通缩区间的趋向,而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交替势必成为加剧通缩演进态势的外部因素。相较于欧元,美元影响中国国内价格的渠道更多,特别是可以通过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导入通缩压力。未来必须要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国际资本监管、推选人民币国际化、提高货币政策针对性以及稳定内需等层面多管齐下,积极应对输入性通缩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copyright dedecms

[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

本文来自织梦

一、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欧美此长彼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后金融危机时期,为应对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了积极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与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此起彼伏,由于其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举足轻重而备受关注。美国自2008年以来连续不断的施行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稳定实体经济以及货币金融市场局面后,2014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将削减购债规模150亿美元,正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紧接着,欧元区宣布执行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及欧洲央行各个成员国的央行自2015年3月1日起,每月将在二级市场购买总额600亿欧元的政府债券与私人债券,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欧元区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此长彼消,对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成为主导未来全球经济金融走势、影响金融市场决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欧元区延续量化宽松政策看似是对全球流动的一减一增,但由于两者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势必引发全球货币金融新动态。 本文来自织梦

(1)欧美量化宽松政策提出的背景及目标导向不一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出现经济衰退和失业率攀升迹象而迅速推行的货币政策,并于2014年底在实体经济复苏、就业和消费者信心改善以及金融市场形势改善后迅速退出。[1]而欧版量化宽松政策于2015年初正式提出,虽然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包含了刺激就业和稳定增长的目标,但更是在欧债危机背景下,缓解主权债务危机,防止欧元区通货紧缩,为实现中期内不高于但接近2%的通货通胀率而提出的。两个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提出背景以及目标导向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来自织梦

(2)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不同。美国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第一轮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1.725万亿美元,第二轮为6000亿美元,第三轮和第四轮也是连续多月数百亿美元总量接近2万亿美元的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共投入流动性超过4万亿美元。而从目前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制定来看,购买量的约定起点为11400亿欧元,从力度上来看,依然难以与美国向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总量相比。而且,从金融市场建设体系层面角度,欧元区的金融体系传导效率也明显逊色于美国,这可能意味着欧元区的货币乘数相较于美国也偏低。因此,无论是从基础货币的投放抑或货币乘数的角度上来看,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向全球经济投入的流动性规模都不如美国。 内容来自dedecms

(3)欧美量化宽松政策面临的宏观金融结构不同。欧元区金融市场结构与美国的最大不同是其资本市场规模及流动性均不够。与美国相反,银行信贷在欧元区全部社会融资中占比高达70%,而证券占比在2014年不足20%,这意味着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发挥作用的主渠道将不是资本市场而是不确定性更大的信贷市场。然而,欧元区银行“惜贷”状态比美国更严重,这可能导致资本就不得不流向债券市场。[2]就目前欧元区的形势来看,由于债券市场不发达,在避险、债券升值及通缩预期下,债券价格容易出现大幅波动,引起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波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欧美量化宽松政策在地域经济影响上存在差异。虽然从经济总量上看,根据2016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欧盟的经济总量(19万亿美元)高于美国(18.5万亿美元),[1]但美国依托其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以及美元在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要明显高于欧洲。而且相较于美国较为开放的经济环境而言,欧盟更多强调区域间的整合和开放,而针对其他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从世界政治与区域经济格局的角度来看,欧盟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相对来说要弱一些。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可能差别较大。美国通过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复苏,并恢复了经济主体信心。而欧盟量化宽松政策虽致力于解决欧债危机,但由于在具体执行中,欧洲央行实际上是安排各国的出资比例来购买债券,而真正面临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葡萄牙等国获得的支持力度小,导致它在复苏经济方面的作用与美国相比可能会大打折扣。[3]另外,欧元区增长的结构性、长期性负面因素多于美国,并且欧元区难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其配合,这也会导致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的作用更难充分发挥。

本文来自织梦

二、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交替下的全球通缩压力

织梦好,好织梦

欧盟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变迁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不言而喻。特别是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交替,直接带来了全球流动性的重新调整,更是形成了世界经济不断积累的通缩压力,[2]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CPI涨幅收窄的迹象,2015年全球整体CPI上涨2%,远远低于1990~2013年间全球11%的通胀平均水平。并且,伴随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交替,衍生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价格波动驱动动力切换等复杂的全球经济形态。

dedecms.com

1.发达经济体的通缩压力涌现

copyright dedecms

虽然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欧盟推出了大规模的公开市场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流动性蓄水池注入了新的补给。但无论是从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的力度还是欧元的国际影响力,欧版量化宽松政策都难以与美版相比。加之欧元区内部金融体系建设的诸多问题,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此长彼消,实际上为全球市场中注入的流动性有限。因此,这无疑可能会加剧原本由于经济疲软带来的通缩问题。观察图1中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自2008年以来的月度CPI同比涨幅可以发现,金融危机初期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都推出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此,从2009年底到2011年底,发达经济体出现了通胀压力。但此后,由于各国美国财政危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欧债危机的出现,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等三个主要经济体都涌现出了明显的通缩压力,大部分月份CPI同比涨幅都在2%以内。即便在欧元区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初期,欧元区的通缩压力有一定缓解,但在2015年后又陷入了同比CPI下降的态势。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并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16年,虽然发达经济体的CPI指数出现上扬,但依然保持在2%的范围以内,这意味着未来发达经济体的通缩压力依然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有不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并不低,但从整体上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复兴缓慢、欧债危机的持续困扰以及全球流动性蓄水池出现的新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会出现CPI指数持续收窄的迹象(如图2所示),这也意味通缩压力可能未来在全球蔓延,并成为新时期困扰经济复苏的重要制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2.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现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元主导地位凸显,美元走势关乎全球经济金融动态。早在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时,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热钱涌向大宗商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连续暴涨,出现金融化的趋势。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大宗商品金融化迅速“退烧”,前期累积的泡沫破裂的危险迅速涌现。并且,由于美元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基准计价货币,美国货币政策趋紧必然引致美元走强,从而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图3显示,根据国际原油市场三大基准价格(WTI、布伦特、迪拜)数据,2015年和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依然在低位徘徊,这将是构成未来通缩压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未来谷物和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测,2015年全球谷物和金属价格指数将呈现巨幅下跌,这也是引领价格波动进入通缩区间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全球通缩驱动动力正在切换 copyright dedecms

关于通缩(通胀)驱动动力机制,目前学术界尚存在较大争议,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以及货币主义的观点分别认为产出缺口和货币供给是引发宏观价格变动的主导因素,后续的研究大多整合两者观点,认为两者都具有驱动力。因此,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观察产出缺口以及货币供给变化,识别未来宏观价格演变趋势。图4刻画了欧元区和美国货币供给M1增长率的动态变化趋势,由于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此长彼消,欧元区M1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但美国M1增长率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然而从根本上看,由于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的力度以及欧元的国际地位尚不及美国,这很可能触发未来全球流动性趋紧的态势。另外,从各地区的产出缺口压力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未来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发展中国家都难以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难以有实体经济需求提振价格水平。因此,无论是从货币供给还是从实体经济需求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都有延续通缩的态势,至少在短期内这种局面难以出现根本性转变。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好,好织梦

三、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交替对中国通缩的影响

本文来自织梦

1.中国宏观价格的通缩表现

内容来自dedecms

(1)总体价格水平逐步进入通缩区间。我国作为一个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加速开放的新兴成长经济体,价格水平多次出现起伏震荡,价格水平及其走势引发广泛关注。早期,在全球金融危机及随后调控政策作用下,物价水平此起彼伏。但到2012年后,价格水平趋于稳定,2012年和2013年CPI涨幅控制在2.6%,2016年CPI同比增长2%,这预示着中国宏观价格演进基本态势的转变。尽管目前CPI增幅还没有出现负值,但从经济增长的需求面来看,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价格指数均处于下降趋势,若这种情况进一步延续,经济全面通缩将成为现实。[4]特别是由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缩问题出现,决策层和学术界担忧中国继1998年后再次陷入通缩局面。[5,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dedecms.com

(2)部门价格波动差异逐步收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价格波动一直呈现明显的部门结构特点,在工业品价格波动相对平缓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多次冲高上涨,特别是谷物等粮食价格波动尤为明显(如图7所示)。根据不少学者的测算,仅以2011年为例,单以农产品中的食品而言,其对CPI上涨的贡献较长一段时期内达到70%。但到2012年后这种态势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迈入结构性调整的新常态以及全球经济通缩的国际新背景,无论是从农产品还是从谷物来看,其价格波动幅度出现了明显的回调。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的通缩态势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2012~2014年连续3年时间中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长率都为负。只不过,从目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波动幅度来看,两者的差异开始逐步收窄。 织梦好,好织梦

dedecms.com

(3)虚拟经济价格“高开低走”。随着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发突出。欧美国家的经济金融实践表明,虚拟经济特别是股票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具有明显的风标作用。虽然就目前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演变历程来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脱钩现象,但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其必然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价格产生影响。从中国目前的股票市场波动来看,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上涨后,自2015年6月起中国股市出现断崖式的下跌,造成了股市财富的大幅度缩水,这必然会造成股票持有者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给实体经济价格带来新的冲击。 本文来自织梦

(4)区域价格呈收敛态势。中国区域经济的异质性不言而喻,特别是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对外开放程度,中西部均落后于东部,这也可能造成区域价格波动的驱动动力及演进趋势存在明显差异。观察图7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价格波动态势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区域的价格分化现象在一定程度存在。但金融危机后,两区域的价格呈现收敛态势,演进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出新的区域价格动态格局。 dedecms.com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欧美量化宽松政策交替影响中国通缩的机制 内容来自dedecms

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市场之中,全球经济波动势必影响到中国。特别是欧盟和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其宏观经济态势演变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可低估。而且,美元和欧元作为国际性货币,美国和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政策变动对于中国宏观价格演进影响深远,并极有可能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

织梦好,好织梦

(1)大宗商品价格效应。新时期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交替,带来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而大宗商品价格的通缩,不仅会通过与国内商品价格的联动效应以及进口渠道,直接降低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而且还会通过渗透到生产、消费等国民经济领域而产生输入性通缩压力。 copyright dedecms

欧美量化宽松政策此长彼消虽然对全球流动性分别做了正向和逆向操作,但美元是世界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计价货币,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必然会收缩全球美元流动性,带来美元的升值,而美元升值必然会带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原本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泡沫迅速破裂,这也助推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滑的过程。虽然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时出现脱钩甚至倒挂,但大量的研究发现,国内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具有联动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势必会“传染”到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因为从理论上看,如果国内外价格相差太大,便会引发套利行为直至价格差异收敛在一定空间,这种传递影响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疲软现象中也可找到现实证据。 织梦好,好织梦

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进口规模的日益庞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会直接地通过进口渠道输入通缩压力。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08~2014年,全球进口总额中中国比例已经由不足7%增加到10%。而在2008~2010年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时,中国进口逆势增长23.3%,成为全球进口大国。特别是针对部分能源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进口,规模非常之大。例如,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不断走高,占全球总进口量67.9%;原油60%依赖国际进口、大豆需求量的80%来自国际市场。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通过进口传输必然会带来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以及消费品价格的下降。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为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态势下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提供了契机,从而带动了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大豆等消费品价格的下降,不仅会直接引发国内相关产品价格的下降,也会带来工资成本的降低,[7]这必然又会进一步压缩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引导经济进入通缩区间。

dedecms.com

本文来自织梦

(2)汇率与进出口效应。美国退出宽松政策之后,2015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一度出现了明显的消退。但伴随着欧版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可以预见的是,长期来看人民币依然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如图9所示)。特别是由于中国的高基准利率诱发国际投机资金涌入,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推动力。人民币汇率上升一方面降低了国际市场的进口价格,特别是由于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元贬值必然造成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这可能会带来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以及部分进口消费品价格的下降,从而输入通缩压力。虽然大量研究发现,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特定时期,人民币汇率的进口价格传导效应可能并不完全,但汇率升值的通缩传导机制为大多研究所承认;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也会抑制出口贸易。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出口贸易的“爆炸式”增长休戚相关,而出口增长又与中国推行的低汇率政策密切相关。人民币汇率上升,必然抬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削弱了“中国制造”的优势,加之原本全球经济尚处于复苏时期,这必然会带来出口需求从而经济需求的不足,从而演化出通货紧缩的压力。 本文来自织梦

(3)预期效应。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虽然欧盟推出了规模总量超过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但目前受美国特朗普政府改革、日本经济疲软、英国脱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阴霾不散等困扰,全球经济下行和通缩预期日益出现。现代通货膨胀理论强调预期能通过工资一物价机制、需求拉动机制等形成现实的价格驱动力。

本文来自织梦

后金融危机时期,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缩预期干扰下,由于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全球通缩预期势必传导到中国,加之国内需求不振的经济环境,形成国内的通缩预期。[8]而一旦预期形成,“追涨杀跌”的价格形成机制便开始发挥作用。例如,如果企业家预期未来经济会出现下滑和通缩态势,那么就可能会相应地减少投资和生产,而若一般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势持悲观态度,预期价格可能出现下跌,则往往会重新调整其购买行为,把原本现实的消费货币需求转化为潜在的货币需求。这样,通缩预期可能会通过抑制经济总需求,形成实际的价格下跌压力。

dedecms.com

3.实证检验 copyright dedecms

考虑到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货币金融的复杂变化形势,全球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国内通缩的影响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进行判断。笔者的实证分析将通过构建VAR模型,分两个阶段进行检验:第一阶段检验欧美货币政策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以及国内价格预期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检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以及国内价格预期是否会影响到国内价格指数。实证检验采用2008年1月~2015年5月的月度数据。第一阶段检验中,采用欧元区M1和美国M1增长率表示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力度,用国际原油价格指数来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用实际有效汇率反映,通胀预期采用超前一期的CPI指数来衡量。第二阶段检验中采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以及国内通胀预期数据与第一阶段相同,国内价格用CPI指数衡量。[3] copyright dedecms

实证研究采用时间序列的扩展VAR模型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可以不考虑单位根的个数和变量的协整性而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在实证分析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采用扩展VAR模型进行检验,图10直观地展示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在第一阶段检验中,美国货币供给M1增长会影响到大宗商品价格,而欧元区M1增长却并不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因此其价格变动不可避免更多地受美元流动性冲击。无论是欧元区M1还是美国M1变动,都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以及通胀预期。这反映出在发达国家主导的货币金融体系中,欧元和美元的走势对于我国汇率以及价格预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第二阶段检验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价格预期都会影响到国内CPI指数,而人民币汇率对于国内价格的传导不显着,这表明汇率传递效应对中国的价格影响极为有限。[9]图10的结果表明,欧版量化宽松政策固然可以通过释放欧元流动性增强全球通胀预期,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反向预期效应势必能抵消这一效果。另外,相较于欧元,美元影响中国国内价格的渠道更为丰富,特别是可以通过大宗商品价格导入通缩压力,这将是构成未来中国通缩压力的巨大输入性因素。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来自dedecms

四、新形势下中国应对通缩的策略 织梦好,好织梦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演进态势。特别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经济衰退以及通货紧缩,相应的宽松政策频出。但从目前的局面来看,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未来的通缩压力与风险依然巨大。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实体经济通缩风险,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空间。根据汇率传递理论,汇率机制对进口价格的国际传导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达经济体应对外部冲击的政策操作实践中,汇率机制往往能扮演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波动空间非常小,这严重制约了汇率政策的操作空间,也丧失了通过人民币汇率合理浮动来管控国际热钱的主动权。因此,从长远来说,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年度宽幅汇率目标区,是平衡增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以及避免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的要求,更能筑起防御全球通缩传递的汇率防线。 copyright dedecms

(2)加强资本管制,提高金融监管水平。虽然我国资本项目账户并不是完全自由化,但欧洲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欧元贬值必然会促使资本外流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在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要防范热钱大规模涌入对大宗商品的再次“抄底”,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秩序冲击及宏观经济波动。因此,中国需要警惕热钱的大量涌入,要加强经常项目交易的真实性审核,同时强化对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工作,并根据重要金融参数的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本文来自织梦

(3)加强国家间的货币政策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在经济总量排名上,中国位居全球次席,而且许多研究机构预测中国会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但从现阶段看,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货币金融体系下,中国难以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权,相反却由于巨额的外汇储备要很大程度地承受各国货币政策的风险。因此,若想摆脱受制于人的金融地位格局,中国应紧密团结“金砖四国”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借助上合组织、G20峰会、APEC等平台实现货币政策领域的配合,降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振荡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冲击。特别是中国要抓住美国和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元和欧元国际影响力以及信誉下降的现实背景,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具体来说,可以借助“亚投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进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使用率,为人民币成为全球通货创造平台。

内容来自dedecms

(4)有针对性地执行货币政策,适当采取对冲操作。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逐步推进,决策层和学术界对未来经济形势大多持乐观态度。但联系到当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仍难摆脱经济低迷困境的国际背景,以及国内实体经济不景气形势未完全扭转的现实,未来应继续推行宽松导向的货币政策,为提振经济增长和防控通货紧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当然,结合我国货币金融体系结构以及广义货币供给中外汇占款比例较高的特点,应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抵押补充贷款、常设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等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另外,货币政策也要增强主动性,积极对国际市场冲击展开总量对冲,尽可能减少国际资本非常态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与影响。

织梦好,好织梦

(5)立足国内实体经济,为防控通缩提供实体支持。当前中国面临的通缩风险,一方面来自国际市场输入性的外部冲击,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实体需求萎靡导致产能过剩所造成的。而在目前出口需求相对低迷的形势下,推动和引导消费和投资需求成为盘活经济的主要突破口。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伴随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的结束,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着上升。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必须通过创新创业等渠道,引领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形态,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另外,在投资方面,虽然经济市场化转型的导向必将弱化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但在合理的作用空间范围内,按照“超越凯恩斯主义”[4]的理念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领域,不仅能通过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推动经济复苏,而且是防控通缩的有力举措。 织梦好,好织梦

参考文献:

dedecms.com

[1]李建伟,杨琳.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影响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5,(01):83-106.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陆晓明.欧元区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特征、效果及影响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5,(04):45-51. 内容来自dedecms

[3]任康钰,曾辉.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演进及探讨[J].南方金融,2015,(07):42-51.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4]田国强,黄晓东.通缩来袭?[J].中国经济报告,2015,(08):48-51.

内容来自dedecms

[5]张平.通缩机制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稳定化政策[J].经济学动态,2015,(04):4-11.

织梦好,好织梦

[6]刘伟,苏剑.良性与恶性“通缩”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对近期中国经济趋势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014,(12):4-9.

copyright dedecms

[7]李自磊,张云.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影响了中国的通货膨胀[J].国际金融研究,2013,(08):13-21. 织梦好,好织梦

[8]刘伟.新常态下“通缩”的预期及宏观政策选择[J].区域经济评论,2015,(03):11-16. 织梦好,好织梦

[9]曹伟,申宇.人民币汇率传递、行业进口价格与通货膨胀:1996-2011[J].金融研究,2013,(10):68-80.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由于英国脱欧进程尚未启动,此处统计欧盟GDP时把英国也加入其中。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2]目前学术界对于“通缩”存在两种理解:一是认为物价负增长同时经济增长率也呈负增长,则为通缩;另一观点认为考虑到统计误差,物价上涨率低于2%以下即可视为出现通缩。后一种观点在政策实践中常常被采纳,本研究所指的通缩也是指后一种观点。 dedecms.com

[3]欧元区M1增长率数据来自欧洲中央银行网站;美国M1增长率数据来自美联储网站;国际原油价格指数来自IMF统计数据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摘自国际清算银行网站;国内CPI指数来自中宏网数据库。

本文来自织梦

[4] “超越凯恩斯主义”最早由林毅夫2009年提出,他认为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可以对经济增长当中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短期会创造就业,消费需求会增加,基础设施建成以后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增长率也增加,政府的税收也就增加,那就可以用未来政府税收的增加来偿还现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从而一举多得。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