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派智库! 手机版|微博|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派智库

今天是:

主页 > 产业 > 信息产业 > 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文化“活起来”

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文化“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9-03-05 作者:派智库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浏览:【字体: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打造了一条全新途径。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过去不久的春节,便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之花又一次得以绽放。近年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表情包、短视频、H5等互联网产品纷纷涌现,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吕文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与互联网产品的结合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丰收,也让更多的互联网一代重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  数据显示,中国数字文创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热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白皮书显示,2011年到2017年,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在内的中国泛娱乐产业核心产值已由1888亿元增加到5484亿元,预计占数字经济比重将超过1/5。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平台除了自身在为传统文化"活起来"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外,还要赋能传统文化,让更多传统文化拥有符合时代元素的传播平台,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巨头通过新技术传承,让中国文化的丰厚遗产"活起来",挖掘和创造新的文化符号。  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互联网+"传统文化发展还刚起步,行业生态尚未定型,产品功能较为单薄,用户体验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线上线下渠道整合能力的增强,传统文化与餐饮、出行、社交等产业将建立密切联系并催生新业态。  借助互联网平台,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多机会打破传播壁垒,以更加符合网民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璀璨绽放。同时,表现形式与内容创作上的创新,也让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用户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积极参与到文化符号的传承中。  今年元宵节,北京故宫博物院近百年来首次开放夜场,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让有着600年历史的紫禁城被多次刷屏。吕文滨表示,这不仅得益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与互联网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座古老的皇家建筑群越来越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真真切切地"活"起来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故宫最显著的变化是开放面积变大了。从2012年到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从30%增加到80%,慈宁宫、寿康宫、午门雁翅楼、近四分之三的城墙、南大库家具馆……观众可以踏足欣赏的区域越来越多。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传统文化是当年的流行文化,现在的流行文化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文化。  最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VR、虚拟空间等技术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理解。  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宏存表示,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发展要求,把价值内容与技术元素融合再炼;如何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何赋予中国文化精当表达,向世界准确传达中国文化当代性,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譬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记者 胡心媛)