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世经 > 其他国家 > 非洲经济增长与中非经贸合作前景

非洲经济增长与中非经贸合作前景

发布时间:2019-01-28 作者:派智库 来源:《国际贸易》2018年第8期 浏览:【字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国家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GDP增速从80年代的2.5%左右增至1995年后的3.4%和2000年后的5.0%以上,成为增速仅次于亚洲的地区。2000年后,全球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6个位于非洲,其中安哥拉、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1.1%、8.9%和8.4%。非洲的经济增长既得益于政治环境稳定性的提升,也得益于贸易和融资条件的改善以及国内经济改革等因素。而近年来中国对非洲贸易、投资的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也成为促进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新时期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dedecms.com

一、非洲经济增长概况及特点 本文来自织梦

大量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非洲经济开始了持续增长的过程。1995—199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南非和尼日利亚)的经济增长率为4.2%,明显高于人口增长率:这一增长趋势在2000年以后进一步加速。2001—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年均经济增速达到5.28%,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2倍以上,人均GDP增速为2.70%。尤其在2000—2008年,非洲经济增速仅低于亚洲新兴经济体(8.3%),与中东地区大致相同,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不仅如此,非洲国家生活水平(以实际消费数据计算)的年增长率为3.4%~3.7%,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速,显示出非洲经济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而言,非洲经济增长表现出以下特点: 织梦好,好织梦

(1)增长的广泛性。新一轮的非洲经济增长几乎遍布整个非洲大陆,覆盖了非洲70%以上的人口和80%以上的经济体。就地区而言,东部和西部非洲经济增长最快,2000—2014年两地区的年均增速分另0达至0 5.8%和5.4%,中部和南部非洲的年均增长率也在4%左右。就国家而言,资源型和非资源型国家、沿海和内陆国家、不同收入类型国家均显示出增长趋势,成为非洲经济的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停滞或下降的国家数量从15~18个逐渐减少到2~5个,2000年以来只有津巴布韦出现了经济危机。在非洲最大的30个经济体中,有27个实现了增长加速趋势,尤其在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国,2000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成为继东亚新兴经济体之后发展最快的国家。

dedecms.com

(2)增长的持续性。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非洲经济增长率不仅较低,而且具有高度波动性,即与短时期增长相伴随的是停滞和衰退。据研究,1975—1994年非洲国家经济减速年份是加速年份的2倍以上,增长和衰退交替出现;1995年后这一趋势有了很大变化,增长加速和减速时期分别为42%和12%。更重要的是,1995年以后的增长率变异系数从90.4%下降至3.2%,显示出这一时期的增长趋势更加稳定。与此同时,面对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非洲经济也显示出了更强的弹性。尽管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非洲经济增长率从6%下降至3.1%,但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仅限于制造业,而农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复苏。2010年,非洲整体经济增速恢复至4.9%,2012年进一步升至6.4%,显示了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趋势。

织梦好,好织梦

(3)增长的包容性。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不仅广泛分布于各类国家,而且促进了不同阶层收入的提升,有利于贫困率的降低和中产阶层的发展。据研究,非洲国家的平均贫困率自1993年左右开始下降,极端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1999年的58%降至2010年的48%。有研究显示,非洲各国贫困率从1990年的34%下降到2011年的21%,与GDP的增长几乎呈现共同的趋势,在同一时期各国内部不平等程度也有了明显降低;以消费和资产衡量的贫困率在1995年之后也经历了显着下降,资产贫困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6%降至2004—2011年的27.8%。近年来,非洲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劳动者收入和促进了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目前非洲中产阶层约有3.5亿人,大多数国家中产阶层人数仍在不断增长。 内容来自dedecms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表现 copyright dedecms

为了进一步分析非洲国家的经济表现,我们借鉴McKinsey(2010)的方法,根据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将非洲国家分为四类——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贫困国家和石油出口国,考察其经济增长的不同表现(见图1)。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们将主要考察2007—2016年平均GDP水平超过100亿美元(不包括南苏丹)和其他年增长率大于7%的国家(共32个),这些国家GDP占非洲整体GDP的93.4%,而且包括了所有年均增长率超过5%的国家,是非洲经济增长的主体,可以较好地反映非洲经济变迁的过程。表2从人均GDP水平、总需求结构、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等方面报告了1995—2015年不同类型国家的基本经济情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GDP增速方面,1995—2015年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均实现了稳定增长。其中,贫困国家GDP增速最高,年均增长率达到6.5%以上,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分别为5%和4%左右;石油出口国经济波动较大,1995—2009年年均增速接近9.0%,但2010年后由于北非政治动荡等因素加速了下降趋势。同时可以发现,2009年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对低收入和贫困国家影响较小,这两类国家2010年后的增长率均达到6.4%,仅次于亚洲新兴经济体,显示了非洲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dedecms.com

就不同国家而言,贫困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最为显着。其中,埃塞俄比亚2000年以来年均增速达到10.6%,莫桑比克的增长率也在7%以上,民主刚果、利比里亚均为6%左右。低收入国家中,卢旺达增长最快,1995—1999年增速达到15%,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8%左右的高增长;加纳、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年均增长率为6.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经济较为稳定,其增长率在3%~6%;但石油出口国增长率波动较大,近年来经济增长率在4%~6%之间:尤其利比亚国内战争使其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可见,较低收入国家的高速增长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显着特征。 织梦好,好织梦

人均GDP方面,各类国家显示出较大差异性。整体来看,中等收入和石油出口国的人均收入增长较快。1995年以来,中等收入国家和石油出口国人均GDP均从3600美元左右升至约5600美元;相比之下,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国家虽然GDP增长迅速,但由于人口增长迅速,人均GDP在20年中只增长160美元左右。从具体国家来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增长在50%以上(除南非外)。在石油出口国中,由于1996年左右油田的开发,赤道几内亚人均收入从3000美元增至16000美元;尼日利亚、安哥拉、乍得等国的人均收入也增长了一倍左右。低收入国家差异较大,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卢旺达的人均收入增长了一倍以上,加纳、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人均收入增长也超过50%;但在科特迪瓦、津巴布韦、民主刚果等国,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增长,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一现象部分源于非洲人口的高增长率,即人口增长对经济总量的抵消效应。因此,非洲人口的增加也限制了经济增长对减少贫困的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需求结构是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首先,在消费方面,非洲国家的政府消费占比较低(20%以下),中等收入国家略高于低收入和贫困国家;近年来贫困国家政府消费显着上升,2010年后达到15.5%。家庭消费中,中等收入国家家庭消费占比从60%增至65%。这与非洲国家的城镇化和迅速增加的城市中产阶层密切相关,也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石油出口国中,由于赤道几内亚、利比亚的严重不平等以及国内战争降低了国内劳动者的消费能力,所以两国的家庭消费多数年份在20%左右,成为非洲家庭消费比重最低的国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其次,投资比例方面,中等收入国家投资占比约为23%,而低收入和贫困国家的投资比重在大多数年份低于20%。但是,这两类国家的投资占比逐渐增加,尤其贫困国家从最初的16%升至2010年后的25%以上,其中埃塞俄比亚投资比重近年高达40%,莫桑比克和布基纳法索也在30%以上,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增长。投资增长直接推动了相关国家经济增速的提升。 copyright dedecms

在对外贸易方面,非洲国家出口占GDP的比重在绝大多数年份小于40%。其中,石油出口国出口比例最高,矿产资源占其出口比例的90%以上;低收入和贫困国家的农产品和矿产品也在出口中占较大比例,反映了其较低的开放程度和单一的贸易结构。2000年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非洲三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尼日利亚2000—2008年间获得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石油收入,石油出口国的平均经济增速也达到8%以上。

dedecms.com

但是,由于制造业出口比例过低,大多数非洲国家均有较高的经常账户赤字。其中,利比里亚经常账户赤字多数年份在30%以上,莫桑比克部分年份甚至达到40%,这反映了较低收入的非洲国家面临的不利外部环境。 织梦好,好织梦

一般而言,需求结构反映经济体的短期增长因素,产业结构从供给方面反映经济体的长期增长和结构变迁过程。由表2可发现各类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差异。首先,1995年以后,中等收入国家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0%,工业占约30%,其中制造业为15%。而低收入和贫困国家服务业比重为50%和40%左右,制造业比例约为10%,甚至1995年以来农业占比显着下降、服务业不断增长的同时,制造业比重有下降趋势,即“去工业化”现象成为非洲经济结构变革的显着特点。这在贫困国家尤其明显,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制造业比重从2000年的6%下降至2016年的4%,利比里亚制造业占比在2006—2016年10年间从7%降至3%,莫桑比克、塞拉利昂等国也经历了类似的下降过程。在低收入国家中,喀麦隆、津巴布韦自1995—2015年制造业占比分别下降了7个和12个百分点,赞比亚、塞内加尔、加纳等国降幅略低,但也有类似趋势。

织梦好,好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此外,在各国经济环境方面,我们发现中等收入国家经济自由度指数最高,石油出口国最低:且自1995年以来经济自由度指数均有所增长,标志着非洲国家营商环境的改善。低收入和贫困国家的政府信誉度在2000年后有了显着提升,这无疑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尤其在布基纳法索、民主刚果、利比里亚、马里等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局势的稳定,营商环境获得迅速改善。中等收入国家和石油出口国在2005年以后政府信誉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埃及、突尼斯、摩洛哥以及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政治局势动荡导致经济环境恶化。值得注意的是,各国的贸易自由度在最近20年中均显着上升,显示出非洲国家更加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经济。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所以,从需求结构来看,非洲国家的家庭消费占比较大,但低收入和贫困国家政府投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从出口结构来看,非洲国家出口产品单一、矿产品和农产品占了较大比例,尤其石油价格的上升促进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从供给方面来看,非洲国家的产业结构表现为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所上升、制造业甚至略有下降:经济自由度方面,非洲国家在政府信誉、贸易开放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经济自由度不断提高。在非洲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对非洲的参与程度迅速提升,这有力地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增长。

dedecms.com

三、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内容来自dedecms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非经济关系迅速提升;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深入推进。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14年双方贸易达到220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存量也从2003年的4.9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98.8亿美元,中国成为非洲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国。与此同时,2011—2016年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年均投资达到120亿美元,成为非洲基础设施的最大投资来源国。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已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copyright dedecms

在贸易领域,中非贸易发展迅速,中国目前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非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3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8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是位居第二的印度(590亿美元)的3倍以上。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非贸易提升明显加快。2010年中国与中等收入、低收入和贫困国家的贸易额分别为382.5亿美元、115.7亿美元和101.6亿美元,2015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56.5亿美元、283.4亿美元和127.5亿美元(见表3)。虽然近两年双方贸易额有所回落,但2017年仍然达到1697.5亿美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贸易结构方面,非洲国家主要从中国进口制成品、出口原材料和能源产品。2017年,非洲国家从中国进口制造业产品765.7亿美元,占中国对非出口的94.1%;其中,南非、尼日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进口中国制造业产品均超过50亿美元;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石油等矿物燃料362.8亿美元,农产品和原材料(除矿物燃料)261.5亿美元,两者占非洲对华出口的78.1%。由于非洲主要从中国进口制造业产品、出口原材料及矿产资源,因此,中非贸易平衡波动较大。2010—2014年,非洲对华贸易出现连续顺差,2012年甚至达到280亿美元,但随后出现贸易赤字,2015年贸易赤字甚至达到390亿美元。

内容来自dedecms

具体国家方面,2017年中国与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的进出口总额均超过100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45.1%。同时,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贸易总额也超过50亿美元,前六位国家占中非贸易总额的63.5%。更为重要的是,2017年有8个非洲国家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0%以上(2014年为16个国家),中国占刚果、安哥拉等国出口比例超过40%:因此,中国已成为非洲国家出口增长的重要市场。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投资领域,中国对非洲投资显着增长,行业和国家分布广泛。2003—2008年中国年均对非投资不足14亿美元,而2010—2014年对非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5%,年均对非投资219.1亿美元,成为对非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 dedecms.com

从国家分布来看,对资源型国家投资比重显着下降,对低收入和贫困国家投资上升。2008年,中国对非资源型国家投资为16.6亿美元,占总投资比重为21.3%;2015年对非资源型国家投资达到110.3亿美元,占比增至31.8%。其中,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投资存量从2004年的1400万美元增至2014年的9.15亿美元,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最大外资来源国。此外,中国对肯尼亚的投资从2800万美元增至8.54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40%以上;对南非和尼日利亚的投资也升至59.54亿美元和23.23亿美元,对推动非洲国家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从投资行业来看,中国投资的资源行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投资范围更加多样化。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对非投资中采矿业104.1亿美元,占比为26.1%,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投资228.6亿美元,占比达到66.0%。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在非洲设立境外企业3031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33%。 copyright dedecms

中国企业在非洲经营的直接作用在于促进了东道国制造业发展。提升了本地就业水平。据估计,在非洲8个代表性国家中,中国企业数量至少有一万家以上,且绝大部分为私营企业,其年均总产值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占相关国家工业产值的12%,且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非洲市场。在尼13利亚,600家中国企业为尼日利亚创造了6.9万个就业岗位:在埃塞俄比亚,61家中国企业共增加就业15910人:而中国私营企业为坦桑尼亚贡献了超过15万个工作岗位。

copyright dedecms

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中国已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融资来源。自2007年开始,中国提供了非洲新增基础设施的2/3左右的融资,2005—2009年中国对非基础设施融资年均约50亿美元;2013年,中国融资机构对非洲基础设施融资进一步增至134亿美元:2015年,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融资合同额达到210亿美元,远超过法国的30亿美元和日本的20亿美元。尤其在2012—2015年,中国对非基础设施融资(合同金额)年均增长率为16%,有力地支持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copyright 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目前,中国企业占非洲国际工程、采购和建筑市场的一半左右,非洲10个最大的相关项目中。有6个为中国企业负责建设。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蒙巴萨一内罗毕标准轨铁路(总投资38亿美元)提供了90%以上的资金,也为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总投资17亿美元)提供了绝大部分融资。在基础设施融资方式中,“安哥拉模式”和开发性股权投资成为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合作的两种方式。“安哥拉”模式为相关国家纾解经济困难、寻求在巴黎俱乐部和IMF以外的融资来源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非洲国家的债务问题等因素,中国企业逐渐转向开发性股权融资,即采用股权投资方式建设相关项目并进行经营。这有效地缓解了东道国的资金缺口问题,也为投资项目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取得了显着成果。在莫桑比克。中国项目融资包括建设议会大厦、国家体育场、低收入者住房等大型建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3000万美元建设的马普托大坝将增加城市60%的用水量,成为马普托的关键基础设施。据统计,2001年以来莫桑比克有1/3的新建道路是由中国公司承建。此外,2013年中铁建开始建设尼日利亚第一条现代化铁路,2014年中交集团完成埃塞俄比亚第一条高速铁路;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企业累计为非洲铺设铁路超过2200公里、修筑公路超过3500公里。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瓦德(AbdoulayeWade)指出,“中国已经创纪录地帮助非洲国家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一项大规模民意调查也显示,在中国参与非洲经济的相关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洲公民最赞赏的经济活动。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因此,近年来中国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有力地支持了非洲经济增长,双方贸易的扩展为非洲出口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对非投资显着增加了东道国就业,基础设施融资进一步提升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中非经贸合作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非经贸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copyright dedecms

四、非洲经济的发展前景 织梦好,好织梦

虽然近年来非洲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其增长来源多为需求层面因素,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石油出口国)、国内投资增加(低收入和贫困国家)、城市化和消费提升(中等收入国家)等方面。就长期而言,非洲国家的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显着变化,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占整体经济比重仍然较低,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仅为192.3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左右,显示出非洲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在世界市场中的不利地位(见表4)。因此,非洲经济长期发展的任务在于提升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本文来自织梦

首先,对于劳动力丰富的低收入和贫困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其正在实施的发展战略。例如,在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由于在劳动力数量、工资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拥有大量的皮革、木材等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可以有效地提升经济增长率和劳动者收入水平。尤其埃塞俄比亚在皮革加工、花卉工艺等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多数非洲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能提供完整的加工与服务,因此,需要引进外国企业并与大型供应商合作。

本文来自织梦

织梦好,好织梦

其次,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采掘业是其经济的支柱行业,但由于矿产开采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和未加工的矿产品,对增加就业和提升制造业的作用有限。因此,相关国家正在致力于减少对石油部门的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多样化。例如,尼日利亚努力提升制造业比重、降低经济对石油行业的依赖,政府制定了以发展工业园区、国际贸易等方式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改善长期发展前景。

copyright dedecms

再次,对于农产品出口国,由于大量劳动力仍在农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增加劳动者收入、提升非洲国家的比较优势、增加农产品进口替代。应当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多样化同样面临着障碍,如基础设施(道路、能源、灌溉)、国内市场、土地权利等问题。而且,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较少,对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最后,对于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发展现代服务如旅游业是其提升国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毛里求斯、佛得角等国发展大力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提升公共管理水平,现代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例如,塞内加尔旅游业收入在2011年达到4.84亿美元,占GDP的5.6%和出口的19.5%。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其次需要广泛的人力资本和管理能力,吸收就业的能力有限,且具有环境的特殊性,尤其对规模较大国家的经济增长作用较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尤为重要的是,非洲国家仍然面临着政治不稳定和不良管理等现实问题,这影响了非洲经济发展的前景。例如,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中国的多个工程受到冲击,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在尼日利亚,奥巴桑乔总统执政时期,中石油和中海油获得了多个石油区块的勘探权,并承诺向当地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2007年,尼日利亚政府更迭,亚拉杜瓦总统取消或终止了中国的多项贷款协定,导致中国公司蒙受损失。与此同时,非洲的不良管理和寻租问题仍然严重。中国公司与民主刚果建设采矿设施的过程中,支付签约方刚果矿业集团总额2300万美元的签约金因刚果政府腐败问题而去向不明,这引起了刚果民众的广泛关注和国民大会的调查。有研究指出,安哥拉政府在建立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充斥着大量寻租问题。这些问题均对非洲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来自织梦

可以发现,非洲国家的每一种增长方式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障碍,尤其在非洲制造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在形成多样化发展路径的同时提升制造业水平,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和长期增长,将是非洲国家尤其低收入国家的重要任务。中国企业可以在多方面与东道国展开合作,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设施领域以及能源生产部门,双方比较优势有较强的互补性,深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将有广阔的前景。 copyright dedecms

五、新时期中非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 织梦好,好织梦

近年来,中非关系迅速发展,为中非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06年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非领导人决定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访选择非洲,并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认同。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期间,中非领导人进一步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表明双方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非合作的“十大行动计划”,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纲领性文件。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中方将“五通”内容的政策倡议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为双方的互利共赢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织梦好,好织梦

在新时期中非合作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与非洲的经济联系显着加强。目前,中非合作论坛已召开6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多项合作文件,其中2015年约翰内斯堡会议的中国对非“十大合作计划”涉及工业、农业、贸易、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得到了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此外,在贸易与投资合作方面,中国已与54个非洲国家中的32个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与45个国家建立了联合经济委员会机制。在6个非洲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区。在基础设施合作方面,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宣布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2015年中国政府与非洲联盟签署“三网一化”建设备忘录,覆盖非洲全境的公路、铁路和基础设施,着力改善非洲基础设施。在提升东道国工业化方面,中国已在非洲5个国家建立了6个境外合作区。尤其埃塞俄比亚的东方产业园为改善当地就业、提升产品出口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内容来自dedecms

在此背景下,结合非洲不同类型国家的发展现状,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copyright dedecms

第一,对于低收入和贫困国家,加强双方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的合作,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开拓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贸易竞争力。在这方面,尤其重要的是需要相关方面与东道国政府加强政策协调与配合,给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例如,埃塞俄比亚政府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政策,中国最大的制鞋集团之一——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建设了6条生产线、年出口鞋类达到200万双,不仅成为埃塞俄比亚出口创汇最高的企业,而且增加就业超过3500人。直接带动了当地皮革加工、运输、物流等行业的发展。 本文来自织梦

第二,对于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国,加强农业技术合作,尤其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将成为合作的重点。基础设施短缺是非洲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蒙内铁路和亚吉铁路相继竣工,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国家农产品出口。但是,目前非洲国家在初级产品加工方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发展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不仅可以提高东道国劳动者生活水平,也将为中国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援助提供广阔空间。

内容来自dedecms

第三,对于石油出口国,一方面加强与东道国的多领域合作,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多样化,另一方面严格防范东道国的政治风险,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能源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不仅可以缓解国内的过剩产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也将有助于东道国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必须加强与东道国的合作,降低投资的政治风险。尤其在尼日利亚、苏丹等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加强与东道国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沟通,降低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将是与石油出口国合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来自织梦

第四,促进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非洲国家改善治理,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在增加对非援助、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抵制腐败、建立一套援助与贷款相协调的规则,成为非洲国家实现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在遵守《赤道原则》《采掘业透明度计划》等国际规则方面,加强多边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非洲国家提升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

copyright dedecms

因此,在新形势下,中非经贸合作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中非在技术、资金、市场、资源等方面存在广泛的互补优势,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和非洲国家的工业化战略,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将有着更高的层次、更新的活力和更加广阔的前景。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